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神原著吧 关注:13,385贴子:455,666
  • 8回复贴,共1

巨长警告!封神第一部 朝歌风云 解析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含海量剧透慎入
巨长指帖子文字量较大
本文主要是发泄情绪用(叠甲,发泄情绪不全是负面情绪,不想写成抒发感情罢了),在行文与配图上就不讲究了,分盘外和电影本身两部分,不想看盘外可直接跳到电影本身

盘外:
二十号晚上看的电影,看完租个自行车骑回家只要十二分钟,但我选择花三十分钟走回家,因为当时的情绪一言难尽
于次日在封神原著吧发了一个帖子以及在某影评视频下回复了一条


这个电影是少数还没上映就被大量黑和看衰的,背负的东西也太多了点,有网友说是在还债,还之前类型接近影片大多比较烂的债
影片评价两极分化,评价上正面表述大多给出了较准确的评分,即七到八分,可说是相当一致,且言之有物,具有可信度
负面则大多尬黑,说不到点上,即便说到了一些瑕疵,也不足以打翻整部片子(本文解析内容有一定可能给黑子递刀,但我认为影片要正视这些问题,坦诚对待观众会得到理解)
真看过的观众大多期待第二三部,如果片子真的很差,怎么会有人期待续作呢?至少得有及格的水平吧
目前影片口碑正在发酵,并且自来水很多,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之前大量空洞的恶评让观众对影片质量预期下降,去看了则超出预期,而且人们是很喜欢找补的,他觉得预判你是烂片是做错了,很多就会主动去帮忙推荐作为找补,这也是我为什么说不要对受众失去信心的原因
电影业界是有一些难以佐证的命题的,比如观众平均水平一般,看电影是消遣,情节简单直接一点为好;主角一般得是年轻人,比较容易代入等等这些都会严重影响封神的剧本,我在后文中会展开来说
封神第一部在暑期上映,但它不适合低年龄群体观看,受众少了很大一块,而且神仙打架或者战争题材的女性受众也偏少,消费市场女性和青少年是大头,封神第一部在争取受众上已经很努力了,为了票房我是支持卖点肌肉男色和捆绑泼赖的
电影本身:
先叠甲,由于前人整理总结过“三十六种戏剧模式”,笔者在后文说缝了某剧未必编剧就是如此,只是既视感特别强,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缝得好的话也不是坏事,封神原著就是个缝合怪嘛,同时封神原著还是个细节怪,电影也有非常多的细节,编剧不说就很难发现,笔者写到的细节也未必是编剧设计的,或许只是巧合
(尽量按影片顺序列出)
1.改编自《封神演义》及《武王伐纣平话》
第一部在原著及史料中时间跨度为七年(帝辛九年至帝辛十五年),九年伐有苏(即冀州)以及姬昌结束七年之厄(囚羑里)
七年要浓缩在一部电影里时间是很紧的(要么片中来个黑屏字幕七年后,但这样会有割裂感),而且这一段斗法非常少,小说做出了努力,冀州战添加斗法以及七年时间里缝了一个哪吒故事(神来之笔)
封神演义是群像剧,比较适合电视剧,电影需要把戏份集中到主角以及主要故事线上,本来看点在神仙打架,第一部又很难插进去,平胸而论,对编剧是挺考验的
编剧在《武王伐纣平话》中找到了救命稻草,即商王子殷交弑父故事,然后把武成王黄飞虎反商(其实发生在姬昌回西岐后)嫁接到武王姬发反商
所以电影写改编自要把《武王伐纣平话》加上去,但没加《列国志传》,《武王伐纣平话》是有较完整黄飞虎故事的,《列国志传》才是把黄飞虎相关删减至几句文字(《列国志传》吃亏在只前十回写伐纣,不好加进字幕)
2.封神榜
在原著和电影中都是核心道具,原著中是昊天上帝牵头三教共押封神榜,电影中改为女娲娘娘留下的法宝
可说是较大的魔改,这样改是否隐藏了什么大秘密?笔者试猜
