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侧弯吧 关注:42,807贴子:1,025,180

【支具科普】为什么说选择小支具要慎重???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现在市面上充斥着大量的小支具(所谓色努支具改良型),其实就是根辛根支具,并非什么改良型,确切地说是色努支具的简化版。大家可能知道的这种小支具还有被人说成是GBW支具,而这个“GBW”仅仅是个商标,并非是支具某个分型的名称。主要卖点(不能说是优点)就是小,但缺点就太多了。因为是简化版,原有色努支具很多有用的功能就被简化掉了。所以,适用范围就小了很多,不少矫正功能也弱化或消失了。
首先,压点减少了一个,适用侧弯的形态就减少了很多;支具较短、胯部单侧包裹,对上身的稳定支撑和侧弯部位椎体的纵向减负作用被严重削弱了;压点和释放孔的位置选择局限性很大,很难做到精准;抗旋能力较差;扣带的松紧程度很难把控,扣紧了身体歪掉了(今后脱支回弹率高),扣松了矫正压力太小(矫正率又太低)...但凡在以做这种小支具为主的支具机构做的支具,穿戴离开的孩子大部分体态是歪七扭八的。其疗效根本经不起脱支24小时以上拍复查片的检验。所以,要求脱支8小时、6小时、4小时、2小时拍复查片的支具机构,大都数是以做这种小支具为主的。对于胸椎加重的结果通常会解释说:先矫正腰弯,再矫正胸弯。等到你孩子再做个矫正胸弯的支具,胸弯小了腰弯又变大了,又会解释说你孩子骨骼僵硬,你孩子这特殊、那特殊...实在编不下去了还会说:脊柱侧弯病因不明,这是世界难题。总之,就是在说:不是这个支具不好,而是你孩子命不好。但却不敢正视我说的这些问题,给家长一个合理的解释。等家长回过味来可能孩子已经骨骼闭合了。
最近连续接触到几个孩子家长,反映孩子支具治疗几年不仅没减轻还加重了,大部分都是这种支具的受害者。
为什么小支具缺点这么的多?举个案例来说明一二(更多缺点说明以后再续):

理论上都说不通,怎么可能取得好的疗效?
再怎么强调理由,压点、释放孔位置不对,支具穿戴后冠状面不平衡(力线不正,躯干偏移较多),没有稳定性可言,没有抗旋效果等,这些支具矫正的基本要求都没达到,怎么可能会有好的疗效?
支具的好坏与支具师强调的所谓特殊性根本就没有关系(不过是矫正率高低的差别),与病因破解是世界难题也没有关系(病因不明不还是在做支具卖钱嘛)。对于这种支具可能出现的不良后果在收取支具费以前,支具机构有没有尽到告知义务呢?
选择小支具要慎重!
选择小支具要慎重!!
选择小支具要慎重!!!
支具是用来治病的,不是用做时装秀的
支具是用来治病的,不是用做时装秀的
支具是用来治病的,不是用做时装秀的
重要的事情说三遍,不要被虚假广告给忽悠了。
鉴于本人不是支具师,还望有支具师能针对我分析不到或错误之处提出批评和更正。
附:支具治疗半年到一年无效或不理想与哪些因素有关?https://tieba.baidu.com/p/8430731513?pid=147697697304&cid=0#147697697304


IP属地:江苏1楼2024-07-13 22:06回复
    【科普】支具下脊柱非常直了,该支具就一定是个好支具吗?https://tieba.baidu.com/p/8594170809?pid=148560582378&cid=0#148560582378
    https://tieba.baidu.com/p/8562123846?pid=148402664053&cid=#148402664053


    IP属地:江苏4楼2024-07-25 11:12
    回复
      上面说的主要是小支具是由四点压的色努支具简化成了3点压支具,这种简化不仅简化了尺寸,也简化了色努支具的很多功能。比如:稳定躯干的功能,托举(牵引)功能,抗旋功能(脊柱和骨盆的抗旋),稳定压力的功能;同时,因为结构和尺寸的简化,对压点和释放孔的精准选位就会受到一定的局限,而单跨包裹也无法保障躯干的稳定性,还会因为扣带的松紧而出现压点位置和躯干倾斜的不确定性。所以,这种小支具不仅会带来胸弯加大的风险,还会出现各种不利脊柱侧弯矫正现象。


      IP属地:江苏5楼2024-07-27 00:32
      回复
        小支具相对色努支具,稳定性变差。
        在国内最积极推广小支具的南小峰老师在说明他们GBW支具与色努支具有什么区别的宣传视频中,按照他们所谓的不同分型展示了如果下两张支具图片,看来是极具代表性的几种支具,相信展示的案例图片也是自己认为做的比较好的支具了。而且号称他们的这种小支具都是德国人设计的,并据此警示称其他GBW支具的制作机构是没有资格说自己的支具是GBW支具。言下之意是不是在警告诸如广州龙脊康也号称自己做的是GBW支具这类支具机构的不合法的宣传行为呢?


