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初的礼乐制度是统治阶级为不同等级的人规定出应用音乐时的制度。
乐县是周朝礼乐制度下钟磬等乐器的悬挂制度,“县”通“悬”,表示悬挂。
根据《周礼·春官·小胥》的记载:“正乐县之位,王宫县,诸侯轩县,卿大夫判县,士特县,辨其声。”这里明确规定了王、诸侯、卿大夫、士这些不同等级的人享受乐器悬挂的不同规模。
宫县:天子 四面悬挂乐器
轩县:诸侯 三面悬挂乐器
判县:卿大夫 两面悬挂乐器
特县:士 单面悬挂乐器
舞队人数和排列方法:
八佾是古代天子享用乐舞的排列形式和规模。根据等级地位的不同,天子、诸侯、卿和大夫、士依次享有的乐舞规模逐级降低。“佾”指古代乐舞的行列。
天子八佾,8行8列,共64人。
诸侯六佾,6行6列,共36人。
卿和大夫都是四佾,4行4列,共16人。
士二佾,只能享用4人的乐舞队列。
另外,庶人不能享受礼乐权利,正所谓“礼不下庶人”。
音乐机构与音乐教育
周王朝音乐机构是“大司乐”
培养对象:贵族子弟
学习内容:乐德,乐语,乐舞
目的:巩固礼乐制度,巩固统治
八音分类法:
周代出现的一种按乐器材料不同制定的乐器分类法,分为八类:金石土革丝木匏竹,是我国最早的乐器分类法。
金:多由青铜制造而成,属于打击乐器。青铜乐器在铸造方面比一般青铜器要求更高,往往经过精心打磨,以达成洪亮悠远的声音效果。金类乐器中最主要的是钟,广泛应用于宴会和祭祀活动中,具有较高历史意义和艺术价值。
石:多由石灰石、大理石、青石或玉石制成,属于打击乐器。石类乐器声音清脆,低音浑厚,高音明亮。磬即为典型的石类乐器。单独的磬片乐器被称为“特磬”,编排成组的磬片则是“编磬”,圆形的玉质磬片又被称为“鸣球”。编磬是汉族古代打击乐器一种,用石或玉制作,十六面一组。它的音色,除黄钟、大吕、太簇、夹钟、姑洗、仲吕、蕤宾、林钟、夷则、南吕、无射、应钟等十二正律外,又加四个半音,演奏打击时,发出不同音响。
土:以陶土为原料制成。典型的传统土类乐器有两种埙和缶。埙历史悠久音色柔美圆润,有八孔埚、十孔埙和半音埙等不同形制。缶本为类似瓦罐的阵制酒器,可敲击奏乐。战国时缶既是百姓娱乐的乐器,也常用于葬礼。
革:用动物皮革制成的乐器,源于先民的狩猎生活,多为打击乐器。典型的革类乐器为鼓,在坚固的且一般为圆桶形的鼓身的一面或双面蒙上一块拉紧的膜。鼓可以用手或鼓杵敲击出声。搏拊也是革类乐器,皮质,内以糖实之,拍打发声。除了作为乐器外鼓在古代许多文明中还用来传播信息。典型乐器:鼓。按《礼记·明堂位》的记载,在很早的传说中,“伊耆氏”之时就已有“土鼓”,即陶土作成的鼓。由于鼓有良好的共鸣作用,声音激越雄壮而传声很远,所以很早就被华夏祖先作为军队上助威之用。相传黄帝征服蚩尤的涿鹿之战中,“黄帝杀夔,以其皮为鼓,声闻五百”。
丝:多为弹拔类弦乐器,其弦由蚕丝制成,利用手指或拨片等按压、弹拔丝弦发声。丝类乐器发出的声音多轻柔典雅,富有表现力。丝类乐器历史悠久,最早的丝弦乐器为琴和瑟,后又有筝、箜、琵琶等。
木:主要包括敔、柷和木鼓。柷是我国古代汉族打击乐器,方形,以木棒击奏,用于宫廷雅乐,表示乐曲开始。是中国汉代乐器,曾流行于全国各大城市。柷,相传是夏启所作,迄今已有四千多年的历史,传世清代柷,通高约50、每边长65厘米。敔(yǔ)形似伏虎,背有锯齿形薄木板将一根竹管从中段劈开为十四条细茎,逆向刮虎背齿演奏,奏乐接近尾声时击之,表示演奏的结束,多用于宫廷中和韶乐。《尚书·益稷》中有记载“下管鼗(táo)鼓,合止柷敔。”其他典型的木类乐器除了敔、柷之外,还有木鼓、木鱼等。
匏páo:主要由葫芦制成。古代称各类葫芦为瓜,瓜老熟后剖开,由瓜壳和竹管、簧片一起制成乐器,拿来吹奏,主要包括笙和竿,通过内部簧片和竹管配合,震动发声。西南地区民族乐器中又有葫芦丝,也用葫芦壳制成,具有浓郁的民族色彩。典型乐器:竽、笙、葫芦丝。
竹:用竹类植物制成的乐器,主要包括箫、笛等吹奏类管乐器,由于乐器形状、结构的差异,音色效果也各不相司。
作业:(30分)
1.九歌共有11篇,挑选其中一篇进行翻译。(8分)
2.给以下乐器按照八音分类法分类(4分)
箜篌,筚篥,排箫,陶笛,筑,笙,胡琴,编钟
3.说说“礼”和“乐”的关系(6分)
4.礼崩乐坏的原因?(6分)
5.查找资料,选一件历史文物乐器进行介绍(例如:曾侯乙编钟)(6分)
作业截止时间:2.6 0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