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吧 关注:2,364,681贴子:16,590,290
  • 36回复贴,共1

自负的作者怎么说话?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


IP属地:辽宁1楼2024-09-28 10:20回复
    。。。。。。
    (此楼似乎也应该空白,这要看下一楼怎么样?)


    IP属地:辽宁2楼2024-09-28 10:23
    回复
      在我引用原文前,先说说此作者是怎么自负的?
      (不是原文的原话,是我的解读)
      作者:我的水平非常高,我写的东西一般人看不懂,所以欢迎各位读者推敲,欢迎挑毛病······。
      。。。。。。
      另外最近接触到分析哲学,我想这种自负的作者的难懂的语言文字,也许用分析哲学才能有所突破吧?
      因为从某种角度看,作者是在玩文字游戏,而分析哲学就是解析语言文字游戏的。


      IP属地:辽宁3楼2024-09-28 10:34
      回复
        引用这段原文:(《石头记》的一段原文)
        【从此空空道人因空见色,由色生情,传情入色,自色悟空,遂易名为情僧,
        改《石头记》为《情僧录》。
        至吴玉峰题曰《红楼梦》。
        东鲁孔梅溪则题曰《风月宝鉴》。
        后因曹雪芹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纂成目录,分出章回,则题曰《金陵十二钗》。
        并题一绝云: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至脂砚斋甲戌抄阅再评,仍用《石头记》。】


        IP属地:辽宁4楼2024-09-28 10:46
        回复
          (4楼引用的原文共263字,链接http://www.newxue.com/xiaoshuo/138113883411372.html
          粗略的看这段原文,大概意思似乎是在讲“四本书”、“四位作者”的故事。
          还有一个荒诞无稽的神话故事:就是石头写了一本书,并錾刻在虚构的仙界的补天顽石之上,也就是顽石把自己写的书錾刻在自己补天顽石上。


          IP属地:辽宁5楼2024-09-28 10:59
          收起回复
            为什么说石头记作者非常自负?
            作者的意思:我的水平非常高,我写的东西一般人看不懂,所以欢迎各位读者推敲,欢迎挑毛病······。
            因为在此段原文之前作者说过:【列位看官:你道此书从何而来?说起根由虽近荒唐,细按则深有趣味。待在下将此来历注明,方使阅者了然不惑。】。(这是石头记开头的第一段文字)
            作者敢于提出他的文字是荒唐的!
            荒唐是什么?
            1广大而不着边际。引申为夸大不实或荒谬无理。荒唐透顶。
            2言行乖谬、不合礼法。
            3荒诞。谓思想、言行不符合常理人情,使人感到离奇。
            ······等等,也就是荒诞无稽。
            荒诞无稽意思是形容十分荒唐,不可凭信。意思是无从查考;没有根据。是不合逻辑的。
            作者敢如此说自己的文字是“荒唐”的、是夸大不实或荒谬无理、荒唐透顶的、是不可凭信、意思是无从查考、没有根据、是不合逻辑的。
            这不是说作者是没有自信的吗?
            那作者是真的没有自信吗?
            不是!
            原文的【说起根由虽近荒唐,细按则深有趣味。待在下将此来历注明,方使阅者了然不惑。】就说明作者非常自信。
            敢于说自己的文字是荒唐的(不自信),又敢于说自己的文字是非常有道理的(非常自信)。
            如此的反差就表现出了作者非常自信,而且到了自负的程度了。


            IP属地:辽宁6楼2024-09-28 11:27
            回复
              粗略的看,或者用老百姓的俗话叫大差不差的看,这段原文是在说“四本书”、“四位作者”。
              但是在以“四本书”为主?还是在以“四位作者”为主?
              就是以“四本书”为主来说“四位作者”?
              还是以“四位作者”为主来说“四本书”?
              或者是在说“四本书”的流传成书过程?
              还有成书流传过程是一个严谨的学术专业叙述,必须是有理有据客观论证吧?
              但这里的“四本书”、“四位作者”情节表达,怎么可能是建立在云山雾海神仙玄幻之事的荒诞无稽的神话故事之中的?这又是荒唐的。
              ······等等等等。
              所以作者自己说自己写的是满纸荒唐言是有道理的。
              再看这首诗: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又能看出作者的荒唐是有道理的,是有答案的。
              所以说作者是非常自信的。


