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吧 关注:26,360贴子:984,190
  • 18回复贴,共1

转帖:解析儒家崛起的秘密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儒家,始于春秋,兴于西汉,盛于两宋,败于晚清。从千年前的百家争鸣,到后来的独尊儒术,儒家在文化思想这个另类战场,是如何一步步踏足山巅。
探究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四个时代,解读儒家的秘密,挖掘儒家的一套核心与三板斧。
春秋战国时代——落魄儒家
公元前255年,赵孝成王在宫殿中展开了一场关于军事讨论,讨论的双方是荀子和临武君,对于领兵要领沙场宿将临武君率先发言:“上得天时,下得地利,做好情报工作,这就是用兵的要领”。这个回答并不出彩,但是非常标准和实用。
荀子的答案则是:“用兵的要领是必须取得人民群众的拥护”。对于临武君这样的将军来说,这个回答太过抽象,于是临武君列举了孙子、吴起等战国名将的案例试图说服荀子。
但荀子不为所动,只是淡漠的说:“那些人层次不行,是诸侯兵法,我只懂天子兵法,那就是建仁义之师,不战而屈人之兵”。临武君顿时欲辨无言。因为老实说荀子说出了兵家至理,也是用兵的最高境界,确实无从辩驳。
但赵孝成王明显并不买单,只是表达了对荀子的钦佩之情与尊重,随即结束了讨论,而这场议论再无下文。
而荀子这场成功而又失败的议论,就是整个儒家在春秋战国时期的缩影,儒家擅辩,并总能在逻辑上无懈可击,而儒家的辩论又总是不就事论事,而是将事情拔高一个层次从而让人无话可说。所以儒家赢得了每一次辩论,却输了帝王心,因为没有哪个帝王愿意养一个不务实的理想家,战国之时国家生死存亡只在一瞬间,没有人认为儒家的“修齐治平”那一套能解决问题。
这个阶段的儒家只有理论高度,但没有处事能力,所以儒家兜售的理念始终没有帝王买单。但儒家在这个过程中找到了他们的第一板斧——无双辩才。儒家通过不论事,论本质,将实际问题拉进哲学的泥潭中,就如荀子的“仁义之师”,又如北宋赵匡义的“山川在德不在险”。


