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安族吧 关注:298贴子:1,296
  • 4回复贴,共1

青海同仁保安镇还有保安族吗是迁徙完了还是遇难了。隆务镇还有保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青海同仁保安镇还有保安族吗
是迁徙完了还是遇难了。隆务镇还有保安族。回去保安族故乡看看,还能听到当地人说保安话。很耳熟。


IP属地:甘肃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1-12-17 12:32回复
    同仁保安镇,土族也说保安话


    IP属地:甘肃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1-12-18 12:52
    回复
      清朝时候藏民土族包围保安城,保安族伤亡四百多人,浪加营救从水窗眼逃跑,来到循化,又来到积石山县,一百多年了。


      IP属地:甘肃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21-12-18 18:19
      回复
        清朝一部分保安族迁移到康杨镇成为回族,一部分留下了成为土族,藏族。一部分同仁隆龙务镇,大部分迁移循化。还有一部分到大同,永登。


        IP属地:甘肃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22-01-11 09:47
        回复
          康杨镇
          康杨镇 [Kang Yang Zhen]位于尖扎县县境东北部,距县府驻地23千米。人口0.7万,以回族为主,占总人口的79%,还有藏、汉族。总面积35平方千米。辖巷道、上庄、寺门、东门、城上、崖湾、格曲、河滩、沙力木、宗子拉、尕马塘、西淋、烂泥滩13个村委会。1953年设康扬家回族自治区,1956年改为康扬回族乡,1958年改设康加公社,1961年改为康扬公社,1984年改设康扬回族乡,1988年设康扬镇。尖扎县位于青海省东南部,黄南藏族自治州北部。东北绝大部分以黄河为界,与化隆县相望,东南与循化县接壤,西与贵德县相连,南与同仁县毗邻。
          中文名
          康杨镇
          行政区类别

          所属地区
          青海省尖扎县
          电话区号
          0973
          面积
          35平方千米
          快速
          导航
          行政区划
          地图信息 新
          历史
          据康杨镇考证元时由信仰伊斯兰的大批蒙古人(“托茂人”),和西域色目人,还有信仰伊斯兰教的汉人组成的部队在青海省各地屯军驻防把守,守疆在这里以黄河为界,群科,康杨黄河两岸为重要的战略要塞咽喉之地为防线。康扬镇的康家与杨家隔杨家河滩(为干涸的约莫50米左右宽的河床而矣,极少有水,偶在暴雨时有洪流通过)而居,康家为什么叫康家?杨家为什么叫杨家?至今不得而知,仍然是一个谜。杨家与康家居住地相隔不过1.5里之地,也无大河相阻而语言却大相径庭。康家我谓‘闹’类似于西宁,化隆语言,另康家至今有完全不于汉语相同的说“土话”的人,据有人考证语言的百分之八十属于蒙古语种,与保安下庄(元明清时称托屯的“托茂人”,)的土话为一脉,保安镇现时藏语里依然称托家(托家与来青海,新疆驻防信仰伊斯兰教的众多蒙古人被称为托茂人的实为一家而杨家土话与同仁县吾屯庄,甘肃临夏,张家川等处的语言极为近亲如家称为“舍”,星星称星宿”,有点中国古代文言文的味道。嫂子叫“阿索”可能是阿嫂的谐音,儿媳妇叫“秀子”,头叫“朵罗”等一样。还有与别处不同的如大家叫“一嘛力”,我们叫“敖马力”,你们叫“尼奥马力”,鸟称谓“西子”,玩耍叫“喊道”,头发叫“撮木日”,完蛋了说”盲强浪“。还有语言中凡是带“子”或带”儿“的语气词的地方都念“日”如男孩子叫“娃日”,女孩子叫“捏日”,花儿叫“花日”,这样子说成‘更的日’,那样的“贡的日”等又与别处不同。据笔者亲历的地方有山东济南和湖北省襄樊市及部分周边地区也有带“日”的方言比较普遍,如车子叫“车日",房子叫”房日“,孩子叫“娃日”等等与杨家话有相同之妙,联想杨家先民的部分会不会是来自楚汉,齐鲁之地的呢?有待考证。杨家话有阿拉伯语成分,同时还夹杂有藏话,这可能杨家先民与居住地周围的藏族联姻通婚或大量藏族人加入信仰伊斯兰教有关。原杨家老话因现杨家人通外界联姻,交流日益频繁,故夹杂了康家话化隆话等许多语言种类元素进来,老话处于逐渐或急剧隐退中。好多杨家人自己说杨家话觉得与别处皆不同而感到别扭,逐渐放弃杨家话而操他人口中之言,实乃悲哀,与他人交流可以不说,说了人家也听不懂,但本庄人说话大可不必用泊来之语哦,其实杨家人应该尽量说杨家话使杨家话传承而不至于失传。与康杨历史相同的还有如同仁县保安镇保安族历史如出一辙。以下内容摘自董克义《甘肃保安族史话》追踪探源:同仁境内的保安遗迹:(元朝在同仁县设保安站,明洪武四年(1371年)始建保安堡。明永乐九年(1411年),在同仁地区设立的吴、季、李、脱四屯,就在城堡附近,而脱屯堡便是保安城的前身。明神宗万历二年(1574年),在铁城山北麓易地扩建,筑成保安城,四边城墙由季、吴、李、脱四屯所筑,在上西门上留下砖刻一方,题书“重建保安”,落款为“万历二年吉月”。清乾隆《循化志》记载,扩建的保安堡墙周长684丈,东、西两面城墙各长224丈,南、北两面城墙各长118丈,高2.5丈,基厚2丈,收顶宽1丈,城墙顶部筑有约高5尺的女儿墙。开有南、北两城门并建有城楼,城墙四角建有碉楼。城南门外建有瓮城,门朝北。保安堡扩建时所筑城墙部分现仍存。清代在此设保安营,置有都司衙门。1929年青海建省后,置同仁县,县治设在保安城,1930年迁往隆务镇。保安族的先民在元初随蒙古军队来到这里,一直到明、清,屯田戍守,繁衍生息。保安城所在脱屯(包括当时的保安城、撒尔塔大庄、下庄,今属同仁县保安镇)是保安族在同仁时的主要聚居地,也是保安族的发祥地。)


          IP属地:甘肃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22-01-20 18:4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