              IP属地:辽宁7楼2024-09-28 11:52
              收起回复
                假如我们从这段原文中,是以作者在说“四本书”的流传过程来看的话,那这就是一种非常严谨客观的科学学术考证的论述,必须是客观科学的,必须是要有根有据的。
                其实原文也是这样的具体直白的叙述的,比如:
                “四本书”是具体直白的四本书:1《情僧录》,2《红楼梦》,3《风月宝鉴》,4《金陵十二钗》。
                “四位作者”是具体直白的:1空空道人(后改名情僧),2吴玉峰,3孔梅溪,4曹雪芹。
                “四本书”是具体直白表达的四本书,“四位作者”是有名有姓的具体直白的四位作者。
                这符合这种学术论述的客观性吧。
                而且作者和书的关系表达的非常清楚,没有空空道人就没有《情僧录》,没有吴玉峰就没有《红楼梦》,没有孔梅溪就没有《风月宝鉴》,没有曹雪芹就没有《金陵十二钗》。
                “四本书”的流传时间先后关系,和”四位作者“的先后出场关系,也交代的非常清楚。
                如此简明的“四本书”流传过程叙述,是符合这方面的学术规范要求的,起码是没有错误的吧?
                但是读者忘了一个最重要的东西,就是“四本书”的前提是什么?“四位作者”的前提是什么?
                “四本书”叙述的再具体直白,你的根据(根由)是什么?“四位作者”叙述的再具体直白,你的根据(根由)是什么?
                整体的系统的看这段原文就会发现,“四本书”的最早的书《情僧录》,它是空空道人对顽石錾刻于仙界的自己的身上(补天石)的《石头记》转抄而来的。
                也就是说“四本书”的前提根据是补天顽石錾刻在自己身上的《石头记》!这是云山雾海神仙玄幻之事,是荒诞无稽的!
                这个前提根据是不靠谱的,是错的!
                那这个以错误的前提根据而
                表达的各种学术论述,越具体、越直白、越详细、越真实,越符合学术规范,这种学术论证也就越荒谬。
                因为前提根据是荒唐无稽的。(顽石在仙界写了《石头记》)
                这怎么能作为“四本书”的流传过程的科学的学术论述的前提根据呢?
                所以把这段原文当做是“四本书”的流传过程来理解的命题,是个伪命题。
                (这是作者说的“满纸荒唐言”的原因之一)


                IP属地:辽宁9楼2024-09-29 09:50
                收起回复
                  用荒诞无稽的神话,来作为表达专业学术的论证的前提根据,这个论证本身就是错误的(就是不存在的)。
                  因为前提是假的以后的一切都是假的。(你不能用假的根据,作为正确的根据来推导出一个真的结论吧?)
                  所以,以上的分析是符合逻辑的。
                  石头记第一回的第一句是怎么说的:【列位看官:你道此书从何而来?说起根由虽近荒唐,细按则深有趣味。待在下将此来历注明,方使阅者了然不惑。】。
                  【方使阅者了然不惑】就是说【根由】的【荒唐】是有原因的,是可以弄懂的,也就是【了然不惑】。
                  既然说了【根由】是【荒唐】,又说是可以【方使阅者了然不惑】的,这本身就是矛盾的。
                  而这种矛盾反映的是作者的自信已达到了自负的程度。
                  这里的【细按则深有趣味】,说明了作者是在玩文字游戏,玩游戏当然有趣味了。
                  这和分析哲学的玩文字游戏有异曲同工之妙,但分析哲学的文字游戏是为了游戏而游戏,为了语言表达而语言表达,甚至是毫无目的的为了表达而表达。
                  石头记的这段原文(指4楼),却是以分析哲学的毫无目的的为了表达而表达的形式,来艺术化的表达有明确目的主题。
                  这是这段原文文字游戏和分析哲学的语言文字游戏的区别。


