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吧 关注:460,699贴子:9,003,643

来自中国广西的一个钝头蛇属新物种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简单翻译一下,对于分子生物学的相关术语我不大了解,如有不恰当处还望老师们指出。


IP属地:重庆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3-07-08 00:15回复
    原文链接:网页链接


    IP属地:重庆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3-07-08 00:15
    回复
      简单总结 本文基于一号雄性和三号幼年标本描述一个了采自广西百色市右江区的钝头蛇属新物种。基于最大似然分析Cytb和ND4表明该新分类单元与同属其他物种有所不同。从形态上,该新种可以通过7个特征与其他物种区分开来。该新种的发现使已描述的钝头蛇属物种数量达到了30种。


      IP属地:重庆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23-07-08 00:16
      回复
        摘要 我们描述了一个来自中国广西百色市的钝头蛇属新物种,基于形态学和分子证据,百色钝头蛇(Pareas baiseensis)可以通过以下特征与同属其他物种区分开来:(1)体色为黄褐色;(2)额鳞近似六角形至菱形,侧面向后收;(3)前一对颔片的长度大于宽度;(4)颊鳞不入眶,前额叶入眶,有两到三个次眼珠;前额鳞入眶,有2或3枚眶下鳞;(5)背鳞15-15-15行,身体中段中央5行背鳞起棱,脊鳞扩大;(6)腹鳞187-191枚,尾下鳞89-97对,肛鳞完整;(7)两条眶后纹,在颈背部形成一把深黑色的四尖枪,中间的线条比外侧的线条短。Cytb和ND4的遗传差异(未校正的遗传距离)分别为13.9%~24.4%和12.1%~25.5%。线粒体基因的系统发育分析表明,该新种与来自中国的(平鳞钝头蛇P.boulengeri+和中国钝头蛇P.chinensis)为姐妹群。


        IP属地:重庆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23-07-08 00:16
        回复
          引言 钝头蛇科下包括了4个属,即单楯蛇属Aplopeltura Duméril, 1853、弱钝头蛇属Asthenodipsas Peters, 1864、钝头蛇属Pareas Wagler, 1830和山地蛇属Xylophis Beddome, 1878。亚洲的钝头蛇属Pareas Wagler, 1830广泛分布于东洋界,是钝头蛇科中种类最丰富的一个属。它们不同于钝头蛇科的其他属,在通身15行背鳞;所有尾下鳞成对;有眶前鳞和眶下鳞;上唇鳞通常不入眶;有三对颔片。钝头蛇属的物种形态高度保守,种间的形态差异小,难以区分。最近的研究表明,钝头蛇属的物种多样性被严重低估。自2015年以来,基于结合分子分析和形态比较的方法,已经描述了12和新种并恢复了7个物种的有效性。
          我们与2022年11月在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右江区进行野外调查时,采集了4号不同于该属其他所有成员的钝头蛇属标本。基于确凿的形态学和分子证据,我们将其描述为一个新物种。


          IP属地:重庆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23-07-08 00:17
          回复
            利用最大似然法基于Cytb和ND4基因片段构建的系统发育树。


            IP属地:重庆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23-07-08 00:17
            回复
              Pareas baiseensis sp. nov. WU, GONG, HUANG, and XU
              正模标本 ANU20220011(采集号HSR22185),成年男性,发现于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右江区大楞乡(23.73521N, 106.39544E (DD);海拔781米。该标本由Jiaxiang Wu 和 Yongjin Liu与2022年11月25日采集,并保存在安徽师范大学博物馆。
              副模标本ANU20220012(采集号HSR22186),幼年;ANU20220013(采集号HSR22188),未成年;ANU20220014(采集号HSR22189),幼年,收集信息与正模相同。




              IP属地:重庆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23-07-08 00:18
              回复
                鉴别特征 百色钝头蛇与其他钝头蛇属的所有成员可以通过以下特征区分开来:(1)体色为黄褐色;(2)额鳞近似六角形至菱形,侧面向后收;(3)前一对颔片的长度大于宽度;(4)颊鳞不入眶,前额叶入眶,有两到三个次眼珠;前额鳞入眶,有2或3枚眶下鳞;(5)背鳞15-15-15行,身体中段中央5行背鳞起棱,脊鳞扩大;(6)腹鳞187-191枚,尾下鳞89-97对,肛鳞完整;(7)两条眶后纹,在颈背部形成一把深黑色的四尖叉,中间的线条比外侧的线条短。