        按照冠状面平衡指标的定义,我们画出骶骨S1中垂线(白的)和颈椎C7的中垂线(红色),再看这两张图:


        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71.4%的躯干是不正的,也就是支具行业所说的支具的力线不正。
        支具的力线不正对脊柱侧弯的支具治疗会带来哪些负面影响?为何治疗效果差?请看该贴:《【科普】什么叫支具的力线?为何臀中距过大,脱支回弹率就高?》https://tieba.baidu.com/p/8536166985?pid=148259085763&cid=0#148259085763。该贴从理论上对该命题做了详细的分析和阐述,并列举了大量的案例证明了这一命题的存在。对理解下面的陈述非常有帮助。
        我们都知道,支具是通过反向的塑形(凸侧施压凹侧释放)来对抗侧弯的生物应力,并通过长时间穿戴,逐渐削弱侧弯生物应力,从而达到矫正恢复正常状态的目的。
        宣传这种支具的人会将穿戴这种支具的不稳定性缺点说成是优点,美其名曰活动不受限或者说活动受限比较小。
        其实大多数侧弯的人,平衡原本就差,身体或多或少会偏向一侧,如果都采用这种单胯包裹的支具,稳定性自然没法保证。即使上面两张图有28.6%的比例显示体态还算比较正,这也是拍照的瞬间体态的表现,实际日常状态仍然存在不稳定性。
        为何这种小支具会不稳定?
        1、单胯包裹缺少一个固定位,冠状面稳定性较差。
        支具是通过凸侧部位向内收缩产生压力和凹侧向外释放为脊柱反向移动创造有利条件,但支具本身并非是一个带有动力的器具,在与脊柱侧弯生物应力对抗过程中始终会遇到阻力(反作用力),通常上下弯的曲度不一样,高度不一样,侧弯生物应力不一样(胸弯会更大一些),躯干的偏移也表明两个方向的侧弯生物应力是不相等的,身体向左偏(大多数患者是向左偏的)说明向左的侧弯生物应力更大。那么,对于胸椎右凸为主的人,为了矫正这道弯,右侧施压,左腋下就需要一个有力的支撑,这个支撑能够形成必须是建立在支具包裹稳定的基础之上的。
        如果仅仅是单胯包裹,一侧胯部是敞开的,不具限位作用,那么支具下躯干的正与不正只能完全靠扣带的松紧进行调节了。而扣带的松紧既要承担矫正的功能,又要承担维稳的功能,设计难度很难精准把控不说,随着穿戴时间的延长,扣带的松紧程度也会发生变化,让患者或者家长来把控这个扣紧程度(既能满足身体不歪又要满足矫正力道适中)是不太现实的或强人所难的。上面两张图片上都是专业人员精心调整后,还是有71.4%的支具是力线不正的,可想而知,如果是普通患者或者家长重新穿戴后,这个失衡率会更高。
        色努支具双胯包裹,扣带扣到位以后包裹在双跨两侧均能收紧,形成稳定的基础,主要通过穿戴3-4个月后加垫方式实现矫正力的增加。平时穿戴患者自己或者家长是比较容易把控的。
        2、单胯包裹缺少一个固定位,水平面稳定性变差。
        我们知道侧弯人群多伴有各种旋转,比如最常见的剃刀背(胸廓的旋转)、脊柱旋转、骨盆旋转。支具矫正同样需要在水平面上做抗旋结构设计。最常见的就是再向后转的一侧进行后压,即在后凸部位进行斜面设计,使这个部位产生向前的压力。比如:腰椎左凸+左旋,除了左腰支具向内收,左侧后腰也会向内收,形成一个向右前方的推力F推力,这时支具就会受到一个向左后方的反作用力F阻力。

        在F阻力的作用下,支具会在水平产生一个逆时针的旋转(左旋),这股力量会传递到右侧屁股上。如果骨盆也是有左旋的,无疑会加大骨盆的左旋。这种旋转的程度取决与腰椎左旋的程度和支具在腰部左后方为抗旋设计的内收程度,即腰椎左旋越严重,左后腰需要抗旋的力量就要越大,从而导致支具左旋的力量越大,单胯包裹的小支具右侧屁股向前的力量也就越大,骨盆左旋的就会越严重。所以,这种单跨包裹的小支具对腰椎旋转的抗旋能力普遍较低,更加容易导致骨盆旋转的加重。
        如果是双跨包裹色努支具,这股左旋的力量就会被双胯共同分担,就能减轻骨盆的旋转。支具在身上旋转小了,对腰部就能持续施加稳定的抗旋力量,通过长时间的穿戴就能逐渐削弱腰椎旋转的生物应力,起到有效的抗旋作用。
        这就向冰上芭蕾一样,一只脚着地,身体收的得越紧越容易转动,两只脚分开着地就比较稳,不容易转动。
        3、太过简化,尺寸偏小,托举不均衡,包裹缺少有力支撑。
        只要涉及胸弯矫正的,几乎都是左肩高右肩低,完全忽视了高位左凸+颈椎右倾这种占比较大形态存在的现实情况,只要存在高位左凸+颈椎右倾,如此抬高左肩,必然导致颈椎右倾加重。
        这是一个主弯胸椎右凸的3道弯形态,也是一个支具下身体极易向左偏移较多的形态,为什么大多数小支具遇到这种形态很容易出现身体左倾特别严重,且很难调正呢?
        既然这种形态支具下身体容易左倾,说明右侧包裹对支具左倾一点限制作用没有,而且是身体向右倾的阻力,即使身体刻意向右倾,也会在右下方立即受到限制。所以右下方的包裹对支具下身体扶正毫无作用,也可以说是形同虚设。
        支具下身体左倾严重,说明右凸压力过大,左腋下支撑无力。左侧腋下支撑无力,又是左下方包裹完全敞开,在左胯上将所谓活动度大的特色(缺点而非优点)暴露了出来,不能对左腋下形成有力支撑。所以,大多数小支具对胸弯的矫正因为左腋下支撑无力,而不能有效降低胸弯右凸顶椎偏距,最终导致矫正效果不理想,回弹率较高。
        更可怕的是为了降低胸椎右凸,过多抬高左肩,最终导致颈椎右倾加重,甚至高位出现左凸或者高位左凸加重。
        不要看支具下体表照颈椎右倾不明显,随着这样的支具长期穿戴,因为平衡的需要,这个孩子没有其他活动部位可以用来自我平衡,唯一可以调动的就是自己的头向右偏了。
        综上所述,这种小支具的所谓活动度大或者受限小的特点其实从支具治疗上来而言,完全就是缺点,并非优点。
        支具是用来治病的,不是用做时装秀的。啥支具也不穿更轻松,还省钱,一个支具的钱可以买好几套时装了。既然是治病,追求的就是疗效。左边少一个包裹,右边托举降低一点,就漂亮啦?疗效呢?
        下面再谈这种小支具的名称或者叫法上隐藏着什么秘密?到底是色努支具的改进型支具还是新瓶装旧酒,换汤不换药?南小峰老师说的只有他们的支具可以叫GBW支具,别人的支具不能叫GBW支具,此说法有没有道理?
        且听下回分解。


