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吧 关注:160,121贴子:2,983,806

中正之道,致虚致静。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天地不仁 以万物为刍狗 圣人不仁 以百姓为刍狗 天地之间 其犹橐龠乎 虚而不屈 动而愈出 多言数穷 不如守中


IP属地:辽宁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4-02-20 12:25回复
    @贴吧大艺术家 天地水晶球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24-02-21 00:22
    收起回复
      回复3楼吧友 @可言◎ :“天地水晶球”


      4楼2024-02-21 00:23
      收起回复
        我们通过贴吧大能的天地水晶球。可以看出。事物的体性分为两个层面。第一个层面即事物的本体。
        老子的道,后人给安个名,叫本体论。我所以,常见人聊道德经用道为体,德为用。这么说比较高大上。反正这么说别人也看不出来我究竟懂不懂。
        可是,道的体是什么样子呢?
        在公园里。我看到一年轻的妈妈问孩子,宝宝是谁呀?
        小孩指了指自己。妈妈又问:宝宝在哪呀?
        小孩在婴儿车上,蹦啊蹦,咿咿呀呀指着自己。周围的人都开心的笑了。
        我之体即是我。那我的鼻子是不是我。胳膊,脑袋。肚脐眼是不是我呢?


        IP属地:辽宁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24-02-21 08:22
        收起回复
          一个人的身体只能代表这个人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因为人是有情感的动物。因此体性才是人的全部。一个物品乃至一件事物,给它赋予了名字。名字即事物的体性。
          苹果的全部包括它的味道,颜色,内外结构,等等。也就是说我们是通过人的几个门户都能对苹果进行识别。
          因此,道的全部不仅仅是道体,还有道性。
          我们识别一个物体或者一个人还是比较容易的。苹果是大的还是小的,青的还是红的。或者这个男人,中国人,外国人,老人等等。根据眼睛,听到,看到,身体触碰到,鼻子闻等等。这些事物是有体有形状。
          然而有些事物无体,无形状。比如天,并没有一个具体的实质性的天之体,或者天的形状存在。
          所以经常看到人们形容天是圆的,天是蓝色的。把天具体化是中国人的浪漫。


          IP属地:辽宁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24-02-21 12:27
          收起回复
            如果我们究其根本,地也是没有具体的形状的。
            然而,这还不是主要的,毕竟,我们可以用部分代替全部,就如公园那个小孩子,指着自己的鼻子说:宝宝在这里。
            也有人会往上一指,天就在我们头上,脚踩着就是大地。
            可是天性是如何呢?他是善良的?还是易怒,或者很温和恬静,也许阴险狡诈。
            天地有仁者之心么?


            IP属地:辽宁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24-02-21 12:32
            回复
              老子在道德经第一章讲了道之体。其实也讲了道之性。在这一章,仍然在讲体性。
              人的性情是多样的。且是不同的,即使双胞胎的性格也不是都一样的。那天的性情是什么样子的呢?
              老子给我们讲了一个故事。那时候王侯祭祀有一个科目。就是要献上祭祀品来供奉天地。那时候资源比较匮乏,
              地主家也没有余粮啊
              于是,祭祀的时候会用一些稻草,竹叶,或者芦苇等轧一些草猪,草狗,最后有个环节,将这些刍狗等祭祀品焚烧掉。古时候人们认为经过水火的洗礼后,便获得净化。


              IP属地:辽宁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24-02-21 12:49
              回复
                楼上这个图是马王堆出土的文物,我们称之为路由器天线。
                那个上面完全可以插一些祭祀品。
                人们对于这些草做的猪或者狗,一点都不心疼。
                老子说,天地生万物,而天地却无性情可言。并不会对万物产生任何的眷恋。不会因为这棵树苗太孤单了,得了,我给他弄点朋友,整一片森林吧!
                或者黄河水总是泛滥,我把黄河给分成一百八十个支流,这样,东北人也能喝到黄河水。
                那这天地的心,还不得稀碎稀碎的啊?


                IP属地:辽宁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24-02-21 12:56
                收起回复
                  天地连个像样的体都没有。性情更是不用说了。老子把天地的体性称之为自然。而性情部分更是代之以德字。
                  所以,天地之仁在哪里呢?
                  圣人又是什么样子呢?是宫观里的三清神像?还是孔子庙里的巨大雕塑?
                  是王阳明的心外无物?还是韩非子的喜刑名法?
                  这些个大人物都是世人捧出来的一种精神寄托。
                  圣人当然不是超人,圣人就如同老子所说的。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天地不仁和圣人不仁,这两个不字,用得恰到好处,老子为啥没用无字呢?比如天地无仁,或者圣人无仁。一字之差,意义截然不同。


