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如意熊吧 关注:25贴子:2,056

来自佛教的十个智慧成语,令人大彻大悟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八风不动
佛家所谓“八风”,是说人生难免的八种境遇:称、讥、毁、誉、利、衰、苦、乐,这八种境遇就像八种风,能吹动人心,吹乱人心。心乱了,人生脚步就会乱,就会误入地狱之门。如果谁能面对这八种境遇心不为所动,就是“八风不动”了。


IP属地:内蒙古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4-07-10 09:16回复
    一丝不挂
    语出《楞严经》:“一丝不挂、芊木随身。”现代人多理解为赤身露体;但在佛教用语中,最初是用此语来描述钓鱼人,虽然带着鱼竿,但钓丝上却空无一物,后来演变为形容修禅的人应一心向佛,不为俗世所牵挂和操心。有一句诗说:人生若只如初见,如果人这一辈子,都能如初生孩童的内心般纯粹,不沾染上世俗的尘埃,一丝不挂也不失为一种透彻的人生智慧。


    IP属地:内蒙古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4-07-10 09:17
    回复
      苦海无边,回头是岸千万不要小看这八个字,这八个字是对付苦难的灵丹妙药。万法无常,缘起性空。万物既是因缘和合而生,亦会因缘而灭。晚云收,即是倦鸟归巢时。佛说“苦海无边,回头是岸”,每一次归返都是回头,每一次渡河都有舟楫。无论前方的路有多远,消除我执,此后风餐露饮,海天云阔,都是归属。


      IP属地:内蒙古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24-07-10 09:18
      收起回复
        百尺竿头
        本义指百尺高竿的顶端,是古代的一种杂技,需要爬到竿子的最上面进行表演。而在佛教用语中,比喻修行达到极高的境界后,仍不断努力以求更进一步,如:“百尺竿头须进步,十方世界是全身。”传入世俗文化之后,指人的学识和修养到达很高的境界后仍不懈努力、精益求精。


        IP属地:内蒙古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24-07-12 19:28
        回复
          六根清净
          唐代布袋和尚有一首禅诗: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六根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事实上,凡是贪逐于物境的受用,无论是看的、听的、嗅的、吃的、穿的、玩的、用的,只要有了贪取不舍之心,就是六根不净。这绝不是等闲之辈所能达到的人生境界,而我们也没有必要对自己做出如此严格的要求。我们所要做的,只是在工作和生活中,不让贪、嗔、痴等心病产生的恶念从六个根门之中溜进我们的心田、种下害人害己的祸苗,从而做出后悔莫及的事情,就算是成功地做到了六根清净。那么,我们该怎么要求自己的六根呢?这就要求我们要修自己的心,让自己的心管住六根。凡事少了执著之心、贪恋之心、是非之心。听到是非即放下,看到是非即忘记,缄默是非口,了却是非意,那么六根自然就会清净,不再为六尘所迷困。我想,这样即使是身处是非之地,也将不会再是是非之人,会修得像莲花出淤泥而不染了。


          IP属地:内蒙古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24-07-12 19:29
          回复
            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
            “浮屠”就是指“塔”,古时佛教造塔多为单数,七级是最高。“塔”的作用是葬高僧或者藏经的,造塔本来功德很大,但也比不过救人一命的功德。


            IP属地:内蒙古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24-07-12 19:29
            回复
              放下屠刀,立即成佛
              为什么要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为什么要成佛?佛就是觉醒啊!佛快乐啊!谁不想快乐?想一想这把屠刀在哪儿呢?这把屠刀就在我们的心上。有一个字叫“忍”,是不是心字头上一把刀呢?


