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学吧 关注:5,259贴子:20,846

回复:修道入门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第七十六章
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强则灭,木强则折。强大处下,柔弱处上。
解:
人活着是因为有形之身体蕴含着无形的生命之道而富有活力,死亡意味着身体失去生命之道而变成僵硬的有形躯体。草木活着也是因其隐含无形的生命之道而富有活力,死亡意味着失去生命之道而变得枯槁。所以,失去无形的生命之道而变得僵硬者属于死亡之途,蕴含无形生命之道而富有活力者属于活着之途。因此,脱离大道而穷兵黩武则必然外强中干而自取灭亡,树木脱离生命之道而变得外强中干而树干中空时,也意味着枯朽死亡。强大的国家要摆低位置,而要高举大道为引领。


IP属地:天津50楼2021-03-25 14:18
回复
    第七章
    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耶,故能成其私。
    解:
    天长地久。天地之所以能够长久,因为其无私,所以能够长生。因此,圣人顺从民意方能引领民众,一心为公方显示出其自身存在。大公无私,方能成就自身价值。


    IP属地:天津51楼2021-03-26 10:03
    回复
      第七十七章
      天之道,其犹张弓与?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
      解:
      天之道就象使用弓箭一样张弛有度、平衡可持续性:弓的上下左右会同步抑举损补来保持平衡,以保持箭的可持续性。 天之道就是使有余的部分减少而增加不足的部分从而保持变化平衡性可持续性。而人为之道,则没有遵从天道,总想减少不足的来增加有余的,从而导致社会失衡崩溃而不可持续。谁能减少有余来弥补不足,使社会平衡可持续发展?只有有道之人才能做到。因为,圣人为公而不依仗其谋私,功成而不邀功,其淡泊名利。


      IP属地:天津52楼2021-03-27 10:48
      回复
        第七十八章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是以圣人云:“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受国不祥,是为天下王。”正言若反。
        解:
        世间水最无形,但水最能改变有形之客观实在,因为水无形而不可改变。无形之道对有形实在具有基础规定性,世人没有不知道的,但都不能去践行。因此,圣人说:“侯王能承受国人诟病,才是一国君主;能承受国家危难,才是世间侯王。”正话好似反话。


        IP属地:天津53楼2021-03-28 14:13
        回复
          第三章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现可欲,使民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解:
          侯王们不要追名逐利,管理社会时要顺从民意;候王们不要囤积居奇,管理社会时不可谋私;候王们不要贪婪,管理社会时不可乱搞。因为,圣人在治理天下时,要使侯王们:求真,务实,民主,法制,这样,侯王们就始终可在管理社会时坚守公道公德公法原则,从而使弄虚作假者不敢为非作歹。侯王为公,则国家大治。


          IP属地:天津54楼2021-03-29 10:55
          回复
            第四十八章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解:
            以儒治国,越治事越多,以道治国,越治事越少,直至只为公,公事之外的事就不要做了。始终为公就可得到世人认可,如果为私,就难以得到世人认可。


            IP属地:天津55楼2021-03-30 10:48
            回复
              第四十九章
              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圣人在天下,歙歙焉,为天下浑其心,百姓皆注其耳目,圣人皆孩之。
              解:
              圣人始终没有私人志向,百姓的心愿就是自己的心愿。百姓的心愿合乎道,我将遵道而行,百姓的心愿不合乎道,我仍将遵道而行,这就是善德;百姓信仰大道,我将信仰大道,百姓不信仰大道,我仍将信仰大道,这就是信德。圣人面对世间,受到各种约束,需要将道德与民众意愿、天道与人道相统一,既要接受民众意愿的监督,又要坚守尊道贵德的赤子之心。


              IP属地:天津56楼2021-03-31 10:05
              回复
                第八章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有静,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予善天,心善渊,正善治,事善能,言善信,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解:
                上等的善德就像水德一样。水的宗旨是善于服务万物,而且总处于众人所不喜欢的服务位置,所以,接近于道:地位之善,在于为仆;奉献之善,在于为公;思想之善,在于道统;道统之善,在于德治;德治之善,在于法制;政策之善,在于诚信;行动之善,在于适时。只有顺从民意,才不会产生过失。


                IP属地:天津57楼2021-04-01 10:02
                回复
                  第九章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成身退,天之道也哉。
                  解:
                  执持盈满,不如适可而止。锋芒毕露,难以长久。金玉满堂,谁能守藏?富贵而骄横,自埋祸殃。辅万物成长而无私,是天道使然。


