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人类学吧 关注:49,054贴子:2,627,773

严重质疑复旦论文对黄河中游农业人群伪概念的定义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复旦大学文少卿团队发表的《科学家重建山东人群六千年遗传史,再证“重瓣花朵式假说”》,有建构失实的成分,给人造成误导,不能凝练真知。黄河中游农业人群、山东本地采集狩猎人群等伪概念,纯属子虚乌有。
.
百度搜索”黄河中游农业人群“一词,除了复旦论文之外,几乎没有相关内容。不难发现,该伪概念纯属复旦论文的伪定义,并不符合考古资料。应该纠正为【 黄河农业人群】,删掉”中游“,所给理由如下:


黄河中游河段流经黄土高原地区,因水土流失,黄河中游流经黄土高原。黄河上游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中游流经水土流失严重的黄土高原,携带大量泥沙,在下游沉积下来形成地上河。黄河流经中游时,支流带入大量泥沙,黄土高原土质疏松,植被遭到破坏,使黄河成为世界上含沙量最多的河流。根据考古资料,距今约5500年前,黄土高原西部史前人类已经开始从事以粟为主的旱作农业。黄土高原地区的植被类型主要是草原和灌丛。由于降水量少,土地贫瘠,植被生长相对较差。大部分地区植被以短命草本植物为主,严重制约了该地区的农业发展。
.
黄土高原的形成,还是源于第四纪冰川时期大量黄土沉积,这些黄土疏松且易于风化、侵蚀,导致了严重的水土流失问题。据统计,黄土高原每年流失的土壤量高达16亿吨,这不仅导致土地贫瘠,也对下游地区造成了严重的泥沙淤积问题。水土流失还导致了植被的退化和气候的恶化,使得黄土高原成为一个生态环境极其脆弱的地区。黄土高原的气候条件也不利于农业生产,这里光照时间短、气候干旱,年降水量不足500毫米,且多集中在夏季的几个月。这样的气候条件使得农作物的生长受到严重限制,粮食产量低,农业经济落后。加之当地交通不便,基础设施薄弱,黄土高原的经济发展一直处于全国的落后水平。数据表明:黄土高原覆盖面积达64万平方公里,纵横交错的沟壑多达27万条,曾被联合国认为:该地区无药可救,并不适合人类居住。


历史时期黄河中游的天然植被大致是分成森林、草原及荒漠三个地带,由于这一时期农业民族从黄土高原上退出,让位于游牧民族,黄土高原土地利用方式变成以畜牧为主,使水土流失程度大大减轻,出现了西羌农牧人群。羌人就是殷商对西部牧羊人的蔑称,对于东方农业文明构成严重的威胁,如同北方胡人那样,羌人曾经参加五胡乱华。
.
在殷墟卜辞中有大量有关羌或羌方的记录。殷墟卜辞有“来羌自西”。《说文》:“羌,西戎牧羊人也。”至于羌方具体的活动地域,主要有以下几种说法:
1.认为羌方活动在渭水流域。
2.认为羌主要在商西北今晋西、晋北、陕西省东北一带。
3.卜辞的北羌当在今河南省东北角、河北省西南角。
在殷墟卜辞中,商王朝对羌方的采取的行动频繁,更有“征羌”、“伐羌”、“羍羌”、“执羌”、“获羌”、“获征羌”等多类用辞,可见,当时商王朝与羌方间基本处于敌对状态。卜辞中有大量“用羌”、“岁羌”、“俎羌”、“卯羌”的记录。
.
东方嬴姓族群大批西迁分多次,第一次是为商王开边守土迁徙冀晋,第二次为周王戍守西北陕甘边陲,分成两个集团赵国、秦国。居住在黄土高原的羌人被秦、赵征服,最终融入了汉族之中。