IP属地:江苏1楼2022-07-03 21:13回复
    西汉时代——儒门大跃进
    公元前134年,儒生董仲舒根据大一统帝王中央集权的需求,提出了“天人感应”的理论,神化了君王,为君王的中央集权提供了思想依据。此举让儒门进入到了一个历史性的转折。“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就此成为历代帝王在帝国学术界的共识。
    这时儒家发现他们有能力在抽象与哲学的世界里任意下定论,再通过辩论将其打造成共识。就如君权神授,而神是儒家造出来的,但这个虚拟的概念叠加儒家的辩才,这个无中生有的理论竟无人能辩驳。
    而这个理论又与中央集权的君王需求高度匹配,于是造神君王成为儒家学说在政治上的核心,而这个核心有一个重要前提——社会需要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只有在大一统的环境下,君主才会有心思追求意识形态上的统治。因此后世儒家一方面在乱世竭力的寻找并支持有望大一统的帝王,另一方面在和平时期,他们也在竭力维系华夏的大一统。因为儒家在处理实际问题中的缺陷在割据乱世会被无限放大,而在治事他们的宣教优势则有用武之地,所以客观来说,华夏大一统的千年维系有儒家一份不可埋没的功劳。
    (本人反对原作者此处观点:大一统是秦始皇的车同文、书同轨、统一币制和度量衡以及郡县制奠定的基础,汉承秦制,才最终夯实了大一统的基础。而儒家自春秋至秦汉,一直鼓吹分封制,请问:啥时候分封制也能促进大一统了?)
    新莽时代——理想家的惨剧
    董仲舒出色的营销让儒门占据了西汉帝国的宣传部和教育部,利用宣教儒门开始对世人展开润物无声的影响。但西汉终究是世家和外戚的天下,儒学并不像后世可以通过科举入仕,而务实的君主始终对儒家空谈治国之术不感兴趣,儒门始终无法真正走上政治舞台。
    于是儒门开始寻找汉武帝后,下一个能让他们迈上新台阶的人。这时一个热血青年进入了他们的视野。那就是王莽,王莽其人出自外戚,但却是个屈原式的“孤独者”,他对西汉后期世家浮华奢靡的风气极为不满,有心改善却无处着力,他也在满世界寻找他的知音。
    而同样与主流政治格格不入的儒门恰如其分的出现。两者一拍即合,儒门需要王莽的身份去帮他们攫取权利,王莽需要一个与他一样不满世事的盟友。
    儒门希望通过王莽彻底打破外戚与世家掌权的百年常态,打造一个儒门治天下的时代,就必须一番彻底的破立,破汉立莽。但这样一来就出现一个棘手的问题,他们要亲手破了儒门自己立下的汉皇这尊神。
    但这难不倒机变的儒家,凡人破不了神,但是神可以!于是儒门开始一场轰轰烈烈的造神运动,造王莽这个神!一时间天下祥瑞四出,再配合儒家的宣教能力,王莽乃真命之人的言论闹得满城风雨。紧接着儒家又参照尧舜时代为禅让制定了一系列礼仪,具体到要推辞几次,每次要说什么。而这直接导致传统儒学的式微,新儒学演变成为“谶纬学”,这种风气持续了数百年,直到南北朝时期。
    在帮助王莽篡汉的过程中儒家挖掘出了新的武器——舆论,通过这个武器王莽不费一兵一卒完成篡汉,而这正是儒家后世最常用最有效的武器,通过操控舆论儒门能攻击政敌,能帮助新政权更顺利的取代旧政权。这个武器造成后世流水的王朝,铁打的儒门的现象,无论哪个改朝换代者都需要儒家来帮他们承认与完善统治合法性。
    通过王莽,儒门成功的第一次踏足政治巅峰。激情四溢的儒门和王莽迫不及待地展开了他们对世界的改造,改造的方式就是儒门的一个核心学说——复古。
    因为这个时代的儒门不擅长做具体的事情,他们的世界停留在想象和理论中,为了方便世人理解,儒门需要一个参考来告诉世人:我们幻想的世界早就有了,而且很成功。于是儒门盯上了三皇五帝,但是那个时代太遥远,只能退一步用周朝,而这个时代也不近,很多史料文献都丢失了,周朝究竟是什么样子的没人说得清楚。
    但这个儒家很擅长,编就行了,于是儒家开始对旧资料的大肆收集和篡改,他们改出了一个近乎完美的周朝,并告诉世人,我们要把世界打造成周朝这样,土地全部国有来分配,商业全部由国家定价,人民不需要有欲望,也不需要操太多心,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就行,国家会管大家温饱的。
    一群无处事能力的幻想家执政,结果当然是悲剧的,所有的善政都被干成恶政,所有镜花水月都让人间成为地狱,于是新莽崩溃了,王莽身死,世界进入一个大乱世,华夏人口在这个乱世中损失了超过六成。而自知创下大祸的儒门则偷偷藏到了暗处,开始小心的蛰伏,史书如刀,而作为执笔者的儒门总有方法将干系撇去。


