险恶江湖逍遥剑吧 关注:17贴子:1,303
  • 12回复贴,共1

军事科技[有用]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军事科技
反辐射武器工作原理、技术特点及作战使用 

前言 
从50年代末美国开始研究乌鸦座反辐射导弹开始,至今反辐射武器技术的发展已有30多年历史。其发展历程大致可分为如下几个阶段:第一代反辐射导弹以国外60年代装备部队的反辐射导弹,如美国的“百舌鸟”AGM45A/B和“标准”AGM78,法国的“玛特尔”和前苏联的“鲑鱼”AS-5为代表。其特点是:导引头只能对准一个较窄的频段,射程较短,速度低,因而性能较差,无法对抗雷达关机,命中率较低。 
第二代反辐射导弹以70年代装备部队的反辐射导弹,如美国“百舌鸟”和“标准”反辐射导弹的改进型以及前苏联的“王鱼”AS-6为代表。与第一代反辐射导弹相比,其战术性能有所提高,射程远、速度高、威力大、频带宽,并具有记忆能力,但体积与重量都比较大。第三代反辐射导弹于80年代装备部队。这一代反辐射导弹有美国的“哈姆”AGM-88A/B/C、英国的“阿拉姆”、法国的“阿玛特”和前苏联的“海峡”AS-9、“凯尔勒”AS-11等。其中以美国的“哈姆”反辐射导弹为代表型号。其主要特点是:导引头频带宽、灵敏度高,采用复合制导、射程远、速度快、战术使用灵活。 
新研制的反辐射导弹,如美国研制的“默虹”AGM-136、北约的“斯拉姆”、俄罗斯的AS-17以及以色列的“星”1和德国的ARAMIS反辐射武器系统等,采用毫米波技术、其覆盖频段将大为扩展,具有远距离发射,自主搜索和锁定目标及巡逻能力,而且可截获多种体制的雷达信号。 

2反辐射武器的工作原理 
反辐射武器的工作可分为电子侦察、武器发射、自动跟踪和武器引爆四个阶段。在这里我们主要研究电子侦察和自动跟踪原理部分。 

2.1无源定位系统的分析 
电子侦察中的无源定位系统是对目标雷达信号参数的获取。通过预先编程和机载侦察系统引导来完成。预先编程是在载机起飞前,借助于便携式程序装置(数据库)将优先的目标类型和优先的攻击方式存入导弹存储器中,必要时也可以在飞行中改变。载机上必须备有高精度机载探测系统。它可以精测目标雷达的方位角、载频、脉宽、重频等参数。并可以判断威胁等级,选定要攻击的目标。通过导弹控制板调定导引头所要截获跟踪的目标。利用远程预警机的侦察系统,在远离敌方防空导弹阵地的空中,侦察目标的位置和性能参数,判别威胁程度,并把数据传送给反辐射导弹的载机,由载机上的接收系统调定反辐射导弹的导引头所截获跟踪的目标雷达,并引导导弹发射。导弹可按预编写程序或搜索识别随机工作方式自动探测、判别、评定、选择攻击目标。 

以美国的“哈姆”反辐射导弹武器系统为例。“哈姆”导弹的无源定位系统是装配在“狂风”ECR(电子战及侦察)型飞机上的。机上设置的电子支援设施可实施侦察,无源定位系统实施对目标的精确方位,还能识别和显示敌人的雷达辐射源。所设置的红外成象系统可用于全天候(包括夜间)的侦察,其操作数据口还能将截获的实时侦察数据送给随机的飞机或地面控制中心;前视红外雷达能够使飞机在恶劣的气象条件下和夜间实施低空隐蔽飞行;先进的显示设备和大容量的计算机可允许操纵人员有相对比较充裕的时间作出战术决定。 

机上的辐射源无源定位系统可显示操作的全部信息。在操作过程中,目标一经确定,系统自动将目标参数送至哈姆导弹,并同时将参数自动存储,还将此参数通告随行的飞机。ECR机中的数据链可以在UHF/VHF和HFs三种频段范围内工作,不断地将近似实时侦察信息送至随行飞机和地面指挥中心。数据接口能将数字信号与模拟信号相互转换;机上的前视红外雷达能在夜间和气候恶劣的条件下提供导航信息、侦察和威胁信息,从而提高了武器的隐蔽性和突防攻击能力。它的红外成象系统能够对某一区域或某一点位置进行侦察,并能将侦察过程中所记录的图象以近似实时的速度显示在操作屏幕上。操作人员对图象完成评估后,其结果可通过数据链向地面指挥中心和随行飞机提供侦察报告,图象的记录媒体是采用高分辨率的干式银盐胶片,它在摄取目标后数秒中内即可将图象非常清晰地显示出来。辐射源无源定位系统是一高截获率系统,可对敌辐射源进行探测、识别和定位。该系统为多信频程,覆盖RF频域,并设有干涉仪天线阵,装有信道化接收机和1750A多数字处理机,因而可实现精确测向和无源测距,并能实现多倍频程工作。该系统几乎覆盖了全部的地空和空空导弹威胁频率,它通过MIL/STD-1553B数据总线将系统截获的数据送至操作员观测的战术显示屏上。该系统不仅能够监视电磁频率的动态,还可以对被截获的信息进行识别、分选和定位,以配合反辐射武器的军事行动。因而机载无源定位系统在对敌人辐射源的信号处理中,能够实现搜索、截获和定位,并同时实现信息的记录和对参量分析的功能。该系统中的分析接收机采用了信道化器件,信道化接收机不仅具有超外差接收机的灵敏度和频率范围,而且还具备能实现瞬时测频的截获频率。因而倍受青睐,而且被越来越广泛地应用在密集脉冲环境的态势中,以实现精确测频信道化接收机利用数个并联窄带接收机来同时实现窄带和宽带工作。这样就具有很高的瞬时动态范围,以便允许接收系统正确测量多种信号。这种接收机结构中的处迟线可以实现在调谐情况下对外来信号的接收和测量,并移交窄带接收机,进一步分析和进行脉冲测量。


