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吧 关注:766,388贴子:12,563,485
  • 8回复贴,共1

大家聊聊那些明朝冷门的贤臣,能臣的主要事迹与成就。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就是非常非常冷门的,媒体也没怎么宣传的。
我先开个头:
1.王骥。民族英雄(收复,平定麗川。为华夏文明与地方民族文化融合做出了巨大贡献。)
(1378年-1460年5月30日)
王骥刚毅有胆,晓畅戎略。永乐四年(1406年),登进士第,授兵科给事中。明宣宗时升迁至兵部尚书。正统三年(1438年),与蒋贵分道夹击,转战两千余里,击破扰边的阿岱汗军,迫使阿岱汗、朵儿只伯远逃。正统六年(1441年)至正统十三年(1448年)间,王骥主导对麓川思氏政权的战事,率军进行了三次征讨麓川之役。因功封靖远伯,成为明代首位 [68],亦是仅有的三位因军功而封爵的文官(另外两位是威宁伯王越、新建伯王守仁) [56]。其后被弹劾以劳师费财,赖权宦王振庇护才得免罪。后率军平定湖广等地的苗人叛乱,获赐世券。景泰八年(1457年),因参与“夺门之变”,获授兵部尚书,并加号奉天翊卫推诚宣力守正文臣、光禄大夫。数月后,王骥请老告退,并于天顺四年(1460年)去世,终年八十三岁。追封靖远侯,谥号“忠毅”。 [37] [69]王骥三征麓川,在中国西南边疆地区产生了重要影响,被认为“开启了中缅边境地区自上而下的‘国家化’历史进程”。晚清中缅边疆危机日益深化后,他以“威震滇西,保境安民”的形象融入滇西边地的三崇信仰,并被奉为迤西、滇缅一带最大保护神。 [63]《皇明经世文编》辑有《王靖远忠毅侯奏疏》 [3]。
明朝文官封爵第一人
2.张骥
【生卒】:?—1449
明湖广安化人,字仲德。永乐中举人,入国子监。宣德初拜监察御史,出按江西,有仁廉声。正统八年,以“公廉有学行”被举,迁大理寺右丞,巡抚山东。济南旧有抚民官,反为民扰,骥奏罢之。十三年,巡抚浙江,参预镇压叶宗留,招降首领陈鉴胡。十四年召还,卒于道。
明英宗正统八年(1443年),吏部尚书王直等按英宗诏书,广泛推举公正廉洁、有学问、德行好的官员予以奖励重用,其中就有张骥。调迁为大理寺右寺丞,巡抚山东。原来,山东省会济南设立抚民官,专门救济和安抚流亡贫民,本为义举善事,但任职的官员贪滥妄行,反而侵害百姓。张骥上书朝廷,罢撤了这一机构。当地风俗,遇上早年,民众挖开新死人的坟墓,将死人的肢体弄残,因他们认为旱情是由这些刚死的人造成的。对这种愚昧而又惨无人道的行为,当地人称为“打早骨桩”,张骥下令予以禁绝。回归朝廷,晋升为大理寺右少卿。不长时间,朝廷又派他巡视山东省济宁至江苏省淮阴、扬州一带饥民;张骥一面动员民众捕杀蝗虫保粮;一面开仓赈济,民众才得以生存。明英宗正统十三年(1448年)冬天,张骥任浙江省巡抚。当初,庆元人叶宗留与丽水人陈鉴胡,合伙聚众盗挖福建省宝丰银矿,因利益分配不均,发生内讧,相互残杀,引发动乱。正统九年七月,福建参议竺渊前往捕剿,兵敷被执杀。叶宗留势众,遂称王谋反。当时,福建省的邓茂七也聚众谋反,势力最大,叶宗留、陈鉴胡率众投靠了他。他们在浙江、江西、福建一带流动劫掠。参议耿定、佥事王晟及都督佥事陈荣、指挥刘真、都指挥吴纲、龚礼、永丰知县邓颙;前后围剿战败,死于阵上。遂昌苏牙、俞伯通又聚众劫掠兰溪,与邓茂七等遥相呼应,远近震动。张骥到任后,派遣金华知府石瑁出兵击斩了苏牙,安抚了余众。这时,陈鉴胡因与叶宗留发生纠纷而杀了叶宗留,并将叶的人马收为己用,势力大增,自称为王,建国号太平,建年号恭定。又部署将帅,围攻处州,分兵剽掠武义、松阳、龙泉、永康、义乌、东阳、浦江等县。不长时间,邓茂七死,陈鉴胡势孤。张骥命令丽水丞丁宁率老人王世昌等,拿着赏赐和榜文进入陈鉴胡的根据地招降,陈鉴胡遂和其党徒出降。只有陶得二不愿投降,杀了使者,进入深山继续与官军为敌。当时正是正统十四年四月。张骥招降了陈鉴胡,而另外一股造反者苏记养等继续劫掠金华,但不长时间就被张骥派官兵剿灭了。这样,浙江、福建、江西一带的为乱势力更加衰弱。这年秋天,朱祁钰登基,即代宗皇帝,朝廷召张骥还朝另作任用。在回京的路上,张骥去世。凡是张骥任职的地方,政绩都有所建树,山东、浙江两省民众过了很久还思念他。被张骥招降的陈鉴胡到京后,代宗宽恕了他,在大赦时被赦免了罪行,并派他充当留守京师的卫队军士。陈鉴胡乘乱外逃,被朝廷捉获斩杀。 [1]
王翱
王翱(áo)(1384年3月4日 [1]-1467年12月2日 [2]),字九皋。盐山(今河北省沧州市)人 [3]。明朝名臣。王翱为明成祖永乐十三年(1415年)进士, 初授大理寺左寺正,左迁行人。宣德初年,被擢为御史。明英宗即位后,升任右佥都御史,协镇江西,惩贪治奸。正统七年(1442年)至景泰三年(1452年),受命督辽东军务。他在任内整饬军备,修筑边墙,并出击兀良哈。随后出为首任两广总督。景泰四年(1453年)起任吏部尚书,以辅佐尚书王直。夺门之变后独掌吏部事务,为英宗所敬重,被称为“老王”而不被称名,累加至太子太保。一生历仕七朝,辅佐六帝,刚明廉直。成化三年(1467年),王翱逝世,年八十四,获赠太保,谥号忠肃。《皇明经世文编》有《王忠肃公奏疏》 [4]
朱祁镇军制改革中重要参与的言官之一。
经略辽东
[12]正统七年(1442年)冬,王翱提督辽东军务。王翱因军令长期以来废弛,敌人一来,将士都不力战,便趁诸将来谒见时,责备他们失律之罪,命左右将他们拉出去斩首。诸将全都惶恐叩头,愿效死赎罪。王翱于是亲自巡行边防,从山海关到开原,沿途修缮城垣,疏浚沟渠。五里设一堡,十里建一屯,使烽烟相接。他还训练将士,给鳏寡士兵成家,军民都非常高兴。王翱又因边塞孤悬在外,远离内地,军饷缺乏,便依据当地风俗立法,令犯罪的人可以劳作赎罪。十多年间,靠劳作获得了米粮和牛羊数十万,边防用度因此很充足。 [13]正统八年(1443年),王翱因九年任满,升任右副都御史。 [14]正统十二年(1447年),王翱与总兵曹义等人出塞巡哨,遭遇兀良哈部,将其击败,斩首三十二级、生擒七十余人,缴获马牛羊四千六百余只。英宗论功,进升王翱为右都御史。 [15-16]正统十四年(1449年),诸将在广平山击破敌军,王翱升为左都御史。脱脱不花大举侵犯广宁县(今河北昌黎县),王翱当时正在阅兵,敌军突然来到,致使明军溃败,王翱入城自保。有人说城无法守住,王翱提剑说:“敢说弃城者斩。”敌军退走后,王翱被罚停俸半年。 [17]
张煌言(1620年7月8日—1664年10月25日),字玄著,号苍水。浙江鄞县(今属宁波)人。 [37]南明儒将、诗人、民族英雄。 [38] [41]张煌言于明崇祯十五年(1642年)中举人,官至南明兵部尚书。顺治七年(1650年),张煌言授兵部左侍郎。后数次率兵由长江进逼南京,打击清军。桂王在华南称永历帝,任其为大学士兼兵部尚书。顺治十六年(1659年)五月,张煌言与郑成功分兵北征,攻克芜湖后,连下沿江四府三州二十四县,江淮半壁为之震动。旋因郑成功兵败南京,全师兵溃,潜行二千余里返浙东,招集旧部,再整旗鼓。此后郑成功在台湾病故,永历帝在云南被害,鲁王亦死于金门,张煌言孤立无援。康熙三年(1664年),张煌言与清军海战惨败,解散余部,退居悬㟀岛,后因叛徒出卖被执,坚贞不屈,同年九月,在杭州遇害,死后葬于南屏山下。 [39]张煌言与岳飞、于谦并称“西湖三杰”。黄宗羲为其作墓志铭,高度赞扬其一生,称:“慷慨赴死易,从容就义难。”张煌言文武兼备,在战斗生涯中留下大量文学作品。今存世诗作500余篇,几乎每一篇都与战斗历程密切相关,反映了一位刚正不阿的孤臣在动荡艰难的时代里的不屈理想和艰难追求,具有很高的文学和历史价值。代表作有《书怀》《饮酒》《北还入浙偶成》等。清全祖望辑有《张苍水全集》,清抄本,藏于中国国家图书馆;有民国四年(1915年)明张氏约园刻《张苍水集》等。1959年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出版《张苍水集》。 [37]


