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城市吧 关注:1,432,658贴子:104,474,918
  • 3回复贴,共1

我国夏季主雨带北移 降水“北多南少”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最近四年夏季主雨带主要位於华北南部至黄淮一带,南方地区夏季降水总体偏少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段安民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中国夏季降水格局有两个主要空间分布形态:一个是“南涝北旱”,华南和华北降水情况完全相反,从上个世纪70年代末开始,华南降水多,华北降水少;一个是“三明治”形态,华南偏多、江淮地区(从长江中下游到淮河一带)偏少、华北也偏多,两头多,中间少。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到现在,中国夏季降水格局“三明治”形态有所加强。
最近几年,我国降水格局发生改变,北方降水增加、南方降水减少的趋势更为明显。
在北方地区,年降水量自2009年以后有所增加。其中,西北2008年—2011年降水量增加,但2012年偏少;华北2010年以后降水量增加,特别是2012年显著增加;东北2007年以来降水量增加,2010和2012年显著偏多,但2011年偏少。
从主汛期(6月1日—8月31日)降水量来看,整个北方地区2012年降水量显著偏多。西北2008年以来降水量有增加趋势;华北2010年以后降水量显著增加;东北2007年以来增加,特别是2010年和2012年显著偏多。
宋连春介绍,自20世纪90年代初期以来,我国夏季主雨带经历了由南向北移动的年代际(十年至数十年周期)变化,从长江以南向长江黄河之间移动。尤其在最近四年(2009—2012年),我国夏季主雨带主要位於华北南部至黄淮一带,较2009年之前的情况又略有北移。与之对应的是南方地区夏季降水呈现出先增多后减少的年代际变化,并且最近四年南方地区夏季降水总体偏少。
“最近几年,我国夏季主雨带的北移已表现出较为显著的趋势,这一趋势正在逐步得到更为普遍的认可。”宋连春说,影响我国夏季降水的因素非常复杂。我国夏季主雨带的位置变化不仅受到东亚夏季风强度年代际变化的影响,还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年代际变化以及北太平洋海温年代际振荡等有显著关系。


1楼2013-08-06 16:28回复

    气候变化很复杂,“南涝北旱”的格局是否彻底改变,现在还不能下定论
    在北京等北方地区,降水增加是否会成为一个趋势性的长期现象?
    段安民说,实际上,上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北京等华北地区降水丰沛。他向记者展示了1951年到2012年北京气象台站的降水数据:1959年,夏季主汛期3个月(6月—8月)平均每天降水13毫米。上世纪70年代末开始,降水量发生转折,到1999年达到历史最低,夏季3个月平均每天降水2毫米,此后一直到现在,北京降水量呈现逐步缓慢增加的趋势,2011年、2012年夏季3个月平均每天降水量达到6—7毫米,不过,离降水充沛期的降水量还差得很远,还没有恢复到上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降水丰沛的程度。
    段安民表示,影响我国夏季降水的因素,既有气候系统的自然变率,也有人类活动的影响。“南涝北旱”的格局是否彻底改变,是否会恢复到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东亚季风比较强、北方降水充沛的状况,现在还不能下定论,未来会怎麼样很难说。
    “气候变化很复杂,不要说年代际变化,即使是年际(年与年之间)变化,我们现在的预测能力也非常有限。”段安民表示,“预测年代际的变化极为困难,科学技术还没有到这个水平,还处於探索研究的阶段。”


    2楼2013-08-06 16:28
    回复

      北方应警惕洪涝灾害,南方出现高温热浪的频次将会增加,强度会增强
      宋连春认为,近几年,北方地区降水增多对当地影响利弊共存,总体而言,利大於弊。
      北方降水多了,有利於增加地表水资源总量,提高粮食产量,改善北方生态环境,减少北方地区干旱发生频率和范围。
      不利的影响则是,随著降水增加,极端降水事件增多,洪涝灾害发生频率增加,洪涝范围扩大,城市内涝频发,灾害影响加剧。另外,山洪、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影响会比以往严重。
      “北方地区由於多年降水少,生态环境脆弱,暴雨洪涝灾害发生少,防御暴雨洪涝灾害的经验有限,因此,一旦成灾,损失巨大。”宋连春建议,北方地区应注意防范强降水引发的严重暴雨洪涝灾害,防范强降水引发的次生灾害给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带来威胁。此外,还要采取措施减少极端强降水造成的城市内涝,降低江河流域洪水、水库安全运行风险。
      宋连春说,南方地区雨带北抬,降雨减少,出现高温热浪的频次将会增加,强度会增强,干旱发生的几率也会增多,尤其是夏季出现高温伏旱的几率增大。例如,今年进入7月以来,江南、江淮、江汉及重庆等地出现大范围高温天气,截至7月底,湖南、浙江、湖北、江苏、河北有19个县连续高温日数突破历史极值。南方地区应关注极端高温热浪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少雨干旱对居民生活和工农业生产用水的影响。
      “随著经济社会不断发展,道路交通、工农业生产、人民生活等方方面面更容易受到自然灾害的影响。”段安民强调,在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频率会增多,极端降水、极端高温干旱事件增加。政府要加强排涝系统、水利设施等防灾减灾基础设施和能力建设,这是别无选择的。此外,公众自身的防灾减灾意识和技能也要提高。


      3楼2013-08-06 16:29
      回复

        延伸阅读
        南水北调仍然需要
        如果北京的降水显著增加,对南水北调工程是否会产生影响?
        国家气候中心主任宋连春认为,南水北调工程是解决中国北方地区水资源严重短缺问题的重大战略举措,是关系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特大型基础设施项目。尽管近10年北京降水呈增多趋势,且降水资源量以6亿立方米/10年的速率增加,但增加的水资源量仍远远小於南水北调提供给北京的水资源量。考虑北京经济社会不断发展、人口增加等因素,未来北京水资源需求量还有逐年增加的趋势。因此,降水增加并不能彻底缓解北京的缺水形势,南水北调工程仍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段安民也认为,华北地下水过度开采、受到污染,水资源匮乏,缺口非常大,靠自然降水不能完全解决问题,南水北调工程的意义毋庸置疑。(记者 刘毅)


        4楼2013-08-06 16:2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