1楼2006-01-10 18:25回复
      

      信道化接收机提供了窄带瞬时带宽内高质量的、连续的信号选择性能,这是由于其内部有许多并行的SAN滤波器组,从而形成了多信道。在对敌人辐射信号搜索过程中,数据中心处理器可以确立一个初始调谐条件,之后,系统就可以自动对每一个频段分辨进行扫描。一旦捕捉到信号,即停止对频率的扫描而转入对信号信息的特征分析过程。这些信息包括脉宽频率、方位和扫描频率。上述特性分析接收后,就将其结果数据与预先装订的存储参数进行比较,以识别辐射源,并将结果送至战术显示器,由操作员对威胁做出评估,并选择对抗措施。以被系统定位的威胁也能够通过操作数据口送至随机的飞机。这一过程是由一可编程的扫描程序来实现的,该程序的使用需要根据威胁信息的频率预测来决定。 

    该系统的瞬时接收机具有良好的频率精度和较大的瞬时带宽,并能在200百万次的脉冲流率下工作。辐射源目标位置可以在两个不同位置点所取得的两个相关数据而确定,一旦目标位置确定,该目标的数据就与跟踪数据相关。辐射源无源定位系统可以实现高速、实时辐射源信号分析,同时该系统的信息处理机构还能实现精确测向和无源测距,并能将处理后的结果及时全部送至武器系统。 

    总之,对于电子侦察无源定位系统来讲,在实施对敌信号的处理过程中,能否实现对敌信号的识别,还取决于所截获的敌辐射源信号是否有足够的脉冲量。当系统中的瞬时带宽接收系统接收到待定信息后,就将该信息与预置存储在辐射源数据库中的全部参数相比较,以实现对待定辐射源的识别。该数据库包括了在作战环境中可能遇到的全部雷达辐射源的详尽参数。在识别信号源信息参数时,需要考虑到的因素包括发射频率、脉宽、脉冲重复扫描速率和极化方式等,根据这些即可判定辐射源信号的个体特征。此外,计算机还可以对辐射源进行分类(如敌我识别等)。 

    2.2导引头跟踪技术及主要技术指标 

    反辐射导弹的被动导引头完成对目标的捕捉和跟踪,其主要功能是:检测、指示和判别目标;自动引导反辐射导弹攻击目标。这两项任务分别在导弹待发射状态和制导飞行阶段完成。被动导引头在这两个阶段均能搜索和捕捉目标。被动导引头实际上是个无源雷达侦察机。它由天线、测频接收机、测向接收机和信号处理器组成。 

    测频接收机测量电信号的频率,测向接收机测量弹目视线与导弹轴线的方位角,信号处理器完成对信号的分选、识别,并形成角误差控制信号控制导弹舵翼。被动导引头要有较大的瞬时视野,较高的测角精度和角度分辨力,以实现较高的角度截获概率、跟踪精度和抗干扰能力。被动导引头要实现超宽频带,以在频率上覆盖敌方大部分雷达。被动导引头有足够大的动态范围,防止反辐射导弹逐渐接近目标时,无法正常工作、测向和精度变差。被动导引头要有足够的灵敏度,以保持反辐射导弹能够远距离或从雷达副瓣方向攻击目标。被动导引头还应具有一定的目标分选、识别能力。 

    3反辐射武器的抗干扰及局限性 

    3.1反辐射武器的抗干扰技术 

    (1)导引头技术 

    反辐射武器能否有效地打击目标,关键取决于导引头的性能。反辐射武器的导引头基本上是一部雷达,在现代战争中它面临的信号环境极为复杂,频率范围极宽。要在复杂环境中捕获、鉴定并跟踪有时差异很小的信号,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导引头的复杂程度和成本,并对宽带高速微波器件、高速信号处理技术方面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第三代反辐射武器导引头的覆盖频率一般都达到2~18GHz,有的甚至更宽。几乎覆盖了现在所有引导雷达和制导雷达使用的频率,一般能对付调频、闪烁和其它电子对抗手段。采用超外差接收机,提高密集信号环境中的目标鉴别能力。接收机装有多个预选滤波器,以提供多条前向射频通路。弹载计算机选择合适的射频路径,可以覆盖要攻击的目标雷达的工作频段。 

    (2)捷联惯导技术 

    国外新一代的反辐射武器都采用了捷联惯导和被动雷达导引头复合制导系统。这可以在雷达发现来袭到达关机后仍能以合理摧毁率攻击目标。具有抗雷达关机的能力;捕捉目标快,雷达开机几秒钟就可完成锁定。跟踪过程中如果雷达关机,反辐射武器可根据记忆的目标位置,控制导弹继续飞向目标;一旦雷达再开机,导引头可重新捕获和跟踪目标,以确保命中精度。还能以多种攻击弹道进行攻击,并可实现离轴发射。 
    


    2楼2006-01-10 18:25
    回复

      (3)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和数字控制技术 

      新一代反辐射武器大多有信号识别处理能力,具有自动捕获和锁定目标的能力。既可以发射前锁定,又可以发射后锁定;对新出现的威胁雷达,只要改变软件就能对付,而无需研制新的导引头。另外采用数字式自动驾驶仪,实现全数字化控制,也成为重要的发展趋势。这可以提高导弹的响应速度,还有助于进一步提高导弹的智能化程度,并减小体积和重量。 

      3.2反辐射武器的局限性 

      从辐射武器的特点中我们不难看出,反辐射武器经历了几十年的发展之后,其技术已日益成熟。但是万能的武器是不存在的,反辐射武器也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它的局限性正是我们防御反辐射武器要利用的方面,是我们实施对抗的突破口。反辐射武器的局限性主要包括: 