此图出自农业部。古代山东土地肥沃冠天下, 主要粮食作物产区几乎都在山东及其周围地区。由于中国东部大平原属半湿润、半干旱气候地区,当初从事稻粟混作,后来引进了小麦,致力于在中原地区推广小麦种植,奠定了黄河农业文明的基础,小麦最终称为北方汉人的主粮。湖南、浙江一带最早出现水稻,但还没有形成农业生产规模,也不是商周秦汉的主粮。自从汉代征服南方,才开始开拓南方农业,稻栽培已具相当规模。自从宋代以来,稻米慢慢变成了多数中国人的主粮。


后李文化(距今8500年至7500年之间)地处沂泰山系北侧山前冲积扇和鲁北平原,当时气候比较暖湿,可能比如今高。环境一度较优美,既有旱生植物、水草及灌丛,也有低地及水体,当时居住区域,地势比较平坦,接近河边,当时先民可能已经学会农业栽培,食物来源主要靠种植谷物,济南张马屯遗址发现了粟黍和稻、小麦族等,说明后李文化掌握了原始农业技术。后李文化遗址发现的新石器时期陶窑被誉为“中华第一窑”,说明后李文化基本上属于农业定居社会。后李文化遗址发现了数例N1b1-Z4784,证实N1b1-Z4784是农业人群,参与到旱作农业的扩散。所以复旦大学文少卿团队把后李文化N1b1-Z4784常染定义为山东本地采集狩猎人群组,纯属子虚乌有。
黄河中游农业人群和山东本地采集狩猎人群等伪概念,有主观臆断之嫌,论文作者刻意采取了含糊的表述,与他们自己的论文数据自相矛盾,理由如下:
大汶口文化(黑字)西夏侯、大汶口、傅家、五村、午台-龙山,与新石器早期后李人群的遗传关系越红越近,但与南方新石器人群的关系越蓝越远。江苏刘林-大汶口、三里河-龙山,与南方新石器人群的关系越红越近。大汶口文化、山东龙山与黄河中游新石器人群之间没有密切的遗传关系,并不支持黄河中游农业人群组“重瓣花朵式假说”。因为黄河上中游没有发现比仰韶时代更早的古DNA,所以黄河中游只不过是猜想假说。
.
国内学者观点带有私货,不如国外学者分析客观。旁观者清,意思是指:局外人比当事者看得更清楚、更全面。 国外论文研究认为:黄河血统——与黄河流域人群相关的血统,迄今为止采集到的最古老的个体是来自山东黄河下游的扁扁洞古人,已有 9500 年历史。与该血统相关的人群对当今大多数东亚和东南亚人产生了重大影响。不难看出:黄河中游农业人群和山东本地采集狩猎人群等伪概念,以中原本位主义思维进行划分,重演了周代夷夏之辩。
.
实际上,夷夏商是同源异流,实为龙山文化的不同分支,起源于黄河下游,得中原得天下,并不是说起兵中原,而是为了全国统一开拓国力和政治需要选择在中原地区。

福建新石器早期-奇和洞人的常染基因,纯属原始南方人群,但是台湾土著的常染血统比南方新石器早中期、汉本遗址(台湾铁器时代)南移得多,接近东南亚马来人。
.
与台湾土著相反,南方汉族比南方新石器早中期北移得多,更接近北汉,这是古代北方汉族人民不断南下并与南方土著民族相融合的结果,其实东亚北方人成分占比大,导致南汉血统与北汉的遗传关系密切,更远离南方新石器人群。新石器时代至近代东亚北方人对于南汉的基因贡献远高于新石器时代南方古人对北汉的基因影响,两者之比约8 : 2。这一检测结果,基本符合魏晋南北朝的大量北人南迁史实。
.
现有的古DNA证据表明,北汉血统始于大汶口龙山文化,形成于商代,最终定型于汉代。南汉血统始于魏晋南北朝,形成于南宋时期。

从古代常染起源上来看,东亚农业人群起源于黄淮海大平原,向西北/西南、华北/北亚、华南/东南亚、东北亚/日韩迁徙扩散,与当地土著游牧人群或渔猎人群混血,形成了亚洲各族,他们的血统主体来自黄河流域新石器早期人群(博山、扁扁洞),是最大的构成部分。