        IP属地:江苏6楼2024-07-28 01:56
        回复
          要说这小支具到底叫什么支具?南老师说的GBW支具到底是什么支具?
          我这能查到的较早(2014年))南老师对这种小支具的称呼是根辛根支具

          2019年底

          直到此时南老师团队还在使用根辛根支具的名称。需要更正的并非腰弯的矫正率是108%

          对于胸弯左凸+颈椎右倾+肩膀左高右低这个形态,显然有必要托高右肩,并在右腋下(最高位)提供一个横向支撑位。因为受到分型过于简单的约束,过分强调简化,对于这种形态依然托高左肩,右上方不设置支撑位,必然导致胸弯左凸的压点在右侧上方得不到有力支撑而无法实现胸弯顶椎偏距的有效降低,随着穿戴时间的增加,出于自我平衡的需要颈椎右倾也会逐渐加重。
          我们已经看到了南老师的GBW支具就是根辛根支具。以下说法
          是不是显得荒唐可笑?明明知道这种小支具的名称就是根辛根支具,非要说成是Weiss博士在色努支具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的成果,还号称是世界最先进的支具。那么,根辛根支具有算什么?GBW支具与根辛根支具有何不同之处?新瓶灌旧酒,就是最先进的啦?那是不是我将色努支具命名成秦淮棋才支具就是又一种新的支具啦?最新的命名就是最先进的支具?GBW支具比根辛根支具先进在哪?比色努支具先进在哪?计算机辅助设计或者3D打印技术的运用不过只是支具成型过程中的辅助工具和成型工艺手段的改变,与某种支具的先进性毫无关系。这些工具或者成型工艺不仅可以用在这种小支具上,同样可以用在色努支具上。
          那么,南老师说其它支具机构不可以称之为自己做的小支具为GBW支具,这句话南老师的解释是因为他们都是将扫描数据传输到德国,有Weiss博士团队设计的,所以是正统BGW支具,别人家的支具就不能叫GBW支具。这个理由显然是站不住脚的,难道别人家支具没有将扫描数据发给色努博士,不是色努博士团队设计的支具就都不能叫色努支具了吗?
          这里我必须指出,南老师的上述理由尽管不充分,但有一个事实(只是南老师没明说,请注意上面GBW后面可是带®的哦),那就是南老师早将GBW注册成自己的商标了,他说的GBW支具就像董明珠说格力空调一样,确实别人在未经授权的情况下是不能乱用的。除了格力可以说我们的格力空调如何如何,但别的空调厂家是万万不可以说我家格力空调如何如何的。

          不管你在哪里设计,将国内注册商标国内装配销售的成品支具说成是德国GBW支具,其实也是虚假宣传。
          别的支具厂家或机构生产的支具没有南老师的授权,说自己的支具是GBW支具自然也是虚假宣传。
          现在,我们应该知道如下几个事实:
          1、这种小支具就是根辛根支具,其它解释都是牵强附会,均存在想独占资源的不纯动机。
          2、GBW支具并非是支具的分型,只是一个商标。它可以用在南老师旗下企业该商标注册产品类别中的任何产品。
          3、对于一个注册商标大谈优点显得非常滑稽可笑。最可笑的是那些不明就里支具机构也在跟在后面说我家的GBW支具优点如何如何,就像美的说我家的格力空调优点如何如何一样不可思议?
          4、南老师不仅成功的误导了患者,也成功的误导了一众同行。硬是将注册商标误导成了支具分型。
          5、一切未经南老师授权使用GBW的支具从业者,宣传自己的支具时也说成是GBW支具绝对是侵权行为,患者可以依法追诉其虚假宣传的违法行为,南老师也有权追诉同行对自己商标的侵权行为。但有一条,在追诉商标侵权前有必要做好前期自己的一些误导性宣传带来不利自己维权的心里准备。
          还有一个疑惑:
          南小峰团队不具备自己设计根辛根支具的能力吗?根辛根支具是众多分型中最简单的一种支具分型,自己都没有设计能力?这个团队的支具师还能叫支具师吗?并非仅凭X光片和体表数据就能做出好支具的,患者还有很多体质特征的,尤其是度数偏大的患者,支具师不面诊患者怎么保证支具的质量?怎么更好地体现“适配”二字?