目前封神榜表象有一、仙人接触会失去法力;二、会吸走死人的魂魄。经人口述的功能是开榜可以解除天谴以及吸的魂魄越多越厉害(杀人书)
剧情上的功能则是让殷寿暴露草菅人命本性的工具以及让截教派人来抢的好东西,仅如此则颇为肤浅
影片开头提到女娲造人,考虑到女编剧的存在,是可能有抬一手女娲的想法,但如果被笔者后文说中,则变成了一个必要的前置架构
女娲造人用黄土捏成人形,然后对土人吹一口气才变活(原始版本神话可能不是这样,但有这样的版本),也就是女娲对人输送了法力和魂魄。呼之欲出!封神榜是女娲法力的回收器!这个道具是这样与女娲关联的
天谴是怎么回事?怎么殷寿上位就来天谴,妖狐也好像没干足够多的坏事,而且天谴针对的是全部凡人
解:天谴是人造成的,不是殷寿一人所为,人的各种破坏长年积累下来遭到了天的反噬,“解铃还须系铃人”,通过封神榜吸收足够的魂魄或法力(即在战争与斗法中的阵亡者),开榜后抵消天谴的能量,天谴就解除了,但是人继续破坏的话,天谴还会再来(环保片!哈哈哈哈哈,笔者习惯把这类立意称为环保片)
封神榜为啥叫封神榜?它先把神(法力或魂魄)吸收封存起来,然后开榜破封释放能量解除天谴,最后一步就会与原著相同,其中一部分阵亡者被敕封为神,由这些神监督人界的善恶避免天谴的再度降临,这不妥妥的升华了主题,这也是三部曲的总题
另外封神榜在进入人界时可能就一直在吸收死人魂魄了,但需要显魂法才能看到(这是为殷寿那段剧情服务的,既刻意又不刻意)
至于为啥要找天下共主,因为天下共主大概率造成或能造成大量阵亡者(一将功成万骨枯),即便不够数,待天谴到时就会足够
当然上面全部都存在笔者过度解读的可能
3.质子旅
根据多子族、小臣以及质子攒出来的特殊军队
多子族见于甲骨文,指由多个贵族率领的族军
小臣常见于商晚期,由于商王势大且商文明先进,一些方国诸侯会主动将子嗣、族亲等送给商王当小臣,用现代来类比就是镀金,经过历练以及学习先进的商文明后回到方国继承诸侯之位,如果能得到商王的赏识那就再好不过,商王赏赐小臣以及小臣为商王征伐都不鲜见
质子即诸侯在他国的人质(纣既囚文王,文王之长子曰伯邑考,质于殷,为纣御。伯邑考就是著名的质子),并不一定是子嗣,比如姬昌之父季历以及姬昌本人被囚困在殷都是质的表现,周时质子风气更甚,比如秦王赵政
攻打冀州城时军队最前有四个方阵,一排二十人共十排,四方阵就是八百人
影片中殷寿是次子,姬发是次子,冀州自戕的苏全孝(民间杜撰苏护有全忠全孝全仁全义四个儿子)是次子,在四大伯侯与各自儿子对峙时殷寿说诸侯留下最喜欢的儿子,把质子送来,也有送来的不是长子的意思。次子的继承权问题也是咱国文化中的一个尴尬命题(次子团,有点权游既视感)
整个质子旅实际上是为主角姬发服务的工具,无论在原著还是史料,姬昌还活着的前期姬发是没有什么戏份的,让姬发成为殷寿的部下是一个加戏的方案,虽然未必是最优解
质子旅成员在设计上太统一了,导致观众脸盲不好分清谁是谁,难道诸侯生子嗣都是按咱国仪仗兵标准来的?经过训练不一定有胖子,但矮子或者大体型总该是有的,而且诸侯送来不喜欢的儿子那也会有丑的吧
总归质子旅是工具,电影顺便争取女性票房卖肌肉男色(为了票房笔者是支持的),并不会丰富这些角色的形象
质子旅在庆功宴上的舞蹈源自万舞,被认为可能是军事训练的一种,区别是手持短戈而不是剑
4.殷寿与姬发、殷交
电影的第一反派与第一、二主角,反派立起来了,第一主角没立起来,立起来的是第二主角殷交,不幸中的大幸
笔者这么说的依据是第二部观众会想看殷交怎么样了,姬发真没啥期待的,原因也在于姬发作为伐纣的总帅,他很少会参与到战争与斗法最前线,姬发的戏份在于战前动员,比如牧誓,如果斗法让姬发参与战斗基本是降智操作,而史料中牧野武王是有参战的,但是战车,目前影片都是骑兵戏,骑兵和战车完全不同,骑兵更容易送
