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忆投捕吧 关注:771贴子:2,530

关于“心理创伤”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1L给圭的笑容,果然还是很喜欢看到这帮孩子能够开怀地笑。


IP属地:湖北1楼2024-07-27 00:16回复
    我依旧是看的运动漫画不多的人,不过《失忆投捕》刨去我对于棒球运动规则未知所带来的艰涩感让我反复阅读之外,本身关于心理描写的流畅度和描述风格非常让我着迷。感谢动画和汉化组hhhh要说我自己想谈的,也正好最近在听讲PTSD的书,《身体从未忘记》,想随便谈谈主要是失忆投捕中关于“心理创伤”这一角度的我的一点感想。


    IP属地:湖北3楼2024-07-27 00:17
    回复
      先从我真正入坑的第35话讲起吧。


      IP属地:湖北4楼2024-07-27 00:17
      回复
        “没有退路”、“最后机会”、“牺牲所有”——这就是一个无名选手的现状。




        IP属地:湖北5楼2024-07-27 00:18
        回复
          “家人思念却又不忍心增加压力的小心问候”、“辜负了这份沉重期盼后的自责”、“面对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弥补的实力差距的无力感”,层层递进让这个年轻的无名选手所背负的痛苦宛如洋葱般层层剥开,这一连串的分镜宛如辛辣的汁水刺痛着我的眼睛。





          IP属地:湖北6楼2024-07-27 00:19
          回复
            加上高昂的费用和大量的投入,自身认同的价值观带来的负面情绪,长期处在高压环境中,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心理创伤”。因此作者写到——“创伤在所难免”。这种“无处说理”的创伤往小了看是源自竞技体育的残酷性,往大了看,实际上就是人生的一个必经的感受。




            IP属地:湖北7楼2024-07-27 00:19
            回复
              人类可能比想象中着迷于竞争,可是同时又往往会因为竞争的压力在心中留下泅湿却又深刻的“心理创伤”。
              在我看来,离开了赛场的选手有时候就宛如离开了战场的士兵,带着肉体的折磨和精神的高压留下的“创伤”,他们无法迅速回归更加漫长且反复,名为“人生”的现实。他们活在他们能够感觉到活着的地方,即使那里曾经给他们带来过悲伤、痛苦,甚至是恐惧,但他们还是会回到那里。


              IP属地:湖北8楼2024-07-27 00:20
              回复
                比赛只剩下一个月,可是这份“创伤”的“疗愈”远比这个来的长,所以这也是《失忆投捕》故事里很让我着迷的地方——并不是完全“治愈”后才能重新出发,而是如何带着这份“伤痕”努力活下去,选择这种生活方式的人,就充盈着“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那就是认清生活的本质之后依旧热爱生活”的高生命能量。


                IP属地:湖北9楼2024-07-27 00:21
                回复
                  首先是提及一下书里提到的创伤的形成,人在面临危险的时候,有三种层次的安全感:
                  第一, 社会参与(人的大脑),就是你在遇到困难或者危险时会主动呼救(比如无名君会和母亲联络,求助她想回家)。这个时候还是处在社会参与的层面,就是仍能寻找周围人的帮助,你还是一个“人“的状态。
                  第二, 战逃反应(哺乳动物大脑),这个创伤更严重一点,有人拿刀顶在你身上,此时也无法喊救命因为你出声很可能就是死亡,这时候你就会非常地害怕,甚至无法动作或者发声。这时候人就会进入到一个动物的境界,进入战斗或者逃跑。(实际上能够面对圭和叶流火他俩还能勇敢战斗的山田、藤堂、千早就已经很棒了,目前已有的故事里,他们的主要创伤便来自“逃跑“后无尽且延绵的”自责“)
                  第三, 崩溃(爬行动物脑主导),类似于一群人已经把你摁在地上,拿枪顶着你的头了,这时候你动都动不了了,你就完全被别人控制了,任何挣扎都没有意义,这时候你的爬行动物脑会出来帮你尽量让你活下去,让自己的身体放空,让自己的呼吸减缓,让自己减少能量的损耗。因为你大脑空白,准备进入一个长期斗争的过程,但是姑且我的身体还希望我能活下去。(实际上我感觉圭和叶流火的心理创伤大概就是这个程度的)


