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吧 关注:159,988贴子:2,979,983
通行本(王弼版)《道德经》第一章 是对道的外延的定义,是众妙之门也是修道入门。
入了道门,修道才存在精进的可能,否则,只能是门外汉说外行话。
试解一下,供讨论参考。
第一章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解:
所谓道,是变化的法则;所谓名,是变化的定乂。无形之定乂,是认识无形天地的起点;有形之定乂,是认识有形万物的开始。所以,入定于无形之欲念,可以观察一个客观存在无形质量变化;入定于有形之欲念,可以观察一个客观存在有形质量变化。形而上与形而下都是基于质量变化,区别是无形与有形的定乂不同,都称之为质量变化之玄。质量变化之玄具有普遍性,是认识根本之道的入门。


IP属地:天津1楼2021-02-21 21:27回复
    😓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1-02-21 22:41
    收起回复
      “定乂”是什么?难道是“定义”?
      现在这些解读也都是越解越“玄”了!


      来自iPhone客户端3楼2021-02-22 04:14
      收起回复
        再试解一些,供讨论参考。


        IP属地:天津4楼2021-02-22 13:08
        回复
          第二十五章-道的内涵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
          解:
          有一种客观存在由多种元素构成,存在于天地万物产生之前。无量无形,绝对静止而又绝对运动,周期性循环往复,其可以作为天地万物的基因。我不能用言语来清楚定义,只能定其“字”叫“道”,勉强起“名”叫“大”。


          IP属地:天津5楼2021-02-22 13:14
          收起回复
            第六章
            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解:
            根本普遍规律是不灭的,称之为源玄,源玄就是宇宙的基因-道。道无始无终持续存在,繁殖万物的作用永不穷竭。


            IP属地:天津7楼2021-02-22 19:52
            回复
              第十四章
              视之不见名曰微,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夷。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其上不皦,其下不昧。绳绳不可名,复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
              解:
              看不见的,定乂为“微”;听不到的,定乂为“希”;摸不到的,定乂为“夷”。此三者,无法分别深究,所以,共同视为一个无形属性。其上不明,其下不暗,可视为无形。无头无绪,不能用言语定乂,归根结蒂,就是一个无形的客观存在-无形的变化状态,无形的变化过程,可称之为“惚恍”。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时间上无始无终,空间上无内无外,这就是大道。用远古之大道,来驾驭当今的有形存在,可以从中认识到大道古今的统一性,这种统一性称之为道统。


              IP属地:天津8楼2021-02-22 22:38
              回复
                第二十一章
                孔德之容,惟道是从。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自古及今,其名不去,以阅众甫。吾何以知众甫之状哉?以此。
                解:
                大德的本质,是完全遵从道的。道作为客观存在,显得恍恍惚惚。恍惚之间,其中有变化之象,恍惚之间,其中有客观存在,幽暗之间,其中有变化法则,变化法则真实可信。自古及今,这一根本规律就一直存在,以评价诸位侯王的道行德行。我何以认识诸位侯王的道行德行?就是这个原因。


                IP属地:天津9楼2021-02-23 10:57
                回复
                  第四十二章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中气以为和。人之所恶,唯孤、寡、不榖,而王公以为称。故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
                  解:
                  大道产生了一个对立统一体,对立统一体包含对立的双方,以及统一的一方,构成三元关系,这种三元关系是万物存在的基础。任何客观存在都包含阴阳对立双方和统一的一方。人们厌恶的“孤”、“寡”、“不毂”就包含统一性和唯一性,而君王作为域中四大之一的为公者却用来称呼自己。所以对于客观存在对立统一关系的三方间的斗争性和依赖性,就会导致有时如果减损一方则另一方反而会得到增加,如果增加一方而另一方反而会得到减损。人类社会的公共道德原则,也是我的政治原则。“违背道德的专制暴政者将不得善终”,我将把它当作政治根本原则。


                  IP属地:天津10楼2021-02-23 13:35
                  回复
                    第二章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较,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解:
                    世人都认识到美之所以为美,是异于丑同于道而存在;都认识到善之所以为善,是异于恶同于道而存在。因此,形而下和形而上对立统一,难和易对立统一,长和短对立统一,高和下对立统一,音与声对立统一,前和后对立统一,这就是最普遍存在的天地万物变化的对立统一原理。因此,圣人遵公道行公德,以道莅天下。有形万物依各自具体的规律各行其道,只要其不违背公共道德就不干涉其自主发展,公共道德虽然是缔造万物的基础,但不把万物占为私有,虽然辅助万物成就万物成长,但不依仗其谋私,功成而不居为主宰。正由于不居功为主宰,因此,就能长存。


