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吧 关注:4,030,573贴子:72,879,345

历史讨论◆奋六世之余烈,功过与否?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此贴是单纯的讨论帖,并没有别的意思,请各位不要言语太激动,我个人的意思只是单纯的意见交流和见解分享,说白一点就想让各位各抒己见,一吐为快。
最近在播大秦赋,虽然相对于前三部来说,这最后一部在剧情上的确逊色很多,到底好不好那只能是见仁见智了。我是坚持从第1集看到最后,综合来说虽差强人意,但总体来说还不错。不管怎么说总比那些架空历史只懂得儿女情长的仙侠剧好太多了。
废话到此结束,言归正传。
大秦帝国系列,到底讲什么?其实就是《过秦论》里面的那句有名的话:“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就是这六任秦君(王)百余年的共同努力,才有最后始皇帝扫六合,一统天下的宏图霸业。
说到这里应该步入正题了,这帖子主要讨论的话题就是六世君王与那些辅臣(文臣),哪一个组合功劳最大?
这里要插一段题外话,是关于姓氏
我相信很多人都知道,在先秦时代,姓与氏是分开,姓与氏之间的关系…怎么说好呢?姓相当于是一个大宗族(部落)的族徽,能够证明彼此之间的血缘,氏相当于分支户名,相当于族人的去向,总之大概就是这个意思吧。关于姓与氏这一点,我相信很多人都知道,所以也没有必要再浪费口舌去解释。而秦宗室是嬴姓赵氏,据说这个赵氏是源于周穆王时代的造父,他是嬴秦先祖非子的叔父,历史上有这么一个说法,就是侄随叔氏,所以是嬴姓赵氏。至于这个说法是真是假,因为年代太过久远,早就无从考究,再加上那些珍贵的史料,早就被楚人一炬,化为可怜焦土,更加是无从寻找踪迹,只能就这样吧。
由于早期的影视让我们先入为主,所以只能将错就错,称秦国历代君主为嬴姓,总之我说这么多,就不想有人以姓氏对错为由,来干扰真正的话题讨论。
现在真的是言归正传了。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0-12-29 09:13回复
    发了四五次,被删四五次,改了又改,终申请恢复成功!
    现在真的是言归正传了。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0-12-29 11:52
    回复
      六世秦君(王)依次是:
      秦孝公嬴渠梁
      秦惠文王嬴驷
      秦武烈王嬴荡
      秦昭襄王嬴稷
      秦孝文王嬴柱
      秦庄襄王嬴子楚(异人)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20-12-29 11:53
      收起回复
        七位辅助之臣(这里以文臣为主武将另外算)
        秦大良造公孙鞅(商君)
        秦大良造公孙衍(犀首)
        秦相国张仪(张子)
        秦丞相甘荗
        秦丞相张禄(范睢)
        秦相邦吕不韦(文信候)
        秦廷尉李斯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20-12-29 11:53
        回复
          以下是讨论的主题,历代组合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20-12-29 11:54
          回复
            第一组
            君主:秦孝公嬴渠梁
            文臣:大良造公孙鞅(商君)
            武将:不明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20-12-29 11:55
            回复
              第二组
              君主:秦惠文王嬴驷
              文臣:前期公孙衍(犀首)后期张仪(张子)
              武将:嬴疾(樗里疾)和司马错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20-12-29 11:55
              回复
                第三组
                君主:秦武烈王嬴荡
                文臣:甘茂
                武将:嬴疾(樗里疾)、司马错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20-12-29 11:55
                回复
                  第四组
                  君主:秦昭襄王嬴稷
                  文臣:甘茂,范睢
                  武将:魏冉、白起、蒙骛……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20-12-29 11:57
                  回复
                    第五组
                    君主:秦孝文王嬴柱
                    文臣:不明
                    武将:不明
                    在位仅三天,来不及施展拳脚就……只能说可惜了。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20-12-29 11:59
                    回复
                      第六组
                      君主:秦庄襄王嬴子楚(异人)
                      文臣:吕不韦
                      武将:蒙骛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20-12-29 12:06
                      回复
