乒乓球吧 关注:612,837贴子:28,507,451

聊一聊正手拉击球点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正好今天回一个帖子时,我截了一张图,我琢磨着一果多用,写个帖子吧。图就是马龙正手连续拉时,触球瞬间,右脚在前的站位。
要说清楚这件事,涉及两种框架,两个对击球点的理解方式,概念不理顺,很容易产生误解。老规矩,干货在后面,先说点废话铺垫一下。以右手持拍为例。
先说两种框架,一是老框架,右脚在后,有点像侧身站位,引拍时往侧后拉手,转体幅度较小,身体发力较少,抡胳膊用的较多,这种情况,对击球点的要求不那么精准,但总体上,击球点偏前一点。
二是新框架,右脚在前,引拍时基本不拉手,转体幅度大,身体发力较多,胳膊有明显的跟身体走的表现。由于转体多,击球空间就进一步被让出来,击球点就变成了身体侧面。完整动作下,转体幅度有多大?很多人会用左肘来辅助定位,左肘差不多接近右膝盖。
然后说两种对击球点的理解方式。一种是指球的时期,上升期、高点期、下降期。本贴探讨的击球点,指的不是球的时期,这个不能误会。所以我们要把球的时期,设成定量,也就是设成下降初期——球刚过高点,刚刚下落的那一瞬间。
第二种是球与我们身体整体之间的相对位置,也就是这个帖子探讨的击球点原意。对于老框架来说,这个击球点可以是一个相对宽泛的区间。但对于新框架,这个击球点是严格固定的点,只有这个点能合上力,一旦没合上,力就不集中,所以就需要很好的观察能力、空间感、脚步配合和节奏感。
结合球的时期,和球与自身的位置一起来表述,就是随球转体引拍,把球让到“身体里”,感觉到球速最慢的那一瞬间——这时其实是高点期,在这时发力击球,触球时正好是下降初期,正好在身体侧面。
也许有人会说,点让的这么深,离身体这么近,会不会被顶到?其实觉得会被顶到,是基于老框架下的认知。被顶到是啥?是我们这边没有加速空间了,还没加速,球就来了,所以合不上力,就感觉被顶到。那么如果我们的框架改变,在之前已经发力加速了,球来时能合上力,就不会被顶到。
所以,新框架的启动发力实际,其实比老框架更早,球到体侧时,我们的力已经都发完了。如果你认为球到体侧时才开始加速发力,那是认知偏差,那时候已经触球了。后面的就都是随动动作、协调性动作以及还原动作。
所以,新框架下,我们需要理解击球点的变化,去找到这个唯一的能合上力的点,因为难度大,所以最好把能固定的东西都固定,较少变量,比如通常只打下降初期,其他时期能不打就不打。我们还需要在侧身位冲机会球时,击球点相对模糊的情况下,活用老框架的处理方式,更多依赖胳膊,去打出威力,这时击球点、击球时期就可以不那么精细,赶上哪里打哪里,争取一板过。


IP属地:北京来自iPhone客户端1楼2024-06-11 11:10回复
    新老框架终究还是因为时代变了,以前正手都流行爆冲斜线,站位自然是比较侧着,现在反手个个铁防反撕,要追求全台落点框架上是要做出改变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4-06-11 11:21
    收起回复
      cy


      IP属地:中国澳门来自iPhone客户端3楼2024-06-11 11:23
      回复
        我咋感觉这图里的马龙还是右脚稍微在后面一点呢。


        IP属地:广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24-06-11 12:13
        收起回复
          楼主多聊点这个吧,我一直挺困惑的,我是双脚平行站位,右脚稍后,因为本身框架还不稳,步伐也不行难侧身,为了兼顾反手这样站。实际体验中,正手确实要把球让到侧面才能更好的身体发力,但还是存在不少问题。一个一旦打得快了点,往往来不及转腰让球。二就是中路球特别难处理。三是拉下旋不稳定,转腰和压重心总感觉不能同时做好,要么就成了上身倾斜式的压重心,这时候又会重心后仰还原慢。总之问题多多,有什么改进办法吗?


          IP属地:湖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24-06-11 12:40
          收起回复
            高同学有视频说这两种的区别


            IP属地:河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24-06-11 13:41
            收起回复
              右脚明显在后,硬是被你说在前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24-06-11 13:58
              收起回复


                IP属地:北京来自iPhone客户端9楼2024-06-11 14:17
                回复
                  相对击球方向就是右脚在后,但不多!!


                  IP属地: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24-06-11 14:26
                  回复
                    因为身体构造原因,正手拉斜线右脚必然在前,你正手拉另一条斜线,右脚必然在后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24-06-11 14:59
                    回复
                      其实说实话,我的帖子的内容够干了,我虽然开玩笑说水,但我还真没水。价值的话,我认为对进阶的人来说,也是不低的。我刚回归贴吧没几天,但从我发这几个贴的反响来看,贴吧应该是比半年前冷清了很多。我现在的贴,比半年前的价值肯定要高很多,但没什么人看。只能说,越来越多真正打球的人,已经远离贴吧了。我也不应有什么期望,发贴就纯当记录自己心得好了。


                      IP属地:北京来自iPhone客户端12楼2024-06-11 22:18
                      收起回复
                        我的感觉是收胯转体的威力与稳定性强很多,但是和脚的前后位置关系不大,右脚蹬地身体回正,保证击球点是在转体的圆周运动上,吃球好就很好,手上就可以加速给摩擦,球过去速度很快落地长很转。右脚在前感觉和反手关系大,持拍手是右手的话,左腿在前卡了手的位置,身体转动也不够。
                        最近正手打得有点进步就把感觉写了写,和大家讨论一下,看了对不对


                        IP属地:山东来自iPhone客户端13楼2024-06-12 00:10
                        回复
                          我再多说一下,小时候我练的应该就是老框架,其实两个主要的区别就是转体的力量传导不一样,老框架比较看腰的转动,教练也是说蹬地转腰,用的是肌肉力量,所以比较强调后侧链发力,所以持拍侧脚在后,就是和拳击的重拳一样,新框架加入了胯,有点机械的感觉,蹬地配合胯,身体自然就有圆周运动的感觉,所以腿对于正手就是找球的,我一般会想象持拍侧的腿就是圆心,我转体等地让手做圆周运动,在侧前一点的位置击球,小臂抓板制动(目前不熟练,但是必须制动,不然转体力量大了容易重心压在左脚,球容易下网),就是击球的时候感觉的是小臂加速叠加了整个身体的圆周运动,力量就很大,稍微发力就能透板。之前大家说vis正手不好透板,狂飙不灌油不好透板,但是我换成了这种打法后,感觉稍微发力就透板了。所以我自己的感觉是我应该做对了不少东西才能有这个效果


                          IP属地:山东来自iPhone客户端14楼2024-06-12 00:23
                          收起回复
                            因为加入了反手拧拉后,两面弧圈打法后,我右脚也自然的在前,但是正手没有专业的发力,还是经常掉链子,而且基本都是拉直线,很难拉斜线,拉斜线的动作基本拉过去都在中间


                            IP属地:河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24-06-12 08:28
                            收起回复
                              你们不用去可以模仿。每个人发力习惯不同。这个站法,适合马龙,不一定适合你。下次马龙退役,换个厉害的人,他打球又是右脚在后,你又要去改?遵循自己的身体结构去打球把,不用刻意换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16楼2024-06-13 10:44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