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0雅克萨之战是清初抗击沙俄的著名战役。早在17世纪30年代,沙俄就已把侵略矛头指向我国黑龙江地区。1650年侵占了我国雅克萨城,当地人民同侵略者进行了顽强的斗争。1685年6月23日,清军兵临雅克萨城,康熙帝用满蒙俄三种文字严厉谴责了他们的种种罪行,希望他们迅速撤离,但沙俄侵略军恃其巢穴坚固,蓄意抵抗,二日后,沙俄援兵赶到,气焰更加嚣张。清军遂发动猛烈攻击,沙俄头目托尔布津惊恐万状,请求投降。清军一举攻克沙俄割据20年之
-
0康熙名玄烨,生于顺治十一年(1654年),于1661年即位,时年8岁,由鳌拜等四大臣辅佐,但鳌拜逐渐排挤了其余3人,在朝廷中形成一个带有浓厚的奴隶主残害奴隶色彩的保守集团。康熙在14岁时,巧妙地利用自己平日训练的一批少年摔跤手将鳌拜制服,并镇压其死党,从此康熙执掌朝政。此时,经过几十年战乱,整个社会生产凋敝、土地荒芜、经济萧条和社会动荡不安。因此,康熙实行了一系列恢复生产、安定社会秩序的措施,经过十余年的努力,初
-
0“门”字在篆文与隶文中右下角本不带钩,到汉、魏时期,由于楷书的出现,书写时才给“门”字的右下角带了钩。从汉末到明初有1000余年的历史,在这期间,人们用楷书、行书、草书写“门”字的时候,在它的右下角无不带钩。但到了明朝,朱元璋建都应天(今江苏南京),京城某学府修葺“集贤门”。竣工之后,朱元璋让擅长书法的中书舍人詹希原题写匾额,他习惯地给“门”字带了钩。谁知朱元璋看了以后勃然大怒:“我之所以修‘集贤门’
-
0春节贴“福”字的典故出于朱元璋,而且还有一段有趣的故事:有一年的正月十五,朱元璋微服出行,到闹市观灯,忽然看到街道一旁围了好多人,议论纷纷,甚是热闹。于是朱元璋也走上前去想看个究竟,走近一看,见群众围观,议论的是一幅赤脚女人抱着个大西瓜的漫画。我国古代妇女缠足始于五代,而且认为脚越小越美,可是淮西(安徽省宿州一带)的妇女多为大脚,朱元璋的马皇后就是当时有名的马大脚,所以朱元璋看到这副漫画便产生了疑
-
0明朝的两京是指京师(北京)和南京,1368年正月,明太祖朱元璋在应天府称帝,建立了明朝。8月,建都应天府,命名为南京,而当时之所以命名南京,是因为太祖有迁都北宋故都开封的打算,开封府称北京。洪武十一年(1378年),开封去除北京称号,南京作为明朝的政治中心改称京师。明成祖在“靖难之役”后,即开始做迁都准备,永乐元年(1403年)正月,改北平为北京。2月,改北平府为顺天府。8月,迁直隶、苏州等10府、浙江等九省富民充实北
-
0资本主义萌芽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发展的初步形态,具体地说就是在这种形态下,一部分人手中掌握了相当数量的货币资本,可以用来购买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组织生产;另一方面,社会上出现了失去生产资料并可以自由出卖劳动力的劳动者,劳动力成为一种特殊商品,可以自由买卖,工场主或作坊主与雇佣工人的关系已不是人身依附关系,而是买卖关系,他们在人身上是平等的,工场主或作坊主剥夺工人的剩余劳动,劳动产品不是为了供自己消费,
-
0“卫”指锦衣卫,是指明洪武年间设置的。锦衣卫是皇上侍卫之一,即侍卫皇帝,又负责侦缉臣僚,有特务职能。“厂”指东厂、西厂、内行厂等。永乐年间最早设立东厂,西厂最初设于成化年间,后革去,正德年间复设,并又增设了内行厂。厂是以司礼监宦官为首领的内廷特务组织,其隶役大部分选自锦衣卫,负责侦缉天下臣民。厂与卫联合在一起,统称“厂卫”,是明代特务机构的总称。厂和卫都自设监狱,它们互相勾结,严密监视和打杀天下臣
