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吧 关注:50,746贴子:351,191

浅谈儒学,王阳明学说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一,儒学分类
为何儒学被一部分的人认为上思想糟粕,中华之耻,出现新文化运动、“打到孔家庙”……事件,又为何一部分人的认为儒学是思想精粹,中华文化脊梁,国家大力向海外推广孔子学院,不少人意识到如今社会需要儒学回归。(近日唐山事件,某凡事件,往远说广东佛山女童事件、扶人被讹事件)
这不得不说到儒学大致分为两派——正儒与伪儒。
正儒是儒学正派,起始于孔子、孟子,后经伪儒篡改埋没,幸得明代王守仁重新发明,继承儒学正统,提出致良知核心学说,后又逐渐湮灭。
伪儒是假儒学,大概起始于董仲舒(提倡三纲五常,君权神授),为迎合统治阶级利益,大肆篡改儒学正统内容,将儒学帝王化、阶级化,从此成为维护皇权君权,以及地主豪门阶级的一柄利剑。为何这么说?
举几个例子:1,董仲舒的三从四德(对女性地位打压)→宋明理学的女子无才便是德、从一而终、不事二夫,乃至程颐提出“饿死事小,失节事大”→女性缠足裹脚,清代到达巅峰。
2,董仲舒三钢(父为子纲,君为臣纲,夫为妻纲)五常,君权神授→宋明理学到达鼎盛,八股文→历代相传。
或许有人还不理解,为何自董仲舒之后,儒学就成为伪学了呢?儒学之所以能大力发展,是得到统治阶级(皇帝,官方)扶持,那为何春秋战国的儒学却无人问津?虽然有人认为不利于大一统,因此被淘汰 但这只是次要的。严格细说得话,反而有利于大一统,只是严重损害了统治阶级,贵族阶级的利益,因此不被认可。孟子曾说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就是对人民百姓(底层大众),社会,君主的定义。简单来说,社会是一块大蛋糕,统治贵族阶级占90%,百姓平民占10%,而百姓人数最多,而儒学正统的主张如果采用必然会削弱统治贵族的利益。
当然,在宋明理学发展过程中,不完全是腐败消极思想,也产生了一定积极影响,出现文天祥、岳飞、范仲淹、王安石等人物,近代力挽狂澜,直至新中国成立,出现数不胜数的英雄人物,他们骨子里刻着中华文化的魂,不得不承认其中也有理学积极思想观念的影响。
二,正儒核心
言归正传,那王阳明学说到底讲了个是什么?儒学正统核心到底是什么?
现在不少人,乃至大众,提到王阳明或传习录,都会想到王阳明心学。说实话,我非常不喜欢“心学”这两个词,因为这词就已经片面定义了王阳明学说是唯心主义,在这个马克思主义当道的社会中,就已经不会被大众认可接受。
“夫物理不外于吾心,外吾心而求物理,无物理矣;遗物理而求吾心,吾心又何物邪?”——答顾东桥书
在此我不做解释,这一句完完全全可以证明王阳明学说不是心学,更不是唯心主义!外字,可理解为抛弃,摒弃。
宋明理学讲求格物致知,每遇一事必格一理,“今日格一件,明日格一件,积习既多,然后脱然自有贯通处。”可见理学是属于唯物主义的范畴,但就因王阳明学说反对程朱理学,就被扣上“心学”的帽子,未免有所偏颇。何况,但凡对阳明学说有所深入理解的学者,必不会将其说是“心学”。
王阳明学说核心有3点:1,心即理(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理,即天理。什么是天理?“天理不容”这一词大家都听过吧,简单来说就是大众都认可道德规范,行为准则。
心即是理,肯定强调了主观意识的决定性作用,因为每个人的思想都有自己的一套是非判断标准。这不得不提到,宋明理学普遍认为天理在事物上,于是要格物致知,从万事万物中得到其中的天理,而守仁格竹就是典例。
那为何心即是理?理难道不在事物中吗?
当然在,但是格事物中,最终的理是出自吾心!(不理解,结合答顾东桥书那句思考)不知道这样说,能不能懂,比如为父母做饭洗碗就是一事物,每个人对自己应不应该为父母做饭洗碗都有不同的态度,而天理如果真在事物中,那必然所有人得出的理是相同的,但事实缺截然不同!因为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是非判断标准,而不是以他人是非判断标准为标准。懂吗?所以每个人心中都自己的天理(良知)。
这里的心,可不是心脏啊,而是意识。就比如,如果你自己没有意识(前提),又从何感知物质呢?物质对你有什么作用关系呢?就比如两块相同的石头,两者都是无意识的,但此时都是你意识范围内(依托你自己意识)。
2,知行合一(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
知就是意识,行就是实践。
实践出真知——就是对行是知之成最好的诠释。
比如,你知道在公共场所乱丢垃圾是不对的(这就是“知”),但我丢了垃圾(这就是“行”),我感到很愧疚(这就是良知)或你知道现在玩游戏是不对的,但我还是克制不住自己玩了,我感到很愧疚,但久而久之,我还是这样做,并且不会觉得愧疚(这就是良知被私欲蒙蔽,也可以理解为你的心被染上了一层厚厚灰,而这只是日常生活中的一件事)
由此可见,王阳明学说从来不是“心学”,只讲虚心静坐,整天冥思苦想之学,而是身体力行的经世济民之学,而守仁在少年下定决心成为达儒。
3,致良知(良知之外更无知,致知之外更无学)
因此,王阳明学说到底讲了什么?核心归结三个字——致良知。可有人记得良知四句言?(有记住的可以回复下)
良知就是天理,良知离不开意识而存在,故心即理,心外无理
物质离不开意识,故心外无物(注意,我没说物质离不开意识而存在,别钻牛角尖,说我是唯心主义了。可以换个角度,没有意识,有物质何用?就比如两块无意识石头在一起,他们俩相互对各方有什么作用?你可以说“你怎么知道石头没意识?我还说他们俩还可以相互交流,只是我们听不到而已”OK,你说的也有道理,但是别忘了,刚才所有一切的前提争辩都是你我具有意识的情况下发生的)
致良知,就是一门扫地的学问。扫除内心的灰尘污垢,使内心光明充盈。当你内心无一丝一毫污垢的时候,就是圣人!尧舜是,老庄是,孔孟是,守仁是,就比如圣人的内心就如同纯金(24k🐶合金)的,但我们常人内心就有许多杂质污渍,多少不一。
现在大家理解了,致良知是干什么的吧!所以《传习录》
多次提到功夫需立志,而且必须是圣人之志!
致良知就是明明德(第一个明是弘扬,第二个明是光明),明德到一定程度,自能亲民,自能止至善
致良知就是修身,修身含四大方面(正心,诚意,致知,物格)
致良知就是养浩然正气,当浩然之气充盈时,自然能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到现在,大家应该也明白了,儒学讲的是什么了吧。
孔子讲仁,孟子讲义,王守仁讲致良知,说白了就是一件事——修身,修身方法是什么?
三个大字——致良知,很容易理解。如果你还问我,怎么样致良知,那我只能拿拂尘效仿王子了
如果有学者对此有疑问,反对者,欢迎询问交流。


