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高台兴南加油站
汉江作为长江一大支流,起源地就在汉中的宁强县,蟠家山。自周秦以来,汉江汉中段一直担负着汉中以及京都长安、咸阳和陇东、青海的物资运输任务。每天,穿梭在汉江上游 200 多公里江面上的两千余艘舟楫,源源不断地把汉中的地特产运往江南,把人们所需要的生产、生活资料运往漠北。
汉江汉中段水流充盈、两岸风光宜人,历来是汉中(时称南郑)联接荆襄至中原地区的交通纽带,也是褒斜道、陈仓道、金牛道、谠骆道等古道的联接线。因此汉江通道,是水陆兼备的多孔道交通网络。
因此,汉中在过去上千年的悠悠岁月里,也是西北的一个航运中心。
民国以前,汉江汉中段航道水深流急,一年四季舟楫不断,尤其涨水期舟楫频繁。同一时期,南郑、城固、洋县境内汉江的过水量,随着沿途各支流的注入而增加,最大流量南郑为 8740m³ / 秒、城固为 12500m³ / 秒、洋县为 16360m³ / 秒,航道水深 4 至 8 米;平均流量则分别为 27.76m³ / 秒、 182.3m³ / 秒、 227m³ / 秒,航道水深 1.5 至 2.5米;枯水期航道水深也在0.7米左右。明清时期,航道水深多在2米以上,舟楫能上溯至勉县青羊驿。后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汉江上游两岸植被遭到破坏,水土流失严重,河道多处淤塞,导致河床中礁石纵横,流沙多变,湾道多、险滩多。加上没有航标导航,水手们只有凭记“蒿草把子黄土坡,枯枝破庙鸦雀窝”等自然境观导航。因此,触礁、翻船的事屡见不鲜,正如一首航谣说的:“汉江千道湾,湾湾有险滩。船在江中行,如过鬼门关。”
1940年后,由于战争破坏和水利开发,汉中舟楫才慢慢减少起来。
褒河鸡关头下渡船 (张佐周摄于1935年)
所幸的是,当年的旅客、记者、研究人员在20世纪初,那个照相机还十分罕见的年代里,为我们留下了一些关于汉中的影像记忆,使我们对汉中的西北航运中心流年久影有了可触摸的历史。
据史料记载,1920年代汉中从上游至西乡茶镇出境地,计有勉县、南郑、下水渡与桃园子、十八里铺、城固与新庄子、洋县、环珠台、锅滩与渭门11个码头。
【澳】亚瑟·穆尔摄于1940年
1937年前,新庄子是汉江航运最繁盛的港埠。城固与新庄子码头,在陇海铁路未通宝鸡之前,“东南各省输入本区之货物,循汉江上运于此;其输出之商品,有 80 %系自南郑转运而来。”其时城固土特产品全由此外运,其中姜黄由汉水东运约 95万斤(占总产33%),常以老河口为转口地,分销于豫北及苏、鲁、冀诸省,一部分直销汉口,再转闽、粤及国外。”
留坝马道铁索桥(张佐周摄于1936年 )
历朝历代,江南的货物由汉江运至南郑,再转由秦岭中的栈道,运至京都长安、咸阳等地。后来社会运输量大增,从京都咸阳西行折南,进入秦岭山中,沿褒斜道、陈仓道或谠骆道、金牛道接汉江航运,从而沟通了关中、陕南、川北、鄂东间物资的相互往来。明清和民国时期,是汉江航运的鼎盛时期。