                  IP属地:辽宁来自Android客户端16楼2024-02-21 13:09
                  收起回复
                    老子在第二章和第三章大量的用了不字。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 斯恶已 皆知善之为善 斯不善已 故有无相生 难易相成 长短相较 高下相倾 音声相和 前后相随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 行不言之教 万物作焉而不辞 生而不有 为而不恃 功成而弗居 夫唯弗居 是以不去
                    不尚贤 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 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 使民心不乱 是以圣人之治 虚其心 实其腹 弱其志 强其骨 常使民无知无欲 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 则无不治
                    不言,不辞,不有,不恃。不去,不尚。不争,不贵,不见,不乱,不敢,不治,等等,这么多的不,老子在说什么呢?
                    这些都是人性。人的性情是可控的。无论是出于哪些原因,人都是可以控制情感的展露。有些基于道德,有些基于利益,有些基于困难。这种控制力,正是人性的体现。我们称之为不为。
                    不为生于有为,不为也是为的一种。是以不作为体现的。无为与不为都是人性。
                    那么天性有为?还是无为呢?老子说,万物都有其自性,比如水性柔弱处下。火性炎热升腾。可是水有情么?他会因为喜欢这片草地,就滋润它,不喜欢这片坑洼之地,绕道而流?
                    但是,人却能治理它,让它向那里流,就能,不让它往那里流,就截住它。而圣人则各遂物性,绝不会去干涉它,也不会去占有它。
                    天性也是如此,他不会产生情感,刻意的产生自己喜欢的物品,除掉自己不喜欢的物品。狼猎杀羊,天地不会突然从地上冒出来一座山,挡住狼的路。那都是童话里的故事。
                    羊被狼吃掉后,它的骨头化作尘土。风一吹就散掉了。人死后也是一把尘土,什么都留不住,这就是自然的力量。
                    天地滋养万物非是天地有性情,而是自然,所以天地不具有可控性,故老子曰,上德不德,是以有德。
                    仁者,乃人之性情,仁心生于情。有施有受。缺一不可。也就是说施仁心于人。要不为啥是俩人才称之为仁呢?对不


                    IP属地:辽宁17楼2024-02-21 19:24
                    收起回复
                      天地是无性情的,刍狗也是无性情的,此两者,既无施仁者,也无受仁之恩惠者。草作的狗,经过火的焚化后,化成灰,没有人会为它伤心难过。天地也不会。
                      天地也不会因为狼把羊吃了,就难过得不得了。也不会恨狼恨得咬牙切齿的。通过这一点,便知天地之德是不德,天地之仁是不仁。此即天道自然耳。
                      天地非有心非无心,我们无法将天地人格化,因为人是有体性的。天地的体性则是自然的。我们甚至无法具体的描述天地。这一点,和道是相同的。天地是道生。故而,道之德是不德,道之仁是不仁。不有不无。
                      圣人亦如此。故圣人能感应天地。圣人无为无不为。


                      IP属地:辽宁20楼2024-02-21 19:44
                      回复

                        老子作了一个比喻,天地之间,犹如橐龠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橐龠是啥呢?
                        各种解释都告诉我们了,橐龠是古时候生火用的一种助火工具,有的说是皮袋,然后有个口,也有的说像风箱一样的东西。反正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橐龠放在一起聊就是说两种特性,一个是中空,一个是吹声。
                        天地之间有万物,怎么还空虚如橐呢?龠是笛子,吹动者为何?


                        IP属地:辽宁22楼2024-02-21 20:08
                        回复
                          谷神不死,是谓玄牝。
                          虚怀若谷,心灵空灵虚静,可以感通大道本体:玄元一炁,也就是先天一炁。此为造化万物的母炁,得母炁,自然有子炁出玄关入肉身丹田之中,此为出玄入牝。牝为命根蒂,也就是肉身的下丹田。子炁从玄关一窍内出来,入下丹田牝府之中,从此性命交修,性定命住,性命双全,形神俱妙,与道合真。
                          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
                          心灵就是连通万物先天母炁的门户。母炁实实在在存在。
                          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先天子炁绵绵不绝,如烟似雾。打坐杳冥之间可见虚白朗耀,若白云。即是虚室生白等验证的来历。不同人有不同观感。保精固气,吝啬自身精气神,不要勤于好神费力之事。自然入道安康。
                          这句话很好的说明了性与命的关系:
                          心定炁住,炁住神全,神全形固。
                          ——出自玉清胎元内养真经。


                          IP属地:重庆来自Android客户端23楼2024-02-22 07:48
                          收起回复
                            老子把天地之间比喻成橐籥是非常的形象的。
                            那时候的风箱据说是像个皮袋子。中间是空的,你用手或者用脚一压,里面就出气。虽然里面空虚,但是总是鼓鼓囊囊的,无论你压多少下。它都会恢复成原样。
                            这个东西太实用了。而对于老子来说。皮袋子虽然中虚,并没有在压力下就屈服了。用东北话说,没有随弯就弯。


                            IP属地:辽宁来自Android客户端24楼2024-02-22 08:28
                            回复
                              已阅


                              IP属地:广东25楼2024-02-22 10:0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