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华弥新吧 关注:30,452贴子:671,307

千里江山图——天才少年的绝笔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千里江山图实装在即,我自然也想开个帖子蹭一波热度,但我看吧里已经有人做过千里江山图的文物科普了,那么我来向大家介绍一下经过后世考察,暂定认为的千里江山图的作者:王希孟。
北宋天才画家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卷(绢本设色,纵51.5厘米、横1191.5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北宋宰相蔡京在该图的题记里写道:“政和三年闰四月一日赐。希孟年十八岁,昔在画学为生徒,召入禁中文书库。数以画献,未甚工。上知其性可教,遂诲谕之,亲授其法。不逾半岁,乃以此图进。上嘉之,因以赐臣京,谓天下士在作之而已。”确定此图系“禁中文书库”里的“希孟”之作,宋代《百家姓》里没有“希”姓,作者一定是有姓氏的。五百多年后的清初,梁清标、顾复、王济之、宋荦等异口同声地称之为“王希孟”,希孟的姓氏又是从哪里出来的?


IP属地:北京1楼2024-05-17 19:24回复
    关于王希孟,史上记载寥寥无几,而且王姓、希孟之名与《千里江山图》之间的联系,也是经历了几百年的时间,由数人不同零碎记载而组合在一起的。而希孟之王姓,则是来源于清代被称为"清廉为天下巡抚第一"的政治家、诗人、收藏家宋荦,他有一首诗《论画绝句》是这样写的:“宣和供奉王希孟,天子亲传笔法精。进得一图身便死,空教肠断太师京。"有意思的是,蔡京跋提名,宋荦诗道姓,但他们都没有提到这幅画的名字。而画名是谁提出的呢?在《石渠宝笈》里是这样记载的:"素绢本,著色画,无款。姓名见跋中。卷前缉熙殿宝一玺,又梁清标印、蕉林二印。卷后一印漫湛不可识,前隔水有蕉林书屋、苍岩子、蕉林鉴定三....有梁清标印、河北棠村二印。押缝有安定、冶溪渔隐二印,引首有蕉林收藏一印。"大收藏家梁清标曾是这幅画的主人,并亲自题写有"王希孟千里江山图”。


    IP属地:北京2楼2024-05-17 19:27
    收起回复
      此外,同时代的另一位大收藏家安歧,在《墨缘汇观录》卷四《唐王维山居图》中提到:“相传宋政宣间,有王希孟者,奉传祐陵左右。祐陵指示笔墨蹊径,希孟之画遂超越矩度,秀出天表,人间罕有其迹。此幅或希孟之作,未可知也。闻真定梁氏有王希孟青绿山水一卷,后有蔡京长题,备载其知遇之隆,惜未一见。"这表明了,梁清标确实收藏有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而且安歧也认同这幅画的作者是王希孟。自此,学界基本上确定了这幅绝世的青绿山水画《千里江山图》的作者即为王希孟


      IP属地:北京3楼2024-05-17 19:29
      收起回复
        dd


        IP属地:福建来自iPhone客户端5楼2024-05-17 19:40
        回复
          王希孟能进“画学”并在其中学习,进而在文书库中成为吏员,进而绘制成《千里江山图》离不开他人生中的两个贵人:六贼之首,北宋宰相—蔡京和时任皇帝的宋徽宗赵佶。
          首先是蔡京,其对希孟的特殊照顾从蔡京的跋文以及他的仕途当中就有迹可寻。。从跋文中我们可以看出,蔡京称其为“希孟”,可以看出蔡京为长辈,并且,这幅作品是徽宗当面赐给蔡京的,在肯定王希孟的同时也是从侧面肯定了蔡京的举荐。正是因为蔡京一直在背后帮助着他,他才有机会创作出这幅十大创世名作《千里江山图》。当时一个远离禁中,身处文书库的一个十几岁小吏员,根本是没有办法接触到远在皇宫的宋徽宗,更别说是向其多次呈现自己的画作,在初献其作品时并未入徽宗法眼,但徽宗还能够耐心赐教,这其中必然是有人多次疏通,此人非常有可能就是蔡京。


          IP属地:北京6楼2024-05-17 19:41
          回复
            确实好看这个图


            IP属地:湖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24-05-17 19:42
            回复
              当然,因为史料的缺失,我们无从得知为什么四次拜相的蔡京会如此照顾一个初出茅庐的小画家,因为对于王希孟的记载真是少之又少,我们只能从相关人员当中来探寻这位神秘的少年。


              IP属地:北京8楼2024-05-17 19:43
              回复
                十米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24-05-17 19:47
                回复
                  不懂美术,但千里江山图这个色彩我是真喜欢


                  IP属地: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24-05-17 19:48
                  回复
                    要说王希孟的成功离不开蔡京这位“贵人”,那他的成功更是离不开宋徽宗的帮助了。宋徽宗本身就是一位艺术造诣极高的皇帝,是众多历代皇帝当中少有的艺术家。在他的倡导下,艺术得到了充分的发展,他所创建的画院更是招揽了众多绘画人才,求贤若渴,也正是因为如此,王希孟经过蔡京的帮助,得此被徽宗亲授技法的机会,才能绘出《千里江山图》。
                    宋朝是一个注重神童的时代,从太宗时起就设立了童子科,盛行培养童子学习,以求适应世代文治的发展。“凡童子十五岁以下,能通经、作诗赋、州升诸朝,而天子亲试之”
                    赵佶本人更是不一般,他不仅擅长绘画,而且在书法上也有较高的造诣。独创的“瘦金体”,瘦挺爽利,侧锋如兰竹,与其所画工笔重彩相映成趣。


