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哲学吧 关注:7,542贴子:25,550
  • 0回复贴,共1

学而时习之,学习之成己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人这一辈子所做的所有事,最终都会汇集到同一件最根本的事上,那便是成为自己,而至于要如何成为自己,论语的第一章第一句就道出了要义,那便是学而时习之。
人生就是不断地在学与习之中来回穿梭,学习贯穿着人的整个一生,人唯有贯彻学之为我所用,用之为我所习,才能成为真正地自己,故我所学者我所习者皆是我。从结果来看人生就是学自己,习自己,不是自己,已是自己。
人应该审视自身的所学和所习;正所谓,君子学天道,小人学君子,由道示,学道成君子,学君子反成小人。小人不过是表面看起来像君子而内心却没有能够成为君子觉悟地人。君子的觉悟源于天道,天道一直都藏在学习的过程中,修君子者,习人学人成人,成人者近乎道;正所谓,人不远道,道不远人。
学和习地过程,不仅仅只是学和习而已,学习的过程包含从行开始到知完成一个循环然后在循环中不断循环的过程,行习学思知,水火木金土,相义又相形;行是最自然最基础最初始的阶段,可以说习学思知在本质上都归属于行,只是随着行的重点不同而逐渐划分出来的不同阶段,所以知源于行,而又对行起到知的规范作用,取之于行,用知于行,知行合一。而学习便是取之成知而后用知行之的过程。
行是自然地,知是我然地,人的自我便是自然与我然地行知和一,且存在于自然与我然中间地便是人本身,先天之谓自然,后天之谓我然,自然者运动使然,我然者实践使然,一切皆从自然来,一切皆随我然去,故自然亦我然,我然亦自然,然则我然出于自然,非同于自然,故我然亦非自然,自然亦非我然,和而不同。
学与习相合,学不离习,习不离学,学中有习,习中有学,混然天成;学与习相异,习重在行,学重其知,知与行同,知亦与行异,及同及异,及异及同,同即是异,异即是同。
学之以习,习之以学,学而时时,时时习之,学习之道,贵在时时。时间是自然运动表现出来的变化表征,当下是连接着先天与后天的时间奇点,所有地我然诞生于后天的实践,而后又全被先天的运动所包揽,后天实践形成的习惯亦可如同先天本性一般在人身上绽放;所有地自然都起于自然地运动亦可称其为运动自身,而后通过人化地方式来到实践当中,充分充当实践地先导条件。所以,实践是人地诞生。由此可得,先天当中存在后天,后天当中又存在先天,过去地先天早先亦是先天地现在,未来的后天亦是未来地现在,唯有当下才是现在地现在,时间在本质上就是现在地,就现在而言学习是时常地,就整个过程而言学习是时期地,时时便是时常与时期地结合。
学习论语便是在学习孔子的一生,通过学习孔子的一生,来指导自己度过自己的一生,这便是读论语的最终目的也是唯一能读好论语的学习方法。
行道,习道,学道,思道,知道,道亦使然,且此五者,本为一体,本不可分,皆在道中;从行向知,知是对行地总结和概述,从知到行,知是为了更进一步地行,循序渐进,行地目的指向知,知地目的却反过来指向行,从来未曾停留在某处,所以,行中有知,知中有行,道亦是如此。
行与知彼此互为目的,却都不是最终地目的;而人最终地目的,且是目的地目的便只有人,人地目的唯有人自身,人向人自身回归,便是人达成仁地过程,也是达成人人均而等之地过程,人人平等不是口头上地戏言,而是人对于人自身地实践,人对于人自身地实现!文明不能是纸面文明,真正地文明是文明地实现!文明如此,道亦是如此。行与知如此,自然与我然如此,先天与后天如此,人与人如此,道亦如此。道无尽,道不尽,人有言,言已尽。


IP属地:广东1楼2024-11-01 21:11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