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乐七年(1409年),平江伯陈瑄督漕时,在山阳(今淮安市淮安区)、清河(今淮安市淮阴区)之间的运河沿岸建起了漕军各卫所造船厂房,“令各卫所官旗鳞次而居,以为造船之所”。
永乐十三年(1415年)起,工部差督水司主事于清江督造漕船,设工部分司和工部厂。工部分司署在今淮安市西大街东段北侧,另有工部厂,即“工部分司别署”,位于大闸口南。该工部主事还兼管征收清江漕船厂造船材料的抽分厂,以及建于清江浦运河上的板闸、移风闸、清江闸、福兴闸、新庄闸五闸和清江东、西二坝。清江提举司在工部厂南,淮安府东河船政、扬州府西河船政等同知公署在工部分司署东北。
在对清江漕船厂的管理上,正统二年(1437年)专设清江提举司进行管理。
当时,与清江漕船厂同时建设的还有位于山东临清的卫河船厂。据《漕船志》记载,二厂所辖区域及造船比例为“南京直隶、江西、湖广、浙江各总里河浅船俱造于清江,遮洋海船并山东、北直隶三总浅船俱造于卫河,大约造于清江者视卫河多十之七”。
嘉靖三年(1524年),卫河厂归并清江厂,并搬迁至清江浦,成为其属下的四总厂之一。此时,清江漕船厂共辖82卫所船厂,大概位置在淮安市清江浦区的里运河南岸,总长共计23里。其中,京卫厂辖34卫厂,卫河厂辖18卫厂,中都厂辖12卫厂,直隶厂辖18卫厂。另外,清江漕船厂还辖有京卫厂、直隶厂、中都厂三处草场,“逐年差拨官军依时打草,苫盖修补”厂房。
《漕船志》是记载明代漕船的一部专志,因所记内容以清江漕船厂为主,又称《清江漕船志》,由此可见清江漕船厂当时在全国的地位和规模。
永乐十三年(1415年)起,工部差督水司主事于清江督造漕船,设工部分司和工部厂。工部分司署在今淮安市西大街东段北侧,另有工部厂,即“工部分司别署”,位于大闸口南。该工部主事还兼管征收清江漕船厂造船材料的抽分厂,以及建于清江浦运河上的板闸、移风闸、清江闸、福兴闸、新庄闸五闸和清江东、西二坝。清江提举司在工部厂南,淮安府东河船政、扬州府西河船政等同知公署在工部分司署东北。
在对清江漕船厂的管理上,正统二年(1437年)专设清江提举司进行管理。
当时,与清江漕船厂同时建设的还有位于山东临清的卫河船厂。据《漕船志》记载,二厂所辖区域及造船比例为“南京直隶、江西、湖广、浙江各总里河浅船俱造于清江,遮洋海船并山东、北直隶三总浅船俱造于卫河,大约造于清江者视卫河多十之七”。
嘉靖三年(1524年),卫河厂归并清江厂,并搬迁至清江浦,成为其属下的四总厂之一。此时,清江漕船厂共辖82卫所船厂,大概位置在淮安市清江浦区的里运河南岸,总长共计23里。其中,京卫厂辖34卫厂,卫河厂辖18卫厂,中都厂辖12卫厂,直隶厂辖18卫厂。另外,清江漕船厂还辖有京卫厂、直隶厂、中都厂三处草场,“逐年差拨官军依时打草,苫盖修补”厂房。
《漕船志》是记载明代漕船的一部专志,因所记内容以清江漕船厂为主,又称《清江漕船志》,由此可见清江漕船厂当时在全国的地位和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