上图所示,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人口高峰,时间又早又长,而中原地区人口相对少。复旦研究表明,汉族的父系主体基本上是F8、F46、F11这三大下游支系,其爆发时间分别是5400年,6500年、6800年,才开始走出低谷期,在黄淮大平原上进行农业技术革命,实现农业人口大爆发,形成了城邦工业人口。大汶口文化父系社会,产生战争的社会基础--私有制已经形成,向中原强势扩张,形成了龙山文化,覆盖了中原及其南北地区,我们汉族的父系主体O2-M122及其常染血统就是龙山人后裔。


IP属地:北京1楼2024-08-17 12:02回复
    这篇论文确实太劲爆了


    IP属地:河南2楼2024-08-17 12:40
    回复
      厦门大学的王传超也参与了这个案子,也是凶手之一


      IP属地:河南3楼2024-08-17 12:41
      回复
        分子人类学是一种颠覆性的科学
        如果没有接受颠覆性结论的心理准备 不如远离分子人类学 远离本吧。
        无论如何你要么开门迎接先进科学 要么分子人类学就破门而入。
        ——
        基于北方人口比南方多很多这种错误假设,会得出自北向南开拓南方荒地的错误结论,实际上南方人口很多,否则秦与西瓯大战怎么打了7年互损大将,《汉书》地理志怎么记载岭南多布的(织布需要很大人类社会)(还有珠玑 银铜 还有发达的贸易)(人口肯定比红河三角洲)?就颠覆了黄河论(中原是淮河),南方只是北方政构不容易编户齐民而已(古代自治),自南向北扩张完全是可能的(闯关东 走西口)


        IP属地:广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24-08-17 12:59
        收起回复
          怪不得仰韶有马来人种,原来东南亚马来北上仰韶成为仰韶人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24-08-17 16:47
          回复
            东南亚马来🐵王o1b北上成为仰韶人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24-08-17 16:48
            回复
              老东夷n1b1,新东夷秦汉唐明002611,f1876,am01822,f46,f8,商人f1319,仰韶东南亚马来王壮傣侗台集团o1b,北亚m1819,棕色人水侗f845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24-08-17 17:17
              收起回复
                北方没有南方富,像甘肃这些地盘,鸟不拉屎,鬼才相信伏羲文化的发源地。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24-08-17 18:22
                收起回复
                  黄河说的就是仰韶
                  这伙大汶口人 它们还北上了夏家店下层
                  常染就是仰韶


                  IP属地:山西14楼2024-08-17 21:06
                  收起回复
                    科学家重建山东人群六千年遗传史,再证“重瓣花朵式假说”

                    8月14日,发表于《细胞》(Cell)子刊《当代生物学》(Current Biology)


                    ·“在大汶口时期,山东人群主要由黄河中游农业人群和部分山东本地采集狩猎人群、中国南方古代人群三种祖先成分混合形成。在山东龙山时期,山东人群比较稳定,基本上继承自山东本地的大汶口文化人群。在商周时期,山东人群进一步受到中原人群的影响。在秦汉之后,山东古代人群的遗传结构基本上与现代山东人群一致。”

