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关于非全的含金量。低于同校同专业的全日制。从录取分数来说,非全就是比同校全日制要低的。注意我们要比较的是下限和均线,而不是某一个个体。除了工商管理此类特定专业以外,名校的非全,录取分数都跟同校全日制有较大的差距。但是如果是非全和整个全日制群体的对比,那就很难说了。
但是有一点是可以明确的就是二者的含金量底线是相同的,在下限标准方面非全等于全日制,这没有问题。从录取分数上来说二者的下限都是国家线。二本的全日制基本一志愿过了国家线都能走,有的双非一本全日制录取线也是国家线层次。而非全再怎么样也是要过了国家线的。而a区非全执行a区线,b区二本全日制,一志愿过了国家线基本就稳进。有些名校的非全还要求过远高于国家线的自划线。毕业标准方面,非全和全日制的下限都是学分修满,论文通过。至于学习投入度方面,确实存在差距,平均水平全日制应该会高一些,但是这依旧不影响非全下限等于全日制。第一,非全多数是延长学制的,至少比全日制长半年到一年。
第二,非全的延毕率比全日制高出很多。全日制多数都是按时毕业,但是非全方面,就本人所了解的信息,我目前所就读的学校,本专业非全每年按时毕业的人数不到一半。这样可以进一步印证非全和全日制的下限是相等的。很多人说,非全一遍工作一边读书,花的时间少怎么可能达到全日制的标准。而延毕率恰好是一个证明,确实很多人难以做到两项兼顾的情况下,同时完成。所以延毕了,花了更长的时间。那么,在逻辑上就完全说的通了,非全的确是同时做两件事,但是也花了更长的时间。全日制两年按期毕业。非全延长半年学制,很可能还要延毕半年,最终三年才毕业。
第三,全日制不等于全部时间都投入进去。我们首先来看最标准的全职上班族,也就是全日制工作。朝九晚五周末双休,每周是8*5=40小时工作时间,而一周的理论总时长是7*24=168小时。也就是说被我们称为全日制的某些事情,其实可能连我们生活中三分之一的时间都没有占据。既然全日制工作是这样,那么全日制读书也同理可推,即所谓的全日制学习,其实还是有很多时间不在学习的。当然有人十分热爱学习,会全身心扑上去,但那些人显然不属于下限层次所包含的群体。再者,有人可能会说996的上班状态,哪来时间学习。那么我想说,非全日制研究生,真的不多,虽然绝对数量不少,但对于整个社会来说他们是只是个占比很小的群体。决定考非全的在职人士,一般也都是工作比较轻松,有余力提升自己的人。如果从事了非常辛苦的工作,一般也不会选择在职读研了。同时,工作也不是流水线状态,并不是8小时上班,8小时都很忙,有时候也会上班没事,有些性质上较为清闲的工作,在工作期间也是能够分出一些时间来学习的。当然这样的工作应该不多,但也是存在的。所以综合以上非全要在投入时间上达到全日制的下限是完全可以的。
而后再从师资来看,这点就很简单了,越好的学校师资肯定越好。而且无论怎样,非全硕士都有着普通高等教育的性质。是走统招程序录取的学生,在法律身份上和全日制几乎没有区别。在学历性质上和其他非全完全不同。跟单证的非学历教育硕士区别就更大了。因此,名校的非全是可以享受到名校较为正统的资源的。综上所述,名校非全下限不输于甚至略高于二本全日制,是没有问题的。
之后,非全研究生有没有用。答案十分肯定,有用。虽然现在社会上对于非全研究生有误解,含金量和实际认可度未能完全匹配。但是即使如此,它依然是有用的。吧里很多人都在说非全研究生和其他非全学历的区别。确实区别很大,非全研究生是唯一的统招非全。但是退一步说,那些其他非全真的是没用吗?不,他们都有用。
这是2021年的国考报考指南,上来第一条就是非普通高等教育学历可以报考。注意这里说的是非普通高等教育,所以作为普通高等教育的非全研究生,实际上被看作了全日制的同类。不过,这也足以证明,就算其他的非普通高等教育的非全学历,照样也是有用的。
