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华弥新吧 关注:30,453贴子:671,394

山为骨,雪为魂——文物科普系列之《雪景寒林图》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随着暑期的到来,华子的1.3版本UP也确定啦!那便是《雪景寒林图》和《溪山行旅图》 而其中的《雪景寒林图》在游戏里是一位清冷美丽,气质清秀的美丽小姐姐,水豚当然也是要抽的啦。(好爱好爱好爱)那么在发电之后,我也想让吧里的大火从赏析,背景等方面更加了解这位美丽的器者。于是本篇科普帖也不出意外的诞生了。讲真,虽然我是文物专业的,但我的主要方向是金属和陶瓷啊!每次都要写书画类文物搞得我总是担心自己出现客观上的错误,如若本篇出现这种低级失误请大家一定要及时指出,那么话不多说,让我们来欣赏由北宋著名画家范宽所带来的这幅绝世之作《雪景寒林图》


IP属地:北京1楼2024-07-09 23:08回复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这幅《雪景寒林图》(下文或略称为《雪》)的作者—范宽
    范宽,又名中正,字中立,华原人(今陕西耀县)。确切的生卒年不详,宋仁宗天圣年(1023—1031年)尚在。宋代山水画大师,其山水画以高超的技术成为古代绘画的优秀典范。其与董源、李成并称山水画“北宋三大家”。
    其画法初学荆浩、李成,重视从真山真水中写生,终悟“前人之法未尝不近取诸物,吾与其师于人,末若师诸物也。吾与其师于物者,未若师诸心。”于是常年居住在终南山、太华山一带,通过对自然界的深切体验,研究秦地山水不同季节的景象变化,了然于胸。
    据《宣和画谱》记载, 他“风仪峭古, 进止疏野, 性嗜酒, 落魄不拘世故”。 又因其性温厚,有大度,故时人目为范宽(《圣朝名画评》)


    IP属地:北京2楼2024-07-09 23:21
    回复
      通过范宽的活动我们可以肯定的是:范宽既不是皇家画院中的宫廷画家,也不是任职朝廷
      的官员,而是一个以画为生的隐士。
      吴宽题《范宽雪山图》“华原范生性落魄,太岳终南双草屐。酒酣握笔发天真……”这些都能让我们联想到一个放浪不羁,脚着草屐,宅心仁厚的六朝士人之形象。
      也许正是这样的性格,范宽才能画出《雪景寒林图》和《溪山行旅图》这两幅宋画中的“无上神品”


      IP属地:北京3楼2024-07-09 23:39
      回复
        支持!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24-07-10 00:00
        回复
          讲完了范宽的生平 接下来便是他于《雪》上所运用到的绘画手法和特色
          《雪景寒林图》高为1935毫米,宽1603毫米。整个画面中群峰屏立,山石姿态雄峻,有大部分的画面被大山占据,古木密林用笔浓墨绘出,山脚云霭朦胧,更衬托出山之巍峨。近处桥下水浅,水边沙平,小溪从远而来,涓涓萦迥,蹊径木桥,山泉汇拦。加之银装山河,山川更加壮观美丽。
          范宽在此画中,也将其独特的个人特色融入其中
          首先便是尚水墨,不资华饰。《雪景寒林图》及现存范派作品中大部分都为就是纯水墨作品,仅有少量浅设色。主要原因大概是范宽其人“好道”喜抱朴守素,因此其绘画亦以水墨为主。
          其次,在章法构图上,中峰鼎立,远山多正面。画面群峰林立, 山石雄伟, 茂林之山几乎占去画面的4∕5。作为画面主体的山峰、树林墨色深暗,就连天空、水域也一反常规着色较浓。浓重笔墨在醒目的位置突出了主峰的恢弘气势。
          再者,于远近取景上,“平远多峻”,有逼人眉睫既视感。为了与左侧的实形成对比, 画面的右侧进行了虚化。将远处的瀑布、房子等进行虚化, 使远处与近处形成强烈的对比, 对比构成加强了画面的空间感和距离感。


