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殊菩萨吧 关注:63,949贴子:428,452
  • 3回复贴,共1

必须把往生的心跟菩提心做一个圆满的结合!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转)
那么第三种就是从空性的修学,提升到菩提式的修学,这是最高境界了。我们前面两种的修学都是站在我们个人的生命、个人的缘起来谈怎么改造我们的来生,改造我们的生命,但是净土宗的人我必须提醒你,你到净土去其实是为了成佛的,不是只是追求个人的安稳快乐而已。佛教的思想很强调一个概念叫“一为无量,无量为一”,就是你必须把你一种个人的生命体,把它扩充为无量的生命体,就是无尽灯法门。
  所以你最好在因地的时候,把你每一句佛号都能够把每一个众生都考量下去。你这个佛号的船只坐你一个人,以后这个佛号会很孤单的,你只能够自受用,“法性量等虚空,众生发心自小”。阿弥陀佛的功德,他本来是一个全面性的功德,但是因为你心量太小了,所以你只开启它某一部分的功德,非常的可惜啊!所以我们一再的鼓励净土宗的同修们,你既然花同样的精神体力在念佛,其实你可以把佛号的功德开得更圆满,就是扩大你的心量,你把众生无边誓愿度的愿景,放到这句佛号去,这个佛号以后的力量会发挥得更大,就这个车子的力量更大,它不但带你到净土去,它还会不断的陪着你加持你,直到成佛为止。
  所以我们必须把往生的心跟菩提心做一个圆满的结合。
  所以在整个净土宗的修学,除了你能够去思惟娑婆世界的过失,极乐世界的功德,厌离娑婆,欣求极乐以外,思惟空性,调伏你的粗重烦恼,你还要思惟佛道的问题,上求佛道,下化众生,当然这个是后半段最圆满的念佛,为了菩提道而求生净土,为了成佛、为了广度众生而念这句佛号,那么这样子的念佛是最圆满,你能够成功的把所有佛号的功德都开启出来。
  总而言之净土宗它是二力法门,心力跟佛力的结合。佛陀的功德已经准备好了,佛陀花了很长的时间,把这句佛号创造出来,其实佛陀的功德已经没有瑕疵了,他已经成功的做好无量光无量寿,关键是你准备好了没有。也就是说,你是用什么心态来念这句佛号,佛陀会给你相应的东西。如果你要的是糖果,佛陀只好给你糖果,你要的是蛋糕,佛陀就给你蛋糕,你要的是摩尼宝珠,佛陀就现出摩尼宝珠给你。所以净土宗的人一定要知道,心力会带动佛力的,虽然佛力也会加持心力,也就是说你准备好了没有,这就是为什么净土宗的人,你不学唯识的人,你根本不知道第六意识怎么去操作。
  诸位,阿弥陀佛他可以对你很大的加持,但是我要提醒大家一件事情,阿弥陀佛不能改变你的思想。如果你一意孤行,佛陀是拿你没办法的。
  我们必须做好准备,你准备好了,佛陀也准备好了,这才叫感应道交。你都不准备,你该打妄想打妄想,该起颠倒起颠倒,你就是时间到了去念念几句佛号,你得到的只是糖果,得到人天的快乐,因为你的思考模式没变。
  佛号是没有方向的,它是一个万德洪名,但是这个佛号,到底是投入了娑婆世界的轮回,变成人天果报,还是到了净土,还是这个佛号能够永远带到你成佛,是你的思想决定的,叫心力引导佛力。
  所以做好你思想的准备,变成很重要了,因为它决定了这个佛号会给你什么东西。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要结合唯识学的道理,因为整个第六意识的思想改造,讲得最清楚的最有条理的就是唯识学。因为你再往后走,你到了《楞严经》《法华经》,它已经不谈第六意识了,它完全讲真如了,那是不生不灭的境界了。到了《楞严经》《法华经》《华严经》的时候,佛陀会假设你已经学过唯识学了,就好像你读到硕士班,他假设你学过大学了,它不会重复以前的东西了,它直接讲不共的东西。
  所以你现在不知道怎么从第六意识的生灭因缘里面去改造思想,你直接接触《华严经》,《华严经》的东西完全不动念头的,那是称性起修,那完全讲真如缘起的境界,但是问题是你连基本的工作都没做好。我们要先求改造思想,然后才有资格谈到不生不灭,所谓的没有思想,因为到了真如的境界是没有什么思想,那完全是愿力的表现,菩提心跟空正见,到了《法华经》《华严经》,全部是你的菩提愿力的显现,哪有什么思不思想?它认为你思想早就应该调整好了。但是你忽略了唯识这一块,就好像说你这个基础都没做好,你就直接跳到空中花园去了。《法华经》《华严经》全部是称性起修,它才不跟你谈什么思想盲点这一块,它认为你应该早就准备好了,你应该上路了。
