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德里安吧 关注:102,945贴子:3,362,382

1978年起依托国际国内的两个中等推力平台飞机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看到晓攻提出的三代轻型战机,又想起之前提到过无数次的1978-1995年各种决策导致的缺陷:
1、研制歼-7III,耗费了3.6亿元研制费和十年时间;
2、研制歼-8II,80年代耗费了4.5亿国内研制费和2亿美元国外研制费,得到的还是浑身都是问题的缺陷平台;
3、研制歼-8III,90年代耗费了10亿多元研制费,最终失败;
4、研制轰-7,几上几下,拖的时间过长(80年代耽搁3年,90年代耽搁3-5年,进入21世纪又耽搁3、5年);
5、继续改进强-5,明明-没前途的平台却一直改到2012年;
6、90年代还继续装备歼-7的后续型号(无雷达的白天掠袭型);
7、FC-1几次上下,用俄国RD93这种落后航发;
8、研制涡喷-14,花光了中推研制费,结果却白白又折腾了二十年;
9、先进中推在原型机立项前为了五千万研制费而停掉,又停滞了二十年;
10、斯贝仿制的上下折腾,三十年仿制一款60年代的发动机;
。。。。。。还有太多类似的问题


IP属地:广东1楼2024-06-06 16:24回复
    架空:1978-1998年二十年国内中推发展
    https://tieba.baidu.com/p/8262394572


    IP属地:广东2楼2024-06-06 16:29
    回复
      歼-7III和歼-8I完全是重复的项目,前者在速度、高度、航程等方面还不如后者,后者研制费9000万


      IP属地:广东3楼2024-06-06 16:38
      收起回复
        60S坚持搞HQ2,80S整WS12就行了。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24-06-07 08:04
        回复
          奈何百万漕工衣食所系,这话是随便说说的吗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24-06-07 08:28
          收起回复
            一直没有歼-7III的价格,但是带雷达的且空重比歼-7II更重的歼-7III,出厂价不会低于400万元(歼-7M的价格),甚至更高,这样的话,跟530万元的歼-8I相比,根本没任何性价比了。
            但是米格-21MF上的很多设备和子系统可以用在歼-8I上,空军一直不喜欢用204雷达,317改雷达(大天线型)可以替换歼-8I的204雷达,歼-8I没安装自动驾驶仪,MF上的AP-155自动驾驶仪可以装在歼-8I上,减轻飞行员的驾驶疲劳,MF 上的燃油系统可以作为歼-8I同类系统参照等等。
            歼-8I还有就是机翼寿命的问题,可以想办法用各种措施来延寿,可以用机翼前缘扭转来增加航程,可以优化调整歼-8I内部的设备舱和燃油舱,调整燃油使用顺序,将原来的超载油箱改为固定油箱,并尝试将中后机身原无效空间改为油箱,如果歼-8I的内部燃油能达到5.5吨水平,基本就能跟苏-15设计相比了。
            歼-8I还可以增加两个机翼外挂点,加强外挂点的外挂能力,为以后机腹挂1500-2000公斤重载和机翼重载外挂点挂1300公斤重载做强化修改。
            歼-8I本身也不需要装备太多,150-200架足够了,1978年就可以定下一壳两用的方案,这样雷达系统的试验不影响已经试飞十年的机体。
            这样修改后的歼-8I可以替代原本的歼-8白在1980年小批生产服役,然后每个小批次都增加一点修改,1983年完成雷达全部试飞打靶科目,从1981年起从英国引进的电子系统改装歼-8I,主要是大气计算机、平显系统、外挂系统等,可以让歼-8I提前十几年实现林虎“接触并尝试西方先进系统应用”的愿望(用在歼-8E改进上),其实仔细研究一下,1996年歼-8E改进的子系统,1981-1983年几乎全部都有了,却没人想到整合应用,搞得歼-8I还跟1961年服役的米格-21PF一样(有些子系统还不如PF)。


            IP属地:广东6楼2024-06-07 09:13
            收起回复
              我觉得这个应该和水桶理论是一样的,还是各种材料和工艺的落后的太多了,


              IP属地:辽宁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24-06-07 20:52
              回复
                ,,对方很冷淡的说,导弹不单卖,要买连导弹驱逐舰一块买,必须买好几艘,否则免5谈。


                IP属地:北京10楼2024-06-11 10:52
                收起回复
                  英国政府是1979年底否决向中国出口RB199的,不过好像1983年或稍后,英国政府突然又想向中国出口RB199,结果中国当时想购买美国的产品,就没再谈。直到90年代初期,罗罗又想带五台RB199和两千万英镑(或相当于五台航发及零备件供应等一宗)加入超-7计划。