-
0为了进一步加强中国同海外各国的联系,明成祖派太监郑和先后七次出使西洋(当时文莱以西的西洋群岛和印度洋沿岸一带叫西洋)。在公元1405年至1433年的近30年里,郑和及其率领的船队到过中南半岛、南洋群岛、孟加拉、印度、伊朗和阿拉伯等许多地区,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每到一处,郑和向当地国王表明来意,赠送礼物并进行贸易,有的国家派遣使节随船来中国,受到明朝政府的欢迎。郑和的远航表现了我国人民英勇无畏的精神和
-
0公元1352年,佃农出身的朱元璋参加了郭子兴领导的红巾军,郭子兴死后,朱元璋率这支队伍,接受小明王韩林儿的封号。公元1356年,朱元璋攻占集庆,改名应天府(今江苏南京),在那里建立了政权,他利用当时元朝大部分官军和地主武装被刘福通领导的红巾军打的晕头转向的有利形势,发展自己的势力,并采纳地主阶级知识分子的“高筑墙、广积粮、缓称霸”的建议,积极发展农业生产,加紧扩充军队。经过十来年的战斗,先后消灭了陈友谅、张
-
0蒙古贵族除了发动三次大规模西征之外,同时派大军向南方进发,当时,南宋与金正处于对歭局面,边疆地区还有西夏、西辽、畏兀尔、吐蕃、大理等政权,在成吉思汗病死之前,蒙古军队已征服了畏兀尔、西辽和西夏。公元1234年,蒙古与南宋联合灭掉了金,此后,蒙古贵族即发动了灭亡南宋的战争,在对南宋战争的过程中,忽必烈率军消灭了大理,降服了吐蕃,对南宋形成大包围的形势。公元1271年,忽必烈迁都燕京,建国号为“元”。公元1273年,
-
0从根本上说,王安石变法是为了缓和阶级矛盾,改变北宋长期“积贫积弱”的局面,达到“富国强兵”的目的。具体说可分为以下三个方面:首先是阶级矛盾激化,官僚阶层庞大,土地兼并日益发展;其次是财政危机;再次则是边境危机。为了缓解北宋的社会总危机,维护地主阶级统治,宋神宗任用王安石实行变法。虽然王安石变法的根本目的是维护北宋封建地主阶级的统治,但是他推行的新法令减轻了人民的一些负担,在客观上促进了社会生产的发
-
0岳飞是个妇孺皆知的人物,他带领的军队被称为“岳家军”,最多时达10万以上。面对金军的南侵,岳飞坚决抵抗,是南宋对金作战的主力和中坚。岳家军以训练严格,赏罚公正,号令严明而闻名。公元1140年的颖昌府大战中双方血战几十个回合,战士都成了血人,战马成了血马,但岳家军抱着死守勿去的决心,顽强固守,终于扭转了战局,杀死了金朝统帅金兀术的女婿,捉拿了上将夏金吾,使金兀术连连惊叹“撼山易,撼岳家军难”。岳飞曾预言,如
-
0杨老令公“满门忠烈”,为了抗击辽朝入侵,祖孙数代,捐躯疆场。通过戏曲、小说等大量文艺作品的宣传,杨家将的故事几乎妇孺皆知,杨继业、佘太君、杨六郎、穆桂英等都是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象。杨继业(即杨老令公)实有其人,世为麟州(今陕西神木县)土豪,善于骑射,年轻时在北汉做官,屡立战功,号称“无敌”。北汉被宋太祖消灭后,杨继业投降宋朝,被封为右领军卫大将军、郑州防御史,迁到代州,与契丹为邻,威震边境,
-
0“杯酒释兵权”是赵光胤为加强中央集权而在军事上采取的一个重要措施。富有政治斗争经验的赵光胤非常清楚,自五代以来,朝代的更替基本上是随着军权的得失而转移,为了防止“陈桥兵变”、“黄袍加身”之类的事件重演,他就必须设法解除高级将领的兵权。赵光胤在即位第二年(即公元961年)的秋天,宴请石守信等高级将领,劝他们不如多积金帛、独自享乐,放弃兵权,到地方上广置良田美宅,自己可以享乐一生,又可以使君臣相安。这些将
-