          IP属地:江苏7楼2024-07-28 13:33
          收起回复

            左肩高右肩低,脊柱偏向右侧居多,这种情况下还一味抬高左肩,右肩势必受压,右侧不但没有得到有效纵向拉伸,反而是受压更加严重,实际上是增加了矫正阻力。
            反观色努支具,因为两侧均有托举,且可以根据高低肩结合颈椎倾斜方向,灵活利用托举对高低肩和颈椎倾斜采取有效的“反制”措施。

            托举效果更加均衡。而且双跨包裹,支具更加稳定,矫正效率更高。
            如此分析和色努支具的成功案例看过以后,还能说这种小支具是世界上最先进的支具吗?
            如果说C弯用3点压的小支具还勉强说得过去,2道弯怎么也得增加1-2个压点吧?
            简化面积或者尺寸无妨,但将有用的功能也简化掉了,还有什么先进性可言???
            这就好比手术医生说,其它医院的脊柱侧弯手术用钉量16根,我就用4根,我的手术就是世界上最先进的,大家是不是觉得很可笑?!
            南老师对他们的小支具号称德国人设计的,就觉得是世界上最先进的了,具体先进在哪些方面,介绍并无实质内容。要知道脊柱侧弯患者的最大群体在中国,一个德国小镇一年才能做几个支具?中国的好支具师水平也可以说代表了国际先进水平。同样是这种小支具,设计制作水平比这个德国博士做的好的人国内也大有人在。

            就问这个洋博士能不能拿出这样的成功案例?一年支具+运动康复,脱支48小时拍复查片,从35°矫正到3°。支具价格能不能做到7800元?
            有人可能要问了,你说了半天都是小支具的缺点,怎么这个小支具矫正效果就这么好呢?
            需要说明的是,小支具不是说不能用,而是要慎重选择!这种小支具只有在一些特定条件下(极少数人可以满足)才可以使用。因为内容过于专业,在此就不做扩展论述了。
            翻遍贴吧百万发贴,也很难找出几个小支具能做到上面这个案例矫正的效果,说明了小支具适用范围非常狭窄,满足条件极其苛刻,远非宣传的几种分型就能搞定这么简单。


            IP属地:江苏8楼2024-07-29 12:09
            收起回复

              托高左肩使高位的左侧肋间距增大,右侧肋间距减小,也就意味左侧肋间肌会被拉的更长,右侧肋间肌被压缩的更厉害。也就是说,这种小支具对高位左凸是无能为力的,选择用这种支具就意味着你要有高位左凸和颈椎右倾加重的心理准备。试想一下理论上能够出现的最理想的结果(右图),现实中存在吗?脊柱笔直仅仅斜颈是不可能存在的,必然在其他部位出现代偿弯。
              我们应该知道。脊柱侧弯的矫正其实就是一项“逆向工程”。“逆向工程”的一个最基本的原则就是:所有偏离中立位椎体,无论是偏距还是倾斜度或者偏离方向、旋转方向,包括肌肉纤维的左右长短的不平衡,都要向中立位和平衡状态归位。肋间距的失衡也就是肋间肌的失衡。而失衡的指标更加失衡显然是违背矫正原则的。
              实际操作,支具师们也怕这样做的结果会导致颈椎右倾加重进而会引发家长的不满,通常在左腋下横向就不敢加力了,这样处理就使下面矫正右凸向左的推力在左侧上方失去了有力的支撑,身体向左倾斜就是常见现象,最终下弯矫正不力。另外,身体左倾,穿戴支具时间长了,颈椎右倾还是会加重。因为患者只能通过头向右偏来获得身体的平衡。这就出现了患得患失的尴尬处境。如何把握好这个度是很难的,全靠支具师事后忽悠的本领了。
              色努支具就不一样了,双胯包裹使支具非常稳定,矫正的动力输出也因此变得相对容易把控和坚实稳定。双肩托举更加方便灵活可控。
              所以说,小支具并非是色努支具的改良型或者改进型,而是彻头彻尾的简化版,简化的不仅是重量和尺寸,同时也简化掉了色努支具一些必要的功能和优点。所谓世界上最先进的支具一说根本就是自说自话,胡编乱造,毫无科学根据。用“最先进”这个词夸赞自己的产品宣传行为也是违反《广告法》的。患者所有索赔诉求均可据此主张。


              IP属地:江苏9楼2024-07-30 00:51
              回复
                为什么说根辛根支具对上胸弯,尤其是对高位左凸+颈椎右倾这种3道弯的形态显得无能为力?

