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佛法吧
关注: 50 贴子: 751

  • 目录:
  • 佛教
  • 1
    无畏上师开示:功德圆满 (以下文章仅提供合适因缘之人参考,若有不适之处敬请见谅) 有人认为佛的功德圆满,是指一切众生已经救度完毕,无有一位众生沉沦在世间;因此地藏菩萨才说:「地狱不空,誓不成佛」。其实佛何有可能救尽所有的众生?若真救尽所有的众生才能成佛,自古千佛万佛已经成佛去的,这如何解释?而且何以我们尚在世间沉沦呢?何以未蒙救拔呢? 其实,教主当年讲经教化的范围,尚不及我们结缘的范围,我们可以在早上
  • 0
    心胸豁达开朗的人,凡事看得高远,不会被眼前利益所蒙蔽;心量狭隘自私的人,处处与人计较,往往无法成就大器。如果能以豁达的心胸包容一切,自然能看见最美好的世界。
  • 0
    为什么不能长期熬夜? 经常上夜班的人,脉象很多是空的,他们一病起来,就没完没了,一个感冒就能拖一两个月。 有个女孩子,她在酒店上班,刚上班一两年还没什么感觉,从熬夜第三年开始,腰以下就经常冰凉,第四年、五年手也凉,根本不敢碰冷水,多次闭经,即使来月经也来得很少,一两天就没了。她不解地问,为什么还不到三十岁,身体就变成这样了? 这个道理很简单。长期熬夜上夜班,身体不能顺着大自然的规律去作息,结果就不能得
  • 0
    佛教知识 | 释迦牟尼佛十大弟子之阿难陀 释迦牟尼佛十大弟子简介 第一为摩诃迦叶,称苦行第一; 第二阿难陀,称多闻第一; 第三舍利弗,称智慧第一; 第四是须菩提,称解空第一; 第五是富楼那,称说法第一; 第六是大目犍连,称神通第一; 第七是摩诃迦旃延,称论义第一; 第八是阿那律,称天眼第一; 第九是优婆离,称持戒第一; 第十位是罗睺罗,称密行第一。 阿难陀 阿难陀一名难陀尊者,生于迦毗罗卫城,是提婆达多之弟,甘露饭王
  • 0
    问:什么叫净业? (《学佛》P22)  答:它是没有黑业,没有无明烦恼,没有尔虞我诈,没有私心争斗,没有任何杀戮和恐怖,只有仁爱、善洁、慈悲、关心、尊敬、无有痛苦,唯独只有幸福、快乐,如释迦牟尼佛所说,有随心所欲的三明六通而享受福乐的世界。 问:什么叫净业世界? (《学佛》P23)  答:所有佛土世界的一员,没有一点点黑业和不净业的行为所以叫做佛土净业世界。 问:什么叫严净佛土? (《学佛》P23)  答:就是说严格控
  • 0
    业就是行为活动的意思。 1,从行为的施发者来说,有三种: 身业、口业、意业。 2,从行为的性质来划分也有三种: 善业、恶业、无记业。 什么是三业?(详见《入法门论》) 答:身业、口业、意业。 1、身业:身之所作,凡身体行为动作,身体之一切语言如坐、卧等皆属身业。 2、口业:口之所语,盖一切语言气息口之言传示之他者,皆属口业。 3、意业:意之所思,谓思想意识之大小想法打算运筹起心动念皆属意业。
  • 0
    做人要学会多记别人的好,少记别人的仇。不要因为一点小事就否定了一个人的品行,谁都有不足和缺点,谁都会自私和犯错。常常记住别人的好,用一颗感恩的心去生活,你就会得到慈悲。
  • 0
    包容的人,你的生活会越过越好。包容越多,幸福越多。生活不是战场,没有必要跟别人一定要争、一定要斗。人与人之间多一份理解,就会少一些误会;我们的心与心多一份包容,就会少一些争斗。
  • 0
    设想一下,我们的一生很短,我们还有多少时间去瞋恨、去贪、去忧郁?生命就在呼吸间,佛让我们时常观照自己,真正地理解真理和开悟。我们要放下、随缘,不执着、不追求,才是真正的解脱。
  • 7
    活出自己的人生 (以下文章仅提供合适因缘之人参考,若有不适之处敬请见谅) 人生最大的快乐,就是活
    正信 1-18
  • 0
    一手遮天,自寻烦恼 有一则师父开导年轻弟子的趣闻。师父把弟子带到一片空旷地带,问:“你抬头看看,看到了什么?”“天空。”弟子答。 “天空够大吧,”师父说,“但我可以用一只手掌遮住整个天空。” 弟子无法相信。只见师父用一只手掌盖住了弟子的双眼,问:“你现在看见天空了吗?” 继而,师父把话题一转,说:“生活中,一些痛苦、烦恼、挫折,就像这只手掌,看上去虽然很小,但如果放不下,总是拉近来看,放在眼前,搁在心