                    山东人从哪来?
                    复旦大学科技考古研究院文少卿团队、生命科学学院金力团队联合厦门大学王传超团队、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所王明辉团队、山东省考古研究院孙波团队及烟台市博物馆等13家单位获取了山东18个遗址的69例古基因组数据,并整合已发表的中国及其周边人群的古基因组数据进行了群体遗传学分析,结合考古学和历史学的材料、方法,重建了近六千年以来山东的人群遗传历史。8月14日,相关研究在线发表于《细胞》(Cell)子刊《当代生物学》(Current Biology)。
                    “我们用科技考古手段描述了中华民族‘血脉’融合的动态过程。尤其是在史前文明转型的关键时期。例如在大汶口时期,我们发现,黄河中游的新石器农业人群大规模进入山东,并与本地的山东采集狩猎人群、少量南方人群混合,共同推动了大汶口文化的繁荣发展;在山东龙山时期,我们发现虽然从大汶口到山东龙山发生了文化变革,但是人群还是一脉相承,基本上保持了稳定。”文少卿向澎湃科技表示。
                    据他介绍,该项目启动于2015-2016年,共耗时8-9年,搜集样本耗费的时间较多。
                    研究人员在论文中介绍,山东省位于黄河三角洲,地处中国东海岸,是中国古代文明崛起的关键。受益于黄河流域持久和持续的农业,古代山东可以养活大量人口。现代山东仍然是一个拥有1.02亿人口的人口稠密地区,约占全球人口的1%。然而,从新石器时代过渡到今天,人们对山东的人口动态仍然知之甚少。对于山东史前到历史时期的关键事件,如大汶口时期、山东龙山时期、商代、周代和汉代,尤其如此。
                    据介绍,这项研究主要关注三个主题:新石器时代主要过渡时期山东的人口结构;新石器时代黄河相关祖先对山东人口的影响;以及历史记录事件对山东遗传构成的影响。
                    大汶口文化时期:黄河流域中游农业人群大规模进入山东
                    据论文介绍,大汶口文化(距今约6200-4600年)是分布于以泰沂山脉为中心的黄淮下游的新石器时代文化,前后经历了一千五百余年。大汶口文化时期也是山东地区史前文化进一步发展并走向辉煌的时期,具体表现为农业蓬勃发展、人口激增、社会日趋复杂化。
                    研究团队对8个大汶口文化遗址(包括刘林、岸堤二村、傅家、五村、大汶口、西夏侯、三里河和午台遗址)的29例个体进行测序及分析,结果显示,大汶口时期的人群主要是由黄河中游农业人群(58.6 -100%)和部分山东本地采集狩猎人群、中国南方古代人群三种祖先成分混合形成。
                    根据三种祖先成分的组成和比例差异,大汶口文化的人群进一步细分为三组:一、黄河中游农业人群组,包括西夏侯和岸堤二村;二、山东本地采集狩猎人群组,包括傅家、五村和大汶口;三、中国南方古代人群组,包括刘林、三里河和午台遗址。其中,在刘林遗址(距今约5600-5100年)的人群中发现南方古代人群成分,表明南方人群到达山东至少在距今5600-5100年。另外,研究发现大汶口人群中的南方成分有部分是直接来源于中国南方人群,而非间接来源于中原人群。
                    研究人员称,其研究支持著名考古学家严文明先生在1986年提出的“重瓣花朵式假说”。严文明将中国的新石器时代文化形容为一个巨大的重瓣花朵,中原文化区是花心,其周围的甘青、山东、燕辽、长江中游和江浙文化区是第一层花瓣,再外围的文化区是第二层花瓣。中原文化区处于花心,起着联系各文化区的核心作用,也向周边文化区进行文化辐射,而外围的文化区则保持着自己的特色与活力。他发现,“在中原地区仰韶文化中发生的那种饰回旋钩连纹或花瓣纹的彩陶盆几乎传遍了整个黄河中下游,长江中下游的同期遗存中也偶尔能见到这类产品。”
                    在前述研究中,研究人员通过古基因组学分析发现,黄河中游的新石器农业人群深刻塑造了史前北方人群的遗传结构:黄河中游的新石器农业人群贡献了黄河下游山东大汶口文化人群58.6 -100%的祖先成分、黄河上游甘青齐家文化人群约80.4%的祖先成分、内蒙古庙子沟文化人群约80%的祖先成分、黄河中游陕北地区石峁文化相关人群约79%的祖先成分,以及西辽河流域红山文化人群约60.3%的祖先成分,可以佐证“重瓣花朵式假说”。
