酿酒工业是有行政许可的,现在想要搞一张许可证,有点不容易。
所以民间个人私酿就比较流行,毕竟村民还是有大量的喝酒需求的。
我出生于乡下,周围几个乡镇,居我所知的做酒卖钱的就有5-6个。
不过产量都不大,少到几百斤多的年产万八千斤,售价大约15左右,透明塑料桶10斤装。
因为不是职业酿酒,这类小作坊证是没有办理的,都是民间口碑销售。
使用的原料就是稻谷。
民间私酿为什么能流行呢?因为工业化的便宜的酒味道寡谈(就是酒精+水)。
这里就掺说一下工业酿酒的几种方法:
1、上古时代的祖传全固态发酵工艺,这个没啥说的,这个口感和品质有保证。
2、中古时代的祖传半固态发酵工艺,这个也没啥说的,这个口感和品质也能保证。
保证品质也不行啊,效率太低了影响奸商们挣钱的速度啊。于是发展出了全液太发酵:
3、近代的酒精工业发展出来的液态发酵工艺,这个就只能保证有酒精度了。
4、还有一种是现代的精酒+水工艺,香精就勾吧。
但是单纯的说工艺还不行啊,奸商在专家们的科技加持下,发展出了很多种“科技母曲”。
最传统的(酱/浓/清)香大曲就不说了,硬是被砖家整出高中低三种温度的,为啥要搞高温的?
还不是嫌低温的发酵太慢了?高中低温也就算了,还搞出了高科曲催生的麸曲,这曲一出,酿酒产业就疯了,全工业化生产,你喝的过来我就能生产出来,不比用大曲做你要眼吧吧的等它发酵完成。
目前市场上大约70%的白酒是麸曲白酒,当然啦麸曲也有做固态发酵的,就有点脱裤子放屁了。
余下的20%的市场就是小曲酒。也不知道是哪个砖家取名叫“小曲”,就不能叫霸气点,搞的都上不了台面。
人家茅子之类的张口闭口大曲,我这小曲宣传起来就显得有点小家子气。
其实呢,大家要是做酒老老实实的按上面这方法做,各占各的用户群体,也就算了。最大限度扩大销售是奸商的唯一目标。
如果酒类全以曲类来分类,也好办。有钱人就喝大曲,没钱人就喝麸曲,普通人就喝小酒,皆大欢喜。
但是大曲酒少啊,都不够有钱人喝的,加上普通人也偶尔喝一瓶大曲,这供应不上啊。
于是白酒蒸馏工艺又改革了。
1、全固态发酵固态蒸馏,这是最完美的一种方式,记得以前乡下一开坛蒸酒,周围一圈都是酒香。就是稻谷堆在水泥地上全固态发酵好几个月的那种。
2、固态酒醅+液态法(或半固态)白酒(你说食用酒精也行)串蒸,也有还加点其他提香物质的。我勒个去,这么一蒸,酒精都有香味了。
3、我估计还有更野的玩法的,直接用酒精+提香的植物和蒸好的粮赔之类串蒸的。
这蒸馏工艺一使上,原来高端大气上档次的大曲,立即被分化了,串蒸法将大曲的产量立即拉伸好几倍,当然档次就自然跟着降低了。于是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普通人也喝得起大曲了。
去超市看一下,标10781的,一大桶10几十块钱的,你信吗?
大曲酒除了几大名酒,名声早臭了。
但是奸商们为了卖酒,现代化的不只是蒸馏工艺。
还有勾兑工艺。因为勾兑有点不好听,后面改成了勾调。
为啥要勾兑呢,理由也说得过去,蒸馏酒出来的酒精度是由高到低的,只蒸52度的酒,估计100斤原料搞不了10斤8斤的。你去掉酒头后直接,接到酒体整体为52度就弃用的话,后面还有不少的45度的酒就被你浪费了,必须给我全部蒸出来,蒸到20度为止。所以奸商们得到了两批酒,一批酒是52度的,一批酒是30度的。
不能浪费啊,这都是农民伯伯汗滴禾下土种的粮食啊,所以商业化就是这个好处,商业是要进化的,废物必须利用。
是于勾兑就引进了,于是有一种国标的酒叫固液法白酒。推荐标准(不是强制)是固态法白酒不低于30%,液态法白酒70%。正好液态法白酒酒精度数高,跟这个30%的一掺,正好52度,废物完美利用。
所以这个勾调,除了勾调香味以外,还要勾调酒精度。
这些白酒是全工业化经过精密的成本计算和产量产能计算的,酒的品质不是重要考量的因素,利用最大化才是需要考虑的,这就是勾调的原因。
但是个人酿酒就没有这个体系了,而且个人酿也没办法跟工业化酿酒竞争成本。
我们可以跟工业化酿酒竞争品质,这个品质就是“全固态发酵固态蒸馏+原浆无勾兑”。
你一听,这不是要发?想多了,因为你面对的是社会上散装的消费者,他们消费能力有限,一般也就是15元一斤左右,那城市里租了个铺面卖散酒的,价格高了的根本没什么人要。因为散酒就是自家喝的,卖50元一斤要积累多好的口碑才能做到?
