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为今用”这个概念最早可以追溯到清朝嘉庆年间的馆阁体制改革。当时,清廷开始倡导“招贤纳士”,并成立了三个机构——吏、科、试馆,负责选拔人才入仕。其中,科举制度是由明代开始的,主要目的是选拔官僚,但因其考试内容和形式极为刻板,而限制了人才的发掘。因此,在嘉庆年间,清廷宣布了“古之为今用,洋之取其精华”的口号,试图吸收西方国家的先进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同时也试图在科举制度中注入新的理念,以提高选拔人才的效率和准确性。这个口号的提出,标志着清廷开始了一场推行现代化制度的改革运动,以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此后,“古为今用”这个概念逐渐被社会所接受,并成为中国近代改革运动的重要思想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