                    龙山文化时期:山东人群与大汶口时期的人群保持遗传延续性
                    1928年,考古学家吴金鼎在山东济南龙山镇发现了举世闻名的城子崖遗址。此后,考古学家先后对城子崖遗址进行多次发掘,取得了一批以精美的磨光黑陶为显著特征的文化遗存。根据这些发现,考古学家把这些以黑陶为主要特征的文化遗存命名为“龙山文化”。山东龙山文化(距今约4600-4000年)是分布于黄淮下游地区的龙山文化。在中国古代历史上,龙山文化处于文明社会的形成时期。
                    研究人员对3个龙山文化遗址(包括午台、三里河和呈子遗址)的13例个体进行测序及分析,发现山东龙山文化人群在遗传上基本(85.2-100%)继承自大汶口文化人群。具体而言,呈子和龙山文化三里河遗址的人群与大汶口文化晚期三里河人群比较接近,他们都与南方古人存在密切的遗传联系;龙山文化的午台遗址人群与大汶口晚期的傅家人群比较接近,他们与山东本地采集狩猎人群呈现出较强的遗传联系。研究人员说,这一结果与考古文化上看到的两种文化一脉相承的结果一致。
                    商周时期:山东人群进一步受到中原人群的影响
                    商周时期是中国历史中一个重要阶段:出现了比较完善的文字制度,创造了灿烂夺目的青铜文化,并进而完成了由青铜时代向早期铁器时代的转变。商朝建立以前,山东是商族活动的中心,商前期的五次迁都,有两次在山东境内。商朝(距今约3600-3046年)建立后,山东仍是其统治的中心地区。在武王克商后,周天子为了加强对领土的控制,推行分封制。山东境内比较有名的诸侯国有齐、鲁、滕、曹和薛等。
                    研究人员对商周时期5个遗址(呈子、五村、两醇、西三甲和东康留)的11例个体进行测序及遗传学分析,发现中原人群在商周时期进入山东并与本地人群发生了混合。
                    他们认为,这一遗传学结果可能与三个历史事件相关:商王与山东方国的关系比较微妙,时而战争时而联合,这会间接推动中原人群向山东迁徙;由于西周时期实行分封制,来自陕西、河南等地的贵族、士兵、手工业者和奴隶会到山东定居。同时,周代推行“同姓不婚”制度,到达山东的中原移民更倾向于选择和本地的东夷人通婚;到了战国时代,秦国的统一战争主要发生在韩赵魏所在的中原地区。齐国不但远离中原主战场,并且相对富足稳定。因此,战国时期的中原百姓可能会迁徙到山东境内避难。
                    研究者还发现,与周王室关系密切的诸侯国境内的人群有更多中原人群的血统,如靠近齐国都城临淄的两醇和靠近薛国都城的东康留;而本地东夷诸侯国境内的人群有更多山东本地人群的血统,如靠近莱国都城归城的西三甲。
                    秦汉之后:山东古代人群的遗传结构基本上与现代山东人群一致
                    秦汉时期是中国社会转型期,中国文化整合期,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强盛的大一统封建时期。自此以后,在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中,山东地区虽有时也曾为割据势力所盘踞,但总的来说,则是属于历代封建王朝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这项研究对秦汉及以后历史时期的7个遗址(封山、西三甲、徐家营、洗砚池、东小宫、煎药庙和东关东南)的16例个体进行测序及遗传学分析,发现秦汉之后的古代山东人群与现代山东人群遗传组成一致。此外,在魏晋南北朝时期,草原游牧人群在中国北方包括山东建立了一系列政权,例如匈奴人建立的前赵、慕容鲜卑建立的前燕、宇文鲜卑建立的北周等。研究者还发现,相比于汉代山东人群,未在晋代山东人群中发现显著北方游牧人群的遗传信号。这一结果与史书的记载不符,他们推测,传统史书夸大了北方游牧族群对山东地区人群的影响。
                    【来源:澎湃新闻】