      1.空间运动的局限性 

      a、速度特性除少数反辐射巡航导弹和反辐射无人机外,反辐射导弹的飞行速度均比一般的空中目标要快,多数在2~3马赫; 

      b、方向特性由于反辐射导弹是靠其被动式雷达导引头单脉冲测角技术导向目标,因此反辐射导弹通常的运动规律是在离开载机后向目标连续的径向移动。根据反辐射导弹的这两个运动特点,可以较快地将反辐射导弹与其它目标区别开来,从而采取对抗措施。 

      c、导引头的局限性尽管大多数新型反辐射导弹的导引头已具有很宽的工作频率范围,被动导引头的分辨角大,抗两点源干扰能力差,又由于反辐射导弹的弹径受限制,天线孔径尺寸较小,对于工作频率较低的雷达、甚高频雷达仍难以实现精确定向。 

      (2)性能的限制 

      由于反辐射导弹的体积小,其性能也受到了一些限制,除上述的导引头频带宽度外,还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战斗部装药较小,威力不足,难以摧毁具有坚固防护设施的雷达装置;导引头的灵敏度虽已有了很大提高,但仍感不足,特别是对配有超低副瓣的平面阵天线的环扫监视雷达,难以实现精确跟踪;无目标识别能力,既不能识别敌我,也不能将真目标(雷达)和假目标区分出来。 

      (3)工作原理的限制 

      反辐射导弹的工作原理决定了它只能攻击正在辐射电磁波的雷达和虽已停止辐射,但其位置已知并被反辐射导弹引头“记忆”住的雷达。因此,反辐射导弹必须有辐射源辐射信号才能正常工作,也就是说,没有信号,那么反辐射导弹就失去控制而失效,利用反辐射导弹对辐射源的依赖性这一点,只要设计具有良好机动性和很高隐蔽能力的雷达,同样也可以对付反辐射导弹。从雷达体制上看双(多)基地雷达、分布阵列雷达以及低截获概率雷达在对抗反辐射导弹方面都有较好的效果。 

      (4)被动导引头与目标信号失配 

      被动导引头被动接收各种体制雷达和各种调制式样的信号,所接收信号是未知的,因此,被动导引头接收机与所接收信号是失配的,而不象雷达,发射的信号是已知的,而接收的信号是发射信号经过反射体回来的信号,所以雷达接收机可以比较容易的与接收信号匹配,而被动导引头无法知道所接收信号的详细结构模型,因此就无法实现匹配,如对脉冲压缩信号,只能作为低幅值宽脉冲信号处理,这样就相对地降低了被动导引头的灵敏度。 

      (5)价格因素 

      反辐射导弹价格昂贵,仅以批量价格而言,美国的“哈姆”A导弹每枚为38万5千美元,英国“阿拉姆”为每枚39万美元。法国“阿玛特”为每枚25万元;美国的“默虹”每枚为90美元。而且反辐射导弹又是一种一次性使用武器,消耗量大。以美国袭击利比亚为例,一次就发射了“哈姆”A和“百舌鸟”两种反辐射导弹共50多枚。因此反辐射导弹能否大量装备部队,取决于国家的承受能力。要降低成本,大多数反辐射导弹的结构不宜过于复杂,难以完全克服防空雷达的多种对抗措施。 

      4反辐射武器攻击目标的方式 

      4.1中、高空攻击方式 

      载机在中高空平直或小机动飞行,以自身为诱饵,故意使敌方雷达照射跟踪,以造成发射反辐射导弹的有利条件。发射后载机仍按照原航线继续飞行一段,以便使导弹导引头稳定可靠地跟踪目标雷达。显然这种方式命中率相当高,但是载机被击落的危险性也很大。因此,目前多采用计算机控制实现发射后不管具有的功能,即不再采用沿原航线继续飞行一段的措旋,而是发射后载机脱离原航线机动飞离现场。这种方式称为直接瞄准式。 
      


      3楼2006-01-10 18:25
      回复

        4.2低空攻击方式 

        载机远离在目标作用距离之外,由低空发射反辐射导弹,导弹按既定的制导程序,水平低空飞行一段后爬高,进入敌方目标雷达波束后,立即转入自动寻的。采用这种方式载机安全。这种方式也称为间接瞄准攻击方式。 

        4.3“哈姆”战斗工作方式 

        (1)自卫工作方式 

        这是一种最基本的工作方式,它用于对付正在对载机(或载体)照射的陆基或舰载雷达。这种方式用载机侦察系统探测目标雷达信号,计算机实时进行分类、判别威胁程度、选出要攻击的目标,并将所要攻击的目标雷达参数装订到反辐射导弹的导引头中,向导弹发出数字指令。驾驶员可随时发射导弹。即使目标雷达在反辐射导弹导引头天线的视角之外,也可以发射导弹。这种情况下,导弹按预定的程序飞行,直至导引头截获到所要攻击的目标便进入自行导引。这种方式也可称为引导方式由载机上的侦察设备引导。 

        (2)随机工作方式 

        随机工作方式是对付未预料的时间或地点突然出现的目标。这种工作方式用反辐射导弹的被动雷达导引头作为传感器,对目标进行探测、判别、判定威胁等级,选定攻击目标。这种方式还可分为两种:一是在载机飞行过程中,被动雷达导引头处于工作状态,对目标进行探测、判别、评定和选择或者以存储于档案库中的各种威胁数据对目标进行搜索和选择,并将威胁数据显示给机组人员,使之向威胁最大的目标雷达发射反辐射导弹;二是向敌方防区概略瞄准发射、攻击随机目标。导弹发射后,导引头自动探测、判别、评定、选择攻击目标,选定攻击目标后自行导引。 

        (3)预定编程方式 

        根据先验参数和预计的弹道进行编程,在远距离上将按编程的弹道飞行,该导弹在接近目标过程中自行转入跟踪制导状态。导弹发射后,载机不再发出指令。而导引头有序地搜索和识别目标,并锁定到威胁最大的目标或预先确定的目标上。如果目标不辐射信号,导弹就自毁。 