IP属地:甘肃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2-07-25 21:05回复
    楼主讲解分析实为难得,其中多处议论的极是,正学不明是很久了。当初儒家铮铮铁骨,秦始皇要活埋都不肯低头,只因鱼和熊掌不可兼得,便杀身以成仁。正学失传后,理学儒家君为大,社稷次之,民为轻的思想,毒害人心,直到今天不能平复。


    IP属地:福建来自iPhone客户端2楼2022-08-01 12:35
    收起回复
      楼主致良知效法阳明先生拿拂尘之说,想必已得其大旨。常提此致良知话头,越久越觉得功夫不同,必有所得,真是可喜!


      IP属地:福建来自iPhone客户端3楼2022-08-01 12:38
      回复
        所疑心学不能叫心学,想必无甚大碍。人是圣人叫张三或者李四都未尝不可。或者不叫心学叫良知学阳明先生也不会反对。心学即是在心上学,心外无理。所谓天下之理不外吾心。致良知功夫也只在心上做。


        IP属地:福建来自iPhone客户端4楼2022-08-01 12:42
        收起回复
          “心学”是王阳明对自己学说、圣人之学的定义,不是后人强加的。心学,其实就是心性之学、身心之学。


          IP属地:广东来自iPhone客户端5楼2022-08-01 12:54
          收起回复
            只是如今我之所以说讨厌“心学”一词,前因我大概已经说了,只不过是与时俱进,为弘扬正儒提供一个建议而已


