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吧 关注:405,871贴子:11,101,016
  • 33回复贴,共1

关于适合的一些个人想法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写诗也有些年头了,近期对一些想法做了个总结,希望分享一下:
一,不管我们愿不愿意承认,这就是事实,我们写的诗古人是不可能看到了,只能是写给今人和后人看。
二,古人的诗是一座巨大的宝藏,它具有艺术价值和实用价值,艺术价值是欣赏它的艺术性,实用价值是继往开来,为我所用,而不是单纯的模仿,更不是模仿的越像越好。
三,西方优秀的作品也是一座巨大的宝藏。
四,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新中国成立后,社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近几十年网络的飞速发展,更加剧了这一变化,假如完全按照封建社会的理论写诗,很大可能会脱离实际,社会发展,理论也需要发展。
五,所谓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理论的发展离不开所有诗人的想法,百花齐放,百家争鸣,需要不断的想法提出,整合,需要思想的碰撞,争论。我们不能怕新的想法,或者嗤之以鼻,而是要考虑这种想法的可能性,我们也不能怕争论,你好我好大家好,圈子只会越来越小,我们需要有不同声音,需要求同存异。
六,相较于古体诗,旧体诗,白话诗的说法,我更喜欢古风,格律诗,长短句的说法,我个人觉得他们不是发展,替代的关系,而是相互补充,共存的关系,都是诗歌的一种,没有优劣之分,各自都有长处和缺陷。
七,抛砖引玉的简单说一下个人探索,简单来说,就是小说入诗。我曾经研究过迈克尔杰克逊,他的火爆首先是歌曲质量确实很硬,但MV也提供了一部分帮助。这里的小说入诗之于小说相当于歌曲的MV之于电影,极大弱化情节,人物,主要是为了更好的表达思想情感,诗以言志,诗就是用来表达思想情感的工具。当然,这只适合一部分诗歌。最重要的自然永远是诗的质量,我只是希望找到一些锦上添花的方式。比如最近爆火的短视频,我也在考虑有没有办法结合一下。
以上纯属一家之言,不过是想为诗歌发展尽一份力。


IP属地:浙江来自iPhone客户端1楼2024-06-22 22:54回复
    暖贴


    IP属地:福建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4-06-22 23:31
    收起回复
      诗只是一种表达形式,其实和作文是一样的,类型不外乎几种,叙事、咏物、抒情、议论和散文,好诗让人回味悠长,这是视频做不到的。一首诗一百个人读有一百种收获,一旦拍成视频空间就被固化,没有了自己的想象,这也是我为啥更喜欢看书,不喜欢看电视剧的原因。


      IP属地: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24-06-22 23:59
      收起回复
        诗词无论如何是一种文学体裁,如果读者压根不喜欢文学是吸引不了他的。顶多是作成歌词,配诗来扩展受众群体,剩下的就看读者自己了,和佛法一样,只渡有缘人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24-06-23 11:27
        收起回复
          1,随着社会的发展,文学形式会更加丰富多变。唐代,宋代的人作词作曲,听歌吟诵,发展开创自己的风格特点。今日的我们也是如此。
          2,眼光放长点。今日我们对各种歌曲的欣赏,也就相当于,对不同诗歌的欣赏。我个人的看法就是,现在的歌大部分就是现代诗,当然了,不排除有个别完全符合旧体格律的,以及一些完全没有韵,纯靠音乐性的。不同风格特点迎合不同口味。
          3,旧体诗很少有人懂得吟诵,更不用提去唱了。但是抛开这些,它仍旧是一种文学体裁。依旧有人喜爱,依旧在课本上有一席之地。
          4,至于说旧体诗歌的创作,入门容易,出彩很难。立意和思维决定了上限。网络时代下,我们接触到了太多信息,什么大风大浪没见过?对于个人思想情感的文字描写很难再超越古人。古人已经把个人的悲欢离合酸甜苦辣写尽了,因此一般的思想感情很难掀起自己内心的一丝波澜。同时一些新时代的名词在格律韵调上有时候很难符合古人的规定。留给我们的上升空间不是很大了……
          5,但是,我个人觉得还是有几个方向可以突破的。比如,使用,比古人的认知更为先进系统的现代思维,去描写同一类的事物。或者描写人民群众,新型的社会现象等等。这些方向至少是古人尚未触及的。
          6,至于楼主说的视频,已经是一种新的艺术形式了,不仅仅是原来的诗歌吟诵了。但确实能从诗歌里吸收灵感。可以把短小的古体诗歌扩写为现代诗,这样能配上音乐唱出来,如果再演绎出来,就是MV。如果剧情也扩写的足够精彩篇幅也足够长,或者把多个古体诗歌有机地结合到一块,那么拍成电影也不是不可能的


