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子吧 关注:6,901贴子:60,684
  • 4回复贴,共1

墨子【修身篇】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君子战虽有阵,而勇为本焉。丧虽有礼,而哀为本焉。士虽有学,而行为本焉。是故置本不安者,无务丰末。近者不亲,无务求远。亲戚不附,务无外交。事无终始,无务多业。举物而暗,无务博闻①。
是故先王之治天下也,必察迩来远。君子察迩而迩修者也。见不修行,见毁,而反之身者也,此以怨省而行修矣。谮慝之言②,无入之耳;批扞之声③,无出之口;杀伤人之孩④,无存之心。虽有诋讦之民⑤,无所依矣。
故君子力事日强,愿欲日逾⑥,设壮日盛⑦。君子之道也,贫则见廉⑧,富则见义,生则见爱,死则见哀,四行者不可虚假,反之身者也。藏于心者,无以竭爱⑨。动于身者,无以竭恭⑩。出于口者,无以竭驯⑪。畅之四支⑫,接之肌肤⑬,华发隳颠⑭,而犹弗舍者⑮,其唯圣人乎!
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据财不能以分人者,不足与友。守道不笃⑯,遍物不博⑰,辩是非不察者,不足与游⑱。本不固者末必几⑲,雄而不修者其后必惰⑳。源浊者流不清㉑,行不信者名必耗㉒。名不徒生,而誉不自长。功成名遂,名誉不可虚假,反之身者也。
务言而缓行,虽辩必不听。多力而伐功㉓,虽劳必不图㉔。慧者心辩而不繁说㉕,多力而不伐功,此以名誉扬天下。言无务为多而务为智,无务为文而务为察㉖。故彼智无察㉗,在身而惰㉘,反其路者也㉙。善无主于心者不留㉚,行莫辩于身者不立㉛。名不可简而成也㉜,誉不可巧而立也㉝,君子以身载行者也㉞。思利寻焉㉟,忘名忽焉㊱,可以为士于天下者,未尝有也。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4-04-08 16:26回复
    〔注释〕 ① 举物而暗,无务博闻: 列举一件事物都昏暗不明,就无法做到广见博闻。 ② 谮慝(zèn tè): 谮: 说坏话诬陷别人。慝: 邪恶。 ③ 批扞: 攻击,诋毁。 ④ 孩:根“亥”,本心,想法,念头。 ⑤ 诋讦(jié): 诋毁,攻击。 ⑥ 愿欲日逾: 志愿日益坚定。 ⑦ 设壮日盛: 事业日益兴盛。 ⑧ 贫则见廉: 贫穷的时候就能看出廉洁的修养。 ⑨ 藏于心者,无以竭爱: 隐藏于内心的,是无尽的爱。 ⑩ 动于身者,无以竭恭: 见诸于行动的,是无尽的谦恭。 ⑪ 出于口者,无以竭驯: 口中说出的,是无比的良善。驯: 善良,温顺。 ⑫ 畅之四支: 通达于四肢。 ⑬ 接之肌肤: 遍及肌肉皮肤。 ⑭ 华发隳颠: 白发秃顶。 ⑮ 弗舍: 不放弃。 ⑯ 守道不笃: 遵守道理不坚定。 ⑰ 遍物不博: 辨别事物不广博。 ⑱ 辩是非不察者,不足与游: 辨别是非不清楚的人,不值得跟他交往。 ⑲ 本不固者末必几: 根本不牢固的,末端一定危殆。几,危。 ⑳ 雄而不修者其后必惰: 勇敢而不注意修养的人,最后一定会失败。 ㉑ 原浊者流不清: 源头浑浊的,水流不清澈。 ㉒ 行不信者名必耗: 行为不守信用的人,名声必然败坏。 ㉓ 多力而伐功: 费力而自夸功劳。 ㉔ 虽劳必不图: 虽然劳苦,却一定不为人所取。 ㉕ 慧者心辩而不繁说: 有智慧的人,心里明白,但不多说。 ㉖ 无务为文而务为察: 不求文采,而求明白。 ㉗ 彼智无察: 彼,借为“非”。既无智慧又不能审察。 ㉘ 在身而惰: 自身怠惰。 ㉙ 反其路者也: 适得其反,背道而驰,不走正道。 ㉚ 善无主于心者不留: 善,若不发自内心,则不能持久。 ㉛ 行莫辩于身者不立: 行为不能从自身辨别的,不能去做。 ㉜ 名不可简而成也: 名声不能轻易得到。 ㉝ 誉不可巧而立也: 荣誉不能取巧求得。 ㉞ 以身载行: 身体力行。 ㉟ 思利寻焉: 只求图利。 ㊱ 忘名忽焉: 忽视名节。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4-04-08 16:27
    回复
      【鉴赏】 《修身》论证道德修养的重要性。墨子把修身看作道德完善的根本,认为这是成就完美人生的途径。“修身”,是中国道德修养论的传统术语,即陶冶道德情操,培养优良德行。修身的关键,是反省自身,按照完美的道德标准要求自己,改过迁善,身体力行,追求道德的自我完善。
      文中强调,不牢固树立修身的根本,就不能安身立命,实现对完美道德的追求。学习道德理论,要见诸行动,学用结合,言行一致,把实行放在重要地位。要明辨是非,讲究诚信,不图虚名,努力不懈,才能建功立业,完善道德品行。
      墨子引导弟子修身,培育优良德行,对正面典型,给予赞扬和鼓励。《墨子·耕柱》载,墨子请学生管黔敖介绍另一学生高石子到卫国做官。卫国君任命高石子做卿士,给高石子优厚的俸禄。
      高石子三次朝见卫君,每次都把意见讲透,但就是不被采纳。于是,他愤而离开卫国,到齐国后,他对墨子说:“卫君以夫子之故,致禄甚厚,设我于卿。石三朝必尽言,而言无行,是以去之也。卫君无乃以石为狂乎?”高石子担心,自己因意见没有被采纳而离开,卫君会认为自己太狂妄。
      墨子回答:“去之苟道,受狂何伤?”这句话充分体现了墨子“道义胜于利禄”的价值观,只要离开符合道义,就是背上“狂”名,又有什么妨害?