成考也有几十万报考呢?真的没用,怎么可能有几十万报考?而且还每年在涨。那既然连作为成人教育的成人本科都有用。那作为普通高等教育的统招非全研究生,只会更有用。还有人说买证,先不要说现15年以后作弊入刑了,成考和自考买证基本是不可能的了(国开和网教的确存在买证)。非全研究生作为统招考试的录取的研究生,买证根本不可能。但是,我这次退一万步,不十万步。就按照这个不可能的脑洞往下走一次。请问有人买证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有用。没用的东西怎么可能有人买。车有用,所以买车,房有用,所以买房。证没用,所以买证?这逻辑不可能成立吧。所以就算无底线开脑洞,最终结论也是非全有用。更不用说其实买证根本不可能。除了网教和国开存在这种违规操作的可能性,其他学历教育,买证都是不存在的。其他非统招非全学历,都有用。那作为普通高等教育的非全研究生只会更有用。
再举个例子,北大经双,那就是个单证的学士学位,还能那么火爆,还能有那么高的价值。听说7万一年呢,今年学位证都不能发了,就一个结业证了,还6万一年考试入学,好多人去呢。名校的单证学士7万一年去的人不少,去的人都觉得有用。倒是这名校的双证硕士,一年可能还不到7万(很多专业的非全一年也就1万多到2万),都说没用,怎么可能?综上,非全研究生没用,是我听过最为滑稽可笑的说法,没有之一。我可以非常肯定的说,非全研究生肯定有用,而且是非常有用。
关于非全适合的群体,非全更适合在职人员,这个结论是没问题的。毕竟它设计的初衷就是针对在职人员的。文件一开始就明确提出不脱产,也只有在不脱产状态非全才能发挥出最大价值。所以我是认为非全不应该享有应届生身份的(老三届管理混乱,出现的调档非定向生除外)。因为全和非全应该说是双证效力相同,但套餐不同。即全日制套餐,必须脱产,获得双证+应届身份+校招。非全日制套餐,不脱产,获得双证+工龄社保年限+工作经验。所以只要是不调档的非全,都属于享有了工作权利,因此不应再享有应届生身份。有人说,有的定向非全,也要求全日制学习。但是,全日制学习,不等于脱产学习。有一类人叫做自由职业者,他们依然享有社保年限,但是他们工作时间完全灵活,可以做到全日制读书非全日制就业。只有档案进入了学校,才真正失去了缴纳社保累计工龄的权利。
应届生是否应该读非全,我这里做出的建议首先是把握非全的本质,即非全的优势是有工作权利。所以只要有希望工作读研两手抓的想法,那非全就是很好的选择。比如某应届生,9月,10月秋招已经拿到较为满意的工作offer。那么一志愿选择非全,完全可以,且非常合适。对于应届生而言,不是全日制研究生,非全日制研究,满意工作三选一。而是非全日制研究生+满意的offer共同构成了一个选择。即在全日制研究生和非全研究生+工作offer之间做选择,二选一。那么我个人认为非全+满意的offer>一般学校的全日制研究生。如果没有在研究生报名前拿到满意的工作,那么不建议一志愿非全。
调剂非全方面,两个关键,想不想再战,去不去工作。如果不打算再战了,那么果断调剂非全。全日制没考上的情况下,如果不打算再战了,那么接下来就是找工作。而调剂非全接下来也是找工作。同样是拿着本科学历找工作,非全在读总是好过在家待业吧。所以,不打算再战的情况下,调剂非全就是最佳选择。本身也打算直接工作。那么非全研究生+全日制本科+工作一定大于全日制本科+工作,这没有任何疑问。
谈到,非全的未来趋势,我肯定是看好的。就说一个,国家在站台。而且在大力站台。中国是一个强势政府的国家,在这个国家,没有政府站不住的台。去年连续发文,效果也是明显的21年上海市公务员考试,比起20放开了全部全日制方面的限制,没有一个职位限制全日制。社会认知的改变是需要时间的,这个急不来。但是所有的认可度,都是由实质含金量决定的。原来的单证硕士,也是因为违规操作成了公开的秘密才水掉,认可度降低的。所以只要国家坚持标准,非全含金量提高是必然的趋势。而且国家这次站台的力度很大,央视新闻都播出了。今年之内,非全含金量达到跟全日制下限平等也许不需要太长时间。
最后,是我个人选择非全的理由。1我是找到工作入职以后才考研的。2我对目前的工作相对满意,而且工作相对稳定,3个人年龄略大,26岁考研,毕业29了,上海这边的选调生硕士是卡27岁,全日制毕业也肯定超龄了。4我本身是上海人,也不会去外地发展,应届生落户政策,我也用不上。5公务员考试也并不限制全日制了。所以以至于就特地选了非全。