    清丽baby 1-12
  • 0
    京兆人潘果,不满二十岁就因武艺超群,在都水衙门当差。回乡休假时,常与几个乡里少年打猎、游荡。 一天,他们经过坟地,发现一头牧人丢失的羊。潘果与几个少年把羊捉住,偷偷领回家。那头羊在路上不停地叫,潘果害怕主人听到叫声,就将羊的舌头连根拔去。当晚,羊就被煮吃了。 一年之后,潘果的舌头慢慢变短,最后竟然消失殆尽,只好上交解职报告。平富县尉郑余庆对他的解职理由深表怀疑,就打开他的嘴查验,果然舌根处只剩下豆大
    清丽baby 1-11
  • 0
    据《生经》卷五《佛说孔雀说》记载,其中有这样一个故事: 从前,有个国家叫做“波遮梨”。这个国家有史以来从没有出现过任何鸟类,当地人也不知道什么是“鸟”。 有一天,一个外乡人来到这个国家,碰巧带来了一只乌鸦。当人看到了乌鸦,都觉得非常惊奇。 他们觉得乌鸦有着黑亮的羽毛,长长的翅膀,能够在天空飞翔,是种非常新奇而又神圣的动物。虽然乌鸦嗓音沙哑,这个国家的人们仍然将它当作神物来供养。乌鸦在这个国度里过着神仙
  • 0
    ●在择法的过程中,所需要鉴别的唯一只有“是否掌握了真正的理论实证圣量派佛法”这个关键,而不是任何其他外在形式。 愚人可怜 一拉珍 (连载三) 所以说,理论知见正确与否,掌握佛法证量与否,这全在于个人的实际修为,圣凡之别在于自身证量,跟身份地位民族等表相没有关系。其实这类概念我一直在讲,可依然有很多人被邪愚之见侵蚀过久,未能从心底里彻底剥开形式主义的假壳。因此,希望大家能真正明白,我们在择法的过程中,所
    清丽baby 12-28
  • 0
    佛说,给你修路的,是你自己;埋葬你的,也是你自己;帮助你的,是你自己;毁灭你的,也是你自己;成就你的,自然还是你自己。所以佛说:自作自受,自性自度!
    乐明无念 12-26
  • 0
    人生有三样东西是无法挽留的:生命、时间和爱,所以你能做的就是去珍惜。岁月难饶,光阴不逮,幸福并不复杂。饿时,饭是幸福,够饱即可;渴时,水是幸福,够饮即可;穷时,钱是幸福,够用即可;累时,闲是幸福,够畅即可。人生,由我不由天;幸福,由心不由境。
    乐明无念 12-25
  • 0
    佛陀所说的法义中,多一句、少一句都有可能会造成不相应行所应契,这就犹如上计算机,少按一个键、多按一个键都达不成需要。也如打电话,打错一个数字便通不到要找的对象。
    乐明无念 12-13
  • 0
    因果12条,我条条都信(太精辟了!) 喜欢付出,福报就越来越多; 喜欢感恩, 顺利就越来越多; 喜欢助人, 贵人就越来越多; 喜欢抱怨, 烦恼就越来越多; 喜欢知足, 快乐就越来越多; 喜欢逃避, 失败就越来越多; 喜欢分享, 朋友就越来越多; 喜欢生气, 疾病就越来越多; 喜欢占便宜, 贫穷就越来越多; 喜欢施财, 富贵就越来越多; 喜欢享福, 痛苦就越来越多; 喜欢学习, 智慧就越来越多。 从生到死有多远? 呼吸之间。 从迷到悟
    乐明无念 12-11
  • 0
    过去佛陀在舍卫国祇园精舍说法时,有位年轻的比丘进城托钵,看见一位容貌端正的女子。比丘对她产生了欲念,沉迷其中无法自拔,茶饭不思,以至于卧病在床,形容憔悴。师兄弟去探望他时,年轻比丘告诉他们:“因为我的欲爱无法得到满足,所以才忧愁生病。”众人纷纷规劝他,但他就是听不进去,于是大家强行将他带到佛陀面前,禀告佛陀事情的原委。   佛陀对年轻比丘说:“不用忧愁,我会达成你的心愿。”比丘听了佛陀的话十分高兴
    清丽baby 12-10
  • 0
    好端端的你,为什么要学佛? “好端端的你学什么佛啊?” 好端端的你就不能学佛了? 常常遇到这样的情况,身边的亲人朋友一听到你学佛,就以为你的人生遇到了什么挫折或打击,语气中既有同情,又有不解,甚至还会有一丝丝的嘲讽。 也难怪,微信朋友圈里也经常可以看到这样一些文章:比如“得意时儒家,失意时道家,绝望时佛家”,又比如“年轻时干事业,年老了再学佛”…… 这些论调流传甚广,很多人看了之后,往往还觉得很有道理。