  所以我们务实的净土宗的修学,先从信仰下手,信仰当中去改造我们对娑婆世界的信仰对极乐世界的信仰,厌离娑婆,欣求极乐,然后到空性的修行当中呢,调伏我们的盲点,把生命归零,回到我们原始的清净心,最后再发起广大的菩提愿。我们不是顺从本愿而已,我们要顺从广大的上求佛道、下化众生的菩提心,这样才是一个圆满的念佛法门,信仰、观照、菩提,当然这个都是跟唯识的操作有关系。
  好,那么这堂课我们等于是把前面的唯识学跟念佛法门做一个总结。我们先讲到这,有没有问题,可以讨论一下。
---------
我们必须提升到观照式的念佛
净界法师
第二个尊重名号。你必须把你所有的净土的功德,跟佛号做一个连结。诸位,你没有本事去创造净土的功德,你没有本事的,不是说你今天你喜欢到净土去,你就可以去的,没有这回事情,业力不会放过你的。所以你必须要把所有的愿景跟名号连结起来,因为有弥陀本愿的摄受,也就是说你必须把来生所有的希望,你的愿景跟佛号做一个连结,因为有弥陀本愿的摄受,你才有资格厌离娑婆,你才有资格往生净土,所以你对佛号更珍重了。
  所以净土宗,它其实也是强调思考模式,厌离娑婆、欣求极乐、尊重佛号,这个都跟唯识有关系。当然这个都是一个基础的工作,建立对净土的好乐,建立对名号的皈依,这个只是净土宗的基本功而已,叫做信仰式的念佛,但这样子也不能够完全保证往生。
  第二个,我们必须提升到观照式的念佛。“观照”就是观照生命的本体,观照空性这一块。很多净土宗的人不碰空性这一块,你是很危险的,为什么呢?因为净土宗的往生,不是说你在佛堂,你感觉到,哦,我这一堂功课做得不错,我现在的心态在念佛里面,在诵经的过程当中,我已经真实的忆佛念佛,我真实的发心要往生净土了,你就可以往生了,不是的!平常的念佛都不能算数的。
  净土宗的往生的成败在临终的正念,诸位,临命终跟你在佛堂用功,那是两码事。临命终的时候,第八识你无始劫的习气会现前,阿赖耶识会现前,那是腊月三十算总帐的时候了,你平常的操作只有第六意识,所以你临命终的时候,你必须面对你无始劫的烦恼习气。当然不是所有的妄想都会干扰你,但是有些妄想跟你的坚固执着结合的时候,形成一种颠倒妄想,我们一般说的盲点的时候,你这个佛号就糟了。
  我们在生命经验当中,有些人跟你因缘特别深的,我们在生命经验当中,有些事情你真的放不下的,有些人对财富、有些人对名声、有些人对眷属的亲情,反正你会来娑婆世界,你的人生一定有盲点,你没有执着某一件事情,你今天不会来娑婆世界。所以你虽然建立一套新的思考,你愿意欣求极乐,你愿意皈依名号,但是你可别忘了你过去的心中,有一种强大的势力,你很难掌控的,在《楞严经》给它一个名词,叫做“颠倒妄想 ”。
  颠倒想,就是这个想法一出来的时候,你没办法控制自己了,你没办法控制的,所以在佛法里面,只能够用空观来加以对治了,空性的智慧。那么在空观的智慧当中,当然它是两块,一个是根本的空观,一个是对治的空观。
  根本的空观就是《楞严经》说的,你要回归到你的真如本性,根本空观就是你要观想你是本来清净,生命里面本来什么都没有的。那么另外一个,就是所谓的对治性的空观,我们在唯识学讲的无分别智,就是说其实有些妄想,你要对治它是很难的,你只能够把这个妄想直接切断,就是你不能去想,你不能够把这个火烧得已经满森林了,再去对治它,那你已经没办法对治了,尤其是你的盲点。所以佛陀在对治烦恼分成两块,微细的烦恼可以事后再对治,特别坚固粗重的烦恼,你在一开始有征兆的时候就要切断,就要把这个名言切断,叫断除名言,叫做修无分别智,你要提前对治。
  所以如果你今天不碰空观的人,你的生命会有两个问题:第一个你一方面欣求,想要往生净土,但是你心中有一个很深固的盲点,你又执着某一件事情,但是它毕竟力量大,因为强者先牵嘛,它是你无量劫来熏习的一种习气,你不是它的对手。
  所以你看我们净土宗实际的操作例子当中,有些人临命终的时候,他佛号念得好好的,突然间变卦了,他本来你在助念的时候,他是非常的随顺佛号,他的心是跟着佛号运转的,但突然间脸色变了,磁场变了,心态变了,就是他的烦恼浮出来了,他的思想改变了。就是你平常这个地雷你就不处理嘛,所以我们必须要接触空观,就是把生命归零。就是说你一定要有一套方法,当你很坚固的执着出来的时候,你怎么面对它,你不能假设这个烦恼临终不出来,这个是不切实际的。因为临命终的时候,阿赖耶识粗重的习气、业力都会起来,我们的确没办法面对我们无始劫来留下很粗重的坚固的执着。有些人你看他对亲情特别执着,他的儿子根本就是一个放逸的境界,他还是会照顾他,这没办法,因为盲点,什么叫盲点?就是没有理由。当然你看别人很清楚,你自己在起烦恼的时候也是这样子,旁观者清嘛!
