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討論這個問題,先要搞清楚,顏良文醜的實力,誰更強?
如果文醜實力遜於顏良,當文醜請戰時,袁紹不可能會覺得,非汝不能报颜良之仇也。
顏良打不贏的人,如果文醜 弱於/等於顏良,文醜憑什麼報仇呢?
所以,袁紹眼中,文醜一定不可能弱於顏良,甚至應該強於顏良。
再看文醜面對關羽時的表現。兩合就心怯逃跑。紀靈,管亥之流的表現也不止這樣。
文醜為什麼心怯呢?有人因為顏良前車之鑑,所以心怯。這是不可能的。文醜出戰前,就已經知道,顏良被一個赤面長鬚的大漢所斬,也知道這個人實力可能高於顏良。文醜請戰,是建基於以上事實才出發的。所以不可能一見到關羽,兩回合就想起顏良而心怯。
也有人認為,文醜因為戰場環境導致文醜心怯,畢竟當時袁軍是中伏的狀態。文醜意識到戰場環境不利。
這裡也得說一下,如果是環境不利,不般會寫「不敢戀戰」,而不是「心怯」。而且,觀乎文醜對戰張遼徐晃的表現,完全沒有心怯。所以戰場環境並不是文醜心劫的因素。
而且按照關黑的神邏輯,顏良是因為所謂的臨行語才戰敗的,文醜必然知悉。那麼,文醜當時的心情,理應與關黑相同,都會認為顏良是大意才失手,並非顏良武藝不及關羽。
結論,文醜心怯,只有一個原因,就是是關羽的戰鬥表演導致的。如果文醜兩回合就不敵關羽,憑什麼有人覺得顏良就有能力戰平關羽呢?
最後,我必須指出,臨行語明顯就與原文格格不入,疑是後人畫蛇添足加上去的。正史中顏良是關羽所斬,尊崇關羽的嘉靖本,完全可以按正史直接演繹這一段故事,不需要添加任何原創劇情來自圓其說。另一方面,如果劉備跟顏良有所謂的臨行語,是不可能密不透風的,袁紹必然會知道。這樣就等於坐實劉備知道關羽身在曹營,也坐實劉備知道顏良死於關羽之手。往後劉備在面對袁紹時,也不可能辯稱赤面長鬚者不一定是關羽。
如果文醜實力遜於顏良,當文醜請戰時,袁紹不可能會覺得,非汝不能报颜良之仇也。
顏良打不贏的人,如果文醜 弱於/等於顏良,文醜憑什麼報仇呢?
所以,袁紹眼中,文醜一定不可能弱於顏良,甚至應該強於顏良。
再看文醜面對關羽時的表現。兩合就心怯逃跑。紀靈,管亥之流的表現也不止這樣。
文醜為什麼心怯呢?有人因為顏良前車之鑑,所以心怯。這是不可能的。文醜出戰前,就已經知道,顏良被一個赤面長鬚的大漢所斬,也知道這個人實力可能高於顏良。文醜請戰,是建基於以上事實才出發的。所以不可能一見到關羽,兩回合就想起顏良而心怯。
也有人認為,文醜因為戰場環境導致文醜心怯,畢竟當時袁軍是中伏的狀態。文醜意識到戰場環境不利。
這裡也得說一下,如果是環境不利,不般會寫「不敢戀戰」,而不是「心怯」。而且,觀乎文醜對戰張遼徐晃的表現,完全沒有心怯。所以戰場環境並不是文醜心劫的因素。
而且按照關黑的神邏輯,顏良是因為所謂的臨行語才戰敗的,文醜必然知悉。那麼,文醜當時的心情,理應與關黑相同,都會認為顏良是大意才失手,並非顏良武藝不及關羽。
結論,文醜心怯,只有一個原因,就是是關羽的戰鬥表演導致的。如果文醜兩回合就不敵關羽,憑什麼有人覺得顏良就有能力戰平關羽呢?
最後,我必須指出,臨行語明顯就與原文格格不入,疑是後人畫蛇添足加上去的。正史中顏良是關羽所斬,尊崇關羽的嘉靖本,完全可以按正史直接演繹這一段故事,不需要添加任何原創劇情來自圓其說。另一方面,如果劉備跟顏良有所謂的臨行語,是不可能密不透風的,袁紹必然會知道。這樣就等於坐實劉備知道關羽身在曹營,也坐實劉備知道顏良死於關羽之手。往後劉備在面對袁紹時,也不可能辯稱赤面長鬚者不一定是關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