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教师只当蜡烛:呼唤教育的多元角色
六年级 孙红梅
吴康宁教授的《呼唤教育的回归》不仅是对现代教育现象的一次深刻反思,更是对未来教育走向的展望。在阅读过程中,我被书中关于教师角色的论述深深触动,特别是提及“别让教师只当蜡烛”的观点,让我对教师的责任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传统的观念中,教师常被比作“蜡烛”,燃烧自己,照亮他人。这无疑是对教师无私奉献精神的赞誉,但细细品味,这种比喻也隐含着一种悲凉的意味——教师仅仅是燃烧自己、照亮他人的工具,而忽视了他们自身的成长和发展。在吴教授看来,教育不仅是传递知识,更是激发潜能、促进个体和社会进步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递者,更是学生灵魂的引领者、成长的伙伴。
那么,我们如何让教师超越“蜡烛”的角色,发挥更多元、更丰富的功能呢?
1.鼓励教师成为持续学习者。在信息爆炸的今天,知识更新速度之快令人咋舌。如果教师只停留在已有的知识水平上,那么他们很快就会落后于时代。因此,我们应该鼓励教师成为持续学习者,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提升教学技能。例如,我们学校的朱老师,她不仅在教学中表现出色,还利用业余时间学习心理学和教育学知识,通过参加各类培训,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她的课堂总是充满活力和创意,深受学生喜爱。
2.让教师成为学生的引导者和伙伴。现代教育强调学生的主体性,教师不应再是简单的知识灌输者,而应成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引导者和伙伴。这种角色转变要求教师放下身段,与学生平等对话,共同探索知识的奥秘。我关注的一位中学物理老师张老师,在教授物理定律时,不是简单地告诉学生结论,而是与学生一起进行实验,引导他们通过观察、分析、总结,自己发现定律。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让学生印象深刻,更培养了他们的科学精神和探究能力。
3.关注教师的职业发展和身心健康。教师的工作压力大,常常面临各种挑战和困难。我们应该关注教师的职业发展和身心健康,为他们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例如,学校可以定期组织教师心理健康讲座和培训,帮助他们学会应对压力和调节情绪的方法。同时,还可以鼓励教师参加各类进修和培训,提升职业竞争力。
吴康宁教授的《呼唤教育的回归》让我深刻认识到,教师不应该仅仅是“蜡烛”,他们应该成为持续学习者、学生成长的引导者和伙伴,以及自己职业发展的主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实现教育的目标——培养有知识、有能力、有情怀的新时代人才。
六年级 孙红梅
吴康宁教授的《呼唤教育的回归》不仅是对现代教育现象的一次深刻反思,更是对未来教育走向的展望。在阅读过程中,我被书中关于教师角色的论述深深触动,特别是提及“别让教师只当蜡烛”的观点,让我对教师的责任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传统的观念中,教师常被比作“蜡烛”,燃烧自己,照亮他人。这无疑是对教师无私奉献精神的赞誉,但细细品味,这种比喻也隐含着一种悲凉的意味——教师仅仅是燃烧自己、照亮他人的工具,而忽视了他们自身的成长和发展。在吴教授看来,教育不仅是传递知识,更是激发潜能、促进个体和社会进步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递者,更是学生灵魂的引领者、成长的伙伴。
那么,我们如何让教师超越“蜡烛”的角色,发挥更多元、更丰富的功能呢?
1.鼓励教师成为持续学习者。在信息爆炸的今天,知识更新速度之快令人咋舌。如果教师只停留在已有的知识水平上,那么他们很快就会落后于时代。因此,我们应该鼓励教师成为持续学习者,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提升教学技能。例如,我们学校的朱老师,她不仅在教学中表现出色,还利用业余时间学习心理学和教育学知识,通过参加各类培训,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她的课堂总是充满活力和创意,深受学生喜爱。
2.让教师成为学生的引导者和伙伴。现代教育强调学生的主体性,教师不应再是简单的知识灌输者,而应成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引导者和伙伴。这种角色转变要求教师放下身段,与学生平等对话,共同探索知识的奥秘。我关注的一位中学物理老师张老师,在教授物理定律时,不是简单地告诉学生结论,而是与学生一起进行实验,引导他们通过观察、分析、总结,自己发现定律。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让学生印象深刻,更培养了他们的科学精神和探究能力。
3.关注教师的职业发展和身心健康。教师的工作压力大,常常面临各种挑战和困难。我们应该关注教师的职业发展和身心健康,为他们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例如,学校可以定期组织教师心理健康讲座和培训,帮助他们学会应对压力和调节情绪的方法。同时,还可以鼓励教师参加各类进修和培训,提升职业竞争力。
吴康宁教授的《呼唤教育的回归》让我深刻认识到,教师不应该仅仅是“蜡烛”,他们应该成为持续学习者、学生成长的引导者和伙伴,以及自己职业发展的主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实现教育的目标——培养有知识、有能力、有情怀的新时代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