                    IP属地:天津11楼2021-02-23 18:03
                    回复
                      第二十二章
                      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诚全而归之。
                      解:
                      对立与统一相依存,弯与直相依存,盈与亏相依存,新与旧相依存,得与失相依存,贪与乱相依存。因此,圣人从对立中求统一,以道莅天下。不自我显摆,因而显明;不自以为是,因而是非彰明;不自我夸耀,因而有功,不自我摆谱,因而成为领导。只有官民之间找到了统一性而分工明确,就不存在争斗了。古时所说的委曲求全—对立中求统一,不是假话!要诚心实意遵从对立中求统一的根本规律。


                      IP属地:天津12楼2021-02-23 22:21
                      回复
                        第三十六章
                        将欲歙之,必故张之;将欲弱之,必故强之;将欲废之,必故兴之;将欲夺之,必故与之,是谓微明。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解:
                        欲使其收敛,必故意使其膨胀;欲使其削弱,必故意使其加强;欲使其颓废,必故意使其振兴;欲剥夺之,必故意给予之。这就是文明-无形之道,无形之道是有形之道的基础环境,就像有形之鱼儿离不开无形之水一样,同样,有形的法制机器直接针对的是无形的公环境,也只能用于维护公环境,而不能脱离公环境去直接针对人(的有形部分),(否则,就是专制与暴政)。


                        IP属地:天津13楼2021-02-24 09:27
                        回复
                          第四十五章
                          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躁胜寒,静胜热。清静为天下正。
                          解:
                          大道所形成的无形普遍公共环境好像缺少了有形存在,但其作为有形的基础环境的作用是永恒存在的;大道所形成的无形普遍公共环境如同源泉,其对有形存在的基础作用是永远不会穷尽的;大道所形成的无形普遍公共环境平直线性好像弯曲波动;大道所形成的无形普遍公共环境巧妙得好像拙劣;大道所形成的无形普遍公共环境辩证得如同木讷。剥夺民众自由而带来的躁动导致世间的寒凉,尊道贵德而还民众自由带来世间的温暖,尊道贵德是人间正道。


                          IP属地:天津14楼2021-02-24 14:18
                          回复
                            第二十章
                            唯之与阿,相去几何?善之与恶,相去若何?人之所畏,不可不畏,荒兮其未央哉!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我独泊兮其未兆,如婴儿之未孩,儽儽兮若无所归!众人皆有余,而我独若遗,我愚人之心也哉,沌沌兮!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澹兮其若海,飂兮若无止。众人皆有以,而我独顽似鄙。我独异于人,而贵食母。
                            解:
                            分辨是非善恶的标准是什么?人们所敬畏的是非善恶标准,不可不敬畏,但是非善恶至今没有标准!世间百态,熙熙攘攘,如赴盛宴,如去春游,只有我淡泊清静,毫无反应,如同婴儿般形神合一,萦绕于大道,若无所归!众人都很满足现实,而我总感到匮乏,因我有追求真相之心,忧郁烦闷!现实中具体生活的人对现实清楚明白,只有我显得昏昏暗暗,现实中具体生活的人对现实目光敏锐,而我显得目光呆滞。恍恍惚惚,如疾风不断吹过脑海,波涛汹涌。众人都有所皈依,而只有我顽固得令人鄙视。只有不同与众,尊崇追求万物的根本规律-大道,(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分清是非善恶)。


                            IP属地:天津15楼2021-02-25 11:17
                            回复
                              第四章
                              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始万物之宗;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兮始或存。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
                              解:
                              道如源泉,其功用无穷无尽,道是渊源,是繁殖万物的基因。统一万物之有形以致无形,消解万物之联系以致孤立,统一万物之有常以致无常,统一万物之有量以致无量,就可以很清楚认识到万物启始的存在-大道。我不认为大道之上还有源头,其已经是万物形象产生之前的存在。


                              IP属地:天津16楼2021-02-26 10:3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