          IP属地:河南来自iPhone客户端5楼2024-06-24 15:57
          收起回复
            建议很好,想法也新,观点也新锐,只是实施起来很难很难。诗词已沦落成了小众文化,救起来很难,有所发展甚至创新更是不容易,这是多元文化撞击的结果。


            IP属地:河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24-06-25 14:36
            收起回复
              什么都好,就是太啰嗦了一点。此处略省一千字。


              IP属地:湖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24-06-26 09:08
              收起回复
                支持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24-06-27 02:57
                收起回复
                  诗词是有传播的土壤的,只要接受过义务教育,对诗词就有基本的了解了。其中一个问题在于看诗是有门槛的,在现代,就算大诗人,李白,杜甫的诗,传播广的也只是名篇(有些长诗一离开学校慢慢也都忘了)。
                  古人的诗不是那么容易看懂的,要有文言文基础,能看懂诗本身的内容,还要了解诗人所处的情境,才能体会到一首诗的意义。但是这个要求太高了,古诗词爱好者对自己喜欢的诗人的诗都不一定能学习一遍,更何况其他人呢?
                  还有一个问题,文言文和白话文相比太不好读了,就拿西游记来说,书里的白话文读起来一点都不生涩(不认识的除外),但是中间夹杂的诗词,即便是那种很简单,很浅显的长诗短诗读起来也很难受,因为一下子想不到他说的是什么,就不得不停下来,反反复复阅读体验就不太好。
                  能广为流传的名篇佳作大多是字词简单,朗朗上口而且篇幅较短的。
                  其实有一个方向可能可以发展一下,就是评论区,像绝句律诗这种文体,如果写好了出现在一堆口语化的表达里,内容浅显易懂,读起来抑扬顿挫,是很能传播起来的。
                  从白话文普及后,文言文发展的土壤变少了,古诗词首先要做的应该是跟现代社会接轨,很多新事物用在古诗里都很出戏,像手机,电脑,流量,5G,大数据甚至wifi这种直接拿来用的外语,就感觉诗词还是几百年前的东西,在现代社会里格格不入,写来写去跟古代人没什么区别。在白话文的语言环境里不断更新新的词语,新的意思,但是很少能用在诗词里...
                  个人想法,是不是可以在写诗的时候把韵律偏向口语化,更注重读的部分(一首诗在脑子里没有声音很难产生深刻的印象)这样是不是也可以和白话文接轨一下呢?
                  (我见识短浅,上面的都是随便写的,请随便指正。)


                  IP属地: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24-06-27 21:07
                  收起回复
                    想法虽好,但。
                    第一,你得有流量
                    第二,你得有流量
                    第三,还是得有流量
                    没流量,掀不起血雨腥风的。古代虽无流量一词,但也有类似方式传播。


                    IP属地:湖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24-06-28 09:12
                    收起回复
                      名篇佳作的传唱度都很高的,比如唐诗三百首的压轴名篇,金缕衣。(你一定想不到这是古代的歌词吧)


                      IP属地:湖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24-06-28 09:16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