IP属地:吉林1楼2024-05-14 23:10回复
    我也是在厌烦了铺天盖地的网络饭圈后,去看明实录时才了解了王骥,才知道他不愧是民族英雄。
    历史人物会被时间掩埋,官方不宣传,媒体也不宣传,哪怕是历史爱好者都没机会了解几个。更别说如今的历史圈已经被“流量媒体”彻底玷污了,人们的视线和认知基本就被局限在这个圈子里了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4-05-15 00:38
    回复
      孙承宗(1563年—1638年),字稚绳,号恺阳,保定高阳(今属河北)人。中国明末大臣、民族英雄。
      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孙承宗考中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又升中允,历任谕德、洗马。明熹宗天启元年(1621年),以左庶子充日讲官,进少詹事。天启二年(1622年),拜兵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自请督师山海关外。汰逃将,肃军纪,在关外四年,前后收复大城九,堡四十五,练兵十一万,拓地四百里,开屯田五千顷,岁入十五万。天启五年(1625年),因柳河之役失败,受魏忠贤党排挤而求归。崇祯二年(1629年),在己巳之变中复职,于通州、山海关抵御后金,复永平等四城,因功加太傅,辞不受。崇祯四年(1631年),再出关整饬松山、锦州军务。 [51-52]同年冬,明军在大凌河之战中失败后,他因主张修大凌河城“召衅辱国丧师”而罢官闲住。 [55]崇祯十一年(1638年),率家人守高阳城抗清,城破被俘,自缢而死。 [51-52]孙承宗打造的山海关防务和关宁锦防线在此后的20余年间,从努尔哈赤到皇太极,都未能打破这道壁垒森严、布防严密的军事防线。较长的一段时期内,山海关关门宁静,狼烟不举,基本稳定了京师东大门和辽西走廊的军事形势。其著作有《高阳集》《督师全书》等。 [52-53]
      孙承宗墓,在高阳县西北二里处,现已被毁,现存墓碑是孙承宗十二代孙为其所立,位置在县城内一小区内。
      满门壮烈崇祯十一年(1638年),清军大举进攻,十一月,进攻高阳。赋闲在家的孙承宗率全城军民守城,城破被擒,自缢而死(《初学集》 [35]、《明史》及民国版《高阳县志》等均持此说)。他的五个儿子,六个孙子,两个侄子,八个侄孙战死,孙家百余人遇难,孙承宗时年七十六岁。朱由检闻讯后哀伤悲叹,命有关官员从优抚恤。弘光元年(1644年)九月十三日,南明弘光帝朱由崧追赠孙承宗太师,谥号“文忠”。 [36]清朝乾隆年间,撰《钦定胜朝殉节诸臣录》,追谥孙承宗“忠定”。 [37]