                IP属地:重庆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23-07-08 00:18
                回复
                  比较 百色钝头蛇不同于横纹钝头蛇P. margaritophorus、横斑钝头蛇P.macularius、仰光钝头蛇和克钦钝头蛇P.modestus体背浅棕色并有不规则的深色条纹(vs.横纹钝头蛇、横斑钝头蛇、仰光钝头蛇、克钦钝头蛇均为灰色至深色,并有双色斑点);下唇鳞9/9枚(vs.下唇鳞7-8枚);脊鳞扩大(vs.未扩大);腹鳞数量较多(187-191枚vs.133-173枚),尾下鳞较多(89-97vs.35-54)。
                  百色钝头蛇不同于黑顶钝头蛇P.nigriceps、黑钝头蛇P.niger和福建钝头蛇P.stanleyi有2或3枚眶下鳞(vs.1枚或眶下鳞与眶后鳞愈合);头背浅棕色,有深棕色斑点(vs.头背有一大块黑色区域);颈背部形成一把深黑色的四尖叉,中间的线条比外侧的线条短(vs.颈背部无四尖叉斑);下唇鳞9/9枚(vs.下唇鳞7或8枚);腹鳞数量较多(187-191vs.151-184枚);尾下鳞更多(89-97vs.48-77)。
                  百色钝头蛇不同于昆嘉钝头蛇P.abros、库氏钝头蛇P.kuznetsovorum、夷灵钝头蛇P.temporalis、勐腊钝头蛇P.berdmorei、颈斑钝头蛇P.nuchalis和棱鳞钝头蛇P.carinatus额鳞近似六角形,外侧先后收敛(vs.额鳞六边形,外侧平行于身体轴线);前颔片的长度大于宽度(vs.前颔片的宽度大于(或略微)长度);
                  百色钝头蛇不同于贡山钝头蛇P.vindumi、钦山钝头蛇P.victorianus和喜山钝头蛇P.monticola颊鳞不入眶(vs.颊鳞入眶);有2或3枚眶下鳞(vs.1枚或眶下鳞与眶后鳞愈合);身体中段中央5行背鳞起棱(vs.背鳞平滑或7-11行起棱);颈背部形成一把深黑色的四尖叉,中间的线条比外侧的线条短(vs.颈背部无四尖叉斑)。
                  百色钝头蛇不同于缅甸钝头蛇P.hamptoni、藏南钝头蛇P.kaduri、伯仲钝头蛇P.geminatus、雪林钝头蛇P.xuelinensis、阿里山钝头蛇P.komaii、泰雅钝头蛇P.atayal、琉球钝头蛇P.iwasakii和台湾钝头蛇P.formosensis颈背部形成一把深黑色的四尖叉,中间的线条比外侧的线条短(vs.颈背部无四尖叉斑);身体中段中央5行背鳞起棱(vs.背鳞平滑或5-13行起棱);有2或3枚眶下鳞(vs.1枚或眶下鳞与眶后鳞愈合)。
                  百色钝头蛇不同于独龙江钝头蛇P.dulongjiangensis背部形成一把深黑色的四尖叉,中间的线条比外侧的线条短(vs.颈部两侧各有一道棕黑色的纵向条纹,在中间留下一个空缺部分);颊鳞不入眶(vs.颊鳞入眶);没有眶前鳞(vs.有眶前鳞);有2或3枚眶下鳞(vs.眶下鳞与眶后鳞愈合);腹鳞数量较多(187-191vs.182);尾下鳞数量更多(89-97vs.76)。
                  百色钝头蛇不同于虎纹钝头蛇P.tigerinus头背为浅棕色,有深棕色斑点(vs.头背纯黑色或红棕色);前颞鳞2枚(vs.前颞鳞1枚);有2或3枚眶下鳞(vs.眶下鳞与眶后鳞愈合);腹鳞数量较多(187-191vs.160-171);尾下鳞数量更多(89-97vs.62-64)。
                  百色钝头蛇不同于云南钝头蛇P.yunnanensis头背为浅棕色,有深棕色斑点(vs.头背黑色);头部两侧有两条眶后纹(vs.头部两侧没有条纹,没有或有一到两个不明显的大黑点);下唇鳞数量较多(9枚vs.6-8枚);身体中段中央5行背鳞起棱(vs.背鳞平滑或5-7行起棱);腹鳞数量较多(187-191vs.169-175);尾下鳞数量更多(89-97vs.59-65)。
                  百色钝头蛇不同于中国钝头蛇P.chinensis身体中段中央5行背鳞起棱(vs.背鳞平滑或中央7行起棱);脊鳞扩大(vs.中央三行背鳞扩大);颈背部形成一把深黑色的四尖叉,中间的线条比外侧的线条短(vs.颈背部无四尖叉斑);腹鳞数量较多(187-191vs.169-180);尾下鳞数量更多(89-97vs.69-76)。
                  百色钝头蛇不同于平鳞钝头蛇P.boulengeri颊鳞不入眶(vs.颊鳞入眶);脊鳞扩大(脊鳞不扩大);身体中段中央5行背鳞起棱(vs.背鳞平滑);有2或3枚眶下鳞(vs.眶下鳞与眶后鳞愈合);颈背部形成一把深黑色的四尖叉,中间的线条比外侧的线条短(vs.颈背部无四尖叉斑);腹鳞数量较多(187-191vs.164-187);尾下鳞数量更多(89-97vs.63-78)。


