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障碍吧 关注:243贴子:1,579
  • 0回复贴,共1

孩子做事“三分钟热度”= 专注力差?这样做让孩子养成专注习惯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孩子专注力不足,一直是很多家长们头疼的一个问题。
之前睿睿妈妈就在后台留言抱怨,说睿睿五岁的时候,这个问题就特别明显。
家里一堆玩具,每次玩他都喜欢一股脑全倒在地上,这个玩两下,那个鼓捣一会儿;
看绘本,翻几页就想跳下一个故事;
跟他说话,他总是听不见似的,经常要说好几遍;
上幼儿园以后,学校老师也经常给我发信息反映孩子上课注意力不够集中。
一开始,睿睿妈妈怀疑孩子是注意力缺陷症,但经过长期观察,认定了她其实就是注意力差的表现。
毕竟,对于像玩游戏和看动画片这些感兴趣的事情,他还是能够保持很好的专注力。
小爱相信,很多妈妈都有过这样的困惑。
#2
专注力好不好,如果单纯用时长这一个维度去衡量,其实是不合理的。
研究表明,孩子的专注力和大脑发育水平密切相关。
更确切地说,是受负责认知和控制这一区域的前额叶皮质以及髓鞘质的影响。
低龄儿童由于大脑发育水平较低,更多是通过一些自主的方式,不受限制地探索世界,主要以无意注意为主,非常发散。
所以,他们很容易被声音、色彩、图像等任何有刺激的东西吸引注意力。
等大脑发育到一定阶段,有意注意,也就是专注力,才会慢慢出现,注意力逐渐聚拢。
根据孩子的不同年龄和大脑的发展规律,有一个量化标准:
为此,和睿睿妈妈有着相同困扰的家长要明白,这个阶段的孩子,受大脑发育规律影响,很难在一件事或者一个玩具上专注十几二十分钟,都是正常的,我们无需这么焦虑。
#3
专注力与大脑发育水平密切相关,但不代表专注力就是天生的。
除开生理因素,其实后天的培养与保护才是我能为之努力的方向。
先不说培养,光是保护这一点,很多家长就会陷入各种误区。
我们来看看下面这个场景:
孩子在房间里捧着喜欢额绘本看得起劲,此时妈妈正在准备水果和零食,她敲开房门:
“孩子,别看了,休息一会儿,来吃点水果吧!”
“不,我还要再看一会儿,刚看到最精彩的部分呢!”
“书先放下,可以一会儿再看,咱们先吃水果!”
十分钟后,妈妈再次敲开孩子的房门,“孩子,中午想吃点什么,妈妈给你做!”
二十分钟后,妈妈在门外大声说“孩子,我去菜场买菜,你要不要一起去啊?”
这个场景是不是有点似曾相识?孩子在房间认真看书,妈妈却在不断制造干扰源,影响孩子专注看书。
其实很多家长都在吐槽孩子专注力不足,却从未思考过背后的原因,其实这都是父母的错误教育方式导致的后果。
大人的“好心帮助”过多
孩子本来好好地在搭积木,结果家长非要找存在感“宝贝,不是这样搭的哦”,多指导几次,孩子对积木的兴趣也没剩多少了。
这些场景很常见,特别是一些急性子家长和老一辈,很容易忍不住直接上手帮孩子解决。
孩子专注时,大人干扰过多
有些父母不愿放手让孩子做主,总是过分参与孩子的事情,他们一会儿指挥孩子喝水,一会儿要求孩子看书,一会儿又要求孩子做运动。
孩子经常在父母的指令下做事情,就需要不断把注意力切换到不同的事情上,很难集中注意力做好一件事情。
环境杂乱或不合适
杂乱的环境容易分散孩子注意力,比如,写作业时,若桌面东西太多,很容易让孩子走神。
一些不合适的场景,也容易缩短孩子专注力时长,比如,在床上玩玩具,可能玩不到两分钟孩子就睡着了。
做的事情难度太大
难度太大,孩子容易出现畏难情绪,只想逃避、拖延。
如果孩子需要提示或帮助时,家长忽视了,孩子甚至直接就放弃了。 这几步下来,破坏孩子的专注力是必然。
避免这些误区,其实就是对孩子专注力的保护。
#4
说完保护,再来谈谈培养
家长积极参与,培养孩子学习兴趣
培养,即是有意识、有目的地去教养、发掘孩子的专注力,比如:
从孩子感兴趣的事情去逐渐延长孩子专注力的时长;
孩子玩玩具时,一下子不要给太多个,有意识地为他挑选或者让他自己选那么三四个;
通过玩游戏或者一些特定的活动去培养孩子的专注力,积木、黏土、拼图、画画等都是不错的选择。
值得注意的是,前文我们讲到了,孩子玩游戏、读绘本时,大人不要轻易打扰或提示。
并不是说让他自己一个人玩,你不管或在旁边玩手机。
研究表明,父母积极参与孩子的游戏活动和教养实践有利于提高孩子的专注力发展水平。
父母在孩子探索过程中积极回应、互动、鼓励,或者在他需要提示、帮助的时候及时出现,有利于通过自己的思考或获取大人的帮助、提示孩子排除干扰,专注地完成活动任务。
找到原因,针对性提升
不如学龄期的孩子,很多妈妈就更头疼了。
一些作业就一堆破事,一小时的作业能磨磨蹭蹭两三个小时才写完、上兴趣班,经常出现厌烦情绪。
当孩子已经出现专注力差的情况,该怎么办?
还是那句话,先找到原因才能对症下药。
我们可以采用脑电生物反馈训练,利用专业仪器,将我们通常情况下难以意识到的生理活动,记录保存并展现为直观的、容易理解的形式。
这样的好处就是我们可以不用盲目猜测,而是采用科学的方式精准了解孩子的大脑状况及活动变化。
同时,孩子也能通过训练,让大脑发育失衡的区域得到针对性的锻炼,有效提升孩子专注力,养成良好的用脑习惯。


IP属地:浙江1楼2021-08-19 10:27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