    IP属地:江苏2楼2022-07-03 21:21
    回复
      两宋时代——踏足巅峰
      新莽时期闯下大祸的儒门,彻底输给了世家豪族,进入漫长的蛰伏,直到一个改变他们命运的制度出台——科举。
      隋唐皇室吸取了前朝世家乱政教训,依靠关陇集团上位的两朝需要平衡世家的势力,于是决心利用科举重用部分寒门制衡世家。
      而民间掌握极大宣教权的儒门,再次走向台前。科举之制在两宋达到巅峰,而作为科举的官方学问的儒家亦随之踏足山巅,当然还有更重要的一个原因,两宋在军事上的孱弱,决定了统治者需要更好的武器控制社会,而儒家恰恰最擅长思想控制。
      为防止武将和世家,北宋将儒家提到了史无前例的高度,朝堂成为儒家的天下,那么如何向帝王保证儒家不会成为新的世家,而站到皇权的对立面上,成为新的棘手问题,为此儒家做出来一个重大变革——朱程理学。
      通过三纲五常的树立,和“灭人欲,存天理”的提出,儒家将忠君而不惜己身的思想牢牢的植入文化体系之中,并与皇权融合,形成了君君臣臣的核心思想,这也是有宋之后几乎没有篡位之臣的原因。因为君君臣臣成为核心并僵化后,任何篡位的臣子将与儒家思想相悖,无法获取儒家的支持。这个时代皇权需要依赖儒家控制社会,而儒家又必须依附皇权而生长,这就是儒家的第三板斧——共生。
      当然这套理论已经远远偏离了早期儒家的思想和理论。从此儒家也进入了一个主题为“禁锢”的新时代。这个时代儒门厌恶创新,醉心于在既有利益间争夺,儒门带领华夏进入守成的阶段,这种思潮在明清达到巅峰。


      IP属地:江苏3楼2022-07-03 21:21
      回复
        对原作者的观点,我补充一下自己的认识:
        1、 大一统是秦始皇和汉高祖的功劳,儒家凭借自己在古代的学术霸权和话语权,窃其功为己有,实在是无耻至极。
        2、 世家与儒门——原作者认为世家和儒家是对立的,这一点我并不赞同。我认为世家和儒家是一体两面的,要知道两汉及以后的世家,都是诗书传家,本质还是儒家人。
        3、 关于儒家的话语权问题,原作者没有剖析,我简单阐述一下我的观点:
        古代文化没有普及,绝大部分人都不识字,并且交通、交流受时代和客观环境限制,十分不便,乃至于有“皇权不下乡”之论。在这个时代背景下,因孔老二、孟老三等人通过扩大教学的方式,初步构建了一个以旧贵族/没落贵族和以跻身权贵为目标的人群为主体的群体——孔门三千,在春秋时期不是玩笑,三千个读书人影响力十分巨大,再加上徒子徒孙,可以说是垄断了当时的文化发言权;这也就导致了我们看春秋战国史料,大多的思想争论都是儒家与其他诸子百家的争论,而少有其他学派之间的争论;另外,这种影响力在后世不断发酵,就形成了孔孟被尊为圣人、亚圣的结果。
        尤其是大一统制度建立后,国家需要一批读书人担任各类职务,以便于治理,这时儒家子弟众多就成了一个优势;而其他学派没有这么大的规模,无法满足这个需要;这也正是后期儒家逐渐成为治国理政主体的根本原因。
        其历史轨迹如下:生产力不发达——信息闭塞——知识分子人数少——儒家人多——儒上台——儒家打压其他学派——儒家独尊,百家消亡。


        IP属地:江苏5楼2022-07-03 21:40
        收起回复
          儒家唯心主义辩论不就事论事,不是将论事拔高一个层次。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22-07-04 12:46
          回复
            比如佛陀救不了自己的国家,还有马,坚决不要俾斯麦给他的职务。


            来自iPhone客户端7楼2022-07-04 12:54
            回复
              仁义之师和用兵又不矛盾,这都能争论半天。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22-07-04 13:06
              收起回复
                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佛道绿规模都比儒大的多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22-07-04 15:25
                回复
                  晚清最盛 本来就是那样的 最初的高姿态只是表象


                  IP属地:福建来自iPhone客户端10楼2022-07-04 17:07
                  回复
                    为家天下做伥,


                    IP属地: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22-07-04 20:32
                    回复
                      你懂政治,懂驴屁,就是一"按图识马"者


                      来自Android客户端17楼2022-08-05 14:17
                      回复
                        ***。儒家,法家,道家。。。。本君就认为孟轲是伟大教育家,伟大思想家,伟大的治国理政家!!!!!


                        来自Android客户端18楼2022-08-05 14:20
                        回复
                          楼主的奴才思维是深入骨髓了


                          19楼2022-08-05 23:0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