                在F矫正力的作用下,支具在左腋下会受到原本T4-7左倾的生物应力F生+部分F矫正力传递到左侧的矫正力f矫正力,支具必然会以左胯为转动轴,身体向左倾斜,即使在左腋下将支具向内收缩较大的幅度,这种倾斜现象也难以抑制,因为左胯处只能提供较为稳定的纵向支撑力,因为左腰没有骨头,缺乏有效支撑,横向支撑变得极其不稳定。右侧胯下的包裹在身体左倾时下缘只会向外翘起,对身体左倾并没有任何限制作用(在身体的“维稳”上形同虚设)。支具就成了一个以B位为转动中心的ABC三角型结构,只要C位向左加力,身体就非常容易向左倾斜。
                侧弯的位置越高,AB、CB的垂直距离就越大,这种身体左倾现象就会越发严重。
                换成色努支具就不一样了,左胯下多出一个支撑F支撑,能为抑制身体左倾提供有力支撑。另外,右侧托举相对较高,除了可以矫正高低肩和抑制颈椎右倾外,还能确保右侧包裹被牢牢压在右胯上而使下缘难以向外翘起,形成了一个稳定的ADNM4边形框架结构。在这个稳定的框架结构下,对身体的倾斜影响就能降到最低。支具师在压点部位的收缩施压和释放孔的设置上就能游刃有余,不会患得患失。
                由此看出,色努支具的优点是这种简化版的色努支具无法替代的。所谓,小支具是世界上最先进的支具根本就是无稽之谈,所谓这种小支具是色努支具的改良型或者改进型更是荒唐可笑,完全是愚弄患者。


                IP属地:江苏10楼2024-07-30 19:22
                回复
                  根辛根支具对主弯在胸椎,尤其是高位胸弯与带有颈椎右倾的形态根本就不能保证支具的力线不偏。
                  那么,支具下力线不正对脊柱侧弯的治疗意味着什么?获得平衡对脊柱侧弯的改善到底有多重要?
                  南老师在接受河南广播电视台健康大河南《健康访谈》节目中说过这样一段话:
                  这里说的“头部有可能不在骨盆的中垂线”,我的理解应该指的是冠状面平衡指标

                  也就是国标GB/T19544-2004中说的臀中距

                  现在发现根辛根支具或者南老师的德国博士设计的GBW品牌支具大多数力线是不正的,尤其是对主弯在胸椎、或是高位胸弯与带有颈椎右倾的形态根本就不能保证支具的力线不偏。自己说的首要问题都没有解决好,试问:怎么重现平衡?将支具完全交给一个与自己矫正理念不同的外国人设计,是不是有点违心?还在大吹特吹这种小支具是所谓世界最先进、最有效的支具是不是在打脸自己?


                  IP属地:江苏11楼2024-07-30 23:08
                  回复
                    根辛根支具原本适用对象主要是腰椎旋转偏小,腰弯较大的C型弯和主弯在腰弯+胸弯度数较小的S型弯的夜戴。
                    一是上面不需要较大的横向推力(对侧支撑力相应要求也较低),二是夜戴不受重力影响,在托举和臀中距及抗旋方面没有较高的要求。
                    现在这种小支具成了不合格支具的重灾区,也是这种支具被广泛滥用所致。
                    也许有人要问了:既然这种小支具缺点多多,色努支具优点多多,为什么这些支具师不做色努支具,却对根辛根支具情有独钟呢?