                    IP属地:河南16楼2024-08-18 07:52
                    收起回复
                      “山东”的地理焦虑:
                      处在一个半岛上,尾部细尖,被压缩的空间焦虑。
                      冠以“山东”之名 重要曲阜是山西 齐临淄是山北 琅琊是山南 烟台就是山 小小的潍坊在泰山以东烟山以西,就没一个市符合“山东”
                      虽然曲阜临沂济南与华北没差但不好破局。


                      IP属地:广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17楼2024-08-18 09:10
                      回复
                        再次解释“重瓣花朵式假说”,还原真相,消除误解。
                        .
                        庙底沟一期文化,是屈家岭文化和大汶口文化共同对中原仰韶文化产生强烈影响而形成的。庙底沟二期文化与大汶口文化之间存在着更多的关联,中原地区的大汶口文化曾称为大汶口文化颍水类型。庙底沟考古一期和二期两种风格迥异的文化层叠在一起,只能有一个解释,那就是这里曾经发生过一场文化入侵行为。大汶口文化在向西扩张过程中,与原有居民和文化发生了大的冲突,并代替了原有的文化。
                        可见,大汶口晚期对中原的影响具有革命性,预示着一个新时代的到来。有研究者通过大范围的比对研究指出,大汶口晚期的扩张影响的范围涉及到良渚、石家河和中原地区,自此启动的中原地区的“龙山化”过程实则为“大汶口化”过程。

                        这类庙底沟风格的“三彩”陶器最早见于大汶口文化早期晚段(刘林期),延续至大汶口文化中期(花厅期),并且在邹县野店、兖州王因、邳县刘林、大墩子等大汶口遗址或墓地中常见。
                        .
                        庙底沟一期文化,距今5300年至5000年
                        庙底沟二期文化,距今4900年至4300年
                        大汶口文化刘林遗址,距今5300-4700年
                        大汶口文化王因遗址,距今6300-5500年

                        庙底沟晚期彩陶的变化体现了大汶口文化对中原地区的影响加强。(《仰韶与龙山之间:公元前3千纪前半叶中原社会的变革》原文刊载于《中原文物》2021年第6期)

                        山东、苏北、皖北、豫东等不同地方出土的大汶口文化陶尊,却有相同的陶符族徽,必是同一个族群,已具备民族属性,即【昊族】。这表明当时拥有陶符族徽的父系社会首领太昊,以泰山为中心,拥有最高的王权、军权,主持祭祖、祭日、祭泰山等仪式,对大汶口文化各区域拥有统帅权,各区域大汶口人群形成了同族归属感,孕育着民族观念的雏形。
                        .
                        民族意识的发展孕育,是从大汶口文化父系社会开始的,产出了三种意识:祖先意识、权力意识和图腾意识。进入文明时代以后,太阳从东方升起了。祖先意识的基础是血缘意识,血缘本为自然之缘,当其上升到社会层面,就超越其自然性而具有文化性。寻祖,一直往上推,会找到“共祖”。共祖认定,族群自然成立。中华民族有着强烈的祖先意识。太昊是中华文明的始祖之神,被尊为三皇五帝之首,就是中华民族的共祖。

                        古汉语里“花”“华”同音,“华”的本义为“花”。因而不少学者认为,大汶口、庙底沟彩陶上的花瓣纹,或许就是华夏之“华”的由来。已故优秀学者庄春波先生于1996年率先提出《华夏东西说》。他认为:华与夏原本不是一回事,华为族名。华族的渊源则与“昊”字密切相连。从文字学上讲,“昊”字声纽字义本与“华”同,为双声音转,字义相同,华族即昊族。华族初在东方,后逐渐西迁,主要表现在大汶口文化与龙山文化向西传播的过程,太昊、少昊分别是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的代表。龙山文化无疑是继承大汶口文化而发展出来的,少昊与太昊是继承关系,少昊部落是从太昊部落分出来的。在太昊的旗帜下,多民族和合共生,形成民族共同体,最终统一为中华民族。太昊因此而成为中华民族血缘和文化的广泛代表。


                        IP属地:北京18楼2024-08-18 11:07
                        回复
                          昊ho[hawk],上埃及鹰族;夏ha,下埃及蛇sa族;鹰蛇族即系华夏族。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9楼2024-08-18 11:44
                          收起回复
                            就是养着它们和你们就是职业捏造谎言的


                            IP属地:海南来自iPhone客户端22楼2024-08-19 11:07
                            回复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23楼2024-08-19 11:2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