殷寿缝了一个《麦克白》,殷寿设定一开始有父王和兄长,他不是嫡长子继承不了王位,遇到九尾后除掉父王和王兄谋夺了王位,他陷入了权利与欲望之中,搞得众叛亲离,最后可能既要自焚还要被枭首
姬发缝了一个《王子复仇记》,姬发由崇拜心中的英雄殷寿,到发现殷寿暴虐的本性,再到亲人朋友被构陷自己面临生死抉择,在目睹了一幕幕冲突后,内心的矛盾被冲破,站到了曾经心中偶像殷寿的对立面,并且最终会获得胜利
殷交缝了一点《俄狄浦斯》,殷交在《三教搜神大全》以及《武王伐纣平话》中更“俄狄浦斯”一些,在电影中由于殷寿会“死于血亲之手”的预言,父子矛盾激化,第一部结尾殷交暂时身首异处,太岁形态归来时必将斩杀殷寿
编剧很努力了,“缝”在文学创作中是很常见的,而且封神的皮足够厚,在服装置景道具以及插入神仙斗法的情况下,批上皮一般人看不出来,而且三股绳拧成一条主线,在电影里故事节奏紧凑得仓促,观众要接受的信息又多又快,这也是两小时一下子就过去的缘故,不入味但你吃饱了
后文还会对相关故事情节具体展开
5.九尾
妲己的妆容被诟病倭风,笔者的总结是画皮后遗症,这是可以理解的,因为画皮2市场反馈还行,那么造型就不再试错了,求稳延用,事实上对妲己的观感集中在动作神情,服装不怎么抓眼球
太想要一个瑞兽形象了,所以选择了白狐,《武王伐纣平话》中是“金毛狐子”,原著倒未明说毛色,尾巴也采用了较新的说法设计,九节尾分岔,并且灵力似乎集中在尾巴上,另一个被诟病的点在哺乳器官上,实际在影片中只有吃玲珑心后有极少镜头能看到一点
九尾经常会在灵体与实体间切换,附身时是灵体状态,进食时是实体状态,这也是玲珑心能逼出九尾的一个解释吧,九尾进食会不得不转为实体,实体就不可以附身了
动物进食时似乎有缺乏安全感的说法,九尾转为实体时确实是弱化,玲珑心也不是毒药,按说应该大有裨益才是,感觉吃玲珑心只是九尾需要消化的时间,而后复活殷寿可能不光消耗尾巴,说不定还多亏吃过一个玲珑心
6.子弑父、臣弑君
全剧最大的魔改,属于要戏剧冲突不要故事逻辑(电影情节设计刻意但逻辑自洽,靠刻意达成的自洽)
殷启(微子启)被九尾魅惑杀死商王帝乙,然后殷启被姬发意外杀死
这段剧情已经编得很简单了,也不知道有人装傻还是真看不懂,居然说不明白殷启为啥杀帝乙
妲己被献给殷启是有交代的(冀州帅旗献王兄),被魅惑有可能是剪辑掉了,也有可能根本没拍,但后面也有交代啊(通过眼瞳的表现等)
妲己被献给殷启这段有点像捏他孔融跟曹操说:“武王伐纣后,把妲己赏赐给了周公。”
殷启被姬发意外杀死这段既视感极强(who killed the mad king),非常刻意,而为什么姬发可以免死,还有一个前面铺垫的因素,也非常刻意,即殷寿与苏护战斗时姬发救或者说帮了殷寿
用两个刻意的设计,达成了之后姬发对殷寿盲目崇拜的逻辑自洽,并且姬发是殷启弑父的第一证人,把殷寿里面做的手脚掩盖住了
封神原著也是魔改产物,但像微子和帝乙这种史料确凿的角色是不敢轻动的,包括《武王伐纣平话》和《列国志传》,这类很知名的角色大多小改动或者绕过,多编原创的内容,所以在魔改上不知该说电影是大胆还是妄为
微子启是宋国开国国君,活到了伐纣之后,而帝乙在九年伐有苏时大概率已经不在了(见于四祀邲其卣,帝辛四年祭祀文武帝乙,是少数大部分学者愿意认可的帝辛时代青铜器)
7.阐教众
这段元始天尊和十二仙冥想要表达的内容笔者挺喜欢的,其中红色幻象有二三部的极少量剧透
特效有点拉胯
十二仙都用白色服装在这个情境下是可以理解的,因为十二个角色一起出来,穿不同颜色衣服会花花绿绿的,更不好看,而在影片开头壁画提及十二仙时壁画中的十二仙服装颜色好像是不同的,可能二三部出来时会穿不同颜色,那白衣就真是校服了
十二仙各自的造型还不错
意思是好的,但这段的台词过于浅显
交代地点的字幕昆仑山出现的时机和位置有点瑕疵
8.快递三人组
甘道夫也是被削弱过再到中土的,姜子牙二三部也许通过一些设定也能恢复部分法力,比如打神鞭、杏黄旗、四不相,属性不够,装备来凑