        4.4“阿拉姆”〖WT5HZ〗(ALARM)〖WT〗的两种工作方式(1)直接发射方式 

        这种方式是被动雷达导引头一旦捕捉到目标,就立即发射攻击目标。 

        (2)伞投方式 

        这种方式是在高度比较低的情况下发射。发射后爬升到12000米的高空,然后打开降落伞,开始几分钟的自动搜索,探测到目标并对目标进行分类与判别。然后瞄准主要威胁或预定的某个目标,被动雷达导引头捕捉并选定攻击目标后,就立即甩掉降落伞,自行对目标进行攻击。直接攻击方式其导弹发射后,如果目标雷达关机,反辐射导弹就打开降落伞飘在空中。一旦雷达再次开机,便甩掉降落伞实施攻击。 

        4.5“默虹”的巡航攻击方式 

        “默虹”巡航方式,也称为反辐射无人驾驶器。导弹发射后,如果雷达关机,则飞行器在目标雷达上空转入巡航状态,等待目标雷达再次开机,一旦开机就立即转入攻击状态。也可以预先发射到所要攻击目标区域的上空,以待命的方式,环绕目标区域上空巡航飞行,自动搜索目标,一旦捕捉到目标便立即实施攻击。 

        上述的“阿拉姆”伞投方式和“默虹”的巡航方式称为待机方式。因此反辐射导弹的工作方式又可分为直接和待机两种方式。 

        4.6诱惑方式 

        反辐射导弹使用中往往采用诱惑战术,即首先出动无人驾驶机,诱惑敌方雷达开机,由侦察机探测目标雷达的位置和信号参数,再引导携带反辐射导弹的突防飞机反射反辐射导弹,摧毁目标雷达。 

        5反辐射武器的作用及战术使用 

        5.1反辐射武器在战争中的主要作用 

        (1)清理突防走廊 

        实战时防空(地空)导弹采取多层次的纵深梯次配置,可首先用反辐射导弹摧毁多层次防空体系中的雷达,使防空体系失去攻击能力,为攻击机扫清空中通道。 

        (2)压制防空 

        地空导弹(或高炮)对飞机威胁最大,首先用反辐射武器摧毁敌方的防空武器系统中的雷达,使敌方失去防空能力,从而发挥已方后续的空中优势。 

        (3)空中自卫 

        攻击性的飞机携带反辐射武器,用来攻击摧毁武器系统中的雷达,使之失去攻击能力,以达到自卫的目的。 
        


        4楼2006-01-10 18:25
        回复
            
          (4)为突防飞机指示目标 

          攻击机装载带有烟雾战斗部的反辐射导弹,首先将这种反辐射导弹射向雷达阵地,攻击机根据爆炸的烟雾进行攻击。 

          5.2反辐射武器的实战使用 

          (1)越南战争 

          这是反辐射武器的首次使用。越南北方首次使用了前苏制SA-2防空导弹,击落了大批美国F-14飞机和B-52轰炸机,使拥有现代化飞机并掌握空中优势的美国空军遭到惨败。美国立即研制电子对抗飞机和反雷达导弹“百舌鸟”并投入使用。使得北越的防空效率由原来的10%下降到1.5%。由原来的10枚导弹击落一架飞机而增至70枚才能击落一架飞机。 

          (2)第三、四次中东战争 

          在70年代的第三、四次中东战争中,以色列使用了美制“标准”和改进的“百舌鸟”ARM,在对埃及和叙利亚的前苏联SA-2、SA-3地空导弹制导雷达和高炮炮瞄雷达的压制和抑制防空火力的发挥,取得了明显的效果。“百舌鸟”和“标准”反辐射导弹成为攻击SA-2和SA-3最有效的武器。此外还使用了装在烟雾战斗部的“百舌鸟”反辐射导弹,为编队中的攻击机指示目标。 

          (3)英阿马岛之战 

          马岛战争爆发后,英国的“火神”轰炸机装备了“百舌鸟”反辐射导弹。最初发射的几枚“百舌鸟”反辐射导弹使阿军的防空雷达天线遭破坏,在“火神”飞机离雷达站100多公里处时,操纵员就关掉雷达发射机,因而失掉了战机。 

          (4)贝卡谷地之战 

          在此次战役中,以色列首先出动了一架美制E-2C型空中监视指挥飞机和一架EC-135型电子侦察机。它及时将空情和数据传给战斗机。以空军又出动了携带“百舌鸟”反辐射导弹和激光半主动制导的空地导弹的F-4和F-16飞机。战斗一开始,F-4飞机发射出一架塑料制成的“壮士”无人驾驶飞机引诱导弹制导雷达开机,雷达一开机,“壮士”就把雷达的数据接收下来,并立即传输给EC-135飞机,经计算机处理后,又把参数传给携带“百舌鸟”反辐射导弹的F-4G“野鼬鼠”飞机上,该飞机立即发射“百舌鸟”反辐射导弹。这样,只历经了6分钟,叙利亚的19部SA-6导弹系统无一幸存。 

          (5)美国对利比亚之战 

          在这次对利比亚的袭击中,首次使用了“哈姆”(AGM-88)反辐射导弹。一次是向苏尔特的SA-5阵地发射两枚“哈姆”导弹,摧毁两座SA-5地空导弹的雷达,迫使利比亚地空导弹阵地停止了射击。另一次美国发射了“百舌鸟”和“哈姆”反辐射导弹。攻击的目标是的黎波里的SA-2、SA-3、SA-6及SA-8等地空导弹阵地。命中了5部雷达天线,迫使其它雷达关机,使利比亚地空导弹阵地陷于瘫痪。“哈姆”导弹从此一鸣惊人。 