                        以上六组,我个人认为最关键的应该是第一组、第二组、第六组,为什么认为是这三组?因为这三组才是秦国真正的转折点。
                        以下是我个人的见解,如有不足,敬请指教。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20-12-29 12:44
                        回复
                          第一组
                          君主:秦孝公嬴渠梁
                          文臣:大良造公孙鞅(商君)
                          转折点:由衰转盛,由弱变强,奠定了战争军需后勤一体化的雏形。
                          孝公时代的变法图强,国之裂变,把一个积弱的秦国变成了一台只会耕与战的战争机器,别的就不多说,主要说一下单兵战斗力。变法之后秦军的单兵作战能力,几乎是战国时代的第一,后勤军需保障也是第一。而激励这一切的就是军功。引用后世很著名的一句话:“重赏之下必有勇夫!”说白一点,就是有粮有地有人,只要你肯争取,就拥有这一切。也就是说让所有人有了希望,有了执着,为了这个希望,为了这个执着,可以不顾一切的去拼。为了能够吃饱去拼,为了能够得到土地去拼,为了能够得到爵位去拼,为了能够得到更好的生活去拼。在这些最原始最直接的欲望驱使之下,让秦国的锐士成为让六国闻之色变的虎狼之师,这真的不是夸张。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20-12-29 12:44
                          回复
                            不是夸张。
                            第二组
                            君主:秦惠文王嬴驷
                            文臣:前期公孙衍(犀首)后期张仪(张子)
                            武将:嬴疾(樗里疾)和司马错
                            转折点:由最初最单纯的温饱报仇和变法图强转变为东出争霸,并且提出了纵横统一的大战略方向,之后的一系列军事行动,东出弱三晋,北击败义渠,南取巴蜀都是沿着这横强统一的大战略方向前进,往后的历代君主所开展的文治武功都是在变法的基础上,沿着这大战略方向前进。
                            变法之后,秦国的国力空前强大,有了希望,有了执念之后秦人的战斗力在那个时代几乎无人能够匹敌,在变法之后的所有对外战争,几乎每战必胜,仗虽然打胜了,人也杀了不少,但却没有收到应有的效果,也就是说没有得到相应的成果。为什么会这样?因为这一连串的战争,都是很局限性的战术战争而不是战略战争,因此除了收复河套以外,所有的战争都是单纯的战斗而战斗,并没有什么战略可言,而那个时候也不敢言一统天下,毕竟实力还不允许,更重要的是思维局限性,上至君主下至庶民都是一样。直到一个人横空出世,这个人就是张仪,他的纵横理论给当时的秦国当头棒喝,一言惊醒梦中人。从此奠定了秦东出一统天下的大战略方向,也就是纵横连强,蚕食天下(后来范睢的远交近攻其实就是横强的完善升级版)。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20-12-29 12:44
                            回复
                              第六组
                              君主:秦庄襄王嬴子楚(异人)
                              文臣:吕不韦
                              武将:蒙骛
                              我猜很多人会问为什么不是第四组?如果单纯比文治武功以为开疆拓土,第四组的昭襄王时代是当之无愧,但这个时代的成功是建立在孝公变法和惠文王东出的基础上,那时的秦国变法已历经半个多世纪,攒下足够的钱粮,而东出横强的战略方针也实行了数十年,积累了足够强的国力,而君王也是一代雄主,在这样大好的条件下有这样的成就,也是必然的,然基础再坚,战略再好,君王再强也无法一统,问题出在了那里?是六国还很强?还是秦国的国力还不够?当然这两点也是原因之一,但真正的原因,我个人的见解是出于了后勤保障方面,这里的后勤并非指国力不行,也非钱粮不够,更非军器不足,而是指后勤运输调度方面的不足,而这个不足在昭襄王时代并没有得到解决,直到庄襄王时代,一个低下的贱商登上了相位之后……
                              转折点:改革后勤军需制度,大兴水利,进一步完善秦国后勤体系,为始皇亭天下一统奠定最后的一块关建基石。
                              自昭襄王时代最关键的上党战役,唯一能够跟秦抗衡的赵国彻底被打残。在军事上,此时的秦军达到了空前状态,按道理这么强,为什么不能够一鼓作气干掉赵国?主要是后勤跟不上,那个时候的秦国并非国力不行,而是后勤调度和运输的体系还不完善,无法支持过长的战线以为旷日持久的战事。那时的秦军虽然天下无敌,却打不了持久战,尤其是那种赌上国运一打就是数年甚至十年的灭国之战。因为改革后勤体制势在必行,商人出身的吕不韦的思维方式与那些士人出身的名臣良将不一样,他能想到别人想不到的地方,就像做生意那样,有足够的本钱、快速积聚的钱粮的途径、便捷的运输线才是做大生意的根本,也是秦国以战养战的根本。
                              自秦公到庄襄王,秦国走到现在,无论是国力、战力、军力、战术、战略都已经凝成了一股无坚不摧的力量,现只要把后勤保障体系完善,让国家的资源合理动起来,随时能得障前线的调配,那样才算得上真正的一统天上。
                              从昭襄王最后数年到始皇帝亲政的十多年中,秦国所做的都是在做最后的蓄力,其实就是后勤改革,只要后勤补给跟得上就不怕战线有多长,也不怕战事所耗时间有多长。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6楼2020-12-29 12:4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