      IP属地:吉林3楼2024-05-15 23:00
      回复
        袁可立(1562年4月25日~1633年11月12日),字礼卿,号节寰 [1],河南归德府睢州(今河南省商丘市睢县)人。明朝抗击后金民族英雄 [262-263],中国十大清官之一。
        袁可立在明末抗清斗争中是坚定的主战派将领,成功策反奴婿刘爱塔,强烈反对与后金“议和”,而建州之事是满清统治者之大忌,终清一朝整个史界对袁可立十分忌惮,所涉传记史料均遭删削。清乾隆四十二年,陆时化《吴越所见书画录》因载有袁可立的《节寰袁公行状》,满人以所谓有“诋斥满洲语句”,该书及其作者竟因此险遭毁版和杀头之灾。 [21-25] [166]迄今所见董其昌《容台集》各个版本均被抽毁篡改而找不到《节寰袁公行状》只言片语。直到清光绪十七年,“袁尚书大石坊”仍被睢州知州王枚以“年久失修”为借口强行拆毁。 [227]金陵陷落后,其子袁枢当四十五岁,秉父志“死忠死孝” [228]不仕满清,抑郁绝食数日而卒。因保城有功,睢州人屡请,死后六十年才得以被清政府入祀乡贤祠。 [229]“袁氏自司马至赋诚、赋谌三世矣,诗学尽其家传云”。


        IP属地:吉林4楼2024-05-16 14:13
        收起回复
          王骥那段时间应该才算真的民族英雄


          IP属地:重庆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24-05-27 22:55
          回复
            怎沒王越?


            IP属地:中国台湾来自iPhone客户端6楼2024-06-18 15:23
            收起回复
              黄道周(1585年3月9日—1646年4月20日 [1]),汉族,字幼玄, [2]一作幼平或幼元,又字螭若、螭平,号石斋,世人尊称石斋先生。为明末学者、书画家、文学家、民族英雄。 [2]福建漳州府漳浦县(今福建省东山县铜陵镇)人, 祖籍福建莆田,其曾祖从莆田迁徙至漳州。天启二年(1622年)进士,改庶吉士,深得考官袁可立赏识。历官翰林院修撰、詹事府少詹事。南明隆武(1645年-1646年)时,任吏部尚书兼兵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首辅)。因抗清失败被俘。顺治三年(隆武二年,1646年)壮烈殉国,享年62岁 [1]。隆武帝赐谥“忠烈”,追赠文明伯。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追谥“忠端”。与刘宗周并称“二周”。黄道周通天文、理数诸书。工书善画,诗文、隶草皆自成一家,先后讲学于浙江大涤、漳浦明诚堂、漳州紫阳、龙溪邺业等书院,培养了大批有学问有气节的人。


              IP属地:吉林7楼2024-06-18 23:1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