0五代时,赵光胤是后周世宗柴荣手下的一名将官,经常率兵征战疆场,可是这位行伍出身的武夫,却“独善读书,虽在军中,手不释卷”。有一次,赵光胤奉世宗之命出兵江淮间,征伐南唐,有个下级官吏见他的几辆车子上载了无数箱子,随军而行,以为所载之物均为“重宝”,于是就向柴荣告密,周世宗听到之后极为恼火,认为如此出兵打仗,岂不涣散军心,造成不良影响。于是立即派人查看,打开了所有箱子,但检查的结果却是“惟书数千卷,无
-
0我国古代妇女裹足始于五代十国南唐后主李煜时期。李煜,是五代十国南唐最后一个君主,他继承帝位前一年(公元960年),赵光胤已发动了陈桥兵变,建立了北宋王朝。在南唐政权岌岌可危之时,他仍怠于政事,用情声色,自从他看到一个叫娇娘的容嫔缠足翩翩起舞的风姿以后,便在宫中传令让宫中嫔妃都要缠足,并且认为足缠的越小越好,走起路来婀娜多姿,并以什么“三寸金莲”、“三寸弓鞋”作为衡量“娇娘”的标准。到了宋朝以后,民间妇
-
0“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是唐朝后期藩镇割据的继续和扩大。藩镇割据是“安史之乱”的一个直接原因,“安史之乱”使唐王朝由盛而衰。各藩镇拥兵割据,法令、官爵和赋税各自为政,俨如一方诸侯,唐王朝的统一只是表面现象,这种局面越到后来越严重,一直出现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唐末农民大起义虽然失败了,但却沉重打击了唐王朝的统治,使其更加衰弱,无力控制地方割据势力。同时,在镇压农民起义的过程中,又出现了一批新军阀,例
-
0靺鞨是满族的祖先,长期活动在东北的白山(长白山)黑水(黑龙江)一带,在靺鞨各部落中,粟末部比较先进,公元698年粟末部首领大祚荣建立政权,国号桭。公元713年唐朝封大祚荣为渤海郡王,以其所部为忽州,令大祚荣兼都督,忽汗州都督又称“渤海都督府”。从此粟末靺鞨就改称渤海,臣服唐朝,它在最强盛的时候,南至朝鲜半岛北部,东抵今俄罗斯海滨地区,境内有五京、十五府、六十二州,其都城在上京龙泉府(今黑龙江宁安县世环镇)
-
0“南衙北司之争”是唐末外廷官僚集团与内廷宦官集权争夺政权的斗争。南衙,指宫禁以南的宰相官署,北司,指宫禁北部宦官所在的内侍省。唐朝末年宦官专权,他们不仅经常充当监军和奉命出使,而且掌管机密,承宣降旨,尤其掌握了禁军大权,朝中官员多看宦官眼色行事,南衙几乎成了北司的附属机构,宦官甚至可以随意废立皇帝,成为唐朝的实际统治者。唐文宗时,大宦官仇士良专权,宰相李训和凤翔节度使郑注等密谋内外配合,铲除宦官集
-
1文成公主进入吐蕃以后,吐蕃和唐朝结成了“甥舅之国”,吐蕃历代赞普多自认是唐朝的外甥,双方一直保持着密切的关系。从公元634年至公元842年年的200多年间,唐使蕃52次,蕃使唐100次,这些频繁的往来继续维系和发展了唐蕃之间的友好关系。公元710年唐中宗把金城公主嫁给吐蕃赞普尺带珠丹。唐玄宗开元十七年(公元720年),吐蕃赞普遣使入唐,表示愿与唐朝“合同为一家”,让天下百姓,安居乐业,充分反映了汉藏人民的友好感情和愿望。唐
-
0唐朝由于在安史之乱中国势衰落,平叛将领也想保留安史余部而自重,代宗无力收回他们的兵权,只是任命安史降将张忠志(后赐名李宝臣)、李怀仙、田承嗣分别为承德、幽州、魏傅节度史。这就是安史之乱后出现的第一批藩镇势力——“河北三镇”,他们倚仗自己手中的兵权,独立掌握地区的赋税、户口,不报中央,也不听从朝廷的任免调遣,或父子兄弟相传,或军将自行代立,中央只能事后承认,藩镇成了独霸一方的割据势力。继“河北三镇”
-