              IP属地:内蒙古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24-07-12 19:30
              回复
                半斤八两
                出自《五灯会元》第十一卷:“问:‘来时无物去时空,二路俱迷,如何得不迷去?师曰:‘秤头半斤,秤尾八两。”这段对话意在启示后人,要想去除迷惑、烦恼、嫉妒甚至仇恨的感情,就要知道半斤和八两一样重,人的本质没有任何差别,佛性都是平等的。


                IP属地:内蒙古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24-07-14 08:22
                回复
                  壁立千仞
                  语出《五灯会元·第十七卷》:“洞山门下,有时和泥合水,有时壁立千仞。”“和泥合水”是禅宗用语,指禅师通过口耳相传将直接经验告诉学人,导致学人凭借他人的经验修养佛性,忽视了悟道成佛的关键在于内心的体悟。“壁立千仞”与“和泥合水”语义相反,指僧人修行时不借助外力,从本心出发直接达到了佛教教义的最高境界,体现了佛教“顿悟”的思想。


                  IP属地:内蒙古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24-07-14 08:23
                  回复
                    信手拈来
                    出自《五灯会元·第十四卷》:“昔日德山、临济,信手拈来,便能坐断十方,壁立千仞。”本义指僧人们通过游历四方积累大量的阅历,才能参透佛法真谛,将佛法大义熟稔于心,达到应用自如的地步。


                    IP属地:内蒙古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24-07-14 08:23
                    回复
                      【空中楼阁】
                      出于《百喻经三重楼喻》:谓昔有富翁,欲造三重楼。木匠依吩咐,开始在地面上砌砖。富翁惊问何故?木匠答道:“作三重楼呀!”富翁急忙说:“我不要下面二重,只要最上一层!”木匠不胜惊异,说明不造下二重就不能造最上一层的道理。但是,富翁还是执迷不悟,引来了众人的嘲笑。佛教用这个比喻说明修行者应筑好根基,循序渐进的道理。今多用以比喻虚幻的东西或空想。


                      IP属地:内蒙古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24-08-27 06:21
                      回复
                        【现身说法】
                        佛菩萨均有法身、报身和化身。化身是法身的妙用,能够自在变现,度化众生。化身能够根据众生的机缘,随时随地应现于世,所谓“千百亿化身”。佛菩萨出于大悲心,不住于涅槃寂静中,出生入死,方便宣教,普渡众生,称为“现身说法”。释迦佛昔在兜率天为菩萨时,“于十方界,现身说法”(见《五灯会元》卷一)。观世音菩萨自称:“我与彼(众生)前,皆现其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楞严经》卷六)所现之身,包括人、天、龙、鬼乃至禽、鸟,花、树;所说之法,多至“八万四千法门”。后来,人们用自已的亲身经历和行为去劝说别人,也叫做“现身说法”。


                        IP属地:内蒙古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24-08-27 06:21
                        回复
                          【皆大欢喜】
                          原为佛经结束语中的习惯用语。如《维摩诘经· 嘱累品》:“一切大众,闻佛所说,皆大欢喜,信受奉行。”又如《法华经· 普贤菩萨发品》:“一切大会,皆大欢喜,受持佛语,作礼而云。”谓参加法会的大众听佛讲经说法后,都感到身心愉悦,无比欣喜。后泛指大家都很高兴。


                          IP属地:内蒙古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24-08-27 06:22
                          回复
                            【顺水推舟】
                            顺着水流的方向推船,比喻顺应某种形势而说话、办事。原为禅语,见《续灯录》卷七:“到这里唤著顺水放船。”又如金·万松老人《从容录》:“本要以毒攻毒,长庆只解顺水推船。”“顺水推舟”在禅宗那里比喻随顺众生的机缘,开示说法。


                            IP属地:内蒙古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24-08-27 06:22
                            回复
                              【看风使帆】
                              原为禅语,意为随缘,对机。语本《五灯会元》卷十六:“看风使帆,正是随波逐浪。截断众流,未免依前渗漏。”这是法云法秀禅师上堂开示的法语。法秀属禅宗云门宗门下。该宗祖师文偃有“云门三句”,名噪丛林,即“函盖乾坤句,截断众流句,随波逐浪句”。“看风使帆”是解释“随波逐浪句”的。后变为“随风倒舵”、“看风转舵”、“见风转舵”等,比喻顺着势头行事,多含贬义。


                              IP属地:内蒙古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24-08-27 06:2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