                    IP属地:江苏12楼2024-07-31 00:09
                    回复
                      以做这种小支具为主的支具师的宣传主打的就是一个“小”字,引申出“活动受限小”、“隐蔽性强”等所谓的优点。以龙脊康沈医生宣传视频最具代表性,整天宣传别人家的大支具治疗的怎么怎么差,到他那里小支具效果如何如何好,还有上海新华(新苗)也是宣传支具疗效视频较多的,实际上虚标度数或者以支具下X光片来代表矫正效果,或者用脱支几小时的复查片代表疗效,是一种极其不负责任的虚假宣传行为。
                      支具无论大小,关键看疗效。根辛根支具也好,色努支具也好,用的正确,做的好,符合矫正原理,都有最终获得较好改善效果的案例。
                      如果勉强的用只有一个半支撑位,一个托举位,三点压的根辛根支具去治疗腰椎旋转较重且主弯在上胸弯或者带有高位侧弯+颈椎倾斜的形态,是不会获得好的疗效的。
                      既然这种小支具缺点多多,色努支具优点多多,为什么这些支具师不做色努支具,却对根辛根支具情有独钟呢?
                      1、根辛根支具的“小”也正体现了用料少,材料成本低。尽管支具材料占支具总成本比例很低,但节约材料的比例却不低。充分体现了资本的逐利性。
                      2、根辛根支具的“小”也体现在制作更加简单,尽管他们也知道支具力线正的重要性,但实际操作上他们根本不会在意这个指标,甚至会对患者家长说力线根本就不重要,或者要求孩子平时靠毅力来自我控制身体不要倾斜。
                      如果以后家长再遇到这种说法,就要大胆回怼:我孩子要能自我控制身体倾斜,我孩子就不会得脊柱侧弯这个病了,还来做支具干嘛?
                      对待高位左凸或者颈椎倾斜明显加重,他们又会说脱掉支具会回弹的(如果不能完全回弹呢?),或者说想治疗胸弯右凸,高位的左凸和颈椎右倾想不加重是不可能的(我已经上传过可以不加重伸直能减小的案例),或者说支具干预不到高位侧弯和颈椎倾斜。如果有支具师这样说:去找别人做吧,你提的要求纯属纸上谈兵,我是做不到的。这就算相对诚实的支具师了。说“纸上谈兵”不过是掩饰技不如人的尴尬,切莫当真,理解万岁,听听就好。
                      根辛根支具确实干预不到比较高一点的侧弯形态与小支具所谓“小”的特质有关,那又为何不选择色努支具呢?
                      因为色努支具制作复杂程度,技术要求都比根辛根支具都要高太多了。做大了依然不稳定,矫正效果同样也不好;做小了穿不进去立马“出洋相”,或者穿几天不是这里磨破皮,就是那里压出积瘤,没法穿戴,松紧程度的把控不仅需要技术还需要丰富的经验。
                      要知道支具是通过热塑成型冷却固化的,这里面有个对热膨胀系数在不同部位的把控问题。没有十年八年的经验,要想做好色努支具是很难很难的。在网上我们能见到谈论支具最多的人莫过于南老师了吧?连最简单的根辛根支具他都要请外国人来做设计,包括洋博士连色努支具都是敬而远之,避而不谈。可见一斑。
                      这也是为什么最近十年冒出来的支具师几乎都是做这种小支具的原因:容易做,至少能穿戴起来。
                      3、商业竞争内卷的结果。目前支具做的好的主要还是一些老支具师,他们不是没有做过这种小支具,根辛根支具早就有之,在GBW品牌支具诞生之前的很多年前就有了,一些老支具师也都做过,现在也有做的,这也是南老师不能申请专利只能申请一个自创的注册商标的真实原因。
                      为什么这些老支具师最后还是情定色努支具?实践出真知,通过大量的案例最终还是得出这样的结论:色努支具优点更多,适应性更广泛,矫正效果更好。
                      倒是最近十年以来出道的支具师为了走捷径,抢占市场,与这些老支具师展开竞争,不惜拿早已被淘汰的根辛根支具回炉热炒,甚至不惜自改名称杜撰根辛根支具是自己的发明创造的故事,来分得市场的一杯羹。造成现在这种小支具超范围使用,从一个非主流支具分型被热炒成了治疗脊柱侧弯的主流支具分型,这真是患者的悲哀啊!也是整个支具界的悲哀!
                      更可悲的是,他们不仅胡编乱造小支具的优点,还大量贬损色努支具的优点,将色努支具稳定性好的优点硬生生给说成了缺点,完全是跌倒黑白!
                      4、迎合小患者“怕丑”的心里需要。小支具隐蔽性好,活动受限少,试问:有背背佳隐蔽性好么?有不穿支具更舒服吗?支具是一个治疗器具,是以治疗为主的医疗器械。利用孩子的无知,在售卖中大谈隐蔽性好,活动受限少,却不谈因为简化造成疗效变差,甚至有负面作用的危险,诱导孩子向家长施压去选择这种小支具。
                      5、国家将支具师的职业资格审核2016年以后下放给地方或民间机构,造成只要花经过短期培训就能获取支具师资格证书,导致支具师队伍迅速扩大,滥竽充数者越来越多,再加上网络宣传的流行,虚假宣传已经是普遍现象。
                      6、行业组织疏于管理和正确引导。支具的标准制定归口单位是北京的国康,他们自己就是以做所谓的GBW支具为主的机构https://tieba.baidu.com/p/6908392618?pid=134414832415&cid=#134414832415
                      https://tieba.baidu.com/p/6899435668?pid=134307146896&cid=#134307146896
                      不知道北京国康有无南老师的授权在使用GBW商标,这两家一个是个体一个是具有行业标准归口管理权的国企,北京国康GBW支具是不是也是德国博士在设计?是不是执行的是德方的标准?这是不是国家有关支具的验收标准迟迟不能出台的原因?试想:一个代表国家行使标准制定与管理权的归口国企,竟然是在通过个体户交由德国人按照德方的标准设计支具,是不是有点不可思议?是不是有点乱?北京国康怎么引领这个行业行稳致远健康发展?
                      资本的逐利性我们不能说就不对,但要有底线,不能以欺骗的手段进行不当得利。


                      IP属地:江苏14楼2024-07-31 19:23
                      回复
                        上面提到了支具的标准,相信大家一定会关心如下几个问题:
                        1、国内支具师们到底在以什么标准制作脊柱侧弯矫形器?标准归口部门又为支具师们提供了哪些标准?在交货时又是以什么标准进行验收的?
                        2、支具是否合格怎么认定?这些标准有没有可操作性?小支具符不符合这些标准?
                        3、在产生纠纷时,患者如何维权?
                        欢迎关注,下面将会就此问题继续向大家揭示答案。


                        IP属地:江苏15楼2024-08-01 00:27
                        收起回复
                          目前可以查到与脊柱侧弯矫形器有关的标准是《脊柱矫形器的分类及通用技术条件》GB/T19544-2004和《儿童青少年脊柱侧弯矫形器的配置》GB/T 43417-2023。这两个国家推荐标准和一个2020年1月发表的带有指导性文件性质的《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矫形器治疗的最佳指南共识》。相信绝大部分支具师手上都有这三份文件。
                          推荐型国家标准对满足基础通用、与强制性国家标准配套、对各有关行业起引领作用等需要的技术要求,可以制定推荐性国家标准。推荐性国家标准由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制定。 推荐性国家标准代号为“GB/T”。
                          指导性技术文件指导性技术文件,是为仍处于技术发展过程中(如变化快的技术领域)的标准化工作提供指南或信息,供科研、设计、生产、使用和管理等有关人员参考使用而制定的标准文件。指导性技术文件由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编制计划,组织草拟,统一审批、编号、发布。指导性技术文件的代号由大写汉语拼音字母“GB/Z”构成。
                          20年磨一剑,出了一个《儿童青少年脊柱侧弯矫形器的配置》GB/T 43417-2023。这是一个什么标准呢?是有关矫形器设计的技术标准?还是管理规范?或者验收标准?显然该标准名称很不规范,或许想通过一个标准包罗万象吧?都写上去就太长了,显得不伦不类。没办法,只好看具体内容自行判断了。
                          那我就来给大家解读一下最新的标准内容吧。


