锡伯族吧 关注:3,065贴子:31,634
  • 19回复贴,共1

解读锡伯族家庙碑文中所指的扎拉河,了解锡伯族在原居地的足迹。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前言】清代嘉庆八年(公元1803年),在沈阳锡伯家庙众锡伯人恭立石碑两块,用满汉两种文字记述了锡伯族原居地以及编牛录、迁盛京、建家庙等历史事件。这一碑文是锡伯人用文字记述自己历史的最早的历史文物,它更为可信,更为珍贵。汉文碑没有找到,满文碑于公元1959年肖夫、王钟翰等同志找到,当时肖夫同志记录了石碑的满文,王钟翰教授亦用白纸拓下了字迹。

肖夫同志抄录的碑文发表在“锡伯族历史拾零”一书中(满文)。
王钟翰同志拓下的碑文用拼音文字发表在“沈阳锡伯族志”一书中。其中最关键的河名两人写法不一样:肖夫写的是(tolo),王钟翰写的是(tolon),哪个是对是错很难肯定。后来又看到赵志强、吴元丰同志把肖夫、王钟翰同志公布的碑文“扎兰”二字写成“扎拉”;这样肖夫同志翻译的碑文中关键的一句:“清史世传之锡伯部族,祖居海拉尔东南扎兰(扎拉)陀罗(绰罗)河流域”中扎兰(扎拉)陀罗(绰罗)有了四种写法,到底哪一种写法准确,需要组织满文专家对原碑文进行辨认。

现就按肖夫同志提供的满文为根据,谈我对锡伯族原居地的看法:


