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王讲糖第77讲:多晶体冰糖如何结晶
多晶体冰糖如何结晶
一、注入结晶容器。
通过电泵或人工将液体注入结晶桶,此时温度为95-98℃;可以通过挂线或挂片助结晶。糖液温度经过电泵或人工转移时会适当降低,所以过程要快捷并保温;挂线助晶可得到冰糖柱,为北方冰糖的生产工艺(柱芯较多,边冰较薄较少);挂片助晶一般添加不锈钢丝或不锈钢棒(横棒或竖棒),为南方冰糖生产工艺(柱芯较少,边冰较厚较多)。
二、预冷起晶。
预冷起晶温度是指结晶室密闭时的糖液温度,控制在90-95℃为宜,最低不少于85℃。
预冷起晶温度随温度升高,下一步缓慢降温保温结晶时间加长,必然使蔗糖转化为还原糖的机会增多,故使其结晶率有所降低,但若低于85℃,虽然结晶率有所提高,但冰糖晶体成长受到影响,质量不符合要求。
三、静置保温结晶。
结晶时间一般为6~8天,每日降温10-12℃,最终室温保持在35-45℃,PH值保持7-8,房间湿度和温度保持基本同步。
结晶室温湿度对照表
熬煮的糖液具有较大的能量,其分子运动加剧,分子运动的速度加快,随着糖液温度的下降,过饱和系数的形成,晶核逐渐形成,并不断增大,形成晶块。当糖液温度下降到30~50℃时,分子运动有所缓和,速度下降,有助于晶体的形成和长大。这一阶段,即从熬煮的糖液出锅温度降至30~50℃的时间应该控制好,冷却速度过快,往往会造成冰糖的“冷仓”现象,产生无数个蔗糖的小晶粒,而无大的晶块形成;冷却速度过缓,又常常会造成冰糖的“烧仓”现象,晶核不易生成,增大,其结果糖蜜量加大,且导致冰糖蝗色泽加深。如果使糖液温度控制在30℃以下,延长其结晶周期,因分子运动能量较小,结晶速度很慢,故对冰糖的结晶、出率都影响不大。
糖液的PH对冰糖结晶的影响较为显著,弱碱性环境有利于结晶。PH为4.5时,溶液过酸,产生较多的还原糖,还原糖的产生降低了蔗糖的纯度,使过饱合度变小,使结晶速度减慢,导致结晶率低。当PH达到7时,结晶率上升的幅度变缓,但弱碱性环境会促进蔗糖褐变,最终影响冰糖色值,不透明不美观。因此冰糖结晶时的PH应该维持在7-8之间。(生产过程中添加用以漂白的二氧化硫等酸性物质也会降低PH值)
多晶体冰糖如何结晶
一、注入结晶容器。
通过电泵或人工将液体注入结晶桶,此时温度为95-98℃;可以通过挂线或挂片助结晶。糖液温度经过电泵或人工转移时会适当降低,所以过程要快捷并保温;挂线助晶可得到冰糖柱,为北方冰糖的生产工艺(柱芯较多,边冰较薄较少);挂片助晶一般添加不锈钢丝或不锈钢棒(横棒或竖棒),为南方冰糖生产工艺(柱芯较少,边冰较厚较多)。
二、预冷起晶。
预冷起晶温度是指结晶室密闭时的糖液温度,控制在90-95℃为宜,最低不少于85℃。
预冷起晶温度随温度升高,下一步缓慢降温保温结晶时间加长,必然使蔗糖转化为还原糖的机会增多,故使其结晶率有所降低,但若低于85℃,虽然结晶率有所提高,但冰糖晶体成长受到影响,质量不符合要求。
三、静置保温结晶。
结晶时间一般为6~8天,每日降温10-12℃,最终室温保持在35-45℃,PH值保持7-8,房间湿度和温度保持基本同步。
结晶室温湿度对照表
熬煮的糖液具有较大的能量,其分子运动加剧,分子运动的速度加快,随着糖液温度的下降,过饱和系数的形成,晶核逐渐形成,并不断增大,形成晶块。当糖液温度下降到30~50℃时,分子运动有所缓和,速度下降,有助于晶体的形成和长大。这一阶段,即从熬煮的糖液出锅温度降至30~50℃的时间应该控制好,冷却速度过快,往往会造成冰糖的“冷仓”现象,产生无数个蔗糖的小晶粒,而无大的晶块形成;冷却速度过缓,又常常会造成冰糖的“烧仓”现象,晶核不易生成,增大,其结果糖蜜量加大,且导致冰糖蝗色泽加深。如果使糖液温度控制在30℃以下,延长其结晶周期,因分子运动能量较小,结晶速度很慢,故对冰糖的结晶、出率都影响不大。
糖液的PH对冰糖结晶的影响较为显著,弱碱性环境有利于结晶。PH为4.5时,溶液过酸,产生较多的还原糖,还原糖的产生降低了蔗糖的纯度,使过饱合度变小,使结晶速度减慢,导致结晶率低。当PH达到7时,结晶率上升的幅度变缓,但弱碱性环境会促进蔗糖褐变,最终影响冰糖色值,不透明不美观。因此冰糖结晶时的PH应该维持在7-8之间。(生产过程中添加用以漂白的二氧化硫等酸性物质也会降低PH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