0唐太宗即位时,面临的是百废待兴的局面,他亲眼目睹了农民起义打击下的一个既富且强的隋朝顷刻而覆,而且“惕焉震惧”。太宗常以“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的古训警示自己,大臣也不断用这些话进谏。君臣同舟共济,励精图治,使得贞观年间政治清明,社会稳定,经济有了长足发展,人民安居乐业,出现了史家所称的“贞观之治”。从贞观年间起步的这股经济发展势头,一直保持到百年后的唐玄宗开元年间。玄宗李
-
0鉴真俗姓淳于,自小受父亲影响,立志向佛,26岁以后便成为闻名遐迩的受戒大师。当时的日本宗教界非常希望有中国的高僧为日本僧人受戒,以便像中国一样能够严格控制取得僧籍的资格。公元742年十月,日本僧人荣睿、普照等赴扬州谒鉴真,请他东渡弘法,鉴真欣然答应。但当时唐朝政府海禁较严,再之自然环境的恶劣,所以鉴真在6年之中5次东渡都没有成功。第一次,公元747年4月,被官方指控为勾结海盗;第2、3次;在公元743年12月,船舶遭飓风
-
0王羲之是我国古代著名书法家,号称“书圣”,《兰亭序》是他的代表作,天下人无人不想得到这一书法珍品,唐太宗也像文人画士一样,对《兰亭序》真迹梦寐以求。有一天,唐太宗得知真迹在浙江会稽著名书法家智永的弟子辩才和尚的手中,便多次以皇帝的身份向辩才要,辩才由于是出家人,受出家人“四大皆空”的影响,是不过问世俗的,再加上《兰亭序》真迹是稀世墨宝,由父辈传给,所以他也就不买皇帝的账,多次借口下落不明搪塞。强求
-
0李世民身为大唐皇帝,怎么会害怕一个“乡巴佬”呢?其实,这是指他和被他称作“一面镜子”的魏征之间的关系。魏征相貌一般,本是河北馆陶县的一个“乡巴佬”,但他学识渊博,很有远见卓识,后来投奔了李世民,被封为“谏仪大夫”,曾多次毫无顾忌地当面批评李世民的错误。李世民一旦感到自己做了错事,总是害怕魏征知道后指责自己。一次,李世民趁魏征请假上坟之机,想到终南山游玩作乐,銮驾仪仗都已准备好,心里却犹豫起来。他担
-
0科举制度于隋炀帝时正式产生,到唐朝时正式确立。东汉末年的曹操最早提出“唯才是举”,之后曹丕又实行了九品中正制就是通过各州、各部中正官的品评,把人才分为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九等。被评为上等的人才将推荐给各级政府,吏部选拔官员时要向中正官征询被选者的家世情况、品级。晋以后就完全由家世确定品级,形成了重家世轻德才的风气。所谓“平流进取,望至公卿”的说法,就是对这种积弊的评
-
0在南北朝对歭时期,广大人民渴望全国统一,北方民族的大融合、江南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条件。公元581年,北朝外戚杨坚夺取北朝政权,建立隋朝,定都长安,杨坚就是隋文帝。隋文帝实行了一系列政治经济改革,使国力强盛起来,不论在政治、经济还是军事力量上都大大超过了地处江南的陈朝。公元589年,随灭掉陈,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重新统一了全国。随统一后,社会经济有了较大发展,隋文帝年号“开宝”,因此出现“开宝之治”的局面,
-
0北齐后主高纬承袭了祖上的遗风,奢侈华靡,挥霍无度。后宫嫔妃,都是衣着华贵,饮食精美。另外,他还大兴土木,兴建宫苑,穷极壮丽,修好后稍不如意就毁掉重修。工匠们日夜辛勤劳作,没有歇息的时候。夜晚点火把照明施工,天冷则以热水和泥,开凿晋阳西山石壁为大佛像,一夜燃油灯万盏,灯光照射到王宫内,宛如白昼。北齐后主喜欢自弹琵琶,并作了一曲名为《无愁》的曲子,每次弹奏,近侍应和的有百余人。除此之外,他在华林园内又
-