但是有一点是可以明确的就是二者的含金量底线是相同的,在下限标准方面非全等于全日制,这没有问题。从录取分数上来说二者的下限都是国家线。二本的全日制基本一志愿过了国家线都能走,有的双非一本全日制录取线也是国家线层次。而非全再怎么样也是要过了国家线的。而a区非全执行a区线,b区二本全日制,一志愿过了国家线基本就稳进。有些名校的非全还要求过远高于国家线的自划线。毕业标准方面,非全和全日制的下限都是学分修满,论文通过。至于学习投入度方面,确实存在差距,平均水平全日制应该会高一些,但是这依旧不影响非全下限等于全日制。第一,非全多数是延长学制的,至少比全日制长半年到一年。
第二,非全的延毕率比全日制高出很多。全日制多数都是按时毕业,但是非全方面,就本人所了解的信息,我目前所就读的学校,本专业非全每年按时毕业的人数不到一半。这样可以进一步印证非全和全日制的下限是相等的。很多人说,非全一遍工作一边读书,花的时间少怎么可能达到全日制的标准。而延毕率恰好是一个证明,确实很多人难以做到两项兼顾的情况下,同时完成。所以延毕了,花了更长的时间。那么,在逻辑上就完全说的通了,非全的确是同时做两件事,但是也花了更长的时间。全日制两年按期毕业。非全延长半年学制,很可能还要延毕半年,最终三年才毕业。
第三,全日制不等于全部时间都投入进去。我们首先来看最标准的全职上班族,也就是全日制工作。朝九晚五周末双休,每周是8*5=40小时工作时间,而一周的理论总时长是7*24=168小时。也就是说被我们称为全日制的某些事情,其实可能连我们生活中三分之一的时间都没有占据。既然全日制工作是这样,那么全日制读书也同理可推,即所谓的全日制学习,其实还是有很多时间不在学习的。当然有人十分热爱学习,会全身心扑上去,但那些人显然不属于下限层次所包含的群体。再者,有人可能会说996的上班状态,哪来时间学习。那么我想说,非全日制研究生,真的不多,虽然绝对数量不少,但对于整个社会来说他们是只是个占比很小的群体。决定考非全的在职人士,一般也都是工作比较轻松,有余力提升自己的人。如果从事了非常辛苦的工作,一般也不会选择在职读研了。同时,工作也不是流水线状态,并不是8小时上班,8小时都很忙,有时候也会上班没事,有些性质上较为清闲的工作,在工作期间也是能够分出一些时间来学习的。当然这样的工作应该不多,但也是存在的。所以综合以上非全要在投入时间上达到全日制的下限是完全可以的。
而后再从师资来看,这点就很简单了,越好的学校师资肯定越好。而且无论怎样,非全硕士都有着普通高等教育的性质。是走统招程序录取的学生,在法律身份上和全日制几乎没有区别。在学历性质上和其他非全完全不同。跟单证的非学历教育硕士区别就更大了。因此,名校的非全是可以享受到名校较为正统的资源的。综上所述,名校非全下限不输于甚至略高于二本全日制,是没有问题的。
之后,非全研究生有没有用。答案十分肯定,有用。虽然现在社会上对于非全研究生有误解,含金量和实际认可度未能完全匹配。但是即使如此,它依然是有用的。吧里很多人都在说非全研究生和其他非全学历的区别。确实区别很大,非全研究生是唯一的统招非全。但是退一步说,那些其他非全真的是没用吗?不,他们都有用。
这是2021年的国考报考指南,上来第一条就是非普通高等教育学历可以报考。注意这里说的是非普通高等教育,所以作为普通高等教育的非全研究生,实际上被看作了全日制的同类。不过,这也足以证明,就算其他的非普通高等教育的非全学历,照样也是有用的。
成考也有几十万报考呢?真的没用,怎么可能有几十万报考?而且还每年在涨。那既然连作为成人教育的成人本科都有用。那作为普通高等教育的统招非全研究生,只会更有用。还有人说买证,先不要说现15年以后作弊入刑了,成考和自考买证基本是不可能的了(国开和网教的确存在买证)。非全研究生作为统招考试的录取的研究生,买证根本不可能。但是,我这次退一万步,不十万步。就按照这个不可能的脑洞往下走一次。请问有人买证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有用。没用的东西怎么可能有人买。车有用,所以买车,房有用,所以买房。证没用,所以买证?这逻辑不可能成立吧。所以就算无底线开脑洞,最终结论也是非全有用。更不用说其实买证根本不可能。除了网教和国开存在这种违规操作的可能性,其他学历教育,买证都是不存在的。其他非统招非全学历,都有用。那作为普通高等教育的非全研究生只会更有用。