          (6)两伊之战 

          在两伊战争中,伊拉克的飞机装备了法国的“阿玛特”反辐射导弹。在攻击伊朗的美制改进型“霍克”地空导弹的制导雷达时,取得了8发7中的良好战果。 

          (7)海湾战争 

          1991年的沙漠风暴即海湾战争是一场高技术战争,使用了最先进的武器和一体化电子战技术。反辐射导弹仍然是其中的佼佼者。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一开始就使用了综合一体化电子战,其中包括了大量使用反辐射导弹,将伊拉克的防空体系中的雷达全部摧毁,致使防空武器系统陷入瘫痪。多国部队的飞机如入无人之地,进行狂轰滥炸。伊拉克惨败。 

          由上述战例可知,反辐射导弹在实战中取得了效果。正如各国军事家的评论:“反辐射导弹是雷达的克星”。雷达要生存,发挥其威力,就必须防御反辐射导弹。  
           
            舰舰导弹是如何使用的 

           舰舰导弹攻击的基本方法,按引导保障条件分为有引导攻击和无引导攻击。有引导攻击是指导弹舰艇在其它兵力的引导下,不使用或少使用舰载主动雷达以目标实施的导弹攻击。无引导攻击又叫自行搜索攻击,是指在没有引导保障或引导中断时,由导弹舰艇上的雷达自行搜索目标所实施的导弹攻击。采用无引导攻击时的导弹命中概率较高,组织实施比较简单,但舰艇在发射导弹前要较长时间使用舰载雷达,不利于保持攻击行动的隐蔽性,而且易遭敌方反击。相比较而言,采用有引导攻击,导弹射击减少了舰艇雷达的开机时间,在一定程度上保持了导弹攻击的隐蔽性。 
          


          5楼2006-01-10 18:25
          回复

            美国对激光致盲武器和高能反导激光武器极为重视,已将激光反传感器技术列为21世纪战略性技术之一。美国激光致盲高能武器的研制与发展已达到相当成熟的程度,从便携式到车载、机载、舰载,种类繁多,功能齐全。有的型号已形成样机产品,开始批量生产,进入装备阶段。 

            英国皇家信号和雷达研究所与海军部研究所联合研制的舰载激光眩目瞄准具是由工业激光发展而成的,其外形类似于具有矩形炮管的大炮。整个系统由激光发射器、双目测距仪、电视摄像机和电气机柜等几部分组成。瞄准跟踪简单,激光器装在三角架这类简单支架上,人工瞄准,以脉冲方式工作,发射蓝色激光束,对飞行员的眩目距离约为2.75千米。激光眩目瞄准具主要用途是使驾驶员放弃攻击,也可使眼睛受到严重损伤,甚至失明。在1982年的英阿马岛海战中,英国特遣舰队的竞技神号、华美号、大力号、亚尔古水手号等大型军舰都安装了激光眩目瞄准具,并取得了使阿方飞机坠毁、被防空炮火击落或放弃攻击的可观战绩。 

            俄罗斯的激光致盲武器发展较快,已有样机装置,并在舰艇上进行了演示验证。据报道,西方国家的巡逻飞机多次遭到俄罗斯驱逐舰上发射的激光束照射,干扰了飞行员的观察。俄罗斯还在研制先进的舰载激光致盲武器。  

              机载火力控制系统的发展 
             一、机载火力控制系统概述 

            现代战斗机的航空火力控制系统(简称机载火控系统),是为机载武器的控 制与发射提供目 标和攻击等多种参数的各种光学、机电和电子设备的统称。为完成作战任务,火 控系统必须对机 上所携带的各种机载武器(如航炮、航箭、航空炸弹、空空导弹、空地导弹、激 光制导武器等)进行外挂物管理和控制(简称外挂物管理系统);对敌空中、地面、水上和水下 各种运动的或静 止的、可见的或不可见的目标,进行搜索、识别、跟踪、瞄准与实施各种攻击方 式的发射、制 导、战果记录等整个作战行动过程的控制和监控。根据各种飞机所担负的使命任务,作战对象和配装的武器,可组成不同类型 的火控系统。 

            ①按武器的种类可分为两种:a. 射击火控系统:主要控制航炮、航箭和空空导弹的发射,进行空中格斗兼对地目标攻击b. 轰炸火控系统:主要控制炸弹、空地导弹、鱼雷和水雷的投放,进行对地 、对海目标攻击 

            ②按机种可分为三种:a. 歼击机火控系统 b. 强击机导航/攻击火控系统 c. 轰炸机射击/轰炸瞄准火控系统 

            ③按发展过程、技术水平和功能特点,可分为四种:a. 瞄准具火控系统 b. 平显/武器瞄准火控系统 c.综合武器火控系统 d. 综合航空电子火控系统 

            飞机平台、机载武器及火控是形成和决定飞机作战能力的三大要素。飞机是 前提,首先是要 有飞机,没有飞机就没有载体,但对同一架飞机来说,作战飞机的攻击手段:一 是靠武器;二是 靠火控。在摧毁目标时,武器起到重要作用,但能否保证武器准确地命中目标,提高武器的作战 效能,火控则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没有火控的精确瞄准,就没有武器的准确投 放,没有准确的 投放,再有威力的武器也难以摧毁目标。要使作战飞机形成战斗力,三者缺一不 可。 

            机载火控系统的作用是:①引导载体沿最佳航路接近目标和占位 ②获取作战区域内的作战信息,对目标的特性及威胁程度进行判定,以供飞 行员作出战斗决策 ③搜索、捕获及跟踪所攻击的目标,测量目标及载机的各种参数 ④进行火力控制计算与显示,为飞行员提供武器准确攻击目标的发射条件和 时机 ⑤管理和控制所选武器的投放、发射和引炸 ⑥对制导武器进行参量修正和制导控制 ⑦对作战效果进行检查和记录 ⑧进行退出攻击的处理和返航着陆 

            据美国专家对飞机的各种设备性能进行分析研究的结果说明,飞机作战效果 与飞机本身性能 的一次方成正比,与预警能力和电子战能力的三次方成正比,与机载武器、火控 系统性能的四次方成正比。 

