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吧 关注:1,534,381贴子:11,389,745
  • 24回复贴,共1

【翻译批评】一些似是而非的翻译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俄罗斯生物学家巴甫洛夫最初的相关结论确实是“条件反射”(condition and reflection),但后来的发现证明这种表述不准确,于是修正成了stimulus and response,即“刺激与反应”。然而,直到今天,我们还在使用不准确甚至是错误的原始版本“条件反射”。


IP属地:广西1楼2024-04-30 21:48回复
    逻辑颠倒的“君主立宪”。这是一个很多人都知晓的例子。英语原文是constitutional monarchy,意思是“宪法框架内或基础上的君主制”,可以简称“宪立君主制”。其含义是这种君主制是由宪法决定的,由宪法控制;将来有一天代表民众意愿的立法者认定君主制不能代表或反映民众的意愿,随时都可以推翻或取消。李鸿章们也想把这个“好玩意儿”引入中国,但他们知道“老佛爷”是不会同意或“恩准”的。于是他们故意颠倒了该词语的行为逻辑关系,把“宪立君主制”改成了“君主立宪制”,即“君主主导的宪政体制”。当时是为了骗“老佛爷”,现在是要骗谁呢?


    IP属地:广西2楼2024-04-30 21:50
    收起回复
      望文生义的“大帝”。欧洲文明史上有若干人被冠以the Great的头衔或名号。对此,我们统统称之为“大帝”。(前面的文章中我们说过,)凯撒连一天emperor都没有当过——而且emperor根本就不是我们文化意义上的“皇帝”,Alfred不过就是西撒克逊那个小王国的一个国王——他的主要功绩是统一了英格兰的一大半。对于英国人来说他可谓“功莫大焉”,可他的那个“大帝”的“帝国”在哪儿呢?欧洲人有根据生理特征给重要人物起绰号的传统,譬如the Short, the Eagle-Nose等。后来延伸到了他们的行为定性或特征,一部分有恶名的,如the Pretender, the Usurper等;一部分有美名的,如the Great,the Magnificent等。根据这种特点,the Great不应译成“大帝”,而应译成“至伟者”。


      IP属地:广西3楼2024-04-30 21:51
      收起回复
        同时错空的“封建”和“帝--国”。这类翻译错误的特点不好概括,我只好自造了一个“同时”“错空”,指的是从公元元年左右到公元1500年前后中国和欧洲的社会形态。本来这期间“封建”只属于欧洲,“帝--国”只属于中国。但不知是什么人的无知,把“封建”的帽子扣在了具有经典“中央集权制”特点的中国头上——殊不知二者如“雌雄”一般对立。(最搞笑和荒唐的就是那个“高度中央集权制的封建社会”,如同是在说“一头完全公牛的母牛”!)同时又把“帝--国”与欧洲的empire扯到了一起,岂知二者如风马牛一般不相及:这个时段的中国——按欧洲人的标准——是一个叫“帝--国”的“超级君主国(或王国)”,即a super monarchy or kingdom。Empire不是一种国家形态,而是一种统治模式。了解些欧洲历史的人都知道,empire存在时,那个state可能是君主制,也可能是共和制;真正的empire有至少两个基本条件:一支强大的军队,大量的域外属地。(只有德国名下的Holy Roman Empire算是例外。但那也是“七王轮坐”,emperor不过是个没什么实权的名头。)这符合“中--华--帝--国”的情况吗?


        IP属地:广西4楼2024-04-30 21:53
        收起回复
          condition 意思其实不是 条件。而是类似 空调 air conditioner 里面的意思。


          IP属地:中国台湾5楼2024-04-30 22:28
          回复
            同上,condition更接近“调制”的意思,或者说“给定条件”这种动词,但“条件反射”这个翻译也强调了这一过程中存在“条件”,不能算错。
            ·
            在经典条件反射实验中,刺激分为中性刺激(neutral stimulus, NS. 如铃声,气味等)和带有奖惩性质的刺激(食物、电击等),在实验前,后者能够自发诱导动物产生反应,后者称为非条件刺激(unconditioned stimulus, US),诱发的反应为非条件反应(unconditioned response, UR)
            ·
            在实验时,NS和US同时出现,使动物学会将两者产生联系,NS转变为条件刺激(conditioned stimulus, CS),由CS产生相同的反应,但该反应不再是非条件的了,称为条件反应(conditioned response,CR)。整个过程相当于用US去“调制”NS,使其变成CS。
            ·
            “条件反射”(conditioning)这个词多用于描述具体的学习过程或者实验方法,你后面说的“stimulus and response”是条件反射实验背后的原理,这俩词用的地方不一样,如果用后者代表前者,反而无法强调出调制(CS-US-CR)过程,容易让人误解成简单反射(US-UR)
            ·
            ---------------------------------------------
            顺便一提,现在日常用语中,广泛存在着对“条件反射”这个词的滥用,例如:
            【错例】窗外一声炸雷,我条件反射般地跳了起来
            ·
            这句话在不了解条件反射实验过程的人看来没什么问题,“炸雷”是条件,“跳起来”是反射嘛,但实际上这是个简单非条件反射(US-UR),没有条件作用
            ·
            正确的用法,例如:
            【正例】门口响起了钥匙声,我条件反射般跑去关电脑,免得被妈妈骂,结果发现是隔壁的门响
            ·
            这句话里,“门口钥匙声”是CS,“被妈妈发现玩电脑”是US,“会被骂”是CR,这才是一个完整的条件反射


            IP属地:北京9楼2024-05-01 21:48
            收起回复
              米国的Secretary of State还有State Department ,在现行的大陆翻译都是具有误导性的,特别是把这个机构译成和我们的那个机构一样,更是离晒大谱,至今也不愿意改正过来,真不知有关人员是怎么想的。在联邦一级,secretary of state就是外交部长,什么XX卿之类的名字不土不洋,不伦不类,请问我国历朝历代有叫这个名称的官职吗?


              IP属地:广西10楼2024-05-02 17:2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