          IP属地:北京5楼2024-07-10 00:12
          回复
            水豚道,堂堂断更,下期休刊!(该玩游戏啦!)明天晚上继续更新哦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24-07-10 00:14
            回复
              俺是个俗人,书还能略知一二,画是真的一窍不通(゜_゜>)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24-07-10 01:29
              收起回复
                更新道,堂堂复刊!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24-07-10 14:32
                收起回复
                  看山是山,看雪是雪。
                  看山不是山,看雪不是雪。
                  看山是山,看雪是雪。


                  IP属地:湖北10楼2024-07-10 14:51
                  回复
                    话归上文
                    第四点墨色处理上,多渲染。这样做是为了更好地表现山川、房屋等描绘客体的质感。在《雪景寒林图》中,作为画面主体的山峰、树林墨色深暗,连天空、水域也一反常规着色较浓。浓重笔墨在醒目的位置突出了主峰的恢弘气势。米芾认为范宽用墨过浓,是其缺点。而此画的精妙之处恰恰在于范宽的这个用墨特征,一是通过浓重笔触集中于画面某一区域而营造出视觉中心的效果;二是以黑衬白,用酣畅厚重的笔墨衬托雪景,烘托出了山中雪的凝重、雾的灵动、水的宁静冷凝……积雪又反衬了深黑的寒林,显得密林萧萧,幽深枯硬,铮铮硬骨之态就此彰显。
                    第五,在山石处理上,重笔醒提勾勒轮廓,“雨点”皴法以求其质。雨点皴的重点在于点, 每个点都好似巨石砸落, 笔笔生辉。范宽的画风属于厚重一类, 因此要表现出这种厚重, 必须在画面上反复皴染, 这样所产生的结果就是画面中的物体大多用比较重的墨色去画, 整个画面统一在沉重的墨色之中, 显得浑厚、深沉并且深具质感。
                    最后,则是注重写生,写山真骨。范宽能作出此种名画,既离不开自己深厚的文化底蕴,独特的见解,敏锐的觉察力,娴熟的笔墨技巧,也是有终南、太华山河之助的原因,他常年在山脉间取景,作画自然有种别样的灵动


                    IP属地:北京11楼2024-07-10 15:07
                    回复
                      说完了范宽的作画特色 再让我们从这幅画本身出发 去看看《雪景寒林图》到底美在哪里
                      北宋郭熙论观看山水画的三种方式认为:“三有三远。自山下而仰山巅, 谓之高远;自山前而窥山后, 谓之深远;自近山而望远山, 谓之平远。”而范宽的《雪》则完美地融合了“三远”的构图法, 塑造了北方山水画中独树一帜的“三远之景”。


                      IP属地:北京12楼2024-07-10 16:33
                      回复
                        首先让我们把视角聚集到主峰上, 画面正中的主峰由前景、中景和背景构成。前景的寒林尽显北方之木的苍劲与挺拔, 范宽用粗壮的“抢笔”线条勾勒树干, 用浓墨粗线条勾勒浅浮于地面的树根, 以独特的绘画手法表现出了树干的老硬与傲然, 刻画出了北方独特的山水风貌。中景的山石外轮廓用断连相接的淡墨线勾勒, 而山石的层与层相交处则用短笔点皴, 从而展现出山石表面的粗糙与平缓, 体现出北方“断面石质”的山石状貌。背景山巅之上的树用墨勾点, 将树丛密集地攒簇在山顶以展现寒林在整个画面中的分量, 在表现北方山水厚重苍劲的同时, 也传达了北方雪景山水柔和与圆润的一面。根据郭熙“自山下而仰山巅”的观看方式, 前景的“低矮”与远景的“雄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展现了陕北一带独特的“高远”之势。