哪吒杨戬被连体婴化也是有编剧的难处,即便写小说也是需要经常设计他们下线的,不过小说是因为别的角色需要戏份,不然他们俩都包办了,而电影是因为他们的强度对影片中的朝歌角色降维打击
实际上这个降维打击是影片自己造成的,纯武力纣王和哪吒杨戬可以一拼(甚至还高一点),只要限定一下哪吒杨戬的法术使用,两边就可以打得有来有回,影片中纣王的武力是下调了的
而且电影去掉了很多角色,这些角色都有很大的创作价值,为了角色集中不得不拿掉了
比如纣有四位重臣,费仲、雷开、飞廉、恶来(全部是史料人物),如果说哪吒杨戬是神话级或仙话级角色,那这四个人就是传说级或史诗级,虽然差一档,但不至于像影片中那样拿不出人来挡哪吒杨戬
费仲,手格猛兽,《武王伐纣平话》中伐西岐大将军,在《封神演义》中被削弱
雷开,某典籍中把“雷门苟毕”误写作“雷开苟毕”,使他也升格为雷将
飞廉恶来,秦之先祖(即周王朝结束者的先祖,命运循环),飞廉善走,恶来有力
还有同样是巨人的乌文画、稍小一号的方相兄弟等,这些角色都没有使得纣身边只有质子团了,其他全被闻大师带走了,不得不被哪吒杨戬降维打击
电影还是太压缩了,很多好东西要不了
然后为啥杨戬用水遁,三个理由,一、哪吒带火特效用了;二、杨戬即封神里的二郎神带有水神属性;三、土、金、木特效不好做也不好表现
哪吒在文戏时用力过猛,不过小演员可以理解
杨戬非常内敛,目前安排的台词很少,期待二三部的表现
姜子牙都说戏份少,戏份少其实可能也有用意,他戏份少掩盖了姜子牙其实是刻意推动剧情的关键,戏份一多很多观众都能反应过来剧情推进的非常刻意,直接点破就是姜后为啥死?因为其兄长东伯侯意图谋反。东伯侯怎么会被抓到意图谋反?因为姜子牙拉四大伯侯商议扶殷交成为新的天下共主。看到了吧,没有姜子牙刻意的行动,剧情都推进不了,其他还有很多地方都是如此
9.申公豹
另一个极其刻意的角色,当然原著里也是推进剧情的工具人
戏份好像也少,但可能全是关键戏份,并且非常刻意
没有他,就没有角色来侧面说明殷寿答应自焚祭天但其实不想死
没有他,就没有角色不被哪吒杨戬降维打击
没有他,后面三霄、通天等都要机械降神了
都说最后用移魂术控制两个饕餮像追姬发降智,但你想想不降智就又是杨戬哪吒和申公豹打,编剧要的是抬姬发,如果申公豹本身去追,那编不通了,只能降智,编剧这里编得差,也是前面没有创造条件,可用角色不够,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你让别人编肯定能编得更好,但人一定会让你加东西,不然完成不了抬姬发的需求
10.雷震子
电影把时间跨度缩小且内容剪辑掉很多,出来的效果确实差
因为没有雷震子成长的时间,给人类婴儿改造成怪物阐教要扣大分,只能一出来就是怪物了
没有时间成长,所以不会说话,也许第二三部会让他学会一点简单词汇,并且特效怪,很可能被编死打感情牌,它死的时候会说出简单词汇
婴儿形态大概挺成功的吧,观影时忍不住转过头吐槽了三次“太丑了”
他的特效是减分项,尤其是用绿色雷电击落射来的箭矢
11.四大伯侯
四大伯侯是全片为了戏剧冲突不要逻辑的重灾区
全靠子弑父给观众强烈的情感刺激来掩盖故事上的漏洞百出
新王继位招四大伯侯入朝并无不妥,诸侯地面遇到灾害很刻意地都归票把锅扣殷寿头上,算是强行给了他们谋反的理由
然后他们商议谋反是怎么做到的,是因为姜子牙找姬昌拉四大伯侯一起商议扶殷交成为新的天下共主
四大伯侯商议如此大事,他们带的少量士卒也该清理场地吧,质子旅找过来,会先遇到外围的诸侯士卒吧,双方应该通话后由诸侯士卒先通报四大伯侯吧,怎么质子旅就直接闯进来?硬给你圆也就是质子旅在外面听到了打斗声,这也就是硬圆了,其实电影中根本没有合理表现
到了四组父子对峙,编了四种不同的父子表现,普通观众吃这套
但是有一个底层逻辑不通,以殷寿的强硬,四大伯侯死了三个,你姬昌活下来的理由是什么?这里可没有原著中的众多大臣求情。姬昌和姬发活下来只是因为主角光环,因为史实你们不会死在这里
四大伯侯如果再活一个,整体逻辑就有斡旋的余地了,比如让崇侯虎活下来,崇侯虎活有各种史料和原著背书,他也是姬昌的对头,根本就不会谋反,后面二三部也还有用得着他的地方,如果崇侯虎活,那再多活一个姬昌逻辑上就说得通了
这一段原著要合理得多,原著是姜后死后主要为了除掉东伯侯,然后南伯侯是莽死的,活了两个诸侯,姜后的部分降智但四大伯侯的部分合理,电影随后又马上送掉了姜后,这些角色价值都很高,但电影用得很浪费
12.伯邑考
你其实是东伯侯的儿子吧
也不知为啥,不觉得他演技有多好,但让笔者感觉到他的慷慨赴死,即他来朝歌就做好了最坏的打算
一个较大的改动是将乐器琴改成了篪,大概是从便于携带的角度考虑吧,因为要用作提示姬昌伯邑考来到朝歌的道具
这个改动不好,原著里用琴打妲己其实是非常具有东方浪漫的,电影里如果用琴也是完全可以编通的,容笔者一试
伯邑考带的和演奏的都是琴,做成肉饼让姬昌吃了后,殷寿可以说:送西伯一物供牢中解闷。然后把琴给姬昌
(姬昌在牢中与殷寿的对手戏与之前花絮放出的不同,感觉花絮里要更好一些)
到释放姬昌时,姬昌会带着琴,琴比较大,这样可以与姬昌的身形形成对比,他会走得更辛苦,也难以逃跑
(骑马逃跑应该也是改编成用篪的一个因素)
姬昌回西岐一路很狼狈,带着琴十分不便,在一个下雨的晚上,他决定忍痛把琴烧掉
(焚琴煮鹤是东方浪漫巅峰情境之一)
此时姬发来到,把烧残的琴抢出来,告诉姬昌琴由自己收好,之后会遣人将琴送回西岐,然后把玉环交给姬昌
最后琴比姬发先回西岐,老人姬昌守着残琴期盼姬发回家
第二部中姬昌时不时忍着悲痛修复残琴,并在原本五弦的基础上加了一弦,去世前将未修复的琴交给姬发
第三部中姬发修好了残琴,并在六弦上再加一弦,完成“文武七弦琴”故事
大概需要比原本多几分钟的内容,但应该值得
13.环
算是一个关键性道具,没有这个姬昌也难以立即认出分开八年的儿子
环,还,回家,挺通俗的
这个玉环可能是有原型的,或者按样式制作的


