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接后周立波时代——混迷中的艰难选择
小村中流传著一个传说,当大难临头世界即将灭亡之时,会有勇者出现,拯救这个世界……(以下自行想象)
RPG游戏等已经被用滥了的常套手段。
宗教的根本目的之一是救济,世界上大部分宗教皆为他力救济。人类精神的一种体现,便是希望能得到救济,或者说——被救济。
在自然的面前,人是渺小的;在权力的面前,同样是渺小的。
故而水浒传之类劝善惩恶、打抱不平的作品,也同样喜闻乐见。
相当长一段时间以来,上海、扩大点说整个吴语地区一直受到异常的压力。积累的结果,上海终于做了一次爆发。
一个演员站了出来,在他自创的一种表演形式中为上海正名,为海派重振旗鼓。他以勇者的形象出现,同时也因此深受上海人的支持和喜爱。
周立波站到了风口浪尖,成为了海派的旗手,成为了上海活宝,上海的骄傲。更有甚者,有人将其与上海话、甚至是吴语的希望联系起来。希望能因此恢复吴语各地区的彼此认识和交流,以及年轻层对母语的再认识。
我们似乎无形中将周立波祭上了神坛。他必须是完美的、闪耀的,头势清爽、行头挺括,温文尔雅中带有幽默狡诘,既要有上海码子的腔调,又要有打桩码子的神情。
但是,周立波不是神,勇者只存在于想象中的世界。他确实造成了轰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上海乃至周边。以至於身在海外的笔者也关注著他的一举一动,也同样将他视为祭坛上的存在。
激进派则对周立波持另一种态度。言论归纳,可缩略为如下要求:力挺吴语。他们希望立波能像真正的勇者,能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为了吴语成为耶稣基督。
不管哪一方,结果都是一个归著点。曾几何时,我们似乎忘记了,表演形式始终是表演形式。我们是否对立波过於苛求,将一个本来不该由他承担的角色强加到了他的身上。
立波是否受到影响,不得而知。是否抱著不辜负江东父老期待的使命感,更是只能猜测。但他在大人中,对张冯喜的钟爱,对寿君超的赞赏,那句“不要为上海人丢脸”,让我似乎感觉到某种拼命想要传达的讯息。
不知何时,海派清口似乎在我们的视界中逐渐稀薄。取而代之的,是大量电视片段。
周立波的贴吧自然是与周立波联动的。似乎同一时期,周立波吧的质量直线下降。曾经充满自主思考意识的文章越来越少,取而代之的是大量盲目的追随和将自己降至与对方同一程度的反击。
其中似乎没有关联,但又似乎有很大的关联。
举世闻名的盗版帝国,在市场需求如此之大的情况下,居然没有任何动作,连枪版都没有。这本身就很耐人寻味。立波是否因上段所述之使命感而最终决定走向电视、走向长三角,就更是只能胡猜乱测了。
电视媒体所带来的效果,从立波秀到达人秀,其极限性已经不言自明。游戏规则是别人定的,被动也是理所当然的。陈佩斯朱时茂,前车之鉴。
但即便如此,对勇者的期待还是让人们将自己的希望甚至是加在了一个六嵗半小女孩的身上。很惭愧的直言——笔者也曾经有此想法。
但是,现实始终是现实。不依赖他力本愿而是靠自力救济一直是华夏文明最独特的地方。
直系继承人的江南才子们,是时候回到现实了。
不要再给周立波太大的压力。过度的期盼和过分盲目的追捧其实是比什麽都重的压力。
当舞台从美琪一直转战到达人秀现场,当达人秀最终回结束时,作为祭坛上之存在的周立波时代已经结束,后周立波时代可能即将到来。
海派清口何去何从,似乎已经摆到了俎上。是以“周立波清口”一代而终,还是以“海派清口”发扬传承,需要我们共同思索。周立波已经为我们做得够多了,是否到了我们汇报他的时候了呢?