                        IP属地:北京13楼2024-07-10 17:51
                        回复
                          欣赏完主峰雄伟壮阔的“高远”之势, 让我们把视线稍向左转移, 呈现在我们眼前的便是矗立在主峰之旁的侧峰。前景中的寒林与主峰前的寒林本为一体, 毫无疑问显示出了北国树木的枯劲, 其石块轮廓由浓墨线所勾勒, 显示出了北方石质的坚硬特点。中景的山石在密集的点皴下展现出了其坚实厚重的特色, 而背景的树丛则稀疏地点于山顶, 远处山石的外轮廓也只用淡墨勾勒, 和主峰一样, 侧峰也体现出了北方浑厚的“高远”山水状貌。使人眼前一亮的是, 画家用“留白”的手法刻画出纵深的云雾将二峰断开以示主次之别, 但两峰间渐远渐深的云雾使得近远山明晦相交, 层层推远, 刻画出了北方“高远”之势下的“深远”之景。由此, “自山前而窥山后”给观者带来了“幽深”而“高远”的视觉感受, 主侧峰相融合而构成的“深远”之态也体现出了北方山水“高深”的意味。


                          IP属地:北京14楼2024-07-10 17:56
                          回复
                            将视野从“高远”的主峰,“深远”的侧峰中转移,把注意力转到位于主峰右侧的辅峰时,看到的又是另一番景色。
                            很容易就可发现它与主侧峰在色调与形态上有极大的差别, 主峰之景以“高耸”和“浓密”为主题, 而右景的山石则以“低平”和“空疏”为基调。辅山之景的画面开阔而宽广, 三层横向的构图形式使人能将辅山的风采尽收眼底。画家用墨线勾勒出近景的山石轮廓并使其与水接染, 体现出了近景地势的低矮与平缓。略靠后中景的山石背面用淡墨皴擦, 虚化的轮廓线与左边用浓墨皴擦的高耸山石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远景点于山顶的树丛随着从近景的层层向后推移而显得越发疏淡, 直至与远方的云雾融为一体, 最远处的山峰轮廓线外以淡墨统染以突出山尖的雪景, 而山体下部的雪意则逐渐淡化。刘道醇评价范宽之画“树根浅陋, 平远多峻”, 其言下之意是指作者在绘制山水“平远之势”时也多带有崇山峻岭的雄厚质感。画中的“平远之景”虽宽阔明朗, 但却带有范宽“多峻”的特色。因此, 从郭熙“自近山而望远山”的散点透视来看, 辅山宽阔明朗的“平远”之姿也具有了北方山水“多峻”之感。


                            IP属地:北京15楼2024-07-10 17:59
                            回复
                              从整体来看,
                              《雪景寒林图》为三屏大幅立轴,雪峰高耸直入云霄,有“大君临明堂”之势,四面山峦、
                              林木却“群侯朝拱”,画面布局已成“大作相”,是一幅“上留天之位,下留地之位”的偏局式
                              典型巨制。
                              全篇柱峰偏右高耸,密林寒树附在峰头山脉顺势而下,与近景林木遥相呼应,巍峨主峰从山护持,远近高低层次分明,半山枯林中掩映着白雪盖顶的庙观,山腰间烟雾迷蒙,为画面营造出润泽的大气氛围。山溪时隐时现从主山两侧而下,右侧流过木桥汇入潭溪,左侧则经村庄下方流入江潭,江潭上平坡土石披上银装,增添空灵与亮丽。坡石上寒林清晰有序,根枝古穆屈折,枝桠交叉重叠,虽无树叶,却密不透风,仍显生机。村庄后一条山径通向烟雾霭霭的幽谷,增添无限神秘感。村落被群山环绕,山峦主次分明,形成“藏风聚气”之地,村庄门前小河有所回流形成“曲水朝堂”聚气聚财,木桥处在“巽方”吉位等等,范宽将这种“背山面水”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吉祥环境描绘的淋淋尽致。


                              IP属地:北京16楼2024-07-10 18:0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