所以,私酿者千万不要想着搞票大的,你一这么想就是想跟工业酒竞争市场,不是找死嘛。货架上买酒的消费者不是你的潜在客户,你的客户是社会上口口相传的各个分散的人。
那么私酿个要做什么定位呢?
一、坚持、坚持还是***坚持,你不坚持几年一个积累不了口碑,二则沉淀不了客户,然后你就会很急燥,发现自己的酒根本卖不掉。事实上也是如此,都没什么人喝过帮你宣传,谁乐意买你的酒?所以私酒需要坚持。
二、品质。上面说了私酒竞争的就是品质,没有回头客就是一槌子买卖。所以酒一做出来了,就找知心的人尝一尝品一下,听下别人的真实说法。酒质不符合本地消费习惯,即使你贸然卖了十桶8桶的出去,砸的是你的口碑,那些买个你的酒的人会成为你潜在的敌人,会帮你做负面宣传。
所以搞私酒一定要搞固态,一定要注意发酵周期和品质,一定要实实在在做白酒。
三、成本,因为私酒大多数售价都不高。所以对于成本的控制就非常重要,理论上1kg淀粉能生产0.57kg酒精,但是1kg淀粉大约要1.4公斤粮食提供,折算成52度的酒大约就是1.4公斤原粮可以酿1kg白酒。理论产酒率在70%左右。白酒的物料成本以大米计大约3块的样子。但是正常情况下理想很丰满现实很明感,私酿因为技术、管理、采购成本等影响,是做不到这么低的成本,一般要5-7块。所以卖15的话每斤能挣约10元。一年卖10000斤酒纯收入10万块,其实和打工差不多,当然了比打工强度要低点自由点。这就是创业当老板的好处。
所以总结一下,做私酿要“坚持以品质为导向,琢磨工艺和技术,设法降低成本”,最少得坚持几年吧。只要口碑一来,就好办法了。
我这里有个地方做糯米酒做的比较好,全县都认可,售价能卖25元/斤,就是看见有人挣钱,旁边人就眼红了,各种掺假各种水,导致信任度下降,但是还是能卖起钱。
这才是私酿的出路,不要想着上量,要想着上价格。
你一年产1万斤酒,售价15挣10块,每年挣10万块。
你一年产1万斤酒,售价25挣20块,每年挣20万块。
品质(技术/工艺)带来的口碑在不增加其他开支的情况下就可以带来溢价。
所以民间个人私酿就比较流行,毕竟村民还是有大量的喝酒需求的。
我出生于乡下,周围几个乡镇,居我所知的做酒卖钱的就有5-6个。
不过产量都不大,少到几百斤多的年产万八千斤,售价大约15左右,透明塑料桶10斤装。
因为不是职业酿酒,这类小作坊证是没有办理的,都是民间口碑销售。
使用的原料就是稻谷。
民间私酿为什么能流行呢?因为工业化的便宜的酒味道寡谈(就是酒精+水)。
这里就掺说一下工业酿酒的几种方法:
1、上古时代的祖传全固态发酵工艺,这个没啥说的,这个口感和品质有保证。
2、中古时代的祖传半固态发酵工艺,这个也没啥说的,这个口感和品质也能保证。
保证品质也不行啊,效率太低了影响奸商们挣钱的速度啊。于是发展出了全液太发酵:
3、近代的酒精工业发展出来的液态发酵工艺,这个就只能保证有酒精度了。
4、还有一种是现代的精酒+水工艺,香精就勾吧。
但是单纯的说工艺还不行啊,奸商在专家们的科技加持下,发展出了很多种“科技母曲”。
最传统的(酱/浓/清)香大曲就不说了,硬是被砖家整出高中低三种温度的,为啥要搞高温的?
还不是嫌低温的发酵太慢了?高中低温也就算了,还搞出了高科曲催生的麸曲,这曲一出,酿酒产业就疯了,全工业化生产,你喝的过来我就能生产出来,不比用大曲做你要眼吧吧的等它发酵完成。
目前市场上大约70%的白酒是麸曲白酒,当然啦麸曲也有做固态发酵的,就有点脱裤子放屁了。
余下的20%的市场就是小曲酒。也不知道是哪个砖家取名叫“小曲”,就不能叫霸气点,搞的都上不了台面。
人家茅子之类的张口闭口大曲,我这小曲宣传起来就显得有点小家子气。
其实呢,大家要是做酒老老实实的按上面这方法做,各占各的用户群体,也就算了。最大限度扩大销售是奸商的唯一目标。
如果酒类全以曲类来分类,也好办。有钱人就喝大曲,没钱人就喝麸曲,普通人就喝小酒,皆大欢喜。
但是大曲酒少啊,都不够有钱人喝的,加上普通人也偶尔喝一瓶大曲,这供应不上啊。
于是白酒蒸馏工艺又改革了。
1、全固态发酵固态蒸馏,这是最完美的一种方式,记得以前乡下一开坛蒸酒,周围一圈都是酒香。就是稻谷堆在水泥地上全固态发酵好几个月的那种。
2、固态酒醅+液态法(或半固态)白酒(你说食用酒精也行)串蒸,也有还加点其他提香物质的。我勒个去,这么一蒸,酒精都有香味了。
3、我估计还有更野的玩法的,直接用酒精+提香的植物和蒸好的粮赔之类串蒸的。
这蒸馏工艺一使上,原来高端大气上档次的大曲,立即被分化了,串蒸法将大曲的产量立即拉伸好几倍,当然档次就自然跟着降低了。于是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普通人也喝得起大曲了。
去超市看一下,标10781的,一大桶10几十块钱的,你信吗?
