婉约小筑吧 关注:47贴子:31,476
同上


1楼2014-02-06 18:11回复
    http://blog.sina.com.cn/s/blog_782b4acb0100x33t.html
    这是一篇曲阜年俗,和我们有同有异,路子差不多。下面分段粘贴,方便讨论。


    2楼2014-02-06 18:12
    收起回复
      农历十二月初八,民间俗称“腊八节”。这一天,曲阜人讲究喝“腊八粥”,一般人家的腊八粥是用小米、糯米、大枣等八样食品加水熬成的,孔府等富贵人家的腊八粥的用料就讲究多了,原料有桂元、莲子、百合、栗子、薏米仁、红小豆、豇豆、粳米、红枣等。喝了腊八粥,就该开始过年的准备工作了。
      腊月二十三是小年,也是送灶王爷上天的日子,照例要“祭灶”:在厨房锅台正中的墙上贴上灶君爷的像,像两边是一副对联,上写“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祭灶的用品比较简单,主要是灶糖和饺子。灶糖是用糖和粘米做成的一种食品,又甜又粘牙,这是为了让灶王爷吃了粘住嘴,省得上天去说坏话。供饺子是取自民间“起行的饺子落脚面”的说法。


      4楼2014-02-06 18:19
      收起回复
        祭祀是春节整个庆典活动的核心,因此,除夕这天最重要的事情是为祭祀作准备。祭祀天地是在堂屋门外东侧的香台上,台上用新秫秸(高粱杆的上端)围成一个方形的棚子,叫做”天地棚”,里面摆放着天地牌,上写:“天地三届万灵十方真宰之神位”。牌位前置有两尊蜡烛台和一座香炉。
        祭祀祖先是在堂屋(正中的主房)里,堂屋正中靠墙的位置摆放八仙桌和条几,条几正中是写着“外本音门中三代宗亲之神位”的总牌位,两侧和后侧是写着已故父祖及内外亲戚长辈、三代以上至五代已故本族及内外已故亲族名讳的神位,均一左一右按照昭穆排列。八仙桌上摆放两尊蜡烛台,烛台中间是一座香炉。
        ———————————————————
        这个我见过,我们这里,供桌要围上“围子”,围上四周,椅子也要套上,就和戏台上的桌椅一样。
        牌位后面墙上,挂双人画像一幅,上画一男一女,中年模样,他们是本枝的亚当夏娃,代表所有的祖宗。另外,不管有官无官,男的顶戴花翎,女的也是诰命夫人打扮。


        6楼2014-02-06 18:22
        收起回复
          有的人家还在堂屋东间里供奉“保家上仙”的牌位。祭祀灶君还是在厨房里。
          摆放好这些牌位后,就开始准备火纸,火纸是一种做工比较粗糙、松软易燃、颜色发黄的纸。人们相信,火纸焚烧后,会到达已故亲人的手里,成为能在另一世界使用的冥币。因此,人们准备火纸时非常精心。准备火纸的第一道工序,是在火纸上一排排打满过去曾使用过的方孔制钱的印痕。第二道工序,是把打好印痕的火纸一张张地折叠成元宝或金砖的形状,并在里面装上几根香头,火纸就算准备好了。
          ———————————————————
          纸是不能不烧的,本地除了三十,正月十五,还有清明,八月十五,十月一等等等,都得烧纸。老人经常会考问考问儿孙,我死了,你知道什么时候给我烧纸?


          7楼2014-02-06 18:26
          收起回复
            说到拜年,有点儿感慨。想起上高中那会儿,初五六就上课,见面却不拜年,而后来我那些同学,特别是鲁西南的,开学都十五前后了,见面还得拜年......跟他们一比,我们真是一点儿礼教也没有!


            14楼2014-02-06 18:42
            收起回复

              发菜生的与烹调后的


              16楼2014-02-06 21:10
              收起回复
                想了一天,
                这个楼的各种仪式。
                问问楼主,
                那些逃出来,再不回去;再回去也不照老礼的后代,
                是个啥结果呢?
                估计是有结果的,不然怎么就遵守得那么些那么些年?