0南朝最后一个朝代的后主陈叔宝沉迷于酒色,不理政事,左右嬖人凝幸等亲近之臣有50人,容貌美丽、装束妖冶的妇人1000余人,这些人经常围在陈后主身边,后主叫这些佞臣为“狎客”,在宴会时,后主常常命8个妇女裁彩色纸笺,制作五言詩,然后10个狎客附和对诗,对不上的罚酒三杯,昏君奸佞一起狂欢,从早晨一直延续到夜晚,同时大修宫殿、无休无至,船税、津税、市税、商税,名目繁多,刑杀惩罚,严酷泛滥,监牢中人满为患。公元584年,隋
-
0自北魏以来,佛教在北方很盛行,仅北周境内,就有佛寺一万多所,和尚、尼姑200多万人,这些人不劳而食,还享有既不纳税又不服徭役的特权,成了社会的寄生虫。而掌管着寺院的和尚成了大地主,利用百姓受灾的机会,放高利贷兼并土地、敲诈勒索,大发横财。当时始州(今四川剑阁 )寺院里的僧侣乘灾民借粮之机,强迫农民限期搬家,说要在那里建造佛塔,村民原以为寺院只是说说而已,没想到期限一到,寺院勾结官府,带来一帮如狼似虎的
-
0祖逖,范阳遒县(今河北涞水县北)人,出身士族地主,公元311年,刘曜陷洛阳,他率领宗族数百家南迁至京口(今江苏镇江),祖逖上书司马睿,以为北方民心可用,请师北伐。而司马睿一心想巩固他在江南的统治,对北伐并不热心,故命他为豫州刺史,只给一千石粮和三千匹布,不给兵器和士卒,要他自行招募士卒,铸造兵器。公元313年,他率原来的宗族部署百余家渡江北伐,渡江时曾击楫发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他在
-
0东汉以来,我国北部和西北部边境的少数民族开始向长城以内和黄河流域一带移动,他们的不断内迁,给当时的中原地区与汉族封建政权带来了极大的影响,史称“五胡乱华”。所谓“五胡”,一般是指匈奴、鲜卑、羯、氏、羌等五个较主要的北方少数民族。中原汉族的封建统治者对内迁的少数民族实行了残酷的经济剥削和政治压迫,而当五胡建立了自己的国家(主要是在北方,称十六国,与东晋对歭)后,也实行反动的民族政策,北方的汉人大批南
-
0三国之中,魏国最强,蜀国最弱,但诸葛亮在北线采取积极进攻的策略,他曾多次亲率大军北伐,与魏争夺关中、陇右地区。公元234年,他率军进屯五丈原(今陕西郿县),与司马懿相持百余日,诸葛亮因积劳成疾,病死军中,蜀军撤退。诸葛亮北伐略获胜利,但损失甚大,终因蜀汉弱小,人力物力缺乏,不能获得决定性胜利。诸葛亮死后,姜维任大将军,多次率军北伐曹魏,难得进展。公元263年魏大将军司马昭派征西将军邓艾、镇西将军钟会、雍州
-
0东汉时期,豪强地主在政治上、经济上享有特权,把持地方和中央政权,并且建立了规模很大的田庄。他们在自给自足的田庄里,奴役着上万家“徒附”(依附农民,即农奴),徒附终年劳动,不得离开,田庄设有“家兵”,巡逻守卫防备农民的反抗。大地主田庄的发展,使广大农民失去田地,受尽压迫剥削,处境十分痛苦。东汉中期以后,外戚、宦官交替控制中央政权,他们都是统治阶级中最腐朽的政治代表,疯狂掠夺民财,长江中下游和山东半岛
-
0绿林、赤眉起义军推翻了王莽政权,打击了地主阶级。公元25年,刘秀的军队镇压了赤眉军,逐步消灭各地的起义军和割据势力,完成了国家的统一。他建都洛阳,重建汉政权,史称光武帝。为了缓和阶级矛盾,改变经过连年战争而导致的经济凋敝的局面,光武帝刘秀调整了统治政策,减轻了对人民的压迫和剥削。他先后下了九道释放奴婢和禁止残害奴婢的命令,废除了王莽时期的苛捐杂税,并且减轻租税为三十税一。此外,他提倡节俭,整顿吏治,
-
0东汉末年,刘备为请诸葛亮出山帮他打天下,亲自到诸葛亮家拜访,因去了三次才见到诸葛亮,后人便称其为“三顾茅庐”。当时刘备所处环境很不利,在斗争中屡屡处于下风,一次偶然的机会,他从别人口中得知诸葛亮具有雄才大略,智慧超人,若请得诸葛亮出来帮助,建立基业自然不成问题,于是刘备便去请诸葛亮。第一次去时,诸葛亮不在,刘备无功而返。过了一段时间,刘备再次去拜访,不料这次诸葛亮又不在,只好作罢。待到第三次要去时