大曲酒除了几大名酒,名声早臭了。
但是奸商们为了卖酒,现代化的不只是蒸馏工艺。
还有勾兑工艺。因为勾兑有点不好听,后面改成了勾调。
为啥要勾兑呢,理由也说得过去,蒸馏酒出来的酒精度是由高到低的,只蒸52度的酒,估计100斤原料搞不了10斤8斤的。你去掉酒头后直接,接到酒体整体为52度就弃用的话,后面还有不少的45度的酒就被你浪费了,必须给我全部蒸出来,蒸到20度为止。所以奸商们得到了两批酒,一批酒是52度的,一批酒是30度的。
不能浪费啊,这都是农民伯伯汗滴禾下土种的粮食啊,所以商业化就是这个好处,商业是要进化的,废物必须利用。
是于勾兑就引进了,于是有一种国标的酒叫固液法白酒。推荐标准(不是强制)是固态法白酒不低于30%,液态法白酒70%。正好液态法白酒酒精度数高,跟这个30%的一掺,正好52度,废物完美利用。
所以这个勾调,除了勾调香味以外,还要勾调酒精度。
这些白酒是全工业化经过精密的成本计算和产量产能计算的,酒的品质不是重要考量的因素,利用最大化才是需要考虑的,这就是勾调的原因。
但是个人酿酒就没有这个体系了,而且个人酿也没办法跟工业化酿酒竞争成本。
我们可以跟工业化酿酒竞争品质,这个品质就是“全固态发酵固态蒸馏+原浆无勾兑”。
你一听,这不是要发?想多了,因为你面对的是社会上散装的消费者,他们消费能力有限,一般也就是15元一斤左右,那城市里租了个铺面卖散酒的,价格高了的根本没什么人要。因为散酒就是自家喝的,卖50元一斤要积累多好的口碑才能做到?
所以,私酿者千万不要想着搞票大的,你一这么想就是想跟工业酒竞争市场,不是找死嘛。货架上买酒的消费者不是你的潜在客户,你的客户是社会上口口相传的各个分散的人。
那么私酿个要做什么定位呢?
一、坚持、坚持还是***坚持,你不坚持几年一个积累不了口碑,二则沉淀不了客户,然后你就会很急燥,发现自己的酒根本卖不掉。事实上也是如此,都没什么人喝过帮你宣传,谁乐意买你的酒?所以私酒需要坚持。
二、品质。上面说了私酒竞争的就是品质,没有回头客就是一槌子买卖。所以酒一做出来了,就找知心的人尝一尝品一下,听下别人的真实说法。酒质不符合本地消费习惯,即使你贸然卖了十桶8桶的出去,砸的是你的口碑,那些买个你的酒的人会成为你潜在的敌人,会帮你做负面宣传。
所以搞私酒一定要搞固态,一定要注意发酵周期和品质,一定要实实在在做白酒。
三、成本,因为私酒大多数售价都不高。所以对于成本的控制就非常重要,理论上1kg淀粉能生产0.57kg酒精,但是1kg淀粉大约要1.4公斤粮食提供,折算成52度的酒大约就是1.4公斤原粮可以酿1kg白酒。理论产酒率在70%左右。白酒的物料成本以大米计大约3块的样子。但是正常情况下理想很丰满现实很明感,私酿因为技术、管理、采购成本等影响,是做不到这么低的成本,一般要5-7块。所以卖15的话每斤能挣约10元。一年卖10000斤酒纯收入10万块,其实和打工差不多,当然了比打工强度要低点自由点。这就是创业当老板的好处。
所以总结一下,做私酿要“坚持以品质为导向,琢磨工艺和技术,设法降低成本”,最少得坚持几年吧。只要口碑一来,就好办法了。
我这里有个地方做糯米酒做的比较好,全县都认可,售价能卖25元/斤,就是看见有人挣钱,旁边人就眼红了,各种掺假各种水,导致信任度下降,但是还是能卖起钱。
这才是私酿的出路,不要想着上量,要想着上价格。
你一年产1万斤酒,售价15挣10块,每年挣10万块。
你一年产1万斤酒,售价25挣20块,每年挣20万块。
品质(技术/工艺)带来的口碑在不增加其他开支的情况下就可以带来溢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