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安族吧 关注:301贴子:1,296
  • 1回复贴,共1

关于保安族的族源和形成,由于史料缺乏,本民族又无文字资料记载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关于保安族的族源和形成,由于史料缺乏,本民族又无文字资料记载,在较长时期内,学术界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主要有这样几种说法:
一种种观点认为,保安族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以蒙古民族为主,和一部分当时保安地区活动的汉、土、回藏族人民,通过往来自然融合而成的。另一种观点则认为:保安族是从四川保宁府(今阆中县)或南京等地迁来的"回民";或是从陕西、甘肃临夏等地派往保安地方屯垦守边的回、汉"营伍人"(即戍边部队),最后落户定居发展而成;还可能是临夏大河家地方的回民,因长期在同仁等地经商、落户便发展成为保安族。还有一种观点认为,保安民族是以信仰伊斯兰教的色目人为主,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与回、藏、土(青海同仁土族)等民族互相交融发展,历明清两朝而逐渐形成的一个民族。
保安族服饰
根据有关史书记载提供的一些线索,结合民间传说,当代部分学者认为,保安族是元初以来信仰伊斯兰教的色目人,后来与回、蒙、藏、汉、土(同仁地区土族)等民族长期交往,自然融合,约在明朝中叶时形成的一个民族。(未完待续)
(编辑 余佳)
共77条评论


IP属地:甘肃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1-12-22 18:21回复
    《中国少数民族》则认为以信仰伊斯兰教的蒙古人为主,融合了回、汉、藏、土各族而形成。《保安族简史》未分析范围,而笼统地认为:以蒙古族为主,融合了回、汉、土等民族而形成。总之以蒙古人为主说的观点在30多年的历史研究中一直占主导地位。而近10年来,随着理论队伍的壮大,特别是本民族研究工作者的成长和史料的发掘,又提出了新的观点。《甘肃少数民族》认为:保安族是从元代进入该地区的回回人、蒙古人(包括改信伊斯兰教的蒙古人),同当地藏、土等民族长期相处,通过婚姻等密切往来而自然融合形成。《中国伊斯兰教派与门宦制度史略》认为,保安族以信仰伊斯兰教的东乡族为主与回、藏、汉等民族长期融合而成,并从13世纪起,经元、明、清逐步形成。《临夏回族自治州概况》、《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概况》以及本民族作者马少青著《保安族》均从本民族的意愿和史料研究两个方面出发分析研究认为:保安族族源是信仰伊斯兰教的色目人,后来与藏、回、汉、土(同仁的土族)等民族长期交往、自然融合而形成。《甘肃民族源流》进一步认为,“保安族是元初以来信仰伊斯兰教的色目人,后来与回回、蒙、藏、汉、土(同仁地区土族)等民族长期交往,自然融合约在明朝中叶时形成的一个民族”。
    关于迁徙年代与原因。这是关系把保安族于青海同仁县和甘肃大河家两段历史连接起来的重要环节。研究成果证明,保安族自形成到19世纪初一直居住在青海同仁县的保安堡、下庄及嘎萨尔等“保安之庄”,与土、藏等族人民为邻。迁徙原因虽各家说法略有不同,但趋向一致的意见是经常由于灌地用水问题发生民族纠纷和宗教信仰的异同。同仁县隆务寺的宗教上层和土司头人以此挑拨当地汉、藏、土族与信仰伊斯兰教的保安人不和,最终造成同仁地区紧张的民族关系,发生了大规模的民族械斗,迫使保安族迁徙循化住了几年,又转入甘肃大河家的大墩、梅坡、干河滩


    IP属地:甘肃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22-05-08 11:4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