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出来你可能不信。
为了能上车挤掉鞋子的上海地铁,也是常年亏钱的。
据统计,全国40多个开通地铁的城市里,仅有7座城市实现了盈利,分别是深圳、沈阳、南昌、济南、厦门、武汉和兰州。
“堵城”北京去年亏损了73亿,西部大城市成都也不甘落后,拉下北京以76亿上榜地铁亏损城市第一名。
此外还有杭州、南京等强省会城市的地铁,也是处于年年靠政府补贴的状态活下去。
奇怪的是,大城市还在亏钱,小城市却跃跃欲试,争先恐后申报修地铁。
这下国家可坐不住了,种花家的钱也不是说来就来的。
2018年,发改委向各地发出《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建设工作的意见》。
把申报建设地铁城市的GDP以及地方政府预算等要求,提高到了2003年时规定的3倍。
意思就是,想要修地铁,先看看自己配不配。
因为经济实力不够,自觉不够格建地铁,那就想方设法地修个云轨、轻轨。
只要能批复,叫什么名字都行。
2016年,四川全省21个市(州),有17个都启动了规划建设城市轨道交通的相关事宜,其中广元市到如今GDP也没有过千亿。
在安徽,除了今年刚上线的芜湖轨道交通1号线,有12个地市完成了地铁轨道交通线路网的规划,并且有部分城市还在编制近期建设项目。
不夸张地说,你随便上网搜一个城市+地铁的关键词,都能看到它的规划图。
为什么连这些小城市都上赶着修地铁?
是因为城市交通拥堵,不得不修建地铁?
不,因为地铁太有面了。
这年头不修个地铁,不好意思称自己为大城市。
可那些因为老年人买菜造成的公交车早高峰,根本不是真的交通拥堵。
拿安徽芜湖举例,本月初,芜湖轻轨1号线正式发车,芜湖一跃成为了省内第二个拥有轨道交通的城市。
开通运营第一天,全市8.3万人次参与乘坐,芜湖人的朋友圈都被轨道交通刷爆了。
好事肯定是好事,但是仔细想一想,这个常住人口365万,人口仍处于外流状态的城市。
修建轨道交通的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
不过,芜湖,这下真的起飞了,捍卫了安徽二哥应有的地位。
除了能提升城市影响力,有些城市忙着递交审批的原因是想要先斩后奏。
前几年,广安、衡阳、济宁、蚌埠、安阳、淮安等地都跟比亚迪公司签订了合作协议。
为的是钻轨道交通政策的空子,以观光旅游线为借口建设比亚迪云轨。
当各城市热火朝天修云轨的时候,发改委却紧急叫停了这些项目。
主要原因是云轨被确定属于城市轨道交通,而这些城市无法满足修建轨道城市条件标准,审批无法通过。
本以为能换个形式先上马,没想到偷鸡不成蚀把米,投资几十个亿,全成烂尾工程了。
亏得几十个亿,饱了谁,瘦了谁?
这下,地铁梦可能要破灭了。
就目前而言,小城市修地铁,是一笔非常不划算的账。
所有的地铁都是负债建设,小城市根本没有强有力的经济支撑点,如果没有偿债能力还一味修建地铁,只会加重地方政府的债务负担。
更别提那些人均收入低于全国平均的城市了。
另外,房地产从业者最爱说的一句话:地铁一响,黄金万两。
很多人以为修建地铁会提高城市房价,实际上这只是短期的假象。
南京至马鞍山市郊轨道交通项目一经公示,马鞍山沿线的房产人都沸腾了。
口号喊得震天响:地铁旁新房,一站通南京,即将全面涨价。
回过头想一想,南京地铁都修到家门口了,这不是催着大家向大城市进发吗?
于是,因为回家方便,大量的人才向外地流失。
城市都空了,没有人的地方,房价能涨多高?
人家都去南京买房了!
再从实际需求来看,小城市修地铁纯属是浪费资源。
公交车这一辆满载,下一辆5分钟之内就能到,出租车市内出行几乎都是起步价。
繁华路段堵的那一会,骑个共享单车也能抵达目的地。
对于上班族来说,因为城市整体产业基础较弱,基本上没有什么大的通勤需求。
绝对不会出现从浦东到浦西的通勤体验。
商圈也就那一小块,散散步可能就把市中心逛完了,根本无需依靠地铁周转。
这种情况下,盲目斥资修建地铁真的完全没必要。
根据发改委对地铁建设的要求:
严禁以新建城际铁路、市域(郊)铁路名义违规变相建设地铁、轻轨;申报建设地铁的城市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应在300亿元以上,GDP在3000亿元以上,市区常住人口在300万人以上。
截至2021年3月,不符合地铁审批要求的城市有13个。
其中,乌鲁木齐市的GDP不符合条件;
政府债务率不符合条件的为南宁、呼和浩特、包头、昆明、西安、兰州、沈阳、哈尔滨、贵阳9个城市;
市区常住人口不满300万人以上的为包头、兰州、洛阳、呼和浩特、南通、福州6个城市。
大多数位于中国中西部欠发达地区。
盲目修建地铁,反映了一些地方的不切实际和好大喜功。
根本没有做到实事求是。
留下的财政亏空,也是前人砍树,后人暴晒。
所谓的提振经济,也只是在短期内利好承包商、制造商。
长远来看,势必会让原本就空心化的城市,更加空心化。
城市,以人为本。没有人,啥也不是。
表面交通方便,实际是一笔亏本买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