                  IP属地:辽宁10楼2024-09-30 09:38
                  回复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恐怕就是一句戏言罢了。
                    如同唐寅的“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
                    这里面的深层意思,怕是一种无奈。
                    这个都和别人,指的应该是世俗之心,而非所有人。


                    IP属地:山东11楼2024-09-30 10:24
                    收起回复
                      既然这段原文被作者自己确定为是“满纸荒唐言”了,而以上又分析出了为什么是荒唐的。
                      作者又非常确定的说“谁书解其中味”,其中蕴含的意思是说我的这段荒唐言是有结论的,而且是正确的!
                      那应该怎么阅读这段原文?(4楼)才能得到正确的原文意思?
                      先看4楼这段原文的诗句并列句:
                      改《石头记》为《情僧录》。
                      至吴玉峰题曰《红楼梦》。
                      东鲁孔梅溪则题曰《风月宝鉴》。
                      后因曹雪芹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纂成目录,分出章回,则题曰《金陵十二钗》。
                      这4句并列句的每一个句子的成分:都有“四位作者”之一、都有“四本书”之一、以及因为作者的举动而产生的一本书。
                      根据句子成分来分析句子的语法结构:
                      人物,也就是“作者”,是这四句并列句的主语。
                      人物的行为,是这四句并列句的谓语。
                      人物的行为而产生的结果(“四本书”),是这四句并列句的宾语。
                      每一句的表达形式不同,但结构是相同的:都是在说“作者”(四位作者之一)的行为而产生的“四本书”之一。
                      第一句的主语是作者是空空道人,虽然在并列句的形式中没有这个名字,但在前面已经交代清楚了(4楼),另外在语言文字表达中,主语也是可以省略的。
                      第二句的主语是吴玉峰。
                      第三句的主语是孔梅溪。
                      第四句的主语是曹雪芹。
                      ······以下句子成分分析省略。
                      那在这种以“四位作者”为主语的语法表达中,每一个句子是可以成功表达的,这也被学术界所承认,并成为主流红学的主流观点的基本概念。
                      但是,从整体系统的看,这种语法的表达就有问题了,因为“四本书”的根据不存在!
                      “四本书”是由荒诞无稽的顽石在仙界写的一本《石头记》的神话而产生的,这个神话的虚构的《石头记》能成为有学术规范要求的客观科学的“四本书”的成书过程的前提根据吗?当然不对了!
                      所以,以“四位作者”为主语的这种语言文字表达是荒谬的!是不能成立的!
                      既然这种语法表达是错的,只能另寻他法来找到更没有错误的分析了。