IP属地:辽宁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3-09-05 16:00回复
    现就按肖夫同志提供的满文为根据,谈我对锡伯族原居地的看法:
    1、锡伯语Dergi汉译西,不是东。
    2、原居地在海拉尔西南部。
    3、扎拉陀罗河是海拉尔西南部河,而不是嫩江支流。
    4、我的译文是“锡伯部族原居在海拉尔西南扎拉陀罗河流域”。看了很多同志的文章,多数认为“陀罗河就是嫩江支流的绰尔河或者洮尔河”,如王钟翰同志认为:碑文上的“绰罗”应该就是《乾隆内府舆图》上的“绰尔”。图上写“绰尔必拉”,“必拉”是满语,汉译为河,那就是“绰尔河”。赵展同志也认为:扎赉托罗河即今绰尔河。铁玉钦同志也认为“一是碑文中所说的陀罗河即洮尔河,一是绰尔河”。赵志强、吴元丰认为“扎拉托罗河即今洮儿河中游一段”。
    5、为什么得出这样的结论呢?关键是把陀罗看成是绰尔或者洮尔。为了弄清他们的不同,首先看看三种名词的满文写法的不同:陀罗的写法是(Tolo) ;绰尔的写法是(cor);洮尔的写法是(Toro)。
    6、关于绰尔河(cor)在钦定满洲源流考卷十三“疆域条”中说:‘绰尔河在齐齐哈尔西三百里,入嫩江。’从字形上看陀罗和绰尔不仅汉文写法不同,而且满文写法更是相差很大,如是绰尔河,写碑文时锡伯族也不会把祖先居驻的绰尔河(cor)写成陀罗河(Tolo),更不会把嫩江支流绰尔河说成海拉尔西南部河。
    7、洮尔河(Toro )在“盛京通志”中讲:“滔尔”亦即“洮尔”,“黑龙江志稿”中讲:“陀罗满语桃也。桃、洮、淘同音”,可见洮尔河也可以写成桃尔河。满文为(Torobira);用汉文写(Toro)和(Tolo)只能写成陀罗,因为汉语中没有(ro)字,只有“罗”字比较接近,所以很多同志把碑文中的陀罗河误认为嫩江支流的洮尔河。虽然两条河的汉文写法古时候都写成陀罗,然而满文写法差别很大;意思也绝然不同,石碑上写的“陀罗”不是桃子的意思。对这一点古人也发现有误,所以后来把嫩江支流“陀罗河”改为“洮尔河”。该河魏曰大泺河,唐曰大鲁河,辽曰挞鲁河,后改为长春河。金曰挞鲁古河。清朝时写为驼喇、拖罗、托罗、淘儿、洮儿。这里的淘儿、洮儿已不是锡伯语或满语了,已延变成汉语了,后又变成桃儿,把陀罗的意思全部改变了。
    8、假如嫩江支流“陀罗河”古时候的写法也是(Tolo)只是后人改为(桃、toro),那么只有一种解释:就是锡伯族从海拉尔西南陀罗河流域迁移到嫩江支流的时候把陀罗河名字一起迁移过来,这种背着地名迁移的事例古今中外都有。如果这种说法成立,那么更证明锡伯族原居地在海拉尔西南部陀罗河流域。在嫩江流域、绰尔河、洮尔河、雅鲁河一带有锡伯族的遗迹,只能说明锡伯族后来迁移到这些地方;而后又迁移到齐齐哈尔、墨尔根、伯都讷、吉林乌拉等地。
    9、其次从三种不同写法的不同含义来分析一下:
    (1)、(cor)在“五体清文鉴”701页有cordombi(动)一词;汉语解释为“奏蒙古乐”。刘厚生同志所编“简明满汉辞典”71页有cordombi(动)解释为“蒙古人作乐”,还有一词corciba,汉译“绰尔齐处”(又写为corci Yamun)汉文解释为“专习蒙古满州吹歌”;从以上解释可以肯定(cor)是指锡伯蒙古人演奏的一种乐器,同时还要跳舞唱歌热闹非凡。那么可以推测绰尔河畔是锡伯蒙古人在节日演奏绰尔、马头琴、冬布尔唱歌跳舞的好地方,象现在的纳达木大会一样,因此有了corbira 绰尔河之称。锡伯人受蒙古人管辖以后也经常参加这种活动。
    (2)、(Toro)汉译桃子。
    (3)、(Tolo)汉译“数、点火”,在《五体清文鉴》3059页,刘厚生等编《简明满汉辞典》380页有(Tolombi)一词,汉译为“数数、点火”。陀罗河( Tolobira)在这里可解释为“点火的河”。
    假如石碑上写的是王钟翰教授提供的(Tolon)(bira)这个名称,在《清文鉴》、《简明满汉辞典》里都把(Tolon)译为“火把”,即“火把河”。
    有意思的是,在《五体清文鉴》3059页把(Tolon)和(Tolombi)联在一起写,汉译为“点火把叉鱼”。由此可见不论(陀罗、Tolo)或(Tolon)都说明在这条河上锡伯先人们在冬天或夏天,在夜晚点火把叉鱼、钓鱼、捞鱼的情景。这些情景在锡伯古老民歌“亚其纳”中都充分表现出来,也说明了锡伯人的渔猎生活。