                    IP属地:北京11楼2024-05-17 19:52
                    回复
                      同时,总所周知的,宋徽宗笃信道教,素来迷信天人感应之说,并且喜欢在画作中向群臣展示他表现祥瑞之兆的花鸟画,他借画作传递治国理念和震慑群臣的意图。
                      《千里江山图》虽是长卷,画面中央依然有主峰矗立,象征着主君,也就是宋徽宗。周围群山环绕,是臣子臣民。而群山的样子,像极了灵芝。道教认为,灵芝是一种仙草,吃了可以得道成仙,所以主要生长在昆仑、蓬莱这类仙山中。海市蜃楼般的仙山之间还修建了一座跨江大桥,像彩虹般将两组群山连接起来,桥的尽头有一座神秘的宅院,周围不时有白衣隐士在山间活动,或走或停,各个潇洒自在。白衣人当然就是生活在仙境中的神仙,或许正是宋徽宗本人。作为青绿山水代表作的《千里江山图》,是宋徽宗亲自教导下的作品,从颜色到布局都严格遵守道教之道。因此,可以肯定地说,《千里江山图》无疑受到了宋徽宗艺术思想的深刻景影响。《千里江山图》(局部)


                      IP属地:北京12楼2024-05-17 19:55
                      收起回复
                        另外一个有力佐证便是徽宗的财力支持,在当时那个时代,想要绘制一幅长达约为12米,宽为50多厘米的长卷,在中国古代山水画中可以说是一个非常大的尺寸,放到现如今也是很难绘制的巨作,经过鉴定这幅作品还是在宫绢上绘制而成,纺织品在宋代属于是高税商品,价格已经非常昂贵,而宫绢的价值更高,当时在文书库当吏员的王希孟肯定是支付不起的,所以,经过学界的推测,应该是宋徽宗在背后财力上支持着王希孟,因为,这幅宫绢也出现在同时期其他几幅名画里面,比如,徽宗自己的《瑞鹤图》采用的也是这种宫绢。在绘制这幅“青绿山水”时还需要很多的矿物质颜料,这些原料用的都是上品,并不好找寻,平民百姓是很难用到这些绘画材料,绘制这幅“青绿山水”需要很多矿物质颜料,想必也是徽宗在为其慷慨解囊,提供便利。再有就是这么长一幅长卷肯定也需要一定的场地来供其绘制作品,有徽宗的帮助这些问题也必定会迎刃而解。


                        IP属地:北京13楼2024-05-17 19:57
                        回复
                          画面中的石青、石绿历经千年仍旧焕然如新,令人赞叹。这些矿物数量大多较少,且若要入画作为材料,还需要经历多道工序方可变得细腻。孔雀石、青金石、朱砂、雌黄、碎碟这些矿石都需要人工开采,先用榔头将采回来的矿石砸成小块。然后进行第一遍筛选,将较大的石块排除,之后剩下细微粉末,加水研磨,每天磨八小时,连磨二十天,一直磨到泛光为止;再将已成液体的颜料分四层,在三分钟后将颜料倒入一个盆中沉淀;再过一刻钟之后倒入另一个盆中;经过两天之后倒入最后一个盆中。这样做的目的是将颜料中的一些油性成分漂清,可以让颜料更好入画。这些看似简单的材料,背后的复杂工序不禁让人们感叹。要创作一幅传世杰作,从准备工作开始,画家便会做到极致。这么细致的材料,自然,它花销也少不了


                          IP属地:北京14楼2024-05-17 20:00
                          回复
                            作完此画之后,王希孟的一生便迎来了结局,然而,自他画完这幅佳作之后,历史上就再无关于他的相关记载了。历史上对于他何年去世、因何去世,也始终众说纷纭。当今学界对于其的死因 大致有两种说法,一说是其因种种原因,在画完此画不久之后便因沉疴而早逝。而另一种说法则认为王希孟在画完这幅绝世之作后,便逐渐失去了徽宗的宠信,最终,在王希孟画出另一幅并未流传下去的画作之后便被盛怒的徽宗处死,接下来我会简要的介绍一下这两种说法的由来和依据


                            IP属地:北京15楼2024-05-17 20:06
                            回复
                              首先是王希孟不豫说,认同此说的学者们从徽宗对其的评价入手,在蔡京的题记里,徽宗高度赞赏王希孟,称“天下士在作之而已”。
                              “天下士”典出《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第二十三》︰“(魏国将军新垣衍)始以先生为庸人,吾乃今日知先生为天下之士也”,“天下士”就特指类似战国时期齐国人鲁仲连才德非凡、舍生取义的贤良国士;“作之”也是从鲁仲连生发出来的典故,典出孔《孔丛子》,指的是鲁仲连为国家所做的大事、正事;“而已”乃终了之意,即王希孟的“作之”也就到此为止了。徽宗此言非同小可,其背景只能在王希孟大功告成后却沉疴难愈的情况下,才会有如此动情慨叹其“作之而已”。
                              同时,依照徽宗的个性,能让他说出如此绝无仅有的夸赞的画家,按照北宋神童制度的奖赏制度和其个人的性格,王希孟至少会得到翰林图画院的职位。然而,从题记里可以得知,徽宗没有这样做,否则,蔡京一定会写在题记里的,画完《千里江山图》的王希孟依旧躺在“禁中文书库”的名册里,这样对待少年新进绝不是徽宗的做派,也是十分矛盾的。


                              IP属地:北京16楼2024-05-17 20:2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