  • 0
    贫女供灯的故事佛陀时代,古印度舍卫国里的国王、大臣和施主们常常会举办供灯法会,以供养佛陀和僧众。一个名为年嘎姆四处流浪的贫穷乞女,见到供灯法会非常欢喜,心里想:“我往昔造了什么恶业而转为乞丐?现在虽然遇到可培植福德的三宝,却没有钱财。”想到这里,不禁潸然泪下。  一天,贫女乞讨到了一枚铜币,便兴高采烈地去买油,店主问:“一文钱只能买到很少的油,你要这一点油做什么?”贫女就说,她想去供灯。善良的店主
    清丽baby 12-1
  • 0
    五明是人生宇宙精神与物质之整体作用,概括宇宙天地的一切!绝非仅世间五项科学而已,任何一明都含无数的世间科学;凡一切美好光明的、有益众生的,谓之明,五明需靠佛法的修证而获得。
    乐明无念 11-29
  • 0
    在古印度的时候,常常发生干旱或是水灾,因此,老百姓们常常失去收成,过着饥肠辘辘的日子。有一位婆罗门,因为不忍心看到大家总是饥饿的样子,于是,他每天清晨都到神庙里去祈求大梵天为人间免去灾难,使人们能过上吃饱穿暖的日子。   也许是因为他虔诚的缘故,感动了大梵天,终于在一天清晨,大梵天来到了他的面前。他激动地叩拜在大梵天的脚下,并对大梵天说:“尊敬的大梵天啊,您常常让土地干旱或洪水成灾,导致农民失去收
    清丽baby 9-29
  • 0
    羌佛作品欣赏
  • 0
    故事-修桥补路双眼瞎 故事是说北宋年间,包拯为相时,发生在民间的一桩逸事。有一个村庄住着一个十来岁、腿患残疾、父母双亡的孩子,生活十分困苦,甚至靠乡邻施舍或乞讨活命。 这个村子的前面有一条河,往来村民和路人需涉水而过,特别是上了年纪的老人十分不便,每当河床涨水时更是无法通行,但年复一年,谁也没想改变它。 人们能够看到的就是这个孩子天天捡石头,堆在河边。人问其故,孩子说要修一座石桥,让乡邻行走方便。众人
    一頁書 7-29
  • 0
    恭迎观世音菩萨 成道日 无缘大慈 同体大悲 三学寺携善行居士 免费结缘开光法宝如下: 高档大悲咒水晶杯 (常饮大悲水,改变磁场,开悟明智,消灾免难,身体健康) 七彩莲花灯 (一灯集福寿,一灯得智慧,佛前灯常明,烦恼自消尽。) 钛钢大随求陀罗尼咒手镯 (无论洗脸还是洗澡乃至洗菜,只要咒语碰到水,就能利益众生,风吹过,一切众生得大哦解脱,带上手镯,只要是你所想所要,到最后一切都会如你所愿,) 由于法宝数量有限,请各位
    假鱼0810 7-18
  • 0
    人身,人生即是業報身。 唯有好好努力學佛修行。 才能解脫掙脫這人生苦難的枷鎖
    一頁書 7-13
  • 1
    不可随意论断他人 古德云:「运来铁成金,运去金成铁。」自古至今,人之运命流转,吉凶变化,时起时落,故经中明言:「常者皆尽,高者必堕,合会有离,生者有死。」一切业报诸相,自有因果定数,切不可轻言,遽下定论。 所谓:「十年河东转河西,莫笑穷人穷破衣,莫称富人有财气,自未近覩转变移」,当人遭遇灾劫偿罪之际,落败毁坏,忧悲会集,宛如过街老鼠,人人喊打!等到时日一过,业消福增,必然再度创造奇迹,呈显一片辉煌气
  • 0
    经核实吧主悟初w 未通过普通吧主考核。违反《百度贴吧吧主制度》第八章规定http://tieba.baidu.com/tb/system.html#cnt08 ,无法在建设 学习佛法吧 内容上、言论导向上发挥应有的模范带头作用。故撤销其吧主管理权限。百度贴吧管理组
  • 0
    人和人的因缘与福报差别 (以下文章仅提供合适因缘之人参考,若有不适之处敬请见谅) 人之出世,或缘多少罪业;或因宿世善德,是以此生一来,虽同天地所养、五行所生;论其处境际遇,乃天壤悬殊,各有不同。 有的人:父母健全、疼爱顾全;兄弟和睦、相忍互重,所有六亲眷属,圆满和乐。加以秉气无偏,天赋圆足,身体健全,性具明慧,众善奉行,诸德无亏。 另有人:则生逢不辰,值彼艰险,方一出世,父母不在,家道寒薄;六亲缘凉,