航行于汉江汉中段的舟楫类型,南郑以下多为平头老鸦、鸭艄子和驳船等4种。境内多为城固造的鸭艄子;石泉以下多为老鸭船。前者属白河,后者属兴安。舟楫的结构、吃水量与载重量均有差异。例如鸭艄子,长12.5—17.2米,宽2.3—3.0米,吃水量0.5—0.6米,载重5000—15000公斤,高水位期每日上行30—40公里,下行60—80公里;中水位期日行20—30公里,下行50—70公里;而枯水期日上行仅只15—25公里,下行30—50公里。张帆只用于上行,下行则不多用。因为汉中境内多为东风、东北风及东南风,上行张帆可加快速度,而下行多为逆风,故不宜张帆。
舟楫多为船夫自制,南郑至兴安原有10余家舟楫厂,各家每月可造舟楫20—30艘。至民国22年(1933)仅余三家,其中城固新庄子舟楫厂,可造载重25000公斤的舟楫。秦巴山区盛产木材,故舟楫多以地产的青冈木为底,楸木为榜。各舟楫所需水手多寡不一。“大型舟楫约需水手14人,计有管事2人,摇浆8人,舵工、杂役4人,中途搁浅需临时雇用人夫,或各舟楫合力为之。”
后来,随着1950年代铁路的连接,汉中交通大为便利,客货运输皆选择了更加安全、省心的铁路和公路。
而在今天的汉中,船只更多是作为旅游项目被保留。例如,位于留坝县武关驿镇倒水弯,与中国栈道漂流遥相呼应,占地面积30531平方米,是古栈道文化与山水元素完美结合的全国唯一山地型水上乐园。依托自然山势打造了惊涛海啸池、超级大喇叭、高山速降滑梯、儿童梦幻水寨、潮汐漂流河、滑板冲浪、4并列竞赛+急速太空盆组合滑道、多冲程水上过山车滑道、森林疗养SPA、风情吊脚楼等水上娱乐项目,是目前陕西地区环境最自然、设备最先进、遮阴效果最佳、水质最好、最具有挑战性、刺激性、参与性的综合娱乐水上主题乐园,是夏季避暑休闲,戏水康体的最佳选择。
参考资料:
1、《汉中旧影》——曾经汉中的航运很昌盛!(汉人汉商)
2、李天培 ;王蒙:长江第一大支流----汉江汉中段历史上的航运事业
汉江作为长江一大支流,起源地就在汉中的宁强县,蟠家山。自周秦以来,汉江汉中段一直担负着汉中以及京都长安、咸阳和陇东、青海的物资运输任务。每天,穿梭在汉江上游 200 多公里江面上的两千余艘舟楫,源源不断地把汉中的地特产运往江南,把人们所需要的生产、生活资料运往漠北。
汉江汉中段水流充盈、两岸风光宜人,历来是汉中(时称南郑)联接荆襄至中原地区的交通纽带,也是褒斜道、陈仓道、金牛道、谠骆道等古道的联接线。因此汉江通道,是水陆兼备的多孔道交通网络。
因此,汉中在过去上千年的悠悠岁月里,也是西北的一个航运中心。
民国以前,汉江汉中段航道水深流急,一年四季舟楫不断,尤其涨水期舟楫频繁。同一时期,南郑、城固、洋县境内汉江的过水量,随着沿途各支流的注入而增加,最大流量南郑为 8740m³ / 秒、城固为 12500m³ / 秒、洋县为 16360m³ / 秒,航道水深 4 至 8 米;平均流量则分别为 27.76m³ / 秒、 182.3m³ / 秒、 227m³ / 秒,航道水深 1.5 至 2.5米;枯水期航道水深也在0.7米左右。明清时期,航道水深多在2米以上,舟楫能上溯至勉县青羊驿。后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汉江上游两岸植被遭到破坏,水土流失严重,河道多处淤塞,导致河床中礁石纵横,流沙多变,湾道多、险滩多。加上没有航标导航,水手们只有凭记“蒿草把子黄土坡,枯枝破庙鸦雀窝”等自然境观导航。因此,触礁、翻船的事屡见不鲜,正如一首航谣说的:“汉江千道湾,湾湾有险滩。船在江中行,如过鬼门关。”
