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蒙吧 关注:2,621贴子:48,798
  • 10回复贴,共1

吕蒙对鲁肃的“穰侯”之喻相关分析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建安十六年前后,在鲁肃前往陆口任职经过寻阳时,与时任寻阳令的吕蒙有过一段谈话。对于这一段谈话,后世所关注的往往是令人津津乐道的“非复吴下阿蒙”与“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两句名言,而对于他们所谈论的具体内容关注甚少,尤其是《江表传》的记载中,吕蒙在“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之后,又说了一句“大兄今论,何一称穰侯乎”此处将鲁肃喻为“穰侯”常常令人不解,《三国志集解》中卢弼亦注曰:“或曰:穰侯句未详”。
楼下细说


IP属地:湖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4-09-10 10:19回复
    一、“穰侯”之喻的用典分析与战略投射
    穰侯即魏冉,秦昭襄王时期的相国。吕蒙将鲁肃比作魏冉是用前朝之典,言当下之事。他的言外之意是用魏冉与范雎的战略之争来表达自己对于鲁肃目前战略观念的不认可。魏冉主张越过韩、魏,出兵攻齐,而范雎认为这样的规划是“为国谋不忠,而大王之计有所失”,且会导致自己的国家止步不前。而随后,范雎又举出曾经齐国越国攻楚却片土不得的失败例子,提出了“远交近攻”的观点,认为应当先灭韩、魏,然后图取天下。而吕蒙在此处用了“穰侯”之喻,是将鲁肃的结好刘备、“徐图北上”战略类比于魏冉的“越国而攻齐”,认为这样会消耗自方的大量兵力而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就算将地打下来也难以完全掌控。吕蒙与孙权亦有一段关于“取荆还是取徐”的谈话,提到了相似的观点:
    徐土守兵,闻不足言,往自可克。然地势陆通,骁骑所骋,至尊今日得徐州,操后旬必来争,虽以七八万人守之,犹当怀忧。不如取羽,全据长江,形势益张。
    东吴“取徐州”可能的结果和秦国越国以攻齐是相似的,会耗费人力物力而所得的土地难于防守,很可能投入与产物不成正比,甚至让邻国坐收渔利。结合范雎的远交近攻论和吕蒙的荆巫防线规划可见,范雎与吕蒙的战略观念有着极大的一致性:不认同用大量的军事资源去攻取自己难以完全掌控的土地而主张先攻临近而相对势弱的势力。吕蒙借喻鲁肃为魏冉,实则是在自喻范雎,委婉提出东吴的前路方向应当是效仿范雎实行“远交近攻”,不当北上取徐而应西取荆州。范雎认为在版图上“得寸则王之寸,得尺亦王之尺也”,而吕蒙显然亦是这个观念,他一生致力于为东吴开拓疆土,并筑牢边境防线。


    IP属地:湖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4-09-10 10:20
    回复
      二:“穰侯”之喻中展现的吕蒙眼中的“古今”政局对比
      由吕蒙的“穰侯”之喻可推知,三国形势可以与战国往事相比较。范雎的观念是盟国不可过于信任,秦昭襄王与魏冉先前计划的依赖盟友韩魏的力量远攻齐国,让盟国尽心尽力为自己效力是不可行的。吕蒙亦认为东吴政权不能过于信任孙刘联盟,因此在寻阳初见鲁肃时就道出“今东西虽为一家,而关羽实熊虎也,计安可不豫定”一语。
      范雎认为“秦、韩之地形,相错如绣。秦之有韩,若木之有蠹,人之病心腹。天下有变,为秦害者莫大于韩 ”,而吕蒙认为“且羽君臣,矜其诈力,所在反覆,不可以腹心待也 ”。不论是范雎看待韩国还是吕蒙看待关羽,都将其视为今后会威胁到自方安危的不稳定因素,不可不早做图谋。
      魏冉的联韩魏攻齐与鲁肃的联刘抗曹,都建立在对盟友会大力支持自己的信任之上,然而在战国时,魏是“所变之国”,而在东汉末年的吕蒙眼中,刘备也是多变的势力,昔日周瑜欲取益州时,刘备非但并没有出兵相助,反而阻拦了孙瑜入蜀的军队,吕蒙是在吸取了历史经验与当今教训的情况之下,借典故希望鲁肃认清刘备阵营如同战国时的韩魏,不可过于信任。
      此外,吕蒙和范雎一样,对于如何真正使他国亲附也有着比常人更深刻的认识。范雎认为“卑辞重币以事之。不可,削地而赂之。不可,举兵而伐之。”若是在给了他国大量好处的情况下对方仍然怀有二心难以结交,此时应当出兵攻打,将其打服。于是在秦国出兵打下魏国的邢丘之后,魏国终于请求依附。而三国时孙刘联盟也是如此,从赤壁之战开始,东吴承担了更大的战争损失,但刘备阵营成为了赤壁与南郡战果的最大受益者,在借荆州时和刘备入蜀时,东吴都顺刘备之意而行,但刘备君臣并未以真心待东吴,直到襄樊之战吕蒙攻取江陵及其后的夷陵之战陆逊大破蜀军,而后诸葛亮请求重修孙刘联盟,在东吴真正打服了蜀汉阵营之后,才有可能建立可靠的孙刘联盟。
      在战国政权与三国政权的对应关系上,吕蒙将自方东吴视作秦国,有山川之险,可据于一方而抗衡天下,而将曹魏视作齐国,有强大的军事和资源实力,是自方的强大对手,而刘备被视作韩魏,是与自己比邻接壤而反复无常不可过于信赖的“友邦”,也是自身可能存在的巨大威胁。而战国时韩魏所据的中原之地与东汉末年刘备所据的荆州之地都是天下的枢纽,吕蒙的观念与范雎相似,认为应当取其地利,掌握天下的中枢以便成就霸业。