            IP属地:甘肃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22-08-01 15:33
            回复
              讦人所短,攻发人阴私,示己所长,以沽直者。此行,安能是善?从前我与人论学讲道,虽处处自谦,随处指点,但傲气凌人而不自知,私欲日蒙其心,真为一大此过。凡遇人,能观人之长,以咎其失,真为善。王子曰“攻吾者皆为吾师,吾岂能恶人师乎?”“为学者,好为人师,此一大病矣”
              “处朋友,务相下则得益,相上则损”
              “傲者,众恶之源,谦者,众善之基”
              圣人之所以能为圣,是日益精进,心发己善,而自能谦,遇人所攻,自察其咎,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若无其咎,是谓发病,尔又能何焉?
              王守仁的教条示龙场诸生,劝励学者立志,勤学,改过,责善,甚好。


              IP属地:甘肃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22-08-01 17:04
              回复
                一句正儒伪儒,已去心学远矣


                IP属地:北京9楼2022-08-02 08:47
                收起回复
                  儒就是儒,读书人而已
                  儒学就是读书人读的学问,董仲舒也好,王阳明也罢,孔夫子又如何?他们就不读五经了?
                  别说这些人,孔子没出生之前,周公门下的士大夫不也读六经吗?
                  老王为何老年一门心思要与朱子学问求同?难不成他忘了格竹之耻?
                  心学充其量也就是儒学一个流派,一个发展而已。
                  为何说正儒伪儒离心学远了。
                  儒家一生奋斗想辨明的善恶是什么?
                  到了清朝,大儒一句话道明真相:世间何来恶?善之过犹不及罢了。
                  哪来的伪儒?儒之过犹不及罢了。


                  IP属地:北京10楼2022-08-02 11:00
                  收起回复
                    我尊重客观事实的存在,比如你打这段话。我也尊重每个人的不同层次的境界!我觉得心学更多是一种积极的能量。一种无形驱动有形的助推器。这种能量是积极的,是向上的!不是推动你如何升官发财。更多是让你能在任时空都有一个以不变应万变的心,包括你的决策,判断,身体的承受能力。所以先生在引导我们找到自己的“真我”就好比是教徒的上帝。它会带领走到你该走的的位置,轨迹。而不是迷茫的过这一生。就好比大多数人的不知道为什么要做,长期下来不知道这么做是为什么?如果命运是已经设计好了的,注定了!命运让人人有自己的位置,那么各方面的善恶就是你也躲不过,也逃不了。既然已知这个情况,积极向上才是符合天理的。那也就是心学的含义。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IP属地:海南来自iPhone客户端11楼2022-09-03 07:08
                    收起回复
                      凭什么说王阳明的思想是正统儒学?他的心学毕竟是带有佛学的!只有孔子本人的学说才是最正统的儒学,孟子都不够正统!
                      心学怎么不是唯心主义?照你这么说康德也不是唯心主义了?人为自然界立法是不是唯心主义?照你这么说康德也没否认过物质的存在,那就不是唯心主义了?不还是唯心主义么?照这么说,康德还比王阳明更像唯物主义呢!
                      你说致良知,就是一门扫地的学问。扫除内心的灰尘污垢,使内心光明充盈。当你内心无一丝一毫污垢的时候,就是圣人!尧舜是,老庄是,孔孟是,守仁是!首先尧舜禹根本无法证明他们是好人,做皇上的能用心学么?按照竹书纪年的记载来看尧舜禹都是唯物主义厚黑学!然后老庄根本就不修什么良知!至于孔孟,孔子完全没说过什么良知本心这种东西!孟子说过良知,但不是王阳明那种带有佛学色彩的良知本心,孟子没说过心外无物的说法!


                      IP属地:河南12楼2022-09-03 10:32
                      收起回复
                        人是生活在哪里的人?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22-09-10 11:03
                        回复
                          明代大儒吕柟认为,“圣人之学(儒学譬之于天),而各大儒各以自己的角度说一部分,“诸子则或言日月,或言星辰,或言风云、霜露,各指其一者言之”。


                          IP属地:广东14楼2022-09-13 10:02
                          回复
                            看学儒立意吧,既有学儒矫正自心,也有流于形式。王阳明先生“天泉证悟”也提到了“四无”“四有”相资为用。只分根性高下罢了。


                            IP属地:江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22-09-18 22:05
                            回复
                              别的我不敢说,但有一点我敢肯定 ,你一定不懂宋明理学(其实心学也属于宋明理学)。


                              IP属地: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16楼2022-10-22 11:45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