            随着飞机平台的改进,武器的发展,促进了火控系统的更新换代。一代飞机 平台通过更换先 进的火控系统及种类齐全的各种武器,能较大幅度地提高飞机的作战能力。因此 ,机载火控系统在飞机平台中的作用和地位极其重要。 
            


            8楼2006-01-10 18:25
            回复

              (4)80年代末期后的航空电子综合系统 

              航空电子综合系统是把整个航空电子各分系统综合成统一控制、管理与显示 的系统。它以综 合武器火控系统为主体,围绕执行作战任务各个阶段的需求,还综合了通讯、指 挥、控制分系 统,飞行控制分系统(FCS),电子战分系统(EWS),非航空电子管理与控制分系统(NAMP)等。在作战时,整个航空电子系统处于火力控制状态;而导航飞行时,全部航空 电子系统(包括 火控系统)又处于导航状态,其代表机型有美国F-16C/D、F-15E等飞机上的航空 电子综合系统。 

              2.发展特点 

              机载火控系统在不同发展阶段的特点差别很大,90年代火控系统的发展特点 是: 

              (1)采用数字计算机和多路数据传输总线技术,提高综合化水平 

              现代机载火控系统广泛应用多台高性能数字式计算机,采用集中控制、分布 处理的设计思 想;采用数字式数据总线网络,信息综合利用,资源共享。如美国的MIL-STD-15 53B数据传输总 线已成为现代航空电子综合系统的标准总线,为西方各国军用飞机普遍采用。美国的 MIL-STD-1760则是专用于机载武器的数据传输总线,以实现武器和悬挂发射装置 的通用化。 
              (2)应用多传感器综合技术,提高探测能力 

              通过传感器数据融合获取目标信息,提高系统的作战效能。如综合利用雷达 、光电探测设备、前视红外、电视等多种探测手段,发现和识别目标。 

              (3)采用多种显示技术,提高人机工效 

              现代作战飞机综合利用平显、多功能下显、头盔显示器,取代大多数座舱仪 表,极大地提高信息显示数量、质量和人机工效,提高火控系统自动化水平。 

              (4)减少开关数目,减轻驾驶员工作负担 通过双杆操纵(HOTAS)、综合控制板、触摸式控制屏、预编程开关等先进控制技 术,减少了开关数目,减轻了驾驶员工作负担,使火力控制操作快速、准确、可靠。 

              (5)应用光电瞄准吊舱,增强对地攻击能力 

              现代战斗机,攻击机和武装直升机广泛装备光电瞄准吊舱,同激光、电视、红外制导炸弹和空地导弹配用,以增强对地攻击能力。 

              (6)通过机内自检测、系统重构和容错能力,提高系统可靠性和维修性。 

              机内自检测是现代航空电子综合系统的重要特征之一。在飞机作战过程中,一旦系统发生故 障,立即发出警告信号,任务管理计算机可根据实际故障情况进行降级处理及系 统重构,使系统恢复全部或部分功能,并记录故障情况供地勤人员维修参考。 

              3.发展趋势 随着数字技术、微电子技术和微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广泛应用,航空电 子技术水平不断提高,机载武器更新换代,对机载火控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军方需求和技 术推动下,90年 代末及2000年后的机载火控系统将得到极大的发展,除体现在综合化、模块化外 ,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作战功能主要突出超视距、多目标攻击,控制发射后不管导弹。 

              超视距多目标攻击火控系统和发射后不管导弹配合,能同时跟踪、识别多个 目标并分别测定 每个目标的参数,完成威胁判断、攻击目标的优先权确定及各种战术数据处理,进行战术决策;产生飞机操纵指令和雷达扫描指令;计算导弹允许发射区、导弹制导指令和显示 控制数据;发射 前对发射后不管导弹进行参数装定,使多枚导弹分别攻击多个目标;进行杀伤概 率评估等。 

              (2)采用多源数据融合技术,充分发挥多种探测手段的优势,提高载机的综 合作战效能。 

              为提高作战飞机的抗隐身、抗电磁干扰能力,使对空、对地作战功能一体化 ,现代机载火控 系统正开发利用多种传感器探测目标,以便先敌发现、先敌攻击,取得攻击突然 性。以美国为 例,正在分阶段开发多传感器综合技术,其项目有:综合射频、光电、电子支援措施传感器;综 合前视红外、激光测距器、多频谱光电传感器;综合凝视热像仪、毫米波雷达传 感器;综合多色 红外、激光、射频、被动毫米波传感器;合成孔径的主、被动射频、视频、红外 频谱综合传感器等。 
              


              10楼2006-01-10 18:25
              回复

                (3)机载火控系统将向综合火力/飞行控制系统、综合火力/飞行/推力控 制系统发展。 

                在未来作战中,综合火/飞系统或综合火/飞/推系统将能按最佳飞行路线 、最佳航迹、最 佳燃油消耗将飞机引导到最佳攻击位置进行攻击。它可实施对敌全方位、多种武 器的投射;缩短 攻击占位时间及首攻时间,便于飞行员做到先敌发现、先敌攻击,并可提高命中 率;实现操纵控 制的自动化、瞄准攻击的自动化,减轻飞行员工作负担,有利于飞行员观察战场 态势,及时作出新的战斗决策。 

                (4)采用先进的预警、通讯、指挥、控制系统及空空、空地数据传输系统。 

                现代战争表明,预警指挥系统是现代空战必不可少的装备,而预警指挥飞机是实 时指挥战斗机进 行空战的机载中心。到21世纪,预警指挥机将安装先进的相控阵预警雷达、敌我 识别系统、对发 射机进行无源探测的电子支援系统、红外探测器和激光雷达等传感器,并利用战 术数据链传来的 机外传感器的数据进行数据融合,以便更好地探测隐身飞机、直升机、巡航导弹 、弹道导弹等目 标,实现多机攻击多目标,空空、空地、空海协同作战。它还将装备先进的电子 对抗系统和采用 人工智能的维修诊断系统提高其生存能力和执行任务的能力。 

