山摇吧 关注:1,050贴子:30,384
  • 0回复贴,共1

2020年7月22日阿拉斯加7.8级强震的前兆可测性分析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今年7月22日,阿拉斯加半岛南发生了一个7.8级的强烈海震。这样一个强烈级别的地震在较早确定其进入临震风险时段是否有较理想的前兆测量机制,使其临震到起震这一段时间地震过程能科学合理的予以确震预报。
从地热方面来看,应当是有前兆。但地震震源附近是茫茫大海。地热异常很难测量,而寻常的地形变测量受震源附近厚厚海水层的影响也几乎是不可能的。
同样的问题转到唐山地震。1976年的唐山地震已经过去了几十年,当初也进行了许多的测量,但其有效性应当是零。唐山强震与该震相同,为局部压震源型集中强震,震后释放的巨大地震能量储存在环震源构造的一个区域内,并在其后几十年影响到附近的地震活动。震后,震源附近的地层能量已经完全下降到正常水平。震后基本表现为一个区域储能的巨大过剩机制。
震前,这一储能机制应当是一个震源最大的集中储能机制。其中震源区一百千米区域内的构造作用能应表现为一个中心突出的集中优势。这一优势。对于压应力震源机制表现为一个局部重力异常。而对于拉应力机制。存在一个震源区的海拔升高,这一机制将有效影响到局部重力异常。拉应力震源的前震一般非常强烈,因此其前兆测量应容易得多。而压震源机制,其局部一百千米尺度内的微重力异常应为临震到起震一个可参照的测控体系。微重力异常一般测量方法只能精准到某一点的指标。为扩展尺度效应,将测量海拔高度提升便成为一项可行措施。采用热气球或无人机适度高空适时测量并同时精测海拔数据。予以计算机综合分析,在高危临震后,为精准确定起震机制提供了一条可行途径。
唐山震型,起震过程主要为一个震前数小时的垂向向下深压失效和震源能量强烈集中的过程。震源区域岩圈储能的规模脆裂导致一个微重力的逆返机制。这一机制在唐山强震前也曾经发生过几次,只是最后起震这一次,不存在回返的可能。其加速度应当是完全不同于前几次的反复异常。而应当是一个单减的微分型事件异常过程。该过程持续时间可能仅仅数个小时。


IP属地:山西1楼2020-12-02 16:21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