-
0东汉末年,当时的名士与宦官之间的矛盾非常激烈,许多地方太守、名人不满宦官以及与宦官狼狈为***的所作所为而将他们诛杀,于是宦官与一些被杀人的家属来到汉桓帝面前谴诉,昏庸的桓帝不问是非曲直,便下令杀死这些地方官员。此时李膺在皇帝大赦天下时又杀了一个与宦官有勾结的方士张成,宦官们唆使张成的弟子上书诬告李膺“结党疑乱”。李膺被捕下狱,两百多人受牵连,而当时太尉陈蕃认为这些人都是海内英雄,拒绝签发搜捕令,当即
-
0“强项令”是是东汉的洛阳令董宣,董宣之所以有这个称号,有以下的故事:有一次,光武帝刘秀的二姐湖阳公主家的一个家奴赵彪无辜杀死了一家父女两人并躲藏到公主府,几天后公主见风声已过,就让赵彪跟班去见皇上。董宣事先得到消息在半路设下埋伏,拦住湖阳公主指责其纵奴行凶,并不顾公主的阻拦,硬把作恶多端的赵彪从车上拉下就地处决。湖阳公主感到自己蒙受了奇耻大辱,便告诉皇帝,光武帝也感到董宣如此藐视公主太过份,于是要
-
0汉武帝为加强封建中央集权制,在文化思想领域实行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专制政策。原来在汉初,最高统治集团尊奉黄老思想,提倡黄老无为政治,诸子百家学说在一般人中也广为流行。汉朝统治者认为这是很不利于思想统一和加强中央集权的,汉武帝时再也不容许这种情况继续下去了,董仲舒在上汉武帝的《三人三策》中建议把儒家学说作为封建国家的统治思想,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这一建议基本上得到了汉武帝的采纳。
-
0汉元帝后宫宾妃很多,不可能一一召幸,于是让画工替宫人画像,皇上按画像召见亲幸。许多宫人都用钱物贿赂画工,将自己画的漂亮一点,惟独王昭君不肯这样做,于是画工便将她画的很丑,她便没机会被皇上召见。正当此时,汉朝国力开始衰弱,跟匈奴的战争中不像以前那样常胜,不得不才采取“和亲”政策(即用将汉朝宫中妃嫔嫁给匈奴首领的办法来维持边界的和平)来避免战争。这时,匈奴主请求元帝送美人给他做瘀氏,于是元帝派王昭君前
-
0汉元帝后宫宾妃很多,不可能全召幸,于是让画工替宫人画像,皇上按图像召见亲幸。许多宫人都用钱物贿赂画工,将自己画的漂亮一点,惟独王昭君不肯这样做,于是画工将她画的很丑,她便没机会被皇上召见。而此时汉朝国力衰弱,跟匈奴的战争不像以前那样常胜,不得不采取“和亲”政策(用汉朝宫中妃嫔嫁给匈奴首领的办法维持边界和平)来避免战争。这时,匈奴主请求元帝送美人给他做瘀氏,于是元帝派王昭君前去,临行前元帝召见她,才
-
0大凡历代皇帝都是怕死的,尤其是到了晚年,生怕死神降临,于是便四处寻找神仙方士,为他们炼制长生不老的药。秦始皇如此,汉武帝也如此。有一次汉武帝听说洞庭湖的君山上出产一种美酒,人喝了可以长生不老,于是命令大臣栾巴前去取酒,酒终于取来了。汉武帝以为有了此酒,便可与天地齐寿,与日月同光了。一天,汉武帝十分高兴,打算品尝美酒,谁知酒却被担任金马门侍中官的东方朔给偷喝了。武帝一听大怒,传令将东方朔斩首,而东方
-
0汉初文帝时,对奴隶社会传下的肉刑进行了改革,关于改革的起因,有一段小故事:齐国太仓令淳于意因诬陷而被押往长安执行肉刑,淳于意没有儿子,只有五个女儿,临行时家人皆掩面哭泣,淳于意叹其没有儿子,这时小女儿缇索决心跟父前往,她要面见皇帝陈明原委。到了长安,缇索上书汉文帝,说明了肉刑的残酷,指出一个被处以严重肉刑的人即使以后他想改过自新也是不可能的了。所以她甘愿入宫为奴婢,请求免除她父亲的肉刑,汉文帝为缇