当社会意识到问题的存在时,理论上来说,这个社会同时肯定具有解决问题的能力。关键在於,选择是否正确。笔者才疏学浅,自问无法解答;只能抛砖引玉,冀求识者共探。
话语权早就没有了,海派精神也一代不如一代,吴语本身也已只是苟延残喘,生存空间更是不断地受到挤压。
何去何从。降服、还是选择战斗到底;隐遁、还是远走他乡。无论如何,剩下的选择不是痛苦之路,就是荆棘之途。
但即便如此,我们也必须做出各自的选择。随著时间的流逝,选择也会越来越少……
后记
近期贴吧逐渐变质,身为大吧主,难辤其咎。特以此贴深刻反省。
也希望各位会员和喜欢周立波的朋友自律,不要再做无谓的纷争。我不想点名,有些肯定会删的贴子,即便看不惯,也不要去回击。不要再增加混乱和吧主的工作量了,谢谢。
我衷心的希望,立波能够重新回到原点,回到一个“演员”的本来角色中。如果走向普语,走向电视是立波的选择,那麽自然要尊重他的选择。
合则留、不合则去,即便因他的转变,不再喜欢立波的表演,也请好来好去,不要再将自己的意志强加於人。
不管未来走向何方,海派清口曾经带给我的感动和欢乐,永铭五内。
小村中流传著一个传说,当大难临头世界即将灭亡之时,会有勇者出现,拯救这个世界……(以下自行想象)
RPG游戏等已经被用滥了的常套手段。
宗教的根本目的之一是救济,世界上大部分宗教皆为他力救济。人类精神的一种体现,便是希望能得到救济,或者说——被救济。
在自然的面前,人是渺小的;在权力的面前,同样是渺小的。
故而水浒传之类劝善惩恶、打抱不平的作品,也同样喜闻乐见。
相当长一段时间以来,上海、扩大点说整个吴语地区一直受到异常的压力。积累的结果,上海终于做了一次爆发。
一个演员站了出来,在他自创的一种表演形式中为上海正名,为海派重振旗鼓。他以勇者的形象出现,同时也因此深受上海人的支持和喜爱。
周立波站到了风口浪尖,成为了海派的旗手,成为了上海活宝,上海的骄傲。更有甚者,有人将其与上海话、甚至是吴语的希望联系起来。希望能因此恢复吴语各地区的彼此认识和交流,以及年轻层对母语的再认识。
我们似乎无形中将周立波祭上了神坛。他必须是完美的、闪耀的,头势清爽、行头挺括,温文尔雅中带有幽默狡诘,既要有上海码子的腔调,又要有打桩码子的神情。
但是,周立波不是神,勇者只存在于想象中的世界。他确实造成了轰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上海乃至周边。以至於身在海外的笔者也关注著他的一举一动,也同样将他视为祭坛上的存在。
激进派则对周立波持另一种态度。言论归纳,可缩略为如下要求:力挺吴语。他们希望立波能像真正的勇者,能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为了吴语成为耶稣基督。
不管哪一方,结果都是一个归著点。曾几何时,我们似乎忘记了,表演形式始终是表演形式。我们是否对立波过於苛求,将一个本来不该由他承担的角色强加到了他的身上。
立波是否受到影响,不得而知。是否抱著不辜负江东父老期待的使命感,更是只能猜测。但他在大人中,对张冯喜的钟爱,对寿君超的赞赏,那句“不要为上海人丢脸”,让我似乎感觉到某种拼命想要传达的讯息。
不知何时,海派清口似乎在我们的视界中逐渐稀薄。取而代之的,是大量电视片段。
周立波的贴吧自然是与周立波联动的。似乎同一时期,周立波吧的质量直线下降。曾经充满自主思考意识的文章越来越少,取而代之的是大量盲目的追随和将自己降至与对方同一程度的反击。
其中似乎没有关联,但又似乎有很大的关联。
举世闻名的盗版帝国,在市场需求如此之大的情况下,居然没有任何动作,连枪版都没有。这本身就很耐人寻味。立波是否因上段所述之使命感而最终决定走向电视、走向长三角,就更是只能胡猜乱测了。
电视媒体所带来的效果,从立波秀到达人秀,其极限性已经不言自明。游戏规则是别人定的,被动也是理所当然的。陈佩斯朱时茂,前车之鉴。
但即便如此,对勇者的期待还是让人们将自己的希望甚至是加在了一个六嵗半小女孩的身上。很惭愧的直言——笔者也曾经有此想法。
但是,现实始终是现实。不依赖他力本愿而是靠自力救济一直是华夏文明最独特的地方。
直系继承人的江南才子们,是时候回到现实了。
不要再给周立波太大的压力。过度的期盼和过分盲目的追捧其实是比什麽都重的压力。
当舞台从美琪一直转战到达人秀现场,当达人秀最终回结束时,作为祭坛上之存在的周立波时代已经结束,后周立波时代可能即将到来。
海派清口何去何从,似乎已经摆到了俎上。是以“周立波清口”一代而终,还是以“海派清口”发扬传承,需要我们共同思索。周立波已经为我们做得够多了,是否到了我们汇报他的时候了呢?
当社会意识到问题的存在时,理论上来说,这个社会同时肯定具有解决问题的能力。关键在於,选择是否正确。笔者才疏学浅,自问无法解答;只能抛砖引玉,冀求识者共探。
话语权早就没有了,海派精神也一代不如一代,吴语本身也已只是苟延残喘,生存空间更是不断地受到挤压。
何去何从。降服、还是选择战斗到底;隐遁、还是远走他乡。无论如何,剩下的选择不是痛苦之路,就是荆棘之途。
但即便如此,我们也必须做出各自的选择。随著时间的流逝,选择也会越来越少……
后记
近期贴吧逐渐变质,身为大吧主,难辤其咎。特以此贴深刻反省。
也希望各位会员和喜欢周立波的朋友自律,不要再做无谓的纷争。我不想点名,有些肯定会删的贴子,即便看不惯,也不要去回击。不要再增加混乱和吧主的工作量了,谢谢。
我衷心的希望,立波能够重新回到原点,回到一个“演员”的本来角色中。如果走向普语,走向电视是立波的选择,那麽自然要尊重他的选择。
合则留、不合则去,即便因他的转变,不再喜欢立波的表演,也请好来好去,不要再将自己的意志强加於人。
不管未来走向何方,海派清口曾经带给我的感动和欢乐,永铭五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