                17楼2014-02-07 19:16
                收起回复
                  这个帖子以俺的智商,要很久才能读过来一遍呢。这样的礼节要慢。。。。慢。。。。。看


                  18楼2014-02-07 21:41
                  收起回复
                    又想起一件事,
                    楼主一句感叹才引发俺们好奇嚷嚷开楼。
                    俺父系,不许女人靠近祭祀这件事,包括准备、运输,所以俺从来不曾打听或靠近家乡这件大事。(据说如果依靠了,就是香火不够壮不够长了)
                    到了俺母系地区,仍然是,女性止步。有个亲戚10岁丧父,就一个男孩子祭祀。后来他儿子参加,才告诉我有9个祖宗,程序很长。
                    也有人家因为文革全靠女儿支撑家庭,所以,破除了禁忌,男女皆可...


                    19楼2014-02-07 22:15
                    收起回复
                      家庙给我的印象,就是供品摆好,点蜡上香,同宗的谁爱去拜谁去拜,有组织大规模地祭拜,没见过。
                      乳山春节家庙祭祖,一个姜姓家庙,他们认为自己是姜太公的后代,原文在此:
                      http://www.jdshuyuan.org/portal.php?mod=view&aid=443
                      乳山县,离我们这儿一百六十多里地。
                      下面摘选“祭祖”仪式部分:


                      20楼2014-02-08 18:59
                      收起回复
                        说说我那个曲阜同学,并非出自孔府,就是普通人家。据他说,他们起名,也按孔氏犯字排辈,不过前提是要比孔氏矮三辈。他家就在孔林外,除此与孔府再无瓜葛。
                        不过他倒是有点儿自豪感的,有一次闲扯,他讲孔府门联,刚说“与国咸休”,我因为从孔府家酒盒子上见过此联,又好显摆,立刻接嘴说:“安富尊荣公府第;同天并老文章道德圣人家。”他很惊喜,从此我们关系不错。
                        他的爱好也颇有些夫子气,喜欢篆刻,刻得不赖,常给人刻。还喜欢用易经算命,也常给人算。
                        他还有一个绝活儿,开锁。不管是柜还是抽屉,是嵌入式的还是铁将军式的,谁要是钥匙没带或者丢了,就把他叫来,最多三两分钟,保证开开。工具就是一段儿细铁丝,或者干脆把校徽拔下来,用后面的曲别针。
                        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有技术就是双刃剑,他也吃过亏。一天,我们一个男同学跑来找他,快帮帮忙吧,柜开不开啦!他干惯了这类营生,想也没想,就去了。傍晚,忽见另一个男生怒冲冲而来,不由分说,指着鼻子骂了他个狗血喷头。
                        原来,两个男生争一个柜,其中一位抢了先手,另一个不服,决定暗度陈仓。于是趁着空儿,把他叫来开了锁,把东西搬出,再搬进自己的东西,之后又赶着换了锁,算是占去了。那位回来一看,自己东西扔了一地,柜开不开,锁也换了。一打听是他开的,肇事的早躲出去了,只好拿他撒气。他因助人为乐,终致助纣为虐,稀里糊涂地当了回帮凶。


                        22楼2014-02-08 19:09
                        收起回复
                          听他讲中学的事,感到他们的中学教育,非常开明,很宽松,和我们截然不同。
                          都说不能瞎子摸象,但他给了我这种印象,觉得在那里,人们活得从容舒缓,气定神闲。
                          待人以宽,前提是得有自信。
                          传统在他们那边没有形成禁锢,反而是我们这里,没什么传统,但是特别偏狭,固步自封,待人严苛,人们从小就惶惶不可终日。


                          23楼2014-02-08 20:41
                          收起回复
                            有次有个村人盖房子,突然遇到一墓。不知是哪家,根据陪葬东西知道是女人,于是乎,把全村所有老年人,挨个询问个遍,那一次,把个家谱好好罗列清楚,原来,我们村和邻村,都是一个祖宗。。。。。


                            24楼2014-02-08 22:28
                            收起回复


                              来自iPhone客户端25楼2014-02-09 14:30
                              收起回复