1940年后,由于战争破坏和水利开发,汉中舟楫才慢慢减少起来。
褒河鸡关头下渡船 (张佐周摄于1935年)
所幸的是,当年的旅客、记者、研究人员在20世纪初,那个照相机还十分罕见的年代里,为我们留下了一些关于汉中的影像记忆,使我们对汉中的西北航运中心流年久影有了可触摸的历史。
据史料记载,1920年代汉中从上游至西乡茶镇出境地,计有勉县、南郑、下水渡与桃园子、十八里铺、城固与新庄子、洋县、环珠台、锅滩与渭门11个码头。
【澳】亚瑟·穆尔摄于1940年
1937年前,新庄子是汉江航运最繁盛的港埠。城固与新庄子码头,在陇海铁路未通宝鸡之前,“东南各省输入本区之货物,循汉江上运于此;其输出之商品,有 80 %系自南郑转运而来。”其时城固土特产品全由此外运,其中姜黄由汉水东运约 95万斤(占总产33%),常以老河口为转口地,分销于豫北及苏、鲁、冀诸省,一部分直销汉口,再转闽、粤及国外。”
留坝马道铁索桥(张佐周摄于1936年 )
历朝历代,江南的货物由汉江运至南郑,再转由秦岭中的栈道,运至京都长安、咸阳等地。后来社会运输量大增,从京都咸阳西行折南,进入秦岭山中,沿褒斜道、陈仓道或谠骆道、金牛道接汉江航运,从而沟通了关中、陕南、川北、鄂东间物资的相互往来。明清和民国时期,是汉江航运的鼎盛时期。
航行于汉江汉中段的舟楫类型,南郑以下多为平头老鸦、鸭艄子和驳船等4种。境内多为城固造的鸭艄子;石泉以下多为老鸭船。前者属白河,后者属兴安。舟楫的结构、吃水量与载重量均有差异。例如鸭艄子,长12.5—17.2米,宽2.3—3.0米,吃水量0.5—0.6米,载重5000—15000公斤,高水位期每日上行30—40公里,下行60—80公里;中水位期日行20—30公里,下行50—70公里;而枯水期日上行仅只15—25公里,下行30—50公里。张帆只用于上行,下行则不多用。因为汉中境内多为东风、东北风及东南风,上行张帆可加快速度,而下行多为逆风,故不宜张帆。
舟楫多为船夫自制,南郑至兴安原有10余家舟楫厂,各家每月可造舟楫20—30艘。至民国22年(1933)仅余三家,其中城固新庄子舟楫厂,可造载重25000公斤的舟楫。秦巴山区盛产木材,故舟楫多以地产的青冈木为底,楸木为榜。各舟楫所需水手多寡不一。“大型舟楫约需水手14人,计有管事2人,摇浆8人,舵工、杂役4人,中途搁浅需临时雇用人夫,或各舟楫合力为之。”
后来,随着1950年代铁路的连接,汉中交通大为便利,客货运输皆选择了更加安全、省心的铁路和公路。
而在今天的汉中,船只更多是作为旅游项目被保留。例如,位于留坝县武关驿镇倒水弯,与中国栈道漂流遥相呼应,占地面积30531平方米,是古栈道文化与山水元素完美结合的全国唯一山地型水上乐园。依托自然山势打造了惊涛海啸池、超级大喇叭、高山速降滑梯、儿童梦幻水寨、潮汐漂流河、滑板冲浪、4并列竞赛+急速太空盆组合滑道、多冲程水上过山车滑道、森林疗养SPA、风情吊脚楼等水上娱乐项目,是目前陕西地区环境最自然、设备最先进、遮阴效果最佳、水质最好、最具有挑战性、刺激性、参与性的综合娱乐水上主题乐园,是夏季避暑休闲,戏水康体的最佳选择。
参考资料:
1、《汉中旧影》——曾经汉中的航运很昌盛!(汉人汉商)
2、李天培 ;王蒙:长江第一大支流----汉江汉中段历史上的航运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