                      IP属地:辽宁12楼2024-10-01 09:37
                      回复
                        分析哲学就是把句子中的成分按照一定的规定,进行随意的组合,来进行文字游戏。
                        既然上一楼(12楼)的以人物“作者”为主语的表达是错误的,那就重新划分句子的成分。
                        句子成分有:人物(“四位作者”)、人物的行为、人物行为产生的结果“四本书”。
                        还应该加上一个重要的句子成分,就是《石头记》!
                        有人说《石头记》是虚构的神话故事,是假的,假的是不应该成为“四本书”的成书过程的前提根据的。
                        那是由于以人物作为主语产生的语意而来的,如果语意变了,是不是这种句子成分的语法也应该重新组合排列呢?
                        首先读者应该明白作者是天才,天才是脑洞大开的,看看作者是怎么解决这个石头写书这个荒诞无稽的问题的。
                        中国传统的一种表达手法是“寓言假托”。
                        【寓言中假托的意思是:用假托的故事或拟人手法说明某个道理或教训。最早见于《庄子·寓言》篇。
                        故事情节的虚构性。主人公不仅可以是人,也可以是动植物。(当然也可以是神话的补天顽石了)
                        多用借喻手法,使富有教训意义的主题或深刻的道理在简单的故事中体现。主题思想大多借此喻彼,借远喻近,借古喻今,借小喻大。
                        常用手法为:比喻,夸张,象征,拟人等手法。
                        “寓”是“寄托”的意思,即把作者的思想寄寓在一个故事里,让人从中领悟到一定的道理。
                        假托,读音为jiǎ tuō,汉语词语,意思是:
                        1、推托。2、假冒。3、凭借。】
                        寓言假托表达中有比喻、寄托·····,也就包括了比兴手法修辞。
                        这是作者用寓言假托表达手法把自己比兴修辞为天才,那《石头记》也就可以比兴修辞为天才写的书了,那石头记就可以从这种比兴修辞的夸张表达中,还原为一本具体直白的实体书了。
                        看懂了作者的这种脑洞大开的表达形式后,读者应该明白《石头记》是一本具体直白的实体书。(只不过是用寓言假托的夸张手法表达的)
                        那么,在这四句并列句中的成分中就是:1石头记。2主语的行为。3“四本书”。4“四位作者”。
                        这四个成分怎么进行语法的排列组合才是合理的?
                        主语:石头记。
                        谓语:从石头记中规划出的“规划”就是行为。(先省略)
                        宾语:“四本书”,也就是“《情僧录》《红楼梦》《风月宝鉴》《金陵十二钗》”。
                        这样原来的四句话:
                        【改《石头记》为《情僧录》。
                        至吴玉峰题曰《红楼梦》。
                        东鲁孔梅溪则题曰《风月宝鉴》。
                        后因曹雪芹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纂成目录,分出章回,则题曰《金陵十二钗》。】
                        就可以改为:
                        第一句:石头记规划为包括有“情僧录”的内容。(简化为:石头记包含了情僧录)
                        第二句:石头记包含了“红楼梦”。(把石头记规划为包括有“红楼梦”,这一推导步骤省略)
                        第三句:石头记包含了“风月宝鉴”。
                        第四句:石头记包含了“金陵十二钗”。
                        (这里的“包含”就是行为动词的谓语)
                        这样,这四句并列句的语法就改变了,不是以人物(作者)为主语了,而是以《石头记》这本书为主语。
                        如此的阅读,语意也就和以前大不一样了,语意语境的逻辑也就没有错误了。
                        到此,还有两个问题没有解决:1“四本书”和《石头记》的关系。2“四位作者”怎么办?至此似乎没有“四位作者”什么事了?
                        以后再分析。


                        IP属地:辽宁13楼2024-10-01 11:09
                        回复
                          稍微了解了一下,外加自己的读后感,比较认可所谓的其他作者均是化名,原书和批注都是出自一人之手。 作者出于各种原因搞了个文字迷宫,迷魂阵。
                          几句绝云的暗示含义太多了,解读起来仁者见仁。
                          我当前的理解,会说“都云作者痴”是作者自嘲(也有一点点挑衅的意味),“谁解其中味”是一种邀请,请读者来做个评判分析。


                          IP属地:山东14楼2024-10-01 12:18
                          收起回复
                            以“四位作者”为主语的解读是不合理的,是逻辑不通的(在前面都已经说清楚了)。
                            只有以《石头记》作为主语解读出的语意,才是合乎逻辑的。
                            这又是作者说的“满纸荒唐言”的又一个理由。


                            IP属地:辽宁15楼2024-10-01 14:00
                            收起回复
                              关于13楼的用石头记代替人物(“作者”)作为主语,以证明以人物为主语为主语是逻辑不通的,原因和用荒诞无稽的神话作为论证”四本书“的成书过程是逻辑不通的一样。
                              关于这四句并列句是怎么从以人物为主语改为以石头记为主语,其中有语言细化分析的推导过程,为了简化(少打字)省略了。
                              我想精通语法的应该能看懂的。


                              IP属地:辽宁16楼2024-10-02 08:0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