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道吧 关注:57,588贴子:1,056,896
  • 5回复贴,共1

“致虚极、守静笃”新解,莫轻信网上大咖。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对于“致虚极、守静笃”的理解。
一些学者认为(包括两个度娘词条),认为它是老子达到虚空状态,分析万物生死规律。我认为不对。
《道德经》
【第十六章】
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
.
有生于无,万物的并生。来自于万物本元的“无极态” 。
我认为应该这么断句:
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
吾以观复。
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
归根曰静,静曰复命。
注意:复命曰常。但常不同于道。道是干预“物壮则衰亡”这个“常”的。这是修道原理。
老子得道,是能做到无极态、婴儿态的。这种状态是为蓄能、为缓慢生长、为长生。
是老子洞悉道后,可以做到无极态。但不是老子在无极态来洞悉道。
《道德经》
【第二十章】
我独泊兮,其未兆;
沌沌兮,如婴儿之未孩;
累累兮,若无所归。”
老子这种“混混沌沌的无思状态”,
虚空、无思!无思能洞悉个屁!


IP属地:云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4-07-27 09:52回复
    那你觉得应该怎么做?


    IP属地:河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4-07-27 18:30
    收起回复
      老子没有认识到,精和阳的关系?
      生发之初能量最足。为什么?


      IP属地:云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24-07-28 07:09
      回复
        在《道德经》第十六章中,关于“致虚极,守静笃”的描述,传世版本中的“守静笃”的“静”,在帛书版中实际上《老子》中是“情”,原句为“守情笃”。这一微小的改动改变了整句的意义,强调的是对大情大爱的追求,而不仅仅是安静和宁静。


        IP属地:云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24-07-29 20:07
        回复
          马王堆道德经甲本
          先秦。道德经
          至虚,极也;守情,表也;万物旁作 ,吾以观其复也。夫物云云,各复归于其根。归根曰情。情是胃复命。复命,常也;知常,明也;不知常,亡亡作兇。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沕身不怠。


          IP属地:云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24-07-29 20:2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