两个文物上都是有典故的,估计电影只是用回家的寓意完事了
如果是电视剧的话,前一个环可以做一点文章,编通的话还是很不错的,电影则需要在前面加角色贯穿一二部
14.你将死于血亲之手
实际上这也是一个四大伯侯中姬昌活下来的理由,因为殷寿非常希望姬昌能死于血亲之手,并多次诱使姬发动手
也是殷寿要四大伯侯被子弑父的原因之一
这也是伯邑考在影片中要被做成肉饼让姬昌吃的因素之一
编剧这里的逻辑思路不错
但是姬昌不该说这个话啊,你想想说这个话不是跟殷寿说“你杀了我吧”差不多?原著中姬昌是喝酒误事说了不该说的,电影里可是清醒得很,纯玩命呢
编剧总是先刻意造好条件,然后完成后续逻辑自洽
比干和殷交也是这样情况
据导演说比干也算殷寿的血亲,那后面比干之死就说得通了
殷交在电影中虽然是独子,但九尾许诺和殷寿一起长生,那么殷交也没有活着的理由了
逻辑不好自洽,那么就创造自洽需要的条件
15.结尾
殷交在第一部的结局很不错,人物比姬发立得好,而且也没有后顾之忧(指可能与武王争天下共主)
姬发能把殷寿杀一回笔者确实没想到,假如这一回是殷交干的是不是完成了预言?复活后还需要再来一次么?这么一想,难道第三部最后殷交杀一回,殷寿又被九尾复活后同九尾一起自焚?
姬发最后的回家一长段在b站有up发了与魔戒的对比视频,在此不再赘述
闻大师回朝的彩蛋为救整部片子出了大力,说力挽狂澜都不为过,编剧实在要思考一下观众想看什么
细节还有很多,有没分析到的,有想到过但写着写着忘了的
道友有兴趣可以留言,看情况会选择性回复