    一頁書 5-7
  • 0
    富足不是有得穿、有得吃、有得用、有的花、有得享受。 再怎樣擁有世間的物質、聲名、地位,乃至於一切,我們永遠都不會滿足的! 所以,量大的人,快樂的人,自在的人,清閒的人,沒有苦的人,沒有艱難的人生的人,身心健康健全的人,有德行的人,才是一個真正有福的人! 無畏人生!
    一頁書 4-21
  • 0
    承担怀疑 (以下文章仅提供合适因缘之人参考,若有不适之处敬请见谅) 有间庙宇,被盖在一座大湖中央,大湖一望无际,庙中供奉着传说中菩萨戴过的佛珠链子,庙里只有一艘小舟,供和尚出外补给用,外人无路接近,把佛珠链子放在湖中庙,更显现佛珠链子的珍贵与安全。 庙里住着一位老师父,带着另外几位年纪较轻的和尚修行,和尚们都期望能在这个山清水秀的灵境中,加上菩萨链子的庇佑下,早日修道完成。这几位和尚潜心修练,直到有一
    一頁書 4-9
  • 0
    亲爱的学习佛法吧的吧友们:大家好! “悟初w”为本吧吧主候选人得票最多者,共计1张真实票数,根据竞选规则,官方最终批准@悟初w,为本吧正式吧主。公示期三天。 吧主上任后,请严格遵守吧主协议 https://tieba.baidu.com/mo/q/newapply/rule?from=task,履行吧主义务,积极投身本吧的发展建设,也请广大吧友进行监督。如出现违规问题,请至贴吧反馈中心进行反馈或者投诉http://tieba.baidu.com/pmc/reportBazhu
  • 0
    真正的拜佛人 一般人无法了解,平素我们所造的业力果报;总认为平时拜了佛,礼敬一些水果,便可逢凶化吉,化解一些杀人放火等诸种的罪业。 灾劫、危厄,并不是念佛、拜佛就可化解;因为一个人的灾难、劫祸,并非现今所造,甚至是早在一世、两世、三世或者百千世前即已造就。前所结的冤仇、业力,当然在业报成熟之期,受到这种苦是难免的,同样的,一个人所行的善举,所做的各件好事,也会在善报成熟之时,得到好的佳赏。 譬如:我对
    一頁書 3-6
  • 0
    上下之人 (以下文章仅提供合适因缘之人参考,若有不适之处敬请见谅) 上下之人犹如在世上的长嘴鸟与短嘴鸟一般。长嘴鸟因嘴细长,只要伫立于槽外,即可将嘴插入盘中挑食,从不余留残渣秽物,妥善处理得一乾二净;而短嘴鸟,因嘴短小,就得跳入槽内挑食,但因贪懒成性,又拉屎于槽内,将食物与污秽混淆一起,致难收残局。 以上之譬喻,诚如世间上有着「上等及下等人之别」。 上等之人靠着聪明才识,争夺诸种欲望需求。只要他喜爱者
    一頁書 3-5
  • 0
    善调自己的恶习 学佛修行的人,为何尚有贪瞋痴的不净意业呢?如是疑问,也常出现在结缘渡众的问答解疑中。 盖贪瞋痴之意义,微细难解,缠绵难化。宛如人身染有重疾,急如燃眉,虽然即刻送医急救,同时澈底追踪其病情;分析其病理,并聘请专科的权威医师,加以细心地检验医疗,试问须要多久的时间才可根治痊愈呢? 就一般事实而论:以设备齐全之大医院,拥有高明的专科医师,正确地诊断病情;加上特效药物;配合长期的细心照料;种种
    一頁書 3-5
  • 0
    佛法是依真实了义而不是依文解义 一、一切义理,实证方知 有一则耐人寻味的小故事:一小弟弟请问:「小妹,何谓『待人接物』?」 她想了想就「依文解义」的说:「等待客人来到,把礼物收下即是」。待人:就是等待人来;接物:即是接下东西物品。 另则故事:一位在都市里长大的小姐,初次来到乡村的农场时,好奇的询问道:「这地方所饲养的牛为何都没长角呢」?农人灵机答到:「没角的牛有很多种情况:有的一出生就先天没长角:有的
    一頁書 3-4

  • 发贴红色标题
  • 显示红名
  • 签到六倍经验

赠送补签卡1张,获得[经验书购买权]

扫二维码下载贴吧客户端

下载贴吧APP
看高清直播、视频!

本吧信息 查看详情>>

会员: 六道凡夫

目录: 佛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