    从以上几个方面可以得出结论:石碑上写的(Tolo或Tolon)不是“绰罗、绰尔”,更不是桃、洮尔。


    IP属地:辽宁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3-09-05 16:02
    收起回复
      它是海拉尔西南部陀罗河。是锡伯族远古祖先生活过的地方。现在的海拉尔西南部找不到陀罗河这个名称,这也不奇怪,是符合地名发展规律的。现在的名称多数都是后来迁移过来的民族所起的名称。查现代地图和清朝地图,在海拉尔正南辉河和伊敏河会合处以西40公里有“西窝山”(xiwe),离此处不远的辉河南在现代地图上还有一处叫“西伯山”,《清代舆图》和《战迹舆图》中作“xibe”。海拉尔东南一条支流叫扎敦河,“扎敦河”蒙语即“山脊”,河的上游北边有一条小支流,《黑龙江舆地图》上称为“锡伯河”,现代地图上称“西彼尔沟”。扎敦河中游南岸也有一条小支流,《黑龙江舆地图》上称为“锡伯尔河”。以此可以推断,这些“锡伯河”“锡伯尔河”与锡伯族有关;可以肯定锡伯族在这一带生活过。
      碑文中的“陀罗”河流域为什么不是“绰尔河”、“洮尔河”流域?也可以从以下实事得到证实,锡伯族迁移到嫩江、松花江流域以及支流各地后都建了不少的锡伯城和村庄,从事农牧业、渔猎等生产活动,他们对嫩江、松花江及各支流情况也是非常清楚的,以后又建立了齐齐哈尔、伯都讷、吉林乌拉等城,这些城在什么位置,相距多少,“绰尔河”、“洮尔河”在嫩江的什么方向,与这些城市的距离多少都应该清楚的。公元1803年立石碑写碑文时,如果绰尔河、洮尔河流域是锡伯族原居地,那么碑文上应该写伯都讷城西北方向,嫩江西岸支流绰尔河、洮尔河等字;结果没有这样写,这不是先人们的错误,而是先人们很清楚锡伯族原居地在海拉尔西南扎拉陀罗河流域,而不在嫩江支流绰尔河、洮尔河流域。


      IP属地:辽宁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23-09-05 16:04
      回复
        吴克尧同志为寻找“扎兰陀罗河”做了大量的实地考查工作,得出的结论是:
        1、扎兰河发源于鄂伦春自治旗境内与奎勒河之间的山地,是甘河支流胡地气河的支流,长约18公里,甘河是嫩江上游西部支流。
        2、陀罗河,在距鄂伦春自治旗斯木科知青大队约5公里处流入诺敏河。诺敏河又在莫力达瓦达斡尔自治旗境内注入嫩江。看来陀罗河、诺敏河也是嫩江西部支流。
        3、为什么把“海拉尔”也刻在石碑上呢?其中的一个原因就是海拉尔河距离“陀罗河”很近。
        从以上结论看出以下几点:
        1、吴克尧同志说的扎兰、陀罗河是嫩江西部支流。
        2、吴克尧同志说的扎兰、陀罗河在海拉尔东北部,不是石碑中说的西南部。两个在不同的方向上。
        3、现在的托河必定不是“陀罗河”,清朝古地图上写了什么,特别是满文写的什么需要查找。
        总之,锡伯族自己用文字记述祖先原居地的唯一证物是自己恭立的石碑,而且非常清楚的写明原居地在海拉尔西南扎拉陀罗河流域。
        那么扎拉陀罗河在哪里?很多同志都在寻找它,但多年来未能找到。笔者在翻阅辽史当中看到一条历史信息,在《辽史·地理志》中写到:“皮被河城:地控北边;皮被河出回纥北,东南经羽厥,入胪朐河,沿可敦城北,东流合沱漉河,入于海,南至上京一千五百里。”
        辽上京是现在内蒙古自治区的巴林左旗,它的北部最大的河流就是克鲁伦河,两者之间的直线距离为780公里,1560里,可以肯定克鲁伦河就是辽时的胪朐河。温都尔汗以东有回纥可敦城,过了乔巴山市一直流到呼伦湖,东南有乌尔逊河来会。此河可能就是沱漉河,该河入于海,这个海就是呼伦湖。查清代历史地图集:在克鲁伦河下游西岸有扎拉地名,其北边有锡伯尔图地名,乌尔逊河东岸有塔罗公化地名。‘呼伦贝尔志略’记有图拉尔河,在城“注:海拉尔城”西南350里,由乌特浑图山发源向西南流140里入喀尔喀河。在图拉尔河与海拉尔之间有扎拉木台河,该河有可能是家庙石碑记的扎拉河。城西南90里有希伯图山,20里有锡窝山。我认为这里讲的塔罗、图拉尔可能就是辽史记的 “沱漉河”,就是家庙石碑上记的陀罗河(沱漉河),即现在的乌尔逊河(包括上游图拉尔河)。它的位置正是碑文中说的海拉尔西南部。唐朝时室韦、乌素固部落等在胧駒河下游和沱漉河以及俱伦湖(现叫呼伦湖)贝尔湖周围生活。