                          支具师有资格“开具处方”吗?谁给了支具师开具处方的资质?有什么文件支持支具师可以开具处方的权力?难不成没有医生处方支具师都不能做支具了?如果这里说的处方与医生开具的处方有不同之处,理应在定义中讲清楚。毕竟矫形器属于医疗器械,仍然属于工业制品。做产品就是做产品,根本不涉及开具处方的问题,只可能涉及材料配方的问题。整个标准在此出现一次“开具处方”,后续就没有关于“开具处方”的任何跟进的内容了。制定国家标准不是企业标准,应该非常严谨。
                          “制定方案”中的方案包括哪些内容?说的不清不楚。是否包括支具选型?结构设计方案?设计要求等?如何制定?什么样的一个标准流程?关键的技术性问题没有任何交待。

                          依据什么标准选择支具类型?根辛根支具对上胸弯,尤其是对高位左凸+颈椎右倾这种3道弯的形态显得无能为力?那么遇到这类形态的侧弯,凭什么选择这种小支具?《脊柱矫形器的分类及通用技术条件》GB/T19544-2004中的矫形器中有这种小支具吗?没有呀。关键的选型没有任何要求,这个“制定方案”中一开始就不受约束了。试问:选型如果出错,其它工作还有什么意义?
                          可笑的是将基本信息登记内容纳入在制定配置方案内容中来,完全就是文不对题,这些基本信息是你制定的吗?
                          更为可笑的是将矫正训练和其他辅助锻炼也都纳入到矫形器的配置标准中来了,这个标准到底是为矫形器制定的,还是为运动康复制定的?显然这种做法就是参与制定标准的人当中有人在夹带运动康复的私货。
                          试问:难道只做支具,不做运动康复的支具师不提供或没法提供运动康复训练方案的,就因为达不到该标准要求就不能卖支具了?卖单杠的不教会你邹利敏空翻和肖空翻是不是就不能卖了呀?
                          支具的选型、结构设计方案、技术要求等有关支具疗效的关键性技术指标均无具体标准规范,全是虚的。
                          “交付产品”依据什么交付?没有验收就交付吗?依据什么验收?难道不合格支具也能交付吗?
                          继续往下看,终于遭到有关涉及部分的要求了,这个部分应该是支具制作的重中之重了。

                          我们看到4条:
                          a条要求针对侧弯(因为脊柱旋转,包括前后生理曲度也属于侧弯的指标,后面又出现旋转和生理曲度,只能理解此处的侧弯是指Cobb角了)、旋转(字面理解这里不含骨盆旋转)、超标的前后生理曲度三个侧弯指标进行矫正。
                          b条要求矫正力的设计要确保位置准确和大小适中。
                          c条要求释放空间要准确,空间大小要充分。
                          d条要求考虑脊柱偏移情况(没说明是臀中距偏移还是顶椎偏距,因为定义未提到顶椎偏距,这里只能理解成臀中距了),对脊柱和骨盆施加压力,矫正失衡的力线(臀中距)。
                          看了上面4条要求,给我的印象:作为如此总要的设计要求竟然没有一条定量要求,甚至定性的要求都做没做到。
                          比如d条,“矫正失衡的力线”,矫正到什么程度算合格或者算理想?患者原来臀中距是5公分,支具下是4.8公分算不算有矫正效果?算不算合格?因为这个指标对支具的疗效尤为关键,在失衡状态矫正脊柱侧弯显然是不可能实现一个好的疗效的,这都没有一个定量的标准,这对支具师到底是一种引领要求?还是一种开脱?为什么不敢制定出一个明确的定量标准?比如:臀中距超过2公分,支具的矫正率不低于50%;臀中距2公分及以内的,要求支具下臀中距不大于1公分。
                          标准中说的“矫正失衡的人体力线”本身就存在错误的表述,难道这些标准制定者们不知道失衡的臀中距是多少吗?
                          如果是偏距1.8公分没有达到失衡标准就不需要矫正了吗?
                          不用说,这个标准制定的主导者一定是做小支具为主的人居多。因为小支具做不到这一条,不仅做不到这一条,甚至没法控制臀中距,何必要给自己套上一个“紧箍咒”呢?
                          再比如b条,“矫正力的设计要确保位置准确”,到底主压力位没有施压在顶椎上,算不算准确?是不是不管在什么部位、什么弯型主压位都要在顶椎上才叫准确?“准确”的具体要求没有,支具师怎么执行此条标准?患者怎么据此标准验收?到头来还是支具师想怎么说就怎么说,他说压在哪里都是准确的,患者又能如何?这一条说了也是白说,毫无约束性。下面“大小适中”的要求就更是鬼扯了,连个定性的要求都没有,还不是支具师说适中就是适中。
                          c条同样如此,“准确”、“充分”是什么概念?有定义吗?有具体要求吗?这种要求说了等于没说。解释权在支具师,患者根本没有话语权。
                          回过头来再说a条,本标准没有提到顶椎偏距的矫正,往好了想,不能不说是一个技术性错误;往坏了想,小支具最容易出现Cobb角降低,顶椎偏距加大的现象,最终脱支回弹率很高,这就很可能是一个选择性忽视。因为脊柱侧弯的Cobb角是以上下终椎倾斜度的绝对值相加得到的,反映不出上下终椎之间椎体的变化。而顶椎偏距反映了一道弯中偏离对应理想轴线的最大距离和顶椎位置的确定。只有结合Cobb角、顶椎偏距、臀中距、脊柱旋转的变化才能较为准确预测今后脱支的回弹率(如果腰弯是主弯,下终椎的倾斜度变化也是判断支具有效性的重要依据)。如果a条中说的三个方面指标+d条中的指标都有矫正,但支具下顶椎偏距没有相应的改善,脱支具回弹率依然很高。
                          另外,对于上述指标降低了,但颈椎倾斜加重了,支具算不算合格?是不是颈椎倾斜加重是无节制的?腰弯下终椎倾斜度增加了,算不算合格?这些都是矫正结果不理想支具中常见的不良现象,均未涉及。
                          本标准上面提到的关键性技术要求或者设计参数均没有一个明确的涉及,注重的是管理流程,更像是一个非技术性的作业指导书,非常巧合的是该标准准确无误地回避了小支具所有缺点可能受到的任何约束。对脊柱侧弯矫形器制作行业的整体水平提高看不出有任何引领作用,反而为劣质支具制作单位提供了更加模糊的解释空间,必将会成为一个推卸责任的挡箭牌,对于纠纷中的责任认定毫无“法律准绳”可言。这样的标准只会降低支具师的门槛,拉低行业水平,简直就是“自废武功”。
                          (解读未完,待续,尽请继续关注)