  那么这种盲点你只有一种情况,就是你不去想它。无分别智就是你不能继续的思考下去,你不能用逻辑道理去面对它,你没办法面对。所以佛陀的意思就是说,有些烦恼你必须跟它沟通的,欸,你这样做,你这个罪业会给你来生痛苦,你今生一时的快乐,会给你来生很久的痛苦,你愿意吗?有些比较微细的烦恼,我们可以用佛法的道理跟它沟通的,用创造一个思想来面对另外一个思想,这是可以的。但是有些坚固的执着是不能沟通的,你没办法跟它沟通的,因为你不是它的对手,它已经起颠倒了,你怎么跟它沟通呢?所以最好的方法就是,你不能再想下去了,断除一切的分别,佛陀的智慧啊,修无分别智!
  所以无分别智这个法门,专门对治每一个人心中的盲点,最好的沟通就是你不要想它,一念不生是最好的沟通。因为妄想本身是没有力量的,它本来就不真实,因为你不断的想它,你给它力量的,你只要不再给它能量,你再不给它能源,它自己会枯萎的,它自己会沉淀的。所以我们必须要面对烦恼的时候,注意两块,一个是微细的烦恼,这个是可以透过沟通来转变它,有一种是不能沟通的,就是你只要不给它能量就好,你只要不要再想它,它自己会沉淀下去,所以带业往生就是这样子,你不要再去给它能量了。所以我们从信仰式的修学,可以提升到空性的修学,开始面对我们内心的烦恼习气了,即便不能断除,起码让它安定下来。
---------
学员:师父慈悲!这边常说,一切都是唯识所现,唯识无尽,但人生是苦不堪言,很多痛苦不幸之事,我们不想让它发生,但它还是发生了。可否请师父再解释一下,一切是唯识所现的意义。阿弥陀佛。
  师父:它的唯识学,它没有只讲第六意识,对不对?唯识学它也讲到第八识嘛!第八识它不是归你管的,如果唯识学只讲第六意识,那就很简单了,是吧?你希望怎么样它就怎么样,那是极乐世界的境界。
  唯识学它分成两块,一个第八识管的业力,业力它要释放的时候,它不管你的,它不管你喜不喜欢的。所以这个最头痛的是第八识,它把无量劫来你的善业恶业都保存起来,而且我要提醒你,第八识是无意识的状态,你只能够引导它,你不能控制它,它业力释不释放,你没办法决定的,第八识不归你管的。
  所以佛陀为什么要我们认命随缘?
  就是你根本说了不算嘛!你不希望痛苦,它还是会痛苦,既然它不归你管,你就少费那个心思了。我们现在人花了很多的时间,去掌控一个不归你掌控的东西,而你该管的没管,该是你管的第六意识,你的思想可以改造的,你不去做,结果你去管一些外在的因缘果报,这个本来就不该你管。所以凡夫就是错用心,我们都是去计较今生的成败得失,结果死亡到来的时候,全部都没了。结果你发现你的内心的很多问题,没有处理的,来不及了。所以我们每一次到死亡的时候,全部都后悔,然后历史一再的重演。
  诸位,业力不是你该管的这一块。既然它不归你管,你就不要把心思放这一块了。就是说人生有一半是无奈,有一半是充满了希望,你不要把心思老放在无奈的地方,你的痛苦是你自找的,你把心放错地方了。业力是不归你管,万般皆是业,半点不由人,本来就不归你管,你一定要管。你说你生一个小孩,这个小孩归你管吗?你只有尽责任义务,他归你管吗?他有他的业,你有你的业,是吧?他要是欠你的,他会对你好一点,但是你欠他的,你就认命了,是吧!因为一定有共业才有家庭。所以他不归你管,你一定要管他,你就自找麻烦了!
  所以就是说我们不能改变今生,但是你可以改变你的念头。就是你有些东西,你不能去碰的,前面有一个地雷,我没办法处理掉,但是我可以闪过去——趋吉避凶。没有人说要把所有的凶都去掉,这个也不现实,他叫你避凶,他可没叫你把所有的凶都消除,你有本事把无始劫业力都处理掉,不可能。记得:有些是该你管,比方说你的思想,这个该你管;有些是不该你管,你最好分清楚,你才不会踩到地雷。


IP属地:吉林1楼2024-06-20 19:49回复
    请问什么叫菩提心。估计你误解菩提心了,不信试说说看


    IP属地:广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4-06-20 21:21
    回复


      IP属地:辽宁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24-06-22 17:33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