IP属地:浙江1楼2023-08-01 12:14回复
    写得太好了,学习了,尤其赞同最后一句,很多女观众是看完最后一个彩蛋后,急切问到什么时候出第二部的!!!


    IP属地:四川2楼2023-08-01 14:07
    回复
      先通个气,明年封神第二部如果好的话,那时楼主就只发“流批”两个字了
      也许明年有机会解析一下哪吒2


      IP属地:浙江3楼2023-08-01 15:29
      回复
        楼主能写这么一大段也是真爱,拍电影毕竟有时长限制,电影的改编我是能够接受的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23-08-01 16:59
        收起回复
          楼主真用心!要不要加本吧群啊


          IP属地:湖北5楼2023-08-02 11:53
          回复
            但凡看过戒也会知道豆腐爷爷和姜子牙完全没有可比性,无法放在一起对比


            IP属地:中国香港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23-08-03 09:18
            回复
              今天去二刷了,看了imax,想对比下效果是否有较大的差距
              确实有较高的提升,一些我在普通激光厅感受不明显的细节在imax要好不少
              imax画面清晰许多,主要是音效被强化了,除了部分实在太响,增强的音效对片子确实有帮助
              然后生物特效还是差劲,但昆仑山十二仙那些光圈要舒服一些(我本来也觉得没多少问题)
              当然我能感觉到差异也是因为我第一遍就很抓细节,不然写不了这么多字,二刷对细节重新审视
              比如开头的壁画更清晰了之后可以确定十二仙穿的不同颜色衣服
              而女娲与封神榜的联系,他其实说得比较清楚,女娲用元气给人生命,封神榜吸收元气
              但效果上升并不能遮盖故事编得刻意,封神第一部最大的优点还是靠紧凑的叙事让观众应接不暇,然后来不及细品其中的逻辑
              让你咔咔吃饱,入不入味你再多品品,贪多嚼不烂,普通观众也不会多计较


              IP属地:浙江7楼2023-08-06 19:47
              回复
                看完了。很一般,六分给特效


                IP属地:福建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23-10-03 23:5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