      墨子认为,古时周公旦讨伐管叔,辞去三公的职位,住到东方的商奄,人们都说他“狂”,但后代人都称颂他的品德,传扬他的美名,直到现在。做义事,不是为躲避别人批评,接受别人赞扬。离开,只要符合道义,虽受“狂”名,没有妨害。
      高石子表白心迹说:“石去之,焉敢不道也。昔者夫子有言曰: 天下无道,仁士不处厚焉。今卫君无道,而贪其禄爵,则是我为苟啖(dàn,吃)人食也。”即现在卫君无道,如果贪图爵禄,就是白吃人家的饭食。
      由此看来,高石子看重道德修养,不为利禄所动,表现出仁人义士的崇高气节。墨子听了很高兴,召来大弟子禽滑厘说:“姑听之乎!夫倍义而乡禄者,我常闻之矣,倍禄而乡义者,于高石子焉见之也。”辞绝利禄,向往道义的人,今天在高石子身上见到了。
      墨子有意在弟子中树立高石子的正面典型,对高石子的操行品德给予高度评价,并进行了积极鼓励。而对反面典型,则给予批评教育。他推荐弟子胜绰,到齐国将领项子牛手下做官。项子牛三次攻伐鲁国,胜绰三次跟从。墨子听到了,就派学生高孙子前去请项子牛把胜绰辞退,他对项子牛说:“我使绰也,将以济骄而正嬖也。今绰也禄厚而谲夫子,夫子三侵鲁而绰三从,是鼓鞭于马靳也。翟闻之,言义而弗行,是犯明也。绰非弗之知也,禄胜义也!”
      墨子推荐胜绰,到项子牛手下做官,意图是让胜绰制止项子牛的骄横,纠正他的邪僻。现在胜绰接受项子牛的厚禄却欺骗项子牛。项三次攻伐鲁国,胜绰三次跟从。这就像在马前,用鞭子抽打马胸,马只能后退,不能前进,要使马前进,必须在马后面抽打一样。胜绰做事,跟墨子的要求相反,口说仁义,却不实行,是明知故犯,阳奉阴违。胜绰不是不懂道理,是在他心中,俸禄的价值,超过了道义。
      墨子要求弟子,把修身作为终身追求,学以致用,严格遵行,不能明知故犯,阳奉阴违。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24-04-08 16:30
      回复
        君子作战虽然布阵,但还是以勇敢为本;办丧事虽有一定的礼仪,但还是以哀痛为本;做官虽讲究才学,但还是以品行为本。所以,根基树立不牢的人,不要期望有茂盛的枝叶;身旁的人都不能亲近,就不要希望招徕远方的人;亲戚都不归附,也就不要对外交际;办一件事都不能善始善终,就不要做很多事;举一个事物尚且不明白,就不要追求见多识广。
        所以古代的君王治理天下,必定是以明察左右来使四方臣服。君子能明察左右,左右之人也就能修养自己的品行了。君子不能修养自己的品行而受人诋毁,那就应当反省自己了。这样就能少些怨言,而自己的品性也得到了提高。对于诬陷和恶毒的话,不要听它;诽谤攻击别人的话,不要说它;伤害别人的刻薄想法,不要放在心里。这样,即使有专门搬弄是非的人,也就无处可依了。因此君子努力做事就日益强大,安于嗜欲就日益苟且,恭敬庄重就日益繁盛。
        君子的处世原则是:贫穷时要廉洁,富贵时要义气,爱护活着的人,哀悼死去的人。这四种行为一定不要虚伪作假,因为这是反求诸己的表现。埋藏于内心中的,是无尽的仁爱;表现于行动上的,是无比的谦恭;流露在口齿间的,是无比的雅驯。这些通达到他的四肢和肌肤,直到白发秃顶仍不会舍弃的,恐怕只有圣人了吧!
        意志不坚定的人才智也不会通达,说话没有信用的人行动也不会有结果。占据财物而不能分享给别人的,不值得与他交友;不能信守原则,辨别事物不广博,对是非分辨不清的人,不值得与他交游。根不牢固的枝叶必然会很危险,开始不修身的人,后来肯定会堕落。源头浑浊的水流不会清澈,行为不守信用的人名声必然会败坏。名声不是凭空产生的,赞誉也不会自己增长,只有成就了功业,名声才会到来。名声与荣誉不能有虚假的成分,因为这是要反求诸己的。只着力于空谈而没有行动的人,即使善于辩论,也没有人听从他;出力很多但是爱夸耀功劳的人,虽然辛苦,但是没有人认可他。有智慧的人明辨却不多说,做的多却不夸耀功劳,他的名声与荣誉才会传扬于天下。话不在多而在于机智,不在文采而在于明白。所以没有智慧就不能明察,再加上自身的懈怠,与成功就背道而驰了。善良没有内心支持就不能保留,行为不由本身审辨就不能树立。名声不会因为苟简而成,荣誉不会因为诈伪而立。君子是以言行合一、身体力行达到的。在利益上想的深远,却忘掉名誉,而能成为天下贤士的,从来没有有过。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24-04-14 08:03
        回复
          有道理


          IP属地:湖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24-05-05 16:4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