                (5)采用更加先进的综合控制/显示系统,提高人机工效和综合作战效能。 

                未来作战飞机的显示系统将采用有源矩阵彩色液晶显示器、有源矩阵电致发 光显示器取代阴 极射线管,综合控制/显示系统将向着视、听、说、头/手指向等多通道方向发 展。有源矩阵彩 色液晶显示器、全息平显、头盔显示器、战术情况显示器、触敏显示屏、语音识 别/合成系统、视景增强系统等新技术将在未来作战飞机的显示系统上广泛采用。 

                (6)采用高速大容量计算机、高速光纤总线、电传控制技术,使得机载火控 系统综合化达到更高水平。 

                未来机载火控系统将采用速度更高、容量更大、功能更强的微计算机;用光 纤数据总线代替 目前使用的1553B总线,实现真正的实时传输和分布式存取控制;系统的构型也将 不同于现今的 1553B双总线框架,而是采用多级梯次总线构型,传感器综合,信息数据融合,每 层次上的总线 管理都是双余度和人工智能模块,保证任何一个设备出现故障,系统都可以进行 重新组构,平级或降级完成任务,使系统具有一定的人工智能。  

                  联合作战的特征与思想内涵 
                 研究和认识联合作战的基本特征和思想内涵,有利于我们更好地发挥诸军兵种联合作战的威力,以确保打赢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 


                11楼2006-01-10 18:25
                回复
                   进攻时的火力准备,防御时的火力掩护,一般都是由火力急袭和直瞄射击两种情况组成。火炮射击除了要考虑射程,还要考虑炮火安全界的问题。由于炮火安全界最少也有200米以上,弹幕跟进部队至少还需要几分钟时间才能到达炮击地区。所以作为防守一方,应该充分利用这宝贵的几分钟,迅速占领阵地,抗击敌人攻击;作为进攻的一方,则应该在当前位置展开突击炮,给进攻部队提供直接火力支援。 

                   最后,我们来说说如何使用集群火力。通常作为炮兵指挥官,在上级下达进攻指令以后,在充分了解现有火炮情况的前提下,周密制定火力准备计划。当然炮击是有严格要求的,不能想往哪里打就往哪里打,毕竟你的火炮和弹药数量是有限的,可是需要轰击的目标肯定比你能够打击的要多。需要注意的是,这个火力突击计划是需要上报的,你必须详细写上炮击的时间(包括开始和持续时间)、目标、投入兵力数量(也就是有多少门大炮)、如何与进攻部队协调等等,责任和义务都要写进去,万一具体执行当中出现差错,比如误伤了自己人,那可是要上军事法庭的呀。当然美国人是个例外,他们打击敌人和误伤自己人的比例是各占一半儿,功过相抵也就不与追究了,当然这是笑谈。 

                   你的报告得到批准以后,下面就需要你具体执行了。炮击的诀窍是掌握节奏,一次性打光炮弹当然不行,过多保留也是不可以的。我们以装甲部队进攻为例,炮击大约分为四个阶段,部队开进,需要火力掩护;部队展开需要火力准备,也是炮击最猛烈的时候;部队实施突破,炮击重点目标进行火力支援;部队突破成功发展战果,需要你实施火力护送。只有正确掌握节奏才能有效地支援部队进攻,要知道战场上枪炮无情,稍有不慎就会误伤自己人,你上军事法庭倒不是主要问题,关键是整个进攻计划前功尽弃,那才是最不应该的呀。 

                   捎带说一下火力配置的问题。投入炮击的火炮种类和数量很多,合理的摆放是至关重要的,除了要考虑火炮摆放的密集程度,还要清楚各种火炮的性能,也就是说必须知道各种火炮的射程。当然是射程近的靠前布置;射程远的靠后布置。在搞清楚这些以后,作为整个炮群还存在一个配置位置问题。一般的原则是,火炮摆放在以其最大射程的三分之二控制敌人纵深的地方为宜,这是一个通用原则。事实上,你作为防守的一方,只要能够了解到敌人主要火炮的最大射程,就大体可以推算出敌人火炮的位置。你完全可以选择同等射程的火箭炮,利用其短促、密集和杀伤面积大的特点,来一个反火力突击,到时候你弄个朱可夫当当,也是未尝可知呀。 

                    远程攻击导弹的发展特点及趋势 
                   当前高新技术正在世界范围内迅猛发展,高新技术的广泛应用,正深刻改变着世界经济和军事斗争的面貌,引发了军事领域一系列的革命性变化,武器装备呈现出信息化、智能化、集成化的趋势,打击精度空前提高。 
                  早在1945年,美国陆军空中力量科学咨询委员会在《迈向新视域》的研究报告中就预测到了1994年海湾战争期间所使用的先进武器,如超音速飞机、无人航空器、导航卫星和精确制导武器等。美国前国防部长威廉·佩里在1996年3月给总统和国会的年度报告中首次提出了“军事革命”的概念,指的是采用新技术的军事系统同创新的作战概念和组织改编相结合,从根本上改变军事行动的特点和进行方式的过程。报告还预测了未来战争的变化,第一是远程精确打击,第二是信息战。同时指出信息战的作用仅次于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提出了纵深精确打击有可能主宰未来的战争。美军计划投资586亿美元,研制并采购36种、34万余枚射程为9km以上的精确制导武器,其中多数是远程或防区外精确制导武器,服务于在世界上建立美国发挥主导作用的完善的多层次的经济和安全机制的21世纪核心战略,服务于其推进参与全球政治和地区安全事务的继续对外扩张战略。 
                  现代战争必须拥有高性能、多功能的远程精确攻击导弹。这类导弹是未来空地一体战中实施纵深打击的主要手段,世界各国都在加紧研制和部署。下面对远程攻击导弹的应用特点及趋势进行分析。 
                  


