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用下面的方式来展示哀伤工作的原理和过程,是顺理成章的:现实检验(注:人格结构中自我部分的功能)表明了爱的客体再也不存在了,自我需要将所有以往投注并附着在那个客体上的力比多(注:即爱的能量,下同)撤回,而这时会出现严重的混乱。观察表明,多数人不会心甘情愿地放弃原来力比多的位置,也无法把力比多投注到现实中的新的对象上,以至于通过一种幻觉性的、妄想性的精神病为媒介,发生了力比多从现实中撤出以及对已丧失的客体的黏附。通常情况下,面对现实最终会占上风,但自我的现实检验、调节、适应功能是一点点恢复的,以至于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对丧失客体投注的能量仍在精神上起着作用,在每一份回忆与幻想客体还会回来的期待中,力比多与丧失的客体仍然捆绑在一起并被高度的投注,需要经过一个哀悼的过程,最终完成两者的分离,与现实达成妥协,这是一个极度痛苦、艰难和缓慢的过程,仅从经济学的角度给出满意的解释是不容易的,好在大家还能理解这种痛苦的不愉快感,事实上,当哀伤工作完成时,自我获得解放,重归自由和解脱,又可以把力比多投注到现实中的新的客体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