                  IP属地:湖北10楼2024-07-27 00:21
                  回复
                    创伤没有深浅更无法对比和以己度人,但目前来看,我个人觉得藤堂是“治愈”情况最好的一个hhhh
                    所以不由得感慨——
                    心理创伤就是因人而异又这么猝不及防,
                    无可奈何但是就是会在阴差阳错之时出现,在意想不到的时候又会和解。


                    IP属地:湖北13楼2024-07-27 00:24
                    回复
                      “直面由他人之手施加的痛苦已经足够艰难,但对于很多受过创伤的人而言,他们内心深处更加无法忍受的,是自己当时的所作所为带来的羞耻感。他们深深蔑视自己的恐惧、软弱、兴奋或自我膨胀的感觉。”——《身体从未忘记》


                      IP属地:湖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24-07-27 00:59
                      回复
                        厉害👍,剖析角度感觉和作者是一个电波的
                        另外想夸赞一下作者设立的小山这个人,简直是失忆投捕的灵魂所在
                        以普通人的身份和天才们共同前进,凝聚团队,最后还能获得应有的成长,感觉是对“普通人”最大的尊重了
                        以读者视角来看,最能共情的人也是小山了,吐槽也是简洁干练,完全是作者和我们对故事剧情的思考与审视
                        然后小手指五人,唯一没有串门过的只有小山家了,期待有什么大活儿


                        IP属地:湖南17楼2024-07-27 01:09
                        回复
                          质量好高,顶一下


                          IP属地:湖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18楼2024-07-27 08:58
                          回复
                            小手指这边,先讲一下目前已经比较完整的藤堂葵。
                            藤堂遇到的逆境,是运动员相对高发的YIPS,但真正造成他“心理创伤”的,我觉得是“患上YIPS的你失去了作为选手的价值”的“低自尊感“,和”因为的我的失误让全队承受失败“的”羞耻“。
                            他对于这种困境的无助让他产生了“情感解离”——那些难以承受的画面变得碎片化,情绪、声音、图像、记忆、感觉会模糊为一种“阴影”,这种“阴影”侵入到受伤者的生活中,不断地闪回和再现,一次又一次地提醒着他,你,没,有,价,值。
                            只要创伤源头(低自尊感)没有解决,身体释放的压力激素就会在体内不断循环,防卫机制和激烈的情绪反应也会不断重复(所以藤堂会作为不良少年打架哪怕他知道这样不好,他只是那个时候控制不了他自己)。
                            一般来说,深受闪回折磨的人会把重心放在“对抗”这个闪回带来的无力感中,他们会强迫性大量锻炼、在极度危险的情况下追求“控制感”(蹦极、摩托、飙车),甚至酗酒、吸食致幻药物等以求短暂的解脱和遗忘,但往往是清醒之后地自责更加加剧了这份“羞耻感”。这场看不到尽头的战斗往往就是两败俱伤,身心俱疲。


                            IP属地:湖北19楼2024-07-27 22:31
                            回复
                              但很幸运,藤堂首先是,他真心爱着棒球运动,也真心爱着他的队友,所以健康的人际关系和良性的运动本身就是他能走出“心理创伤”的基础。
                              其次是克服YIPS过程中我觉得小山的协助功不可没,小山有种“生长于这个时刻”的踏实感,其实治疗“心理创伤”最难的一步就是让当事人重新找回“活在当下”的感觉,而非如何面对过去,让他重新感受到正在呼吸、正在思考的主体,是当下的你,在此基础上强化生活的质量。所以后续和星明比赛的时候,藤堂能够重获专注力,并且在帝德战中彻底摆脱YIPIS,除了他由于得以勇敢剥开“低自尊”的心理创伤的表象后,坚定对于棒球的信念外,还有能够最大程度无条件包容和信任他的队友,尤其是小山温柔的配合,才让藤堂是说,通过优质的临场表现,真正地通过行动,原谅这个自己过去的“心理创伤”。



                              IP属地:湖北20楼2024-07-27 22:3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