                  IP属地:天津58楼2021-04-02 09:10
                  回复
                    第十章
                    营魄抱一,能无离乎?专气致柔,能婴儿乎?涤除玄鉴,能无疵乎?天门开阖,能为雌乎?爱民治国,能无知乎?明白四达,能无为乎?生之畜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解:
                    (你们这些侯王们:) 聚精会神追求大道,能始终不放弃吗?专心致志遵循大道,能象婴儿般形神合一吗?感悟大道的心境,能没有杂念吗?对外界的感悟,能为得道吗?爱民治国,能有为公意识吗?搞明白了这方方面面,能做到大公无私吗?虽然道缔造万物,德抚育万物,但缔造万物而不拥为私有,抚育万物而不依仗其谋私,作为万物之宗而不主宰其按照自身规律发展,这就称为玄德。


                    IP属地:天津59楼2021-04-03 11:58
                    回复
                      第十二章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解:
                      五色等级的礼服令人目眩,五个等级的礼乐令人耳背,五个等级的礼膳令人口感刺激而失味,礼制之御射之术令人心发狂,礼制等级所造成的稀缺社会资源令人行为出轨。因此,圣人不搞礼制那套等级制形式主义,注重内容而不拘形式,所以,要去除礼制等级形式主义,以尊道贵德、务实求真。


                      IP属地:天津60楼2021-04-04 10:29
                      回复
                        第十三章
                        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何谓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
                        解:
                        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何谓宠辱若惊?被尊重而不忘自己处下的公仆地位,不管是否受到尊重都要时刻警惕而自省,就是宠辱若惊。什么是贵大患若身?之所以重视自身得失,是因为自私而有我,如果无私而无我,自己会有什么担心的?因此,有以身许天下的尊贵之公道,方可不辜负天下寄望;有以身许天下的真挚之公德,方可不辜负天下重托。


                        IP属地:天津61楼2021-04-05 08:54
                        回复
                          第三十八章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为之而有以为,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扔之。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前识者,道之华而愚之始。是以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故去彼取此。
                          解:
                          上德是无私为公之德,是真正的公德,下德是以公谋私,本质上是无公德。上德为公而不为私,下德为私而不为公,上仁假公济私,上义损公肥私,上礼专制剥削,人民不答应而反抗。所以,失守道就依靠德,失守德就依靠仁,失守仁就依靠义,失守义就依靠礼。礼是道德沦丧的产物,是祸乱的根源。前面对德、仁、义、礼 的识别,是基于守道的外在不同表现而进行区分的,但其是透过现象看本质的开始。因此,有道德之人就要处事厚道而不浅薄,践行实质而不流于表面。所以,要揭去表象,获取真相。


                          IP属地:天津62楼2021-04-06 09:19
                          回复
                            第三十九章
                            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为天下贞。其致之,天无以清将恐裂,地无以宁将恐发,神无以灵将恐歇,谷无以盈将恐竭,万物无以生将恐灭,侯王无以贞将恐蹶。故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是以侯王自谓孤、寡、不榖。此非以贱为本邪?非乎?故致舆无舆,不欲琭琭如玉,珞珞如石。
                            解:
                            往昔得统一之道者:天得道而清明;地得道而宁静;精神得道而有灵感;河谷得道而充盈;万物得道而生机盎然;侯王得道而国泰民安。推而言之,天不得清明,恐怕要崩裂;地不得安宁,恐怕要震溃;精神没有灵感,恐怕要**;川谷缺水,恐怕要干涸;万物没有生机,恐怕要灭亡;侯王无道,恐怕要被颠覆。所以贵以贱为根本,高以下为基础,(大道是处下的根本和基础),因此侯王们自称为“孤”、“寡”、“不谷”,这不就是以贱为根本吗?不是吗?所以要使没有社会舆论的非议,就不要美化自己如高高在上琭琭晶莹的宝玉,而要甘当铺路石服务人民,甘做公仆。


                            IP属地:天津63楼2021-04-07 10:54
                            回复
                              第四十六章
                              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解:
                              以道莅天下,就会致力于和平与发展。天下无道,就会导致战争与破坏。最大的灾祸莫过于不知遵道,最大的罪过莫过于违道而贪婪自私。所以,充分认识为什么要遵道而行,才能从根本上遵道而行。


                              IP属地:天津64楼2021-04-08 09:4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