                  IP属地:广东12楼2024-06-11 11:14
                  回复
                    米格-21作为填充率最高的单发轻型战机,并不是一个有扩展性能的好平台,苏联也是早早知道米格-21的问题和局限了。机头进气这些根本不算什么大问题,直接改了进气道形式就行了,有尾三角翼是大问题,圆柱机身和中单翼是大问题,起落架布置是大问题。
                    所以研制新平台,绝不能以米格-21为参照,否则只能在这些大坑中不断折腾。
                    米格-23其实是很好的一个平台,刨去VG翼,米格-23的机体设计没问题,起落架略微复杂一些。
                    歼-8是在米格-21基础上改的双发,算是前机身参照米格-21,中后机身参照米格-19,本身也不成功,米格-19和米格-21的缺陷在歼-8上都存在,有些因为自身设计能力有限还放大了缺陷。
                    1978年获得米格-23MS后,不应该再在米格-21MF上折腾了,可以多进口几架米格-23MS、米格-23BN等作为研制新平台的参照基型,并参考苏联开始往东欧销售的米格-23MF。
                    歼轰-7是在歼-8平台上改的两侧进气型,歼-8的缺陷都有,历史上歼-8II的问题也是如此。
                    如果1978年确定,按米格-23MS为基准,研制正常中等后掠上单翼布局的后台并排双发布置新战斗机平台。起落架按轰-7设计,不按照米格-23的设计。1980年接触英国西德技术后,获得美国军机设计规范,开始按照美国军机设计规范设计,1982年正式立项(含涡喷13B立项)


                    IP属地:广东13楼2024-06-13 10:59
                    回复
                      RD93落后你个勾巴


                      IP属地:江苏14楼2024-06-13 18:08
                      回复
                        不用RD93你去买F404还是ej200?


                        IP属地:江苏15楼2024-06-13 18:09
                        回复
                          以前看感觉就很奇怪,后面感觉更奇怪,或则说是吧里的陋习,钟爱于购买西方落后淘汰产能,对自研没有丝毫兴趣,沉迷于对落后产能的魔改,讲究超极致性价比,


                          IP属地:福建来自iPhone客户端17楼2024-06-17 13:42
                          收起回复
                            不抄书上数据了,用《中国飞机全书》第三卷中歼7III和歼8I的性能参数对比一下



