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40
-
83
-
64
-
6512在我看来,讲究尽量保持食材原味或者是清淡火候,这些还倒是其次。 更重要几点是: 1.价格亲民,除了少数高端化的,大多数都是深入市井,服务于普通百姓的。 而江浙沪这边成了双向极端化,一边是极地低廉的低端饮食,导致正常的根本生存不下去,另一边是精致豪华的中高档饮食,普通人根本涉及不了。中端的比例很少,还要承受预制菜的冲击。 2.时间,因为气候的关系,从早上六点开始,一直到临晨一两点,都可以尽情享用美味。 江浙沪,520268在江南一词被大众景仰的那刻江南这个词的所属范围是江南省,两江总督(江苏安徽上海江西)。江南省因为富可敌国而被大众瞩目。那个时候浙江是完全蹭不到江南这个词的,那时的浙江属于闽浙总督所管辖,属于山越南蛮流放之地,老百姓苦不堪言,只能去做倭寇。到了民国,一些浙江人讨生活去了上海,先蹭上海,后蹭江苏南部几个城市,把自己也包装成印象江南,比如写了很多模棱两可的文章,把没有长江的浙江的一些地方和苏南一些地方联6从江苏本身来说,首先我们是一个省,一个集体,不能偏向任何一个区域,而在江南这个问题上无论如何肯定是苏南>苏北,这个毫无疑问,无论谁来解释都一样,当然如果像浙江人那样编一套理论的话,苏中地区扬州之类的算江南代表也没问题。 所以即便在江南的问题上,苏南>浙北,苏中>浙南,但起码浙江人可以玩两面派(一直在玩这一套),一面编理论说江南就在长三角一带,另一面说只要长江以南都叫江南,大家都一样,所以浙江就变成20这些人被网络洗脑了,首先镇江并没有太湖,对于镇江来说太湖流域纯属擦个边,而且说实话这种流域和历史人文关系有一点,但并不是很大。镇江和扬州同属于长江文化和大运河文化,这两个才是两个城市市区真正的核心,一脉相承,也导致了历史上多次移民,方言都一样。镇江只有一部分类似于常州的文化,和浙江关系实在小的很。而且镇江市区和扬州市区历史上都说过吴语,现代如果把扬州泰州加起来和镇江对比的话,长江两岸本质上确实差不6江南并不是单纯的地理概念,也不是单纯的方言概念,而是一种外人看来的文化意境。无论扬州,苏州,杭州,绍兴,徽州等等,都有这么一种独特的意境,加上人们对于诗词歌赋、古代帝王下江南等描述,更加增加这种意境。另外南京虽然相对于这些地方稍微豪放一些,但是作为历史上的江南首府,南京也是不可能被排除在江南以外的。 至于江西湖南福建湖北等地区,其实只要符合大家心中的意象,也可以是江南,只不过一般人想到那些地方比较41既然大家感兴趣,我就发个开头,这上海交通大学曹树基先生的一篇关于浙江地区客家人(汀州人)的一篇长篇论文,内容太长了,我肯定发不完,感兴趣的可以去搜索一下2很久没去上海探亲,今年闲,正月某日驾车东行。为了感受沪上风情,入职了一家公司。喜欢做销售,整日出没公园,与叔姨大爷大妈闲聊。六百多万退休职工,让上海成为了一座老年城市。养老行业,成为这城市经济下一个风口。这里老人整体比内地老人幸福,各种小圈子,忙个不停。社区各种适合老年生活设施,都在计划中。城市,越来越像本世纪初的香港,经济结构偏向金融和服务业,实体越来越少,导致很多人离沪。没有自己发展的方向,果5安徽女人我真没有接触过皖南女的。接触大部分是安徽淮河周边的女的。请吧友们来评价下。不过我接触到的安徽女的不管皖南皖北的颜值好于江浙沪。2340谁谈,江南区2521作者:邹迎曦 从夙沙氏煮海成盐开辟盐文化的先举后,盐便成了人类不可缺失的依附,光泽辉映过唐宋,税赋支撑起元明清,坎坎坷坷,风云跌宕,演绎着千古传奇,咸涩的墨迹书写着虞衡盐事的不绝史诗。