                          IP属地:江苏本楼含有高级字体17楼2024-08-02 02:10
                          回复
                            再看该标准的适用范围是6-18岁,依据是哪来的?女孩子18岁骨骼早就闭合了,穿戴支具还有用吗?这是不是让人怀疑将支具的适用年龄调高了,为支具治疗的滥用提供了保护伞?大家可以看看著名专家邱勇教授对待支具的适用年龄是怎么说的?https://v.qq.com/x/page/m0187u8acmx.html?url_from=share&second_share=0&share_from=qqf

                            通过这个有关支具治疗侧弯的科普视频,我们可以看出邱教授引用了大量的研究成果来支撑他的论述。
                            有关论文也有发表:

                            如果没有生长潜能了,支具治疗是没有效的。
                            再说年龄下限定在6岁,难道6岁以下的侧弯患者不能支具治疗?还是支具的适配标准就与6岁以上的不一样没法通用了?再或是小支具因为稳定性的不可控在6岁以下患者身上表现的更为突出,导致治疗效果更差就没法适用了?显然是后者。

                            这是一个1岁半开始穿戴色努支具的案例,从坐都坐不稳的状态,到穿戴支具后可以稳稳的站起来,而且力线很正,与6岁以上支具的要求完全一样。
                            将6岁以下的侧弯患者的支具排除在标准之外,毫无道理。不能因为小支具做不到的,就不纳入标准进行规范。
                            如果将6岁以下侧弯患者的支具纳入标准进行规范,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小支具的不合格率将会超过95%。但色努支具的合格率不会受年龄下限的影响产生明显的波动。
                            由此可以看出,小支具不仅适用形态受限,适用年龄下限受到的负面影响更大,这才是不敢将6岁以下支具列入其中的真实原因。
                            支具治疗的年龄适用范围应该建立在科学研究成果基础之上。邱教授说出了这个问题的关键:1、支具治疗没有年龄下限,但却有年龄上限。2、生长潜能大小的评估才是确定适用年龄上限的关键。
                            适用年龄下限过小做不好就扩大上限的做法实,说好听点是不尊重科学,格局不够;说难听点是“堤内损失,堤外补”的利己主义表现,不负责任的行业保护措施。


                            IP属地:江苏18楼2024-08-02 13:45
                            回复
                              既然将年龄列入该标准适用范围,为什么不将侧弯的严重程度列入该标准的适用范围?
                              专家都说轻度特发性侧弯不需要支具治疗,重度脊柱侧弯支具矫正效果不好,超过50°基本都会建议手术治疗了。那么支具行业对待这个问题如何引导行业去科学规范地处理呢?没有。
                              我们看到为了创收,越来越多的是支具师在对20°以下,甚至10°以下开始建议使用支具。越来越多的支具师在建议50度以上的患者接受支具治疗。很多广告吹起来都喜好用重度侧弯的支具治疗所谓成功案例来证明自己的支具有多好。但我们会发现很多支具机构在用支具下的X光片来证明自家的支具有多好完全就是忽悠,还有用脱支时间不足24小时的复查片来证明自家支具有多好同样也是忽悠。
                              我们同样可以了解一下,以做这种小支具为主的支具机构,很少明确要求复查片脱支时间要不低于24小时的。要求脱支时间最低的当属新苗(脱支时间不低于2小时)https://tieba.baidu.com/p/8955301348?pid=150014594293&cid=0#150014594293,脱支2-3小时拍出来的复查片已经接近支具下的形态了,怎么能作为支具的前期疗效呢?不是忽悠是什么?
                              该标准竟然无视这一现象的普遍性,毫无作为。要说不是选择性忽视为这种小支具的生存或业务拓展大开绿灯,鬼都不信。
                              我们继续解读该标准,看看该标准对支具下X光片检查和复查的具体要求吧。


                              IP属地:江苏20楼2024-08-03 15:3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