-
0公元前202年,项羽被围在安慰垓下,本来刘邦已胜券在握,但此时他却半喜半忧,喜的是楚君被围,项羽将灭;忧的是项羽武艺过人,格外勇猛,若灭掉他,自己不知要损失多少精兵良将,况且他一旦突出重围,渡过乌江,后果将是不堪设想的。深夜,刘邦仍在帐中发愁,萧何进帐劝刘邦快点吃饭睡觉,刘邦正准备端碗,一看碗沿上密密麻麻爬上一层蚂蚁,正要发火,突然心中一动,附在萧何耳边说了几句话,萧何一个劲的点头,然后带了兵将,出去
-
0在镇压秦末农民起义中,秦将章邯破项梁军后,以为楚地已不足忧虑,于是就渡河北上,攻击张耳、陈余等,当年秦国困赵王歇、张耳于巨鹿(今河北平乡)的时候,赵向楚怀王心(陈胜遇害后,项梁、项羽等便拥立原楚怀王之孙心为王,仍号楚怀王)求援,起义军决定以宋义为上将军,项羽为次将军,范增为末将北上救赵。宋义率大军至安阳(今山东曹县东南)畏缩不前,项羽便杀掉宋义,用斧子凿沉船只,以示没有退路,表示决战,军队士气大增
-
0秦灭六国后,结束了中国分裂割据的局面,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开创了一个历史新时期。但是各国贵族的思想政治制度已形成体系,即便失去了它赖以生存的社会经济基础,但还以一种残余的形态顽固地发挥作用。公元前213年,已是秦统一后的第8年,丞相李斯建议“入则心非,出则巷议”,以古非今,诽谤朝政,造成百姓思想混乱,皇帝权威也受到损害,所以应该禁止,秦始皇批准了这个建议,这便是
-
0赵国自武灵王“胡服骑射”后,国力开始强盛起来,继赵武灵王的赵惠文王是个有作为的国君,曾任乐毅为相,蔺相如为上卿,廉颇、赵奢为将,积极对外练兵,对内整顿,赵国国力大增,因而在齐衰落后,赵国成为东方惟一能抵抗秦国的力量。公元前270年,秦攻赵之阏与(今山西省和顺县),次年赵派赵奢去救阏与,大破秦军,在此役后,廉颇又再次大败秦军。这是秦军在兼并战争中不曾遇到的惨败。公元前262年,韩冯亭不愿降秦,而将上郡十七县
-
0《吕氏春秋》是秦相国吕不韦集宾客之力写成的一部著作。他见当时的辩士名人多著书立说,传布天下,因而命自己的宾客每人写文章,聚集起来,共20余万字,分为“八览”、“六论”、“十二纪”三个部分,统称《吕氏春秋》。吕不韦把它摆在都城咸阳市门,挂千金在门上,宣称:如果有谁能增加或删改一字,就把这一千金给他。这就是所谓“一字千金”。吕不韦请各国的游士宾客来看此书,但没有人改一个字。《吕氏春秋》真是好的连一个字都
-
0战国时期,诸侯割据,群雄纷争,强国为了对外扩张、兼并土地,往往拉拢某些弱小国家来攻击另一强国;而小国为了防止被强国吞并而依附某个强国。这样,在采取什么样的策略向外扩张,用什么样的手段争取联盟的问题上,就有了“合纵”与“连横”两种不同的政治主张。“合纵”就是“和众弱以攻一强”,具体而言,就是由韩、赵、魏等弱小国家联合对抗齐、秦等强国;“连横”就是弱国跟从齐、秦等强国攻击他国。在实际的政治中,往往“合
-
0战国中期的赵武灵王是赵国的第六位国君,即位时激烈的兼并战争加上北边游牧民族的骚扰,使得赵国在严重的威胁之下,素有雄才大略的赵武灵王认识到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谋求军事实力的壮大。而我国古代中原地区作战是短兵相接的战车,战国时期出现了步兵骑兵作战,但宽衣博带的汉族服装本就不适应驰聘的骑兵作战,于是赵武灵王决定改穿北边少数民族的服装,这样便灵活自如,大大有利于战斗力的提高。但是王族和大臣们坚决反对,认为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