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贰)
我之所以不厌其烦说了这段前史,乃是为了说明朱棣夺位之后迁都北京,肇建紫禁城的因由。毕竟,朱棣不想生活在老爹的政治阴影下,身在旧都无疑是在随时随地提醒天下臣民不忘旧主,记起谁是正统。此外,从长远考虑,将国都定于北平,有利于安定边陲。
诗云:“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南京是四大古都之中,与汉文化患难相共,休戚相关的都城。在南京建都的朝代国祚都不长久,此虽不乏迷信,却亦有一定的道理可言。
龟缩在南方,先天就有不足,一旦边境起事(朱棣自身就是个例子)就鞭长莫及。自古以来,就是从北方打进来容易,身在南边抵御难。从后来的历史发展看,朱棣迁都的决策无疑是正确的,正是因为定都北平,明朝的国祚才如此长久。
他既是阴谋的篡位者,也是继往开来的开拓者。朱棣秉持的理念是:“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作为一个戎马一生的君王,他坚信自己的天下当仁不让要守好。
当年,朱元璋并没有把皇位传给他,他选择用自己的方式得到这一切。他战胜了无数对手,包括他自己。哪怕中途迷茫、胆怯,哪怕过程如此曲折、凶险,哪怕得到的代价是终身的孤独和警惕,他一样不悔当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