再举个例子,北大经双,那就是个单证的学士学位,还能那么火爆,还能有那么高的价值。听说7万一年呢,今年学位证都不能发了,就一个结业证了,还6万一年考试入学,好多人去呢。名校的单证学士7万一年去的人不少,去的人都觉得有用。倒是这名校的双证硕士,一年可能还不到7万(很多专业的非全一年也就1万多到2万),都说没用,怎么可能?综上,非全研究生没用,是我听过最为滑稽可笑的说法,没有之一。我可以非常肯定的说,非全研究生肯定有用,而且是非常有用。
关于非全适合的群体,非全更适合在职人员,这个结论是没问题的。毕竟它设计的初衷就是针对在职人员的。文件一开始就明确提出不脱产,也只有在不脱产状态非全才能发挥出最大价值。所以我是认为非全不应该享有应届生身份的(老三届管理混乱,出现的调档非定向生除外)。因为全和非全应该说是双证效力相同,但套餐不同。即全日制套餐,必须脱产,获得双证+应届身份+校招。非全日制套餐,不脱产,获得双证+工龄社保年限+工作经验。所以只要是不调档的非全,都属于享有了工作权利,因此不应再享有应届生身份。有人说,有的定向非全,也要求全日制学习。但是,全日制学习,不等于脱产学习。有一类人叫做自由职业者,他们依然享有社保年限,但是他们工作时间完全灵活,可以做到全日制读书非全日制就业。只有档案进入了学校,才真正失去了缴纳社保累计工龄的权利。
应届生是否应该读非全,我这里做出的建议首先是把握非全的本质,即非全的优势是有工作权利。所以只要有希望工作读研两手抓的想法,那非全就是很好的选择。比如某应届生,9月,10月秋招已经拿到较为满意的工作offer。那么一志愿选择非全,完全可以,且非常合适。对于应届生而言,不是全日制研究生,非全日制研究,满意工作三选一。而是非全日制研究生+满意的offer共同构成了一个选择。即在全日制研究生和非全研究生+工作offer之间做选择,二选一。那么我个人认为非全+满意的offer>一般学校的全日制研究生。如果没有在研究生报名前拿到满意的工作,那么不建议一志愿非全。
调剂非全方面,两个关键,想不想再战,去不去工作。如果不打算再战了,那么果断调剂非全。全日制没考上的情况下,如果不打算再战了,那么接下来就是找工作。而调剂非全接下来也是找工作。同样是拿着本科学历找工作,非全在读总是好过在家待业吧。所以,不打算再战的情况下,调剂非全就是最佳选择。本身也打算直接工作。那么非全研究生+全日制本科+工作一定大于全日制本科+工作,这没有任何疑问。
谈到,非全的未来趋势,我肯定是看好的。就说一个,国家在站台。而且在大力站台。中国是一个强势政府的国家,在这个国家,没有政府站不住的台。去年连续发文,效果也是明显的21年上海市公务员考试,比起20放开了全部全日制方面的限制,没有一个职位限制全日制。社会认知的改变是需要时间的,这个急不来。但是所有的认可度,都是由实质含金量决定的。原来的单证硕士,也是因为违规操作成了公开的秘密才水掉,认可度降低的。所以只要国家坚持标准,非全含金量提高是必然的趋势。而且国家这次站台的力度很大,央视新闻都播出了。今年之内,非全含金量达到跟全日制下限平等也许不需要太长时间。
最后,是我个人选择非全的理由。1我是找到工作入职以后才考研的。2我对目前的工作相对满意,而且工作相对稳定,3个人年龄略大,26岁考研,毕业29了,上海这边的选调生硕士是卡27岁,全日制毕业也肯定超龄了。4我本身是上海人,也不会去外地发展,应届生落户政策,我也用不上。5公务员考试也并不限制全日制了。所以以至于就特地选了非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