在璀璨的华夏文明史上,盐文化是这条悠久历史长河中的闪光的一脉分支,盐税文化更是盐文化中一支独秀,从四千年前的夙沙煮海为盐开始,盐就划时代地开始了它对中华民族的巨大贡献。何谓“巨大”,是说盐的贡献整整影响中国的历史进程744镇江人不喜欢自己的城市,镇江人不喜欢自己人,镇江人自己歧视自己@梦溪手谈 是这样吗?2824531本吧宗旨是扬州不属于江南(但是带点江南文化),如果有扬州属于江北文化的贴子,也欢迎在我的贴吧发,镇江属于江北文化暂时不做讨论(除非承认镇江和扬州是亲兄弟、最相似的客观事实)。浙江属于江南,也属于江南文化,没有任何问题。(拒绝谩骂谢谢!)18在别的网络上发现浙江友好的人其实特别特别多,反而江苏内部某些吴淮混合区的人特别坏(非全部),我之前就算说浙江这个浙江那个,也基本上局限于江南本身的概念,没有扯到恶意进行人身或者某个群体的攻击吧?总体来说其实每个地方都有好人和坏人,以后我也不会说浙江是不是江南了,其他人随意,希望你们也和我一样吧。当然了,本人欢迎江苏和浙江在别的方面友好对比、友好互动。7重点:只谈大多数,不谈少数人。 首先我们都觉得浙江人有钱,基本上是共识。 苏锡常人互相觉得一家亲,然后亲上海,然后亲南京镇江,然后是浙江和苏北地区。觉得只有自己才是真正的苏南。 镇江人大多亲苏锡常,剩下来大部分亲南京,然后就是亲扬州,同时也有一些讨厌扬州的,这个比较特别。 南京人亲镇江扬州,以前并不亲安徽(但是安徽一直亲南京),现在也开始接受安徽,对于苏锡常和苏北其他地区,总体亲近程度差不多吧。 扬州泰4这样就能解释的通一切问题。虽说一开始争江南,但是这只是表面,我刚开始不过是因为对于江南省的概念比较推崇,然后再把江南的历史概念说清楚,导致隔壁非常不舒服,对我省、尤其是北部地区大肆攻击,一开始只是争是不是江南的问题,这个其实摆事实讲道理都没什么问题,但是后来就控制不住了,衍生到人身攻击、地域攻击。最后再衍生出一个可以作为总结性的理论:“某些人争江南其实本身就是一种地域黑、为了分裂社会而争论的行为”3014不得不说大部分镇江人挺好的,包括浙江人其实也是,大部分是好的,坏人占少数。 其实抛开丹阳的镇江肯定是以江淮官话为主的,说白了要么是扬州话要么是南京话,其他都很少,就算有也是吴淮混杂的方言,对于一个其他地区普通的吴人越人来看的话,那些人其实也是刚波宁,反正至少半刚。(不带情感因素的情况下) 但是,重点来了,关于部分镇江人的心理。镇江人的教育是自己是吴,所以认为自己说的应该是吴语,所以就算说江淮官话的很1071151镇江古称南徐,乾隆下江南唯一一个不愿意提及的就是“穷山恶水出刁民”的“南徐州”镇江。为什么我们提到江南一般不说镇江?因为这地方的一些人素质较差,攀附吴越,东西南北,苏锡常、南京、浙江、扬州,个个都有理由歧视这些人。吹自己有山有水,实际上也就一些光秃秃的丘陵放一起,远不及浙江和皖南的真山真水。@梦溪手谈70可能官方也不想说这些,但是这样导致有很多认知出现偏差。我大概率也就说这么一次。 其实很多时候不是江北攀附江南,是长江北岸确实和江南联系颇深,自古就是互相有来往和交流,几乎是一体的。很多古人从苏中、苏南、皖南,一直到浙江绍兴等地区,淮河到钱塘江一带的人员都是互相流动的。近代来看,包括什么鲁迅、朱自清、周恩来、宗庆后等等都是这样,还包括“我”这个“大人物”其实也是 我之前看过两样东西,一个是南京的“湖熟6171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