        IP属地:辽宁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23-09-05 16:05
        回复
          锡伯族民间传说:唐朝李世民东征时,大将王君可(注:资治通鉴1655页写王君廓)为先锋官,他手下的兵多半是程咬金从呼伦贝尔调来的锡伯兵。另一条是唐太宗征高丽时,从呼伦贝尔调来锡伯兵万人,有依亲王姓杨,双亲王姓关,国亲王姓苏、多勋王姓付,还有佟姓和白老将军。打败高丽后就留在了伯都讷。以上传说都指向锡伯人的祖居地是呼伦贝尔,这与锡伯家庙石碑上记的祖居海拉尔西南是一致的。辽代阿保机于公元900年前后征服了这些迁到伯都讷的锡伯部(室韦部),他们与邻居女真部关系密切。经二百多年的来往,锡伯女真在语言和生活习俗上更接近了。被辽征服后以大黄室韦的称呼与小黄室韦(即兴安岭以东、嫩江以西各部)组建突吕不室韦部,仍置二部。嫩江以东七部(七姓)称为黄头室韦,组建涅刺拏古部。到金代把胪朐河统称龙朐河,金语曰:喝必剌。元代称怯绿连河,怯绿和俱伦是同音异写,后来不知什么时候改称克鲁伦河。辽灭亡金统治过程中,沱漉河流域的大黄室韦的一部于公元1124年随辽耶律大石西去。一部分在辽统治垮台,金势力还未到达时,与塔塔尔、弘吉剌等部族融合。一部分为了躲避战争,保存生命财产,他们离开沱漉河流域东进兴安岭东南山区。可能还有一部分跨过兴安岭与小黄室韦(大部迁金内地)留在森林中的余部汇合。
          唐初迁伯都纳的锡伯人在唐辽代称为七姓黄头室韦,金代称为黄头女真。说明锡伯女真的融合度很高了。七姓黄头室韦(锡伯)的主姓有:关(瓜尔佳)、富(富察)、杨(杨吉里)、苏(苏穆鲁)、佟(佟佳)、白(巴雅尔)、伊(伊拉里)等成为金朝的主要部族穆克。金代的半边天由这些锡伯穆克建立起来的。元朝时被统一到成吉思汗的大蒙古国里面了。于公元1214年后这一地区成了成吉思汗二弟拙赤合萨尔,四弟斡赤斤的封地。锡伯纳拉氏家谱记:元朝在嫩江以东有锡伯王国,以瓜尔佳氏为王。明代锡伯在福余卫以及海西、东海兀者女真卫、建州卫里面。公元1593年九部与后金的战争中正式出现了锡伯(席北)之名。


          IP属地:辽宁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23-09-05 16:06
          收起回复
            现在还有人在各平台“科普”,说锡伯族世居长白山,族名来自“锉草”,只要锡伯族还有人会锡伯语,这个扰乱你的谎言,还会有人继续传下去。
            “”现在满族的姓氏也不是都来自“女真”,金国人也不都是女真人,中国历史也不是从“金国”才开始有记载的,也不是从“女真”才开始有人类出现的。各民族、族群的交流融汇也不无法否认抹杀的。


            IP属地:辽宁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23-09-05 16:34
            收起回复
              锡伯第一大姓苏完瓜尔佳氏的来源
              sive uksurei ujui ambu hal suwan gvwalgiya halei sudirni
              我国东北锡伯族瓜尔佳保存的家谱共有大连谱和沈阳谱两种
              据家谱记载锡伯瓜尔佳氏始祖为尼雅哈奇家谱中其为玉军汗


              IP属地:江西7楼2024-03-09 19:42
              收起回复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24-04-11 16:09
                回复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24-04-17 18:28
                  回复
                    老哥,有空常来贴吧啊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24-08-08 05:5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