      IP属地:湖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24-09-10 10:21
      回复
        三:“鲁肃过寻阳”一事中体现的东吴战略更迭
        吕蒙将鲁肃喻为魏冉,其意或许还有对于鲁肃的警醒。魏冉虽一时权倾朝野,但终于因为战略规划与秦昭襄王和范雎不合而被免职放逐,最终忧愤而亡。吕蒙意在提醒鲁肃及时止损,早做打算以备不虞。而鲁肃是个饱读诗书手不释卷的人,吕蒙的“穰侯”之喻其中几层言下之意他不可能不知晓。
        对于“过寻阳”谈话之后鲁肃的反应,《三国志》记载的是:
        因为肃画五策。肃于是越席就之,拊其背曰:“吕子明,吾不知卿才略所及乃至于此也。”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而《江表传》的记载是:
        密为肃陈三策,肃敬受之,秘而不宣。
        至于吕蒙究竟谋划了三策还是五策不得而知,但两者记载一致的是,鲁肃对吕蒙的战略规划给予了高度评价并接受其计,在此后的湘水防线上,鲁肃在吕蒙的荆州三郡之战时期在益阳率军备战,又单刀赴会达成湘水会盟,可以见得在过寻阳的这次谈话之后,鲁肃亲自接受了吕蒙的战略规划并成为配合其实行的一员。吕蒙的全局长江规划初步成熟于鲁肃主张联刘抗曹时对孙权的密陈计策与荆徐之辩,那时东吴的国策方向尚由鲁肃把控,而鲁肃过寻阳时吕蒙将自己规划告知鲁肃,鲁肃再拜敬受标志着在周瑜去世后经过短暂的缓冲,东吴的战略方向在建安十六年左右正式进入吕蒙时期,鲁肃本人成为了这个战略的推动者,因此有人认为吕蒙战略违背了鲁肃的意愿显然是不合史实的。
        由吕蒙的“穰侯”之喻与他的一贯作风可见,他有着以吴作秦的野心和壮志,他为东吴打造了有“濡须为地狱”之称,堪作“水上函谷关”的濡须坞,颇有当年秦国据崤函之固而欲并吞八荒的气势。吕蒙在对外关系上一直是激进的,在他眼里“何忧于操,何赖于羽”,东吴应当自强,不必寄托希望于其他势力,自可如当年的大秦一般虎踞一隅而观望天下。吕蒙取荆州的根本目的并非和曹魏联手攻灭刘备势力,而是把战线推进至襄阳以北上抗曹,是以一人一国之力而不惧征伐四方。或许对于当时东吴与曹魏的国力对比而言,将吴视作秦是过于乐观的,但吕蒙打仗素来可以做到用最小的投入来取得最大的收益,例如他清楚东吴的国力相较于曹魏不适合打持久战,因此一向采用速决方式,当年周瑜最终攻破曹仁防守的南郡也得赖于吕蒙献计取得夷陵,切断了曹仁的补给线,转持久战为速决战,可见其对国情认知之深。只可惜吕蒙在攻取荆州后不久去世,东吴再难有可如此开拓之人。
        此外,吕蒙将自己视作为秦国布置方略的范雎,结合其后所说“士别三日”可见他此时的自我身份认同已然是士阶层,虽然此时鲁肃尚在,在吕蒙眼里自己已是为东吴把控前路大局的人,而非当年为王前驱之时。
        吕蒙这种以史为鉴、结合历史局势与得失来观当今天下的做法,也正是孙权劝学时所言“见往事”的最好实践。


        IP属地:湖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24-09-10 10:22
        回复


          IP属地:吉林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24-09-10 11:39
          回复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24-09-10 16:46
            回复
              昨天看原文还不理解,今天刷到了,谢谢楼主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24-09-10 18:31
              收起回复
                好分析


                IP属地:广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24-09-10 22:06
                回复
                  好帖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24-09-11 00:04
                  回复
                    顶顶自己


                    IP属地:湖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24-10-04 12:5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