                  18楼2006-01-10 18:27
                  回复
                    一、弹道导弹 

                    1995年10月25日,俄罗斯的一种高精确度新改型战术弹道导弹(西方称其为SS-X-26)进行了首飞试验,称这种导弹将供俄军队21世纪使用。SS-X-26导弹长7.3m,弹体直径0.92m,发射重量4.6t,弹头重量415~700kg,采用固体火箭发动机,最大射程300~500km,圆概率误差小于400m。为提高制导精度,该弹的中制导采用了改进的全球导航星/惯性导航系统,末制导采用了先进的主动毫米波雷达。导弹装在一辆机动运输-起竖-发射车上,发射准备时间小于30分钟,其安全飞行系统可使导弹能够在地面风速高达70km/h的环境条件下安全发射。它携带多种常规弹头,如集束弹药弹头、增加冲击波的油气炸药弹头、打击加固或地下目标的钻地弹头和反雷达的电磁脉冲弹头等。导弹在末段进行机动飞行,由于采用某种特殊的飞行弹道和机动弹头并装有战术诱饵,使敌方探测预警防御系统难以发现和确定导弹的发射点。 
                    1998年12月27日,俄罗斯战略火箭军第一个装备有10枚新型白杨-M战略弹道导弹的导弹团在俄南部伏尔加河畔的萨拉托夫州塔吉谢沃导弹基地正式开始战斗值班。白杨-M是世界上唯一以公路机动部署的洲际弹道导弹,也是国外技术性能最先进的、90年代部署的唯一新型陆基单弹头的战略弹道导弹,西方称之为SS-X-27。该导弹将取代SS-17、SS-19和SS-2 4导弹,成为俄战略火箭军的支柱装备。 
                    白杨-M导弹长22.7m,弹体直径1.95m,发射重量47.2t,弹头重量1200kg。它采用固体火箭发动机,具有特殊的飞行弹道,弹头在约90km的高度再入大气层时,具有极强的机动能力,能在以飞行弹道为圆心的5km范围内实施纵向和侧向机动,以提高突防时的反拦截概率。其机动再入能力包括:预先装定机动程序,保持弹头良好的空气动力外形;在大气层外进行目标特征雷达地形匹配时实施弹头减速,从而避免影响精度。白杨-M的射程在10000km以上,圆概率误差不大于110m,进行突防机动时,圆概率误差不大于60m。 
                    该导弹试验计划的飞行次数和实际进行的飞行次数分别是国外战略弹道导弹型号研制飞行次数的50%和25%。在1995年4月的试验中,它从普列谢茨克导弹基地发射,25分钟后,打到了7000km之外的堪察加半岛。白杨-M导弹既可作机动部署,也可部署在发射井内。俄政府最近表示,俄战略火箭军今年还将获得10枚白杨-M导弹。到2000年这种导弹的数量将达40枚。从2000年起,俄每年将使不少于35~40枚白杨-M型导弹服役。俄安全会议决定,俄陆上战略核力量将由目前装备的6种过渡到装备单一的白杨-M固定和移动式导弹。白杨-M导弹的使用期为15年,该导弹系列至少要服役到2020年。 
                      从目前导弹的技术发展和战术使用来看,未来弹道导弹发展的特点和趋势有如下几个方面: 
                    1.减少弹种,向一弹多用方向发展。美俄过去的弹道导弹型号较多,现在国外新研制的弹道导弹,设计模块化,导弹的零部件标准化、通用化、系列化,多数型号射程范围较大,并具有携带两种以上弹头的能力,简化了战时后勤和技术保障。如美国代表90年代先进水平的陆军战术导弹系统(ATACMS),可携带生化弹头、杀伤爆破弹头、聚能穿甲弹头、摧毁硬目标和地下目标的钻地弹头、攻击机场跑道的集束式子母弹头和精确末制导子母弹头等。它采用精确的末制导技术后,可攻击飞机的起飞平台机场和航空母舰。像攻击航空母舰这样的慢速目标,用弹道导弹是现实可行的,因为就目前航空母舰战斗群的防空武器而言,还难以拦截弹道导弹,利用其远距离攻击的特点,至少可以使航空母舰远离海岸线1000km,降低舰上飞机的威胁,但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目标的探测与定位以及数据传输。 
                    2.为适应未来战争战役纵深大、目标配置疏散的特点,需进一步增大射程。目前研制1500km以内的弹道导弹,不存在技术障碍。关键问题是提高圆概率误差和突防能力,缩短反应时间并可机动发射。 
                    圆概率误差是衡量导弹杀伤效果的重要指标。一般弹道导弹,若只采用惯性制导,圆概率误差为200~400m左右,采用惯性/卫星导航加末制导,圆概率误差可提高10倍以上。主要原因是惯性系统的精度受器件固有误差的限制,而在导弹的再入段采用末制导,自动寻找目标,可补偿其他误差源的影响。目前国外较成熟的技术有景象匹配、红外成像和毫米波技术。提高圆概率误差,提高惯性器件的性能和精度,采用新的制导技术,如卫星导航、高级惯性中制导技术、红外、激光、毫米波、景象区域匹配相关等末制导技术,实现单发打击点目标,是新一代导弹发展的明显趋势。如法国的哈德斯导弹采用惯性制导加雷达寻的和红外成像末制导,提高了圆概率误差和杀伤威力。美国的潘兴2导弹采用惯性制导加景象区域相关末制导,使圆概率误差达到20~40m,陆军战术导弹系统采用环形激光陀螺数字捷联惯性制导加雷达指令修正末制导,使圆概率误差小于30m。 
                    


                    19楼2006-01-10 18:27
                    回复
                      • 221.198.102.*
                      有没有人有美制“潘兴-2”导弹的详细资料(越详细越好)和图片啊??有的话发到kilo_2007@sina.com 拜托各位了!


                      26楼2006-02-10 20:48
                      回复
                        我说的有用不是指军事用途,而是其中的电磁场和信号处理方法对我有


                        27楼2006-02-16 21:53
                        回复
                          我对次生波武器很有兴


                          28楼2007-01-17 13:2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