                            IP属地:广东18楼2024-06-17 14:37
                            收起回复
                              歼一8飞机的各个系统,尽可能采用了些先进技术,以提高飞机系统的效能。如燃油系统采用了和F86飞机相似的电容式油量表,座舱调温系统的温度保持数据,可以由飞行员在座舱内自行设定等等。
                              飞行性能
                              我们按照试飞、试用计划,对歼一8飞机的飞行性能,进行了全面的复验,并与歼一7飞机进行了相同条件的对比试飞。总的看,歼8飞机的飞行I生能与说明书数据基本一致,有些性能与说明书略有差异,可能与试飞飞机问的发动机推力特I生存在差异有关。与歼一7飞机相比,歼8的大部分飞行性能好干歼一7。
                              为试验上升性能,我们检验了使用发动机加力状态和最大状态上升到高度10000米的时间;不带外挂物最大状态的静升限高度、上升时问;加力状态保持有利上升M数,上升到静升限的高度、时间。主要的性能数据与说明书是一致的。但是带副油箱升限,我们试飞多次均达不到说明书的数据,平均要低500至1000米。
                              试验增、减速性能时,中低空不带外挂物使用加力状态马赫数0.6至0.9的增速时问,试飞数据比说明书数据稍长,但是试飞是在9月份进行的,试飞数据未向标准情况换算,考虑温度影响,町以认为试飞数据和说明书数据相当。歼一8比歼一7飞机增速I生能好,编队飞行歼一7使用转速100%,歼8飞机用95%就可以保持队形。
                              中低空不带外挂物、漫车状态、放减速板由马赫数0.9至0.6的减速时间,试飞数据比说明持数据稍长,气温与增速时的情况相同,也可以认为试飞数据和说明书数据相当。
                              减速性能歼一8不如歼一7飞机,平均减速过载歼一8比歼7小0.08go.另外,我们按飞行包线检验了中高空、不同条件下的最大允许表速和M数,飞机动态正常。
                              试验盘旋l生能采取中低空不带外挂物使用加力状态马赫数0.6至0.9的盘旋过载,试飞势咕罟与说明书数据基本相当。加力状态的盘旋I生能歼8与歼一7飞机I生能相当。而最大状态的盘旋性能,歼一8比歼7飞机好。试飞中,检验了几个点的超音速盘旋性能,高度13千米、马赫数1.3不带外挂物的盘旋过载,略好于说明书数据。相同条件下马赫数1.2至1.8的稳定盘旋过载歼8比歼7飞机大0.23至0.7踺,超音速盘旋性能歼8优于歼7。
                              我们对歼8进行了中、高、低空特技飞行,总的来看歼一8飞机的特技性能较歼一7飞机有改善。完成同样的垂直特技动作,较歼一7飞机容易,飞机比较平稳;歼8跟踪歼7做垂直特技时,歼一7用100%的转速,而歼8只用95%就能稳定跟踪,但拉杆量和滚转时的压杆量,歼8要比歼一7飞机稍大。
                              飞机的抖动过载是一个重要指标。在高度3、5、8、10千米、马赫数为0.6至1.0范围内、使用发动机最大状态、不带外挂物的情况下,我们检验了歼一8飞机的抖动过载,结果和说明书数据基本一致。在机动飞行和空战中我们曾多次使用飞机的抖动迎角,飞机抖动后速度消失较陕,但飞机姿态稳定,能正常操纵,和歼7飞机相似。在拉杆量较大、速度减小较多时,飞机的自动低头趋势比歼一71{I机明显。为此,在实施大动作量急剧机动时,可利用歼8飞机的这一特性。我们检验了几个氡的最大可用过载,初步感觉亚音速时和说明书数据相当,超音速则比说明书的数据低。
                              与歼7相比歼8飞机的载油量大、航程远、续航时间长是它的突出优点。带3个副油箱,机身前组油箱不加油,按转场常用状态(副油箱用完不投掉),高度3、5、8、10千米,着陆余油800千克的条件进行了试飞。总的看,平飞可用油量比说明书数据少,平飞的小时消耗量略低于说明书数据。为什么平飞可用油量少,初步分析有三个可能。一是副油箱实际加油量少千理论值,试飞研究所的实测结果约少150千克。■是油量表误差,二是上升实际耗油比说明书多。由于试飞与说明书的条件不同,没有比较两者航程的差别。不带外挂物、机身油箱加满油,使用最大状态起飞,按着陆余油800千克的条件,试飞了高度3、5、8、10 、11千米的航程,试飞的千米消耗量与说明书基本相当。
                              在试验中空特技、空战飞行时,歼一8飞机按正常方案加油,在高度l_7千米可持续进行40分钟的复杂特技飞行。可比歼一7飞机多飞10分钟。在与歼一7飞机进行空战对比试飞时,两机均不带副油箱和外挂物,歼一7飞机加满油、歼8比正常加油方案少加油550千克,飞行35分钟,歼一8余油比歼一7飞机多l倍。如果两机都按正常方案加满油,歼一8飞机可比歼一7多飞15分钟。在空战中两机持续时间稍长,歼一7会因油量不足而被迫退出空战,歼一8则可相机进行尾追攻击。
                              高空及升限飞行试验为歼一8飞机按正常方案加油,以发动机最大状态上升到高度10f米,接通加力,按省油方案上升到静升限,余油为总油量的50%.;按同样方法上升到升限,歼一7余油仅为总油量的30%。在升限附近高度上的作战时间,歼8比歼7飞机长得多。如9月21日试飞,带机身副油箱(加满),以发动机小加力状态起飞,上升到高度13千米,保持加力状态近音速平飞,总飞行时间l小时10分,其中先后3次共使用加力50分钟,着陆余油1200千克。这样长时间地使用加力状态,歼7飞机的油量是保证不了的。
                              对歼一8飞机的起飞、着陆,性能末进行精确的测定,经初步观察,和说明书数据相近。与歼7飞机相比,起飞离陆速度两者相当,但歼一8飞机增速快,滑跑距离稍短。歼8飞机的下滑、昔陆速度稍大,但是减速伞的作用较大,着陆滑跑距离比歼一7飞机增长不多。歼8飞机在起飞、着陆的操纵上,较歼一7飞机好控制,特别在着陆过程,飞机非常平稳,容易掌握。另外,在大侧风情况下,比歼7飞机容易操纵。试用中曾在90度侧风13米/秒和60度侧风17米/秒(相当于90度侧风14.7米/秒)的情况下起飞、着陆不觉得困难,感觉和歼7飞机在9 0度侧风10米/秒的隋况相似。


                              IP属地:广东19楼2024-06-18 08:3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