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移民对辽代社会的影响
一般来说,移民的大量涌入,短时期会造成所迁入地内人口的超速增加,因为这种增加是极大超过该地区原本正常的人口增速,所以如果按常规来扩大该地区的耕地面积,则很难在合理范围内满足这些人口对于粮食的需求;正是这样的困境,反而侧面促使该地区在耕地得不到迅速扩大的前提下,将粗犷农业向精耕细作转型,提高耕地单位面积的农作物产量,从而解决粮食缺口;同时,也进一步迫使许多农业人口转变生产生活方式,更多地投入到手工业和商业中去,正是这些移民迁入,促进了迁入地经济的变革与发展50。而渤海社会的生产力水平是要高于契丹的,其不仅有着为数众多的农业人口,更有较为先进的手工业和商业水平,所以,这些具有先进生产技艺的渤海移民,对辽代社会的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与提高,起到了飞跃性的促进作用。
就渤海国原本的经济水平而言,已经是一个经济较发达的国家,其农业和手工业特产远销东亚,驰名唐朝,据《新唐书·渤海传》载,渤海“俗所贵者,曰太白山之菟,南海之昆布,栅城之豉,扶余之鹿,鄚颉之豕,率宾之马,显州之布,沃州之绵,龙州之,位城之铁,卢城之稻,湄沱湖之鲫。果有九(丸)都之李,乐游之梨”51。公元926年,契丹灭亡渤海国后,不仅这些盛产方物之地尽为其所有,更有数以百万计的渤海人口被其统治。这其中,先后有47万余口拥有先进农耕技术和手工业技能的渤海移民,被有目的有计划迁入辽内地核心统治区域予以安置,妥善利用他们的生产能力为辽所用52。辽大多采用易地重置州县的方式将这些农民和匠人置于契丹核心腹地安置,让其各司原业,为辽的经济发展贡献力量,迅速填补契丹人擅长游牧而短于农耕和手工业的不足。很快,这些渤海遗民便在所徙各地发展生产,极大促进了辽经济的发展,为辽的对外战争和内部巩固提供了丰厚的经济基础,成为辽代不可或缺的社会生产力量。
渤海国时期闻名东亚“俗所贵者”的特产总计达14种之多,这些富饶的资源、珍贵的劳动力和生产工艺,是契丹贵族极为垂涎的,尤其是渤海人民所掌握的生产技能,是可以极大促进辽代社会快速发展的珍贵推动力。所以,契丹才会意志坚决地要翦灭渤海国,将其纳入自身发展的队伍中来。事实也证明了,正是大批拥有先进生产生活技能的渤海移民的迁入,促使辽代社会经济迅猛发展,很快巩固了在中国北部的统治,社会面貌也发生了极大的改变,而这一切都与渤海移民的到来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
此外,辽还充分利用了渤海移民的军事能力,被其迁徙到统治腹地的渤海移民被大量征调于辽代各种军队中,无论是中央直属的御帐亲军(其中的属珊军),还是隶属于宫卫(斡鲁朵)内的宫卫骑军,抑或五京州县内的五京乡丁,甚至是契丹贵族的部族军等,都可见到大量渤海军人的身影。此外,还有清一色由渤海职业军人组成的战斗力极强的渤海军。这些辽代军队中的渤海军人极大发挥了其卓越的军事能力,为巩固辽边防稳定和对外军事战争发挥了不可磨灭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