                  IP属地:重庆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23-07-08 00:18
                  回复
                    模的描述 成年雄性,头体长428mm,尾长151mm,全长579毫米,尾长/全长为0.26;身体细长,扁平;头部拉长,与颈区分明显;眼略大,瞳孔垂直,略呈椭圆形;颏鳞从头背略微可见;额鳞近似六角形至菱形,侧面向后收敛;鼻鳞1枚;前额鳞2枚,大,入眶;颊鳞1枚,不入眶;颞鳞2+3/3+3;眶上鳞1/1枚;眶前鳞1/1枚;眶下鳞4/4枚;眶后鳞1/1枚;上唇鳞8/8枚;下唇鳞9/9枚;腹鳞191枚(+1枚前腹鳞);背鳞15-15-15行,中段中央5行背鳞起棱;尾下鳞97对;肛鳞完整。
                    体色 活体时,头背浅棕色,有深棕色的斑点。体背棕色,有深褐色斑点,身体两侧从颈部到泄殖腔有34条不规则的黑色交叉带。腹部呈奶黄色,有一些小黑点,颜色往后逐渐变暗,尾下鳞为浅棕色。头部两侧有两条眶后纹:上面的条纹从颞区向后延伸到颈部的背鳞,在那里它与颈部周围的一个大黑色项圈相连,整体上形成一个深黑色的Ψ形图案;下面的条纹向后延伸,经过第9枚上唇鳞,并在喉部与四尖叉接接,中间的线条比外侧的线条短。顶鳞处有两条黑线,向后延伸至颈部,有两条眶后纹,它们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深黑色的四尖叉。
                    在长期保存的情况下,体色仍与活体相似,但体背颜色逐渐褪为黄褐色。


                    IP属地:重庆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23-07-08 00:19
                    收起回复
                      种间变异 腹鳞、尾下鳞和颞鳞的数量有一定差异:腹鳞(187-190枚,n=4),尾下鳞(89-96,n=4),颞鳞(2+2、2+3、2+4,n=4)。体侧从颈部到泄殖腔有许多不规则的黑色交叉带状条纹(32-40条,n=4)。该模式系列成员的体色非常相似。


                      IP属地:重庆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23-07-08 00:19
                      回复
                        分布 该种目前仅发现于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右江区大愣乡。我们在2022年11月一个小雨过后的晚上10点到凌晨1点发现了这些蛇。生境为海拔750~790m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IP属地:重庆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23-07-08 00:19
                        回复
                          讨论 Poyarkov et al.(2022)的系统发育结果支持将钝头蛇属分为2个亚属(Pareas sensu stricto和Eberhardtia)和6个种组;其中,Pareas sensu stricto亚属包括2个种组(棱鳞钝头蛇种组和颈斑钝头蛇种组),Eberhardtia亚属包括4个种组(中国钝头蛇种组、缅甸钝头蛇种组、喜山钝头蛇种组、横纹钝头蛇种组)。在形态特征上,Eberhardtia亚属的成员与Pareas sensu stricto亚属成员的不同之处在于:额鳞近似六角形至菱形,其侧边向后收敛;前一对颔片的长度大于宽度;1枚细长的眶下鳞;背鳞超微结构不呈沟壑状,有孔洞和圆弧结构,圆弧相互连接形成特征线。我们的系统发育结果支持百色钝头蛇属于中国钝头蛇种组,但百色钝头蛇有2 - 3枚眶下鳞,这与Eberhardtia亚属的鉴别特征不一致。因此,我们建议删除鉴别特征中的一枚细长的眶下鳞。
                          本次发现百色钝头蛇使得中国钝头蛇种组的物种数量达到了4种(中国钝头蛇、平鳞钝头蛇、福建钝头蛇、百色钝头蛇)。其中平鳞钝头蛇分布最广,分布于贵州、四川、云南、重庆、河南、湖北、湖南、广西、广东、江苏、浙江、安徽、江西、福建、陕西、甘肃等地。福建钝头蛇分布于福建、浙江、江西、贵州、四川、湖南和广西。中国钝头蛇的分布仅限于四川盆地西部和南部边缘山区;目前只在调查区域发现百色钝头蛇,但百色市靠近云南和越南边境,该种也可能出现在这些邻近地区。
                          由于对中国南方百色钝头蛇的描述,已确认的钝头蛇属物种达到了30种,其中中国分布有24种。钝头蛇属是一个较为古老的类群,迁徙能力差,不同种间形态差异不大;大范围的密集采样有助于发现隐存种,特别是对一些分布广泛但内部分类不明确的类群,所以应该提高采样数量。


                          IP属地:重庆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23-07-08 00:21
                          回复
                            结论 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右江区采集的4个标本,描述了一新种百色钝头蛇Pareas baiseensis sp. nov.,因为百色市靠近云南和越南边境,该种也可能出现在这些邻近地区。然而,发现它们在很大程度上是偶然的,这使得我们很难对这一新物种的分布和种群状况做出准确的判断。需要进一步调查以评估该物种的分布和种群状况。


                            IP属地:重庆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23-07-08 00:21
                            回复
                              致谢 我们非常感谢Ruyi Huang,Jing Yu,,Yi Zhang,,Zhangbo Cui and Xinge Wang在研究中的帮助。我们也感谢匿名审稿人对我们初稿提出的有用